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电影
搜索:
  • 影讯&购票
  • 选电影
  • 选剧集
  • 排行榜
  • 影评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男同学和魏莱的父母

跑题跑不停 2019-10-30 13:09:38

男同学两个戏份:1与陈念对话:胡小蝶死是因为她懦弱。陈念道:咱俩都懦弱 2给观众提供线索,照应警察调查小北时提到的跟踪。

这个角色单一,尴尬,鸡毛事儿没干,表面上就这俩作用。不过在他还有一个作用,提供了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不能说是鲁迅笔下观看行刑的围观群众,但意思也差不多了。我是旁观者,中学期间见过多次暴力霸凌事件。想到这儿是脸红的。

魏父:严格,狠,要面子,认为女儿丢脸了

1警察去魏莱家采访,魏父第一次出现在墙上的全家福,反光遮住了魏父的脸,只有能看清母女,只有又给了全家福一个远景,三人都是模糊的。2魏莱父母看到魏莱尸体,魏父转头离开,魏母先是慌张看了魏父一眼,之后开始痛苦。 3陈念回忆,魏莱提到魏父因为留级已经很久理他了。

魏母:溺爱,不讲道理

第一次与警察的谈话中说了说了两层意思 1魏莱自小受管教就“严格”,同时镜头扫过多次英文奖杯 2威胁警察,闹大了谁都不好看。

这些细节应该能一定程度反映出,魏莱喜欢欺负人,不讲道理的家庭原因吧。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最赞回应

    惊醒火山
    2019-10-31 01:42:41 惊醒火山

    魏莱很在意她父亲一年没和她说话,所以我很认同那个说她是为了在学校获得关注称为别人的中心才霸凌别人以获取自我满足的分析。
    魏的性格冷漠自我,求陈念时可以低声下气,得到陈念不会报警不要条件的答复立马收拾好自己仪容整理好心情哒哒哒跟上去,我甚至怀疑她是不是双相。

    李想,那个男生,隐约感觉他是喜欢女主的,但真的太懦弱了。

    赞(18) 来自 豆瓣App
    >
玉弓
2019-10-30 14:27:44 玉弓

因为魏来不喜欢念书,只喜欢走捷径,去抄作文!还怕别人知道,给她告老师,所以心理变态了。

赞(1) 来自 豆瓣App
>
GoneWithTheWind
2019-10-30 18:39:19 GoneWithTheWind

从小就严格,这句台词指向的是 家风正,咱们的娃绝对是好孩子么……英文奖杯镜头指向的不应该是成绩优异么?记得威母说 应该从对方家庭找问题,意思明显是说 对方阶层低,孩子教育本身有问题导致的心理问题。这场戏的潜台词就算过度揣测,也仅仅只能说明,她妈妈极有可能是个有点傲慢的控制狂。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严格要求女儿的控制狂,这样的教育模式孩子会有两种性格出现,不能就说绝对说明女儿也是个傲慢的控制狂,甚至这么暴力,也有可能是自卑懦弱的性格。那么此时此刻,她并没有说出父亲和自己的关系,如果有了这个信息量,那么观众可能会对这个人物之后的行为稍微理解(得先让观众产生同理心,角色更荒谬的行动才会被理解)。
在死的这场戏,在她说出这个 关键信息:她最在意的父子关系很糟糕时,下一秒就死了?那么给的这个信息量已经晚了,因为大家已经迷惑这个人物动机时,这个角色就相当于是个谜,迷惑的观众都想知道这个角色性格的动机何在。当知道谜的那一刻,人就挂了,这就尴尬了,让观众知道魏来父子关系糟糕其实是让观众充分的去理解这个角色,这才体现出暴力的背后究竟是什么,这是现实。但周冬雨推她下去的时候,本来观众应该对魏来这个角色有了新的认识,这个角色正要开始饱满的时候被突如其来的drama削弱了,就这么不明不白的领盒饭了。当然剧本这么设置的原因就是只想叙事,并不在意这个角色她的心理动机,最后才交代信息只不过是让这个角色看似饱满。
就这场戏正常逻辑来说,死之前对父女关系的描述也非常不走心,正常心理成长来说,如果她之所以成为一个暴力狂,应该是对这段糟糕关系极其在意,能对周冬雨这样的敌人来袒露那是抱着掏心窝子的态度来的,但就表现来说,很仓促,没有张力,而且下一秒又转变态度,所以这段戏情感逻辑不明,不是正常人的思维。要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以理解,上一秒哭啼啼,下一秒笑嘻嘻。但他们是少年,18岁的少年啊,亲……

赞 来自 豆瓣App
>
GoneWithTheWind
2019-10-30 19:08:59 GoneWithTheWind

还有,就这个人物来说,就算如此,这些信息也不能完全解释魏来的暴力倾向。
要是设定成一个混混身份,那么他本身就带有暴力的因素。
一个考北大的学霸,这种身份放在哪个国家都很难与暴力倾向因素挂上钩。如果要非要设定一个考神有这种倾向,那么就得给予非常合理动机,能有这种倾向的人要不是从小目睹过暴力,比如家暴,比如自己也曾经是被霸凌者。要么一开始就设定成不关心学习,彻底堕落的坏学生,那这样还更容易说得通一些,至少在这个人物上也减少争议省事。
这个剧本真没什么可说的,像是没修改完的剧本大纲,挺奇怪

赞 来自 豆瓣App
>
Neverland
2019-10-31 00:56:26 Neverland (No means no.)

对,魏来这个人物立不住。

赞(1) 来自 豆瓣App
>
惊醒火山
2019-10-31 01:42:41 惊醒火山

魏莱很在意她父亲一年没和她说话,所以我很认同那个说她是为了在学校获得关注称为别人的中心才霸凌别人以获取自我满足的分析。
魏的性格冷漠自我,求陈念时可以低声下气,得到陈念不会报警不要条件的答复立马收拾好自己仪容整理好心情哒哒哒跟上去,我甚至怀疑她是不是双相。

李想,那个男生,隐约感觉他是喜欢女主的,但真的太懦弱了。

赞(18) 来自 豆瓣App
>
GoneWithTheWind
2019-10-31 03:33:37 GoneWithTheWind
魏莱很在意她父亲一年没和她说话,所以我很认同那个说她是为了在学校获得关注称为别人的中心才霸
魏莱很在意她父亲一年没和她说话,所以我很认同那个说她是为了在学校获得关注称为别人的中心才霸凌别人以获取自我满足的分析。 魏的性格冷漠自我,求陈念时可以低声下气,得到陈念不会报警不要条件的答复立马收拾好自己仪容整理好心情哒哒哒跟上去,我甚至怀疑她是不是双相。 李想,那个男生,隐约感觉他是喜欢女主的,但真的太懦弱了。
... 惊醒火山

魏来说 我有苦衷,然后下一秒就被写死了。 这也可以,参考仙剑奇侠转,拜月死前大脑过了一遍童年回忆父子情深,这个时候把戏份都给拜月了。这个时候他虽然死了,但起码拜月之前作恶的有原因的,童年创伤,人物有了人性饱满了。
这里人死了就杀青了,再也没有她的信息量了,如果后面对着这个人的死挖掘,那还有点现实意义。但剧本是要讲爱情的,主体又回到周冬雨和男主的感情了

赞(1) 来自 豆瓣App
>
惊醒火山
2019-10-31 08:46:43 惊醒火山
魏来说 我有苦衷,然后下一秒就被写死了。 这也可以,参考仙剑奇侠转,拜月死前大脑过了一遍童年
魏来说 我有苦衷,然后下一秒就被写死了。 这也可以,参考仙剑奇侠转,拜月死前大脑过了一遍童年回忆父子情深,这个时候把戏份都给拜月了。这个时候他虽然死了,但起码拜月之前作恶的有原因的,童年创伤,人物有了人性饱满了。 这里人死了就杀青了,再也没有她的信息量了,如果后面对着这个人的死挖掘,那还有点现实意义。但剧本是要讲爱情的,主体又回到周冬雨和男主的感情了
... GoneWithTheWind

这就留给观众想象吧,各人有各人的解读。

赞 来自 豆瓣App
>
跑题跑不停
2019-10-31 10:55:21 跑题跑不停 (跑题跑不停)
因为魏来不喜欢念书,只喜欢走捷径,去抄作文!还怕别人知道,给她告老师,所以心理变态了。
因为魏来不喜欢念书,只喜欢走捷径,去抄作文!还怕别人知道,给她告老师,所以心理变态了。
玉弓

这是原著的内容吗?电影里没有表现这些内容。反而座位比陈念考前,还被老师表扬。复读生,应该成绩不差。这些都属于细枝末节,不用深入。

赞
>
旁观者
2019-10-31 11:04:09 旁观者 (在人间,用我的眼,观看。)

现实中通常是长相好成绩优异的孩子容易遭人记恨,清华朱令案到现在凶手都逍遥法外,现实更残酷

赞(1)
>
Vaporrwave
2019-10-31 11:05:06 Vaporrwave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从小就严格,这句台词指向的是 家风正,咱们的娃绝对是好孩子么……英文奖杯镜头指向的不应该是
从小就严格,这句台词指向的是 家风正,咱们的娃绝对是好孩子么……英文奖杯镜头指向的不应该是成绩优异么?记得威母说 应该从对方家庭找问题,意思明显是说 对方阶层低,孩子教育本身有问题导致的心理问题。这场戏的潜台词就算过度揣测,也仅仅只能说明,她妈妈极有可能是个有点傲慢的控制狂。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严格要求女儿的控制狂,这样的教育模式孩子会有两种性格出现,不能就说绝对说明女儿也是个傲慢的控制狂,甚至这么暴力,也有可能是自卑懦弱的性格。那么此时此刻,她并没有说出父亲和自己的关系,如果有了这个信息量,那么观众可能会对这个人物之后的行为稍微理解(得先让观众产生同理心,角色更荒谬的行动才会被理解)。 在死的这场戏,在她说出这个 关键信息:她最在意的父子关系很糟糕时,下一秒就死了?那么给的这个信息量已经晚了,因为大家已经迷惑这个人物动机时,这个角色就相当于是个谜,迷惑的观众都想知道这个角色性格的动机何在。当知道谜的那一刻,人就挂了,这就尴尬了,让观众知道魏来父子关系糟糕其实是让观众充分的去理解这个角色,这才体现出暴力的背后究竟是什么,这是现实。但周冬雨推她下去的时候,本来观众应该对魏来这个角色有了新的认识,这个角色正要开始饱满的时候被突如其来的drama削弱了,就这么不明不白的领盒饭了。当然剧本这么设置的原因就是只想叙事,并不在意这个角色她的心理动机,最后才交代信息只不过是让这个角色看似饱满。 就这场戏正常逻辑来说,死之前对父女关系的描述也非常不走心,正常心理成长来说,如果她之所以成为一个暴力狂,应该是对这段糟糕关系极其在意,能对周冬雨这样的敌人来袒露那是抱着掏心窝子的态度来的,但就表现来说,很仓促,没有张力,而且下一秒又转变态度,所以这段戏情感逻辑不明,不是正常人的思维。要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以理解,上一秒哭啼啼,下一秒笑嘻嘻。但他们是少年,18岁的少年啊,亲……
... GoneWithTheWind

大概可以理解为不允许可以给坏人立传,所以才导致本来的女二在每场戏中都是作为配角出现的

赞 来自 豆瓣App
>
GoneWithTheWind
2019-10-31 11:23:56 GoneWithTheWind
大概可以理解为不允许可以给坏人立传,所以才导致本来的女二在每场戏中都是作为配角出现的
大概可以理解为不允许可以给坏人立传,所以才导致本来的女二在每场戏中都是作为配角出现的
Vaporrwave

这哪是理由啊,这又不是小丑杀人如麻,就是校园暴力而已,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又不涉及到社会主义弊端。只是这么拍,就没票房了,会去关注真相的就一小波人,真相就是大家还是愿意活在梦里,这是商业片的本质。

赞 来自 豆瓣App
>
跑题跑不停
2019-10-31 11:25:10 跑题跑不停 (跑题跑不停)
从小就严格,这句台词指向的是 家风正,咱们的娃绝对是好孩子么……英文奖杯镜头指向的不应该是
从小就严格,这句台词指向的是 家风正,咱们的娃绝对是好孩子么……英文奖杯镜头指向的不应该是成绩优异么?记得威母说 应该从对方家庭找问题,意思明显是说 对方阶层低,孩子教育本身有问题导致的心理问题。这场戏的潜台词就算过度揣测,也仅仅只能说明,她妈妈极有可能是个有点傲慢的控制狂。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严格要求女儿的控制狂,这样的教育模式孩子会有两种性格出现,不能就说绝对说明女儿也是个傲慢的控制狂,甚至这么暴力,也有可能是自卑懦弱的性格。那么此时此刻,她并没有说出父亲和自己的关系,如果有了这个信息量,那么观众可能会对这个人物之后的行为稍微理解(得先让观众产生同理心,角色更荒谬的行动才会被理解)。 在死的这场戏,在她说出这个 关键信息:她最在意的父子关系很糟糕时,下一秒就死了?那么给的这个信息量已经晚了,因为大家已经迷惑这个人物动机时,这个角色就相当于是个谜,迷惑的观众都想知道这个角色性格的动机何在。当知道谜的那一刻,人就挂了,这就尴尬了,让观众知道魏来父子关系糟糕其实是让观众充分的去理解这个角色,这才体现出暴力的背后究竟是什么,这是现实。但周冬雨推她下去的时候,本来观众应该对魏来这个角色有了新的认识,这个角色正要开始饱满的时候被突如其来的drama削弱了,就这么不明不白的领盒饭了。当然剧本这么设置的原因就是只想叙事,并不在意这个角色她的心理动机,最后才交代信息只不过是让这个角色看似饱满。 就这场戏正常逻辑来说,死之前对父女关系的描述也非常不走心,正常心理成长来说,如果她之所以成为一个暴力狂,应该是对这段糟糕关系极其在意,能对周冬雨这样的敌人来袒露那是抱着掏心窝子的态度来的,但就表现来说,很仓促,没有张力,而且下一秒又转变态度,所以这段戏情感逻辑不明,不是正常人的思维。要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以理解,上一秒哭啼啼,下一秒笑嘻嘻。但他们是少年,18岁的少年啊,亲……
... GoneWithTheWind

你这一大堆跑题够远的啊,都不知道咋回复你。下次捡重点的讲。

回答你认为魏莱这个角色站不住。
魏莱是个例,不代表一类人。个例是没有办法用常规思维推断的,这样的设置非常合适,如果魏莱代表一类人的话,那么势必要对“校园暴力"根源进行讨论。但深入讨论又会打击一片人,谁是暴力的源头?家庭,学校,警察不作为?
所有的”集体“里都存在欺凌与被欺凌。该电影的现实意义是通过优秀的作品让更多的人关注”校园霸凌“这个话题。
对了,学习好欺负人的情况是存在的,不在少数。啥叫能考清华北大的,放哪个国家都不能与暴力因素挂钩···这不是扯淡嘛。魏莱是个例,不要用一般思维推断,再说了,哪有什么一般思维,我们都是偏见臆断罢了

赞
>
Vaporrwave
2019-10-31 11:39:40 Vaporrwave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这哪是理由啊,这又不是小丑杀人如麻,就是校园暴力而已,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又不涉及到社会主
这哪是理由啊,这又不是小丑杀人如麻,就是校园暴力而已,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又不涉及到社会主义弊端。只是这么拍,就没票房了,会去关注真相的就一小波人,真相就是大家还是愿意活在梦里,这是商业片的本质。
... GoneWithTheWind

无所谓了

赞 来自 豆瓣App
>
GoneWithTheWind
2019-10-31 11:41:36 GoneWithTheWind
你这一大堆跑题够远的啊,都不知道咋回复你。下次捡重点的讲。 回答你认为魏莱这个角色站不住。
你这一大堆跑题够远的啊,都不知道咋回复你。下次捡重点的讲。 回答你认为魏莱这个角色站不住。 魏莱是个例,不代表一类人。个例是没有办法用常规思维推断的,这样的设置非常合适,如果魏莱代表一类人的话,那么势必要对“校园暴力"根源进行讨论。但深入讨论又会打击一片人,谁是暴力的源头?家庭,学校,警察不作为? 所有的”集体“里都存在欺凌与被欺凌。该电影的现实意义是通过优秀的作品让更多的人关注”校园霸凌“这个话题。 对了,学习好欺负人的情况是存在的,不在少数。啥叫能考清华北大的,放哪个国家都不能与暴力因素挂钩···这不是扯淡嘛。魏莱是个例,不要用一般思维推断,再说了,哪有什么一般思维,我们都是偏见臆断罢了
... 跑题跑不停

拿偶然当必然,拿特殊当普遍,如果按照这个方法论搞剧本创作,跟狗血有什么区别?狗血剧个例来作为典型人物,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狗血了,那就根本没有“假”“不现实”的议题了。
你看不懂,那就不是给你看的……

赞 来自 豆瓣App
>
跑题跑不停
2019-10-31 11:54:00 跑题跑不停 (跑题跑不停)
拿偶然当必然,拿特殊当普遍,如果按照这个方法论搞剧本创作,跟狗血有什么区别?狗血剧个例来作
拿偶然当必然,拿特殊当普遍,如果按照这个方法论搞剧本创作,跟狗血有什么区别?狗血剧个例来作为典型人物,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狗血了,那就根本没有“假”“不现实”的议题了。 你看不懂,那就不是给你看的……
... GoneWithTheWind

你得先了解清楚啥叫狗血在来这儿叫唤。为啥不能拍个例,为啥不能按照这个方法拍,人家拍了,还成功了。你说气不气人。都按照普遍拍,不就成说明书了。

你啰嗦话太多,阅读费劲,那给谁给老天爷回复呢?

赞
>
GoneWithTheWind
2019-10-31 11:57:57 GoneWithTheWind
你这一大堆跑题够远的啊,都不知道咋回复你。下次捡重点的讲。 回答你认为魏莱这个角色站不住。
你这一大堆跑题够远的啊,都不知道咋回复你。下次捡重点的讲。 回答你认为魏莱这个角色站不住。 魏莱是个例,不代表一类人。个例是没有办法用常规思维推断的,这样的设置非常合适,如果魏莱代表一类人的话,那么势必要对“校园暴力"根源进行讨论。但深入讨论又会打击一片人,谁是暴力的源头?家庭,学校,警察不作为? 所有的”集体“里都存在欺凌与被欺凌。该电影的现实意义是通过优秀的作品让更多的人关注”校园霸凌“这个话题。 对了,学习好欺负人的情况是存在的,不在少数。啥叫能考清华北大的,放哪个国家都不能与暴力因素挂钩···这不是扯淡嘛。魏莱是个例,不要用一般思维推断,再说了,哪有什么一般思维,我们都是偏见臆断罢了
... 跑题跑不停

你其实已经承认了狗血是为了怕题材触及更深的原因,现在没有讨论题材好不好,就是在讨论影片本身,题材有冷门的热门的,电影本身的水平也有高下。所有人都是在枷锁里跳舞,因为看到过跳的更好看的,然后看到跳的不好看就不能指出来么

赞 来自 豆瓣App
>
跑题跑不停
2019-10-31 12:06:47 跑题跑不停 (跑题跑不停)
你其实已经承认了狗血是为了怕题材触及更深的原因,现在没有讨论题材好不好,就是在讨论影片本身
你其实已经承认了狗血是为了怕题材触及更深的原因,现在没有讨论题材好不好,就是在讨论影片本身,题材有冷门的热门的,电影本身的水平也有高下。所有人都是在枷锁里跳舞,因为看到过跳的更好看的,然后看到跳的不好看就不能指出来么
... GoneWithTheWind

你才承认了狗血呢。好好聊。你非得把狗血和”没有触及更深的原因“放在一起。没触就是狗血嘛?你这是不是有给人戴帽子的嫌疑。

没深入的原因我之前说了,这个问题很难深入探讨。先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个议题才是正解,社会压力推动政府学校家庭警察给出可行性方案。
好与不好,见仁见智,我觉得人家跳的非常好看。谁跳的更好?拿出来聊聊呗

赞
>
明扬
2019-10-31 12:09:15 明扬

我感觉她这么在意父亲对她的看法。说明她非常认同父亲的评价和价值观,而魏来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魏来的行为可以窥见一二。

赞(1) 来自 豆瓣App
>
跑题跑不停
2019-10-31 12:12:11 跑题跑不停 (跑题跑不停)
我感觉她这么在意父亲对她的看法。说明她非常认同父亲的评价和价值观,而魏来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
我感觉她这么在意父亲对她的看法。说明她非常认同父亲的评价和价值观,而魏来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魏来的行为可以窥见一二。
... 明扬

不一定,可以说明她很怕魏父,是否认同不知道。

赞
>
GoneWithTheWind
2019-10-31 12:18:35 GoneWithTheWind

“集体里都有欺凌与被欺凌”,这句话太万能了,你看的每部电影都存在……
情侣之间还有出轨呢,婚姻里还有家暴呢,办公室政治呢,黑社会还抢地盘呢,党派政治斗争呢,还有贸易战,一战二战呢。
这些斗争永远存在,为什么关注校园暴力?就是因为校园环境本身不是搞斗争的,本来是搞学习的地方,有斗争那就得搞清楚,是谁家里没通网,天天媒体都有这种新闻,谁还不知道学校里有校园暴力的情况?
你看了电影,哭了,仍然觉得校园暴力是“任何集体都存在的情况”
那么你也就只是电影院默默的感动了而已,哭了。你根本没想过,电影没有告诉你,一个人之所以会变恶,是有原因的。不需要触及国家问题,你可以触及家庭问题,侧重唤醒家庭温暖不行吗,侧重唤醒对孩子的关心不行吗?
现在侧重点在于,两个人的罗曼蒂克爱情故事,意思是最终救赎通过一个人的爱救另一个人吗?所有人哭了,被自己的过去感动了,然后是在寻找一个保护自己的小北。作为爱情片,没问题,但你要说电影旨在关注校园霸凌,那你太不了解那些天天策划把你吸引到电影院买票的那些人了。

赞(1) 来自 豆瓣App
>
明扬
2019-10-31 12:23:26 明扬
不一定,可以说明她很怕魏父,是否认同不知道。
不一定,可以说明她很怕魏父,是否认同不知道。
跑题跑不停

她老爸用了什么方式让她觉得害怕,就只有冷暴力吗

赞 来自 豆瓣App
>
跑题跑不停
2019-10-31 13:09:34 跑题跑不停 (跑题跑不停)
她老爸用了什么方式让她觉得害怕,就只有冷暴力吗
她老爸用了什么方式让她觉得害怕,就只有冷暴力吗
明扬

这个不知道电影没说,我也没没看过小说,谢霆锋成龙的新警察故事,里阿祖和他父亲的表现可以参考一下。

赞
>
跑题跑不停
2019-10-31 13:53:41 跑题跑不停 (跑题跑不停)
“集体里都有欺凌与被欺凌”,这句话太万能了,你看的每部电影都存在…… 情侣之间还有出轨呢,
“集体里都有欺凌与被欺凌”,这句话太万能了,你看的每部电影都存在…… 情侣之间还有出轨呢,婚姻里还有家暴呢,办公室政治呢,黑社会还抢地盘呢,党派政治斗争呢,还有贸易战,一战二战呢。 这些斗争永远存在,为什么关注校园暴力?就是因为校园环境本身不是搞斗争的,本来是搞学习的地方,有斗争那就得搞清楚,是谁家里没通网,天天媒体都有这种新闻,谁还不知道学校里有校园暴力的情况? 你看了电影,哭了,仍然觉得校园暴力是“任何集体都存在的情况” 那么你也就只是电影院默默的感动了而已,哭了。你根本没想过,电影没有告诉你,一个人之所以会变恶,是有原因的。不需要触及国家问题,你可以触及家庭问题,侧重唤醒家庭温暖不行吗,侧重唤醒对孩子的关心不行吗? 现在侧重点在于,两个人的罗曼蒂克爱情故事,意思是最终救赎通过一个人的爱救另一个人吗?所有人哭了,被自己的过去感动了,然后是在寻找一个保护自己的小北。作为爱情片,没问题,但你要说电影旨在关注校园霸凌,那你太不了解那些天天策划把你吸引到电影院买票的那些人了。
... GoneWithTheWind

逻辑问题···混淆了斗争和暴力。所有的”集体“里都存在欺凌与被欺凌,反映了校园暴力成因的复杂性。而你说的说法,忽略了校园暴力特殊性。没有人会认为校园里上升到肉体的“斗争”是正常的,除非你生活在“尧天舜日的环境里”或者小时候没挨过打/没见过别人挨打。
我感动,我流泪,我被策划吸引进电影院?看完电影后会找人保护自己?天啊,你哪来的自信如此揣测别人?

你的重点:爱情片?这个定义存疑,校园,暴力,犯罪,文艺,各种元素都有。
“最终救赎通过一个人的爱救另一个人”这个设定是否合理看谁评判,你来评判就是,这俩不对等,所有不能等价交换。所有设定不合理。
但是交给两个少年来说,不一定,他们有自己的考虑。现实生活中比这个荒唐的决定多了去了。所有你用一般推到特殊,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策划能把我吸引到电影院,还不让我骂娘,是他的本事。

赞(1)
>
玉弓
2019-10-31 14:07:28 玉弓
这是原著的内容吗?电影里没有表现这些内容。反而座位比陈念考前,还被老师表扬。复读生,应该成
这是原著的内容吗?电影里没有表现这些内容。反而座位比陈念考前,还被老师表扬。复读生,应该成绩不差。这些都属于细枝末节,不用深入。
... 跑题跑不停

是你们的内容

赞 来自 豆瓣App
>
跑题跑不停
2019-10-31 14:08:45 跑题跑不停 (跑题跑不停)
是你们的内容
是你们的内容
玉弓

扯

赞 来自 豆瓣App
>
GoneWithTheWind
2019-10-31 14:46:42 GoneWithTheWind
逻辑问题···混淆了斗争和暴力。所有的”集体“里都存在欺凌与被欺凌,反映了校园暴力成因的复
逻辑问题···混淆了斗争和暴力。所有的”集体“里都存在欺凌与被欺凌,反映了校园暴力成因的复杂性。而你说的说法,忽略了校园暴力特殊性。没有人会认为校园里上升到肉体的“斗争”是正常的,除非你生活在“尧天舜日的环境里”或者小时候没挨过打/没见过别人挨打。 我感动,我流泪,我被策划吸引进电影院?看完电影后会找人保护自己?天啊,你哪来的自信如此揣测别人? 你的重点:爱情片?这个定义存疑,校园,暴力,犯罪,文艺,各种元素都有。 “最终救赎通过一个人的爱救另一个人”这个设定是否合理看谁评判,你来评判就是,这俩不对等,所有不能等价交换。所有设定不合理。 但是交给两个少年来说,不一定,他们有自己的考虑。现实生活中比这个荒唐的决定多了去了。所有你用一般推到特殊,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策划能把我吸引到电影院,还不让我骂娘,是他的本事。
... 跑题跑不停

1斗争和暴力,可以都说是矛盾。校园暴力确实有复杂性,校园这个暴力不只是打和被打,涉及是一个群体和另一个群体的对立,确实,这在哪个群体都存在,只说封闭环境内的群体,单位办公室中的对立可能是因为欺软怕硬,可能是因为利益争夺,形成多个人群体打压一个人或者另一小波人。校园环境首先跟社会环境有很大差异,学生之间没存在在明确的利益关系,当然可能会有妒忌、厌恶、这都是人性本能。校园暴力之所以跟社会环境暴力不同,能把这种不复杂的对立矛盾上升为犯罪暴力,是因为年轻人不知道轻重,冷暴力哪个群体中都存在,世界就是这么残酷,但热暴力就是违法犯罪,作为一个18岁正常思维的成年人,从冷暴力到直接热暴力打人拍裸照,中间得经过多少恶的积累?难道就凭借无意识的去实施犯罪了,如果是初中生,可以以年少无知作为理由,但这是高三复读生,她做出了一个不合常理的举动,观众想要一个合理的解释难道不对吗? 这是反驳你的理由是把“任何集体都存在欺凌”当作万能理由从而不去在电影中特别描绘魏来人设。
2剧本策划的商业性,已经决定这是吸引你去看这部电影的重要原因,这不是什么需要去讨论的事情,你哭没哭,想没想过找小北,不是我的揣测,是电影本身落脚点的呈现,讨论的从来是电影本身不是个人,它的开启点是两个人相遇,落脚点是两个人因为爱情坚守。
3电影从来不是只包含某一个元素,但可以肯定的是,有非常系统方法可以判断一部电影类型。
当然这个见仁见智,在有的人眼里泰坦尼克号是灾难片,也有人认为是爱情片,你也可说是文艺片,但它讲的就是两个人的相遇到分离。但其实它本质上就是爱情片,灾难只是它的背景。就跟这部片子一样,校园暴力被描述成偶发的灾难,男主女主在一起抱团取暖。沉船是不可抗力的灾难,你再怎么描绘它也不具备人性。但校园暴力不是灾难,是人,有人性就有原因,你不描绘原因1,那就是把侧重点放在了其他的人上,描绘了什么人性,是男女之间爱情上,那这不是爱情片是什么。什么才能称为 犯罪片,你能说教父只是犯罪片? 没讲情感只聊犯罪故事的叫犯罪凶杀片,而且都是看比重,两杆大烟枪你可以说犯罪片。之所以 你觉得这电影存疑,是因为它混搭了太多元素,原本不该掺杂在一起的元素,试想泰坦尼克号中间加了一段离奇凶杀案,它还会是经典吗,人们关注点还是杰克和萝丝的纯爱吗?
4从没说电影吸引到你去电影院不好,我一不对抄袭话题不感兴趣,二也对这电影还有没有人去看没兴趣,票房又不分给我一毛钱。但是它的题材本身是很好的,还这么处理那就是有瑕疵的,还不是一般的瑕疵。

赞(1) 来自 豆瓣App
>
跑题跑不停
2019-11-01 15:23:24 跑题跑不停 (跑题跑不停)
1斗争和暴力,可以都说是矛盾。校园暴力确实有复杂性,校园这个暴力不只是打和被打,涉及是一个
1斗争和暴力,可以都说是矛盾。校园暴力确实有复杂性,校园这个暴力不只是打和被打,涉及是一个群体和另一个群体的对立,确实,这在哪个群体都存在,只说封闭环境内的群体,单位办公室中的对立可能是因为欺软怕硬,可能是因为利益争夺,形成多个人群体打压一个人或者另一小波人。校园环境首先跟社会环境有很大差异,学生之间没存在在明确的利益关系,当然可能会有妒忌、厌恶、这都是人性本能。校园暴力之所以跟社会环境暴力不同,能把这种不复杂的对立矛盾上升为犯罪暴力,是因为年轻人不知道轻重,冷暴力哪个群体中都存在,世界就是这么残酷,但热暴力就是违法犯罪,作为一个18岁正常思维的成年人,从冷暴力到直接热暴力打人拍裸照,中间得经过多少恶的积累?难道就凭借无意识的去实施犯罪了,如果是初中生,可以以年少无知作为理由,但这是高三复读生,她做出了一个不合常理的举动,观众想要一个合理的解释难道不对吗? 这是反驳你的理由是把“任何集体都存在欺凌”当作万能理由从而不去在电影中特别描绘魏来人设。 2剧本策划的商业性,已经决定这是吸引你去看这部电影的重要原因,这不是什么需要去讨论的事情,你哭没哭,想没想过找小北,不是我的揣测,是电影本身落脚点的呈现,讨论的从来是电影本身不是个人,它的开启点是两个人相遇,落脚点是两个人因为爱情坚守。 3电影从来不是只包含某一个元素,但可以肯定的是,有非常系统方法可以判断一部电影类型。 当然这个见仁见智,在有的人眼里泰坦尼克号是灾难片,也有人认为是爱情片,你也可说是文艺片,但它讲的就是两个人的相遇到分离。但其实它本质上就是爱情片,灾难只是它的背景。就跟这部片子一样,校园暴力被描述成偶发的灾难,男主女主在一起抱团取暖。沉船是不可抗力的灾难,你再怎么描绘它也不具备人性。但校园暴力不是灾难,是人,有人性就有原因,你不描绘原因1,那就是把侧重点放在了其他的人上,描绘了什么人性,是男女之间爱情上,那这不是爱情片是什么。什么才能称为 犯罪片,你能说教父只是犯罪片? 没讲情感只聊犯罪故事的叫犯罪凶杀片,而且都是看比重,两杆大烟枪你可以说犯罪片。之所以 你觉得这电影存疑,是因为它混搭了太多元素,原本不该掺杂在一起的元素,试想泰坦尼克号中间加了一段离奇凶杀案,它还会是经典吗,人们关注点还是杰克和萝丝的纯爱吗? 4从没说电影吸引到你去电影院不好,我一不对抄袭话题不感兴趣,二也对这电影还有没有人去看没兴趣,票房又不分给我一毛钱。但是它的题材本身是很好的,还这么处理那就是有瑕疵的,还不是一般的瑕疵。
... GoneWithTheWind

卧槽,好长。
1校园暴力的成因没有深入探讨所以你不满意。对吧。
延伸一下我“因为成因复杂所以没有深入探讨”的观点 ,如果深入探讨就意味着,要给出几个原因,家庭,学校,警察,制度等等。然后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就意味着,电影上映之后,观众会就每个成因和方案进行没完没了的争吵。这就是复杂性所在。
魏莱这么坏的原因是啥?
电影给出了暗示,问题跟他爸妈有关系。电影无意在这个角色身上表达太多,更想着力于男女主的情感上。这是导演编剧的选择,而且非常成功。仅此而已,魏莱此角色的作用就是配角。原因也告诉你了。想知道的更详细,对不起,没有。自己脑不去。如果觉得角色坏的不合理,那就多活几年多看看世界。

2策划是策划,宣传是宣传,剧情是剧情。具体到我我个人,你的推断就是臆测,就是胡jb揣测。为啥他那样策划我就一定得做相应动作呢,为啥你没有做相应动作呢?你不是这星球的吗?

3关于电影的归类,你可以先想想,“归类”这个动作存在于电影拍摄之前,还是上映之后呢?你这太教条了,啥类型的片子就该做啥样的事儿。按你这么多条条框框,拍出来的东西都差不多的。灾难咋就不能描述人性了呢,甲板弹琴,船长守船,杰克冻死不都是人性嘛。为啥不能混搭太多的元素呢,你该点,开头还说了电影不应该是一个元素呢。泰坦尼克为啥不能加一段凶杀案呢,只要是加的好,就能成为经典,太教条了。
电影的分类或者归类存在于成片之后的,拍之前之中,只关注电影本身就好。当然了,你可以说我要拍一个武侠片,当是拍出来之后是不是武侠片,谁知道呢。或许会被我归类为爱情片也说不定。

4你只没有明说“被吸引进电影院”是不好。双重否定是肯定,你对抄袭话题感兴趣?好吧,你非说有瑕疵就有瑕疵吧,见仁见智。人民币还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呢。

赞
>
GoneWithTheWind
2019-11-01 16:13:52 GoneWithTheWind
卧槽,好长。 1校园暴力的成因没有深入探讨所以你不满意。对吧。 延伸一下我“因为成因复杂所以
卧槽,好长。 1校园暴力的成因没有深入探讨所以你不满意。对吧。 延伸一下我“因为成因复杂所以没有深入探讨”的观点 ,如果深入探讨就意味着,要给出几个原因,家庭,学校,警察,制度等等。然后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就意味着,电影上映之后,观众会就每个成因和方案进行没完没了的争吵。这就是复杂性所在。 魏莱这么坏的原因是啥? 电影给出了暗示,问题跟他爸妈有关系。电影无意在这个角色身上表达太多,更想着力于男女主的情感上。这是导演编剧的选择,而且非常成功。仅此而已,魏莱此角色的作用就是配角。原因也告诉你了。想知道的更详细,对不起,没有。自己脑不去。如果觉得角色坏的不合理,那就多活几年多看看世界。 2策划是策划,宣传是宣传,剧情是剧情。具体到我我个人,你的推断就是臆测,就是胡jb揣测。为啥他那样策划我就一定得做相应动作呢,为啥你没有做相应动作呢?你不是这星球的吗? 3关于电影的归类,你可以先想想,“归类”这个动作存在于电影拍摄之前,还是上映之后呢?你这太教条了,啥类型的片子就该做啥样的事儿。按你这么多条条框框,拍出来的东西都差不多的。灾难咋就不能描述人性了呢,甲板弹琴,船长守船,杰克冻死不都是人性嘛。为啥不能混搭太多的元素呢,你该点,开头还说了电影不应该是一个元素呢。泰坦尼克为啥不能加一段凶杀案呢,只要是加的好,就能成为经典,太教条了。 电影的分类或者归类存在于成片之后的,拍之前之中,只关注电影本身就好。当然了,你可以说我要拍一个武侠片,当是拍出来之后是不是武侠片,谁知道呢。或许会被我归类为爱情片也说不定。 4你只没有明说“被吸引进电影院”是不好。双重否定是肯定,你对抄袭话题感兴趣?好吧,你非说有瑕疵就有瑕疵吧,见仁见智。人民币还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呢。
... 跑题跑不停

首先,电影最终是什么样,真的不是某一个类型。可以是阿彼查帮可以是侯孝贤可以是欧洲那些不聊故事的文艺片也可以好莱坞嘛。人们之所以 能划分类型,那就是因为电影史一个多世纪了,已经可以按要素划分出来了。就这部片来说,它是什么呢?是类型片就遵循类型的规则,是文艺片就用自己独特的电影语言。都是有章法的,你电影当然可以这么拍,但它本质还是一部类型片,你故事大背景再怎么变也还是改变不了它的大结构,即没有开天辟地出一个新类型,也没有新开发的视听语言。相反作为这样一个起承转合的drama片,它有太多前辈可以参考了,观众之所以在质疑剧本稀烂就是因为不是第一次看这种片子,一眼就知道作者在干什么。其次电影逻辑的硬伤就和数学题一样,某个环节差东西,不需要靠美学天赋也不是靠想象力才能把bug它找出来,就是一个人之常情的事,观众看一遍都看得出来,写剧本的看不出吗?我不信看不出来

教条?类型片可以说就是教条的东西,你再变能变成什么样,基本规则得遵循吧,我不是被校园暴力题材吸引进电影院的,题材仅仅是题材,小题材大题材,都可以讲好一个故事。我看的是电影本身,我也想感动,哪怕他没有讲校园暴力,单单是爱情也ok,扯着这么半天,我就是说片子本身差,结构节奏都不行,当我抱着9分的期望去看,结果是6分,就应该感到不合理。电影感动不感动,这个很主观,有的佳作没有感动到我,但我依然觉得电影本身是ok的,至少在一切处理上合理的,不只是故事情节的逻辑上,还有故事该在什么点起什么时候伏,这不是我说了算的,这是目前电影史以来讲故事总方法,马丁斯科塞斯 李安 斯皮尔伯格这些用大众语言的导演都在使用的,如果说 少年的你是刻意这么玩的,而且取得所有人,至少大部分人的认可的话,那就是颠覆,先驱。以后讲故事的节奏和架构就这么拍,反正能感动人,感人至上么?

你说泰坦尼克 加凶杀案… 我们都以结果导向,就这个故事你往哪加,马上就是大灾难,刚凶杀完,下一秒船都快沉了,到底是看破案还是看跳船。
类型片就是类型片,人家都研究这么多年了,早就定型了,还能在这个上面玩出什么花,破坏了规矩就得接受观众质疑。当然要是颠覆了,那牛逼,所有人跟着改审美,写进历史书。
当年郭敬明试着这么做了,差一点成了。

赞 来自 豆瓣App
>
跑题跑不停
2019-11-01 18:20:13 跑题跑不停 (跑题跑不停)

能正经讨论问题吗?你这老是感动自己不行啊。叮叮咣咣说一大堆,跟我的观点也没啥联系。你这还打什么劲儿啊。

赞
>
跑题跑不停
2019-11-01 18:20:58 跑题跑不停 (跑题跑不停)
首先,电影最终是什么样,真的不是某一个类型。可以是阿彼查帮可以是侯孝贤可以是欧洲那些不聊故
首先,电影最终是什么样,真的不是某一个类型。可以是阿彼查帮可以是侯孝贤可以是欧洲那些不聊故事的文艺片也可以好莱坞嘛。人们之所以 能划分类型,那就是因为电影史一个多世纪了,已经可以按要素划分出来了。就这部片来说,它是什么呢?是类型片就遵循类型的规则,是文艺片就用自己独特的电影语言。都是有章法的,你电影当然可以这么拍,但它本质还是一部类型片,你故事大背景再怎么变也还是改变不了它的大结构,即没有开天辟地出一个新类型,也没有新开发的视听语言。相反作为这样一个起承转合的drama片,它有太多前辈可以参考了,观众之所以在质疑剧本稀烂就是因为不是第一次看这种片子,一眼就知道作者在干什么。其次电影逻辑的硬伤就和数学题一样,某个环节差东西,不需要靠美学天赋也不是靠想象力才能把bug它找出来,就是一个人之常情的事,观众看一遍都看得出来,写剧本的看不出吗?我不信看不出来 教条?类型片可以说就是教条的东西,你再变能变成什么样,基本规则得遵循吧,我不是被校园暴力题材吸引进电影院的,题材仅仅是题材,小题材大题材,都可以讲好一个故事。我看的是电影本身,我也想感动,哪怕他没有讲校园暴力,单单是爱情也ok,扯着这么半天,我就是说片子本身差,结构节奏都不行,当我抱着9分的期望去看,结果是6分,就应该感到不合理。电影感动不感动,这个很主观,有的佳作没有感动到我,但我依然觉得电影本身是ok的,至少在一切处理上合理的,不只是故事情节的逻辑上,还有故事该在什么点起什么时候伏,这不是我说了算的,这是目前电影史以来讲故事总方法,马丁斯科塞斯 李安 斯皮尔伯格这些用大众语言的导演都在使用的,如果说 少年的你是刻意这么玩的,而且取得所有人,至少大部分人的认可的话,那就是颠覆,先驱。以后讲故事的节奏和架构就这么拍,反正能感动人,感人至上么? 你说泰坦尼克 加凶杀案… 我们都以结果导向,就这个故事你往哪加,马上就是大灾难,刚凶杀完,下一秒船都快沉了,到底是看破案还是看跳船。 类型片就是类型片,人家都研究这么多年了,早就定型了,还能在这个上面玩出什么花,破坏了规矩就得接受观众质疑。当然要是颠覆了,那牛逼,所有人跟着改审美,写进历史书。 当年郭敬明试着这么做了,差一点成了。
... GoneWithTheWind

太费劲了,能不能简单点讨论/吵架

赞
>
GoneWithTheWind
2019-11-01 18:33:42 GoneWithTheWind
太费劲了,能不能简单点讨论/吵架
太费劲了,能不能简单点讨论/吵架
跑题跑不停

爱看什么片这是个人审美了,开始没讨论这个,是后面议题范围扩大了。我也懒得一一对照去给解释,有些问题自动忽略了,因为无解的交流,个人品味问题和电影观不一样是说服不了对方的,所以可以放下了。

本来就是就着你的问题 首先说的是魏来这个人设计的ok不ok,这个不无关节奏类型了,素材是实打实的就摆在这,合理不合理,设计的圆润不圆润,我是认为不饱满,不是因为整个片子没打动我而认为这一个单子角色就不行了,而是给的戏份不够,心理发展过快,恶的积累不够,人物本身被设计成性本恶。其次不符合现实逻辑,还没怎么开始冷暴力直接过度到犯罪式的热暴力。这就是反驳

片子整体真不用讨论了,无解

赞 来自 豆瓣App
>
跑题跑不停
2019-11-01 18:56:35 跑题跑不停 (跑题跑不停)

我学生期间见过类似的人,再加上演员表演不错,所以会认同这个角色的设置。该角色心路历程成长曲线,给出不一定好,没给出来也无伤大雅,毕竟她说配角,工具,有交代背景,这就够了。
为什么不能设计成性本恶就是不符合逻辑呢?
冷暴力···你不能脑补啊。卧槽,大哥没有篇幅管着吗?尼玛 还没呈现她拉屎呢。

赞
>
炖蛋
2019-11-02 09:25:31 炖蛋
魏来说 我有苦衷,然后下一秒就被写死了。 这也可以,参考仙剑奇侠转,拜月死前大脑过了一遍童年
魏来说 我有苦衷,然后下一秒就被写死了。 这也可以,参考仙剑奇侠转,拜月死前大脑过了一遍童年回忆父子情深,这个时候把戏份都给拜月了。这个时候他虽然死了,但起码拜月之前作恶的有原因的,童年创伤,人物有了人性饱满了。 这里人死了就杀青了,再也没有她的信息量了,如果后面对着这个人的死挖掘,那还有点现实意义。但剧本是要讲爱情的,主体又回到周冬雨和男主的感情了
... GoneWithTheWind

所以呢?要大写特写魏来吗?

赞 来自 豆瓣App
>
炖蛋
2019-11-02 09:27:07 炖蛋
魏来说 我有苦衷,然后下一秒就被写死了。 这也可以,参考仙剑奇侠转,拜月死前大脑过了一遍童年
魏来说 我有苦衷,然后下一秒就被写死了。 这也可以,参考仙剑奇侠转,拜月死前大脑过了一遍童年回忆父子情深,这个时候把戏份都给拜月了。这个时候他虽然死了,但起码拜月之前作恶的有原因的,童年创伤,人物有了人性饱满了。 这里人死了就杀青了,再也没有她的信息量了,如果后面对着这个人的死挖掘,那还有点现实意义。但剧本是要讲爱情的,主体又回到周冬雨和男主的感情了
... GoneWithTheWind

那一直这么写下去,魏来的父母也肯能是某个事件的受害者。每个施害者都可能是受害者,这么说所有施害都是情有可原的?都是停不下来的?那陈念和小北也是受害者,为什么他们却选择了保护他人和世界呢?

赞 来自 豆瓣App
>
wwww
2023-08-27 08:51:18 wwww
现实中通常是长相好成绩优异的孩子容易遭人记恨,清华朱令案到现在凶手都逍遥法外,现实更残酷
现实中通常是长相好成绩优异的孩子容易遭人记恨,清华朱令案到现在凶手都逍遥法外,现实更残酷
旁观者

这么拍怎么能获得广大普通家境普通长相观众的赞誉

赞 来自 豆瓣App
>

> 我来回应

> 去少年的你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烂(香香)

啥也不说了(側畔)

网盘资源(Always with you)

垃圾电影(laugh,^)

魏莱没有未来(不死咒怨)

"谁是别人啊"、"别人是谁啊",那两句台词如何理解...(馒头)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