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看得我快抑郁了……影视的表达如此直观,依旧有那么多人无法理解玛丽的痛苦。
《难以置信》根据普利策奖获奖报道改编,两位报道记者将事件整理成书,书名叫《谎报》,国内已经引进出版了。
书中有不少内容可以作为美剧的补充阅读,参考作者后记的这段:“在完成了这两篇报道之后,我们依然觉得还有更多内容要讲。我们想追寻强奸受害者经常面对的怀疑论的历史根源,以及导致一些警探误入歧途的错误假设。我们想剖析马克·奥利里并介绍他落网背后的一系列执法人员。我们想把玛丽的案子放在全国的背景下,说明如此可怕的遭遇并非玛丽独有,还有其他受害者也有相似的经历。”另外关于罪犯奥利里经历的描写,书里也更详细。
我这里主要想分享玛丽是如何被“审讯”的,也就是可作为美剧第一集的补充阅读的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玛丽为何承认说谎。
玛丽不是作为一个“受害人”被询问的。林伍德市警察局就玛丽事件的严重失职进行了内部审查,审查报告中指出,两名办案警察处处失职,在没有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将玛丽当作嫌犯逼问、恐吓。结果便是“难怪她(玛丽)尽管无辜,最后却会承认撒谎”。

两名警察甚至对玛丽使用了只对假定有罪的嫌犯才会使用的“里德技巧”。“里德技巧”曾是美国司法界广受推崇的审讯方法,但后来被证实根本靠不住,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

除了玛丽个人遭受的不公待遇,书中更是提到了悲剧发生的背景:美国司法体系对性侵受害者的轻视甚至可以追溯到三百多年前,英格兰首席大法官马修·黑尔强烈的厌女情结(在那个时代的男性中堪称常态)的产物“黑尔警示”至今影响着陪审团。《谎报》列举了从18世纪到21世纪的多起被判“谎报”的性侵报案,触目惊心。
关于玛丽事件的报道之所以能得普利策新闻奖,不在于事件本身“离奇”,而恰恰在于其“普遍性”。玛丽的遭遇揭示的是“长久以来执法部门对强奸案的调查之失败,以及对受害者的创伤理解之无能”(获奖词)。
如果很多人在看完《难以置信》,甚至读完《谎报》之后,依旧质问玛丽为什么要说谎……那这个世界真是令人绝望。
最赞回应
这么好的内容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看到,第一次看第一案就发觉了这些探员明显的诱供行为,形同之前看的印度片对嫌犯小孩的反复审问和诱供,这种"审问技巧"显然不应该用在强奸案的受害者身上。。无论她是不是什么不良少女
qj案能不能不再让男性负责了,这种不性别分离的后果就是女人好惨
这么好的内容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看到,第一次看第一案就发觉了这些探员明显的诱供行为,形同之前看的印度片对嫌犯小孩的反复审问和诱供,这种"审问技巧"显然不应该用在强奸案的受害者身上。。无论她是不是什么不良少女
太坏了
qj案能不能不再让男性负责了,这种不性别分离的后果就是女人好惨
这个贴很好,解决了很多人的疑问,可惜装瞎的人永远也看不到
“长久以来执法部门对强奸案的调查之失败,以及对受害者的创伤理解之无能”写的太好了
电视拍得远比现实更痛苦 看到太压抑了。 那些没有处在真正女性地位 是很难感同身受的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