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虹市首富》评分6.8,出乎意料,看了短评,原因是大多数人认为这部电影的笑点平平。
可是喜剧电影的内核是什么,仅仅是抖包袱加令人发笑的语言动作吗?我觉得不是,我并不懂电影里面的意识流,荒诞或是黑色幽默等的手法,对喜剧电影更是一个外行。但是我认为评判一部喜剧电影的好坏不在于笑料的多少,而在于故事内核。
《西虹市首富》不是屌丝成长记,也不是暴发户挥霍史,它是一个一夜暴富的故事,也是一个屌丝成长的故事,最终落脚在金钱与人性上。我特别喜欢电影末尾夏竹等着王多鱼来救她时的细节。夏竹在未熄灭的火光的幻想着自己看见了穿着“华服”拿着大袋的钱气凛凛走来的王多鱼,但是最终见到王多鱼时他却穿着他的破球服,一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恳求“绑匪”不要杀他的同时还想着他的那放弃的三百亿和与三百亿相抵的一百个孩子,这是一个正常人应该有的感情。蕴含的思想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王多鱼不高尚,他是一个普通人,他也希望有大把钱,但是世上还有比钱更可贵的东西,面对钱人更应该守住底线。
一部电影被拍出来就被定义了一个标签,而喜剧因为与悬疑片,犯罪片等其他电影的剧情差别更大,所以喜剧的标签化问题就更加严重,因此大众在观影是往往会以笑点的多少作为衡量一部喜剧电影首要标准。与其他题材的电影相比,这对喜剧电影是不公平的。比如,在我们看悬疑片的时候,不会因为这部电影悬疑片的设置悬念的情节少而就此判断它是一部烂片;在看爱情片的时候,不会因为男女主角偏于沉默,没有说很多甜言蜜语而就认为它是一部友情片。
喜剧不应该只用笑点来评判,尽管那是它的基本,但这个评判标准未免太难把握,大众的笑点是不一的。大众对笑点的把握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在动作里发现笑点,有的人可能在语言中发现笑点,有的人可能发现不了笑点。
当然,电影本就是一种大众寻求娱乐的活动,有些喜剧电影也是因为在笑点方面突出而备受追捧,笑点多当然是喜剧电影成功的标配之一,但绝不是唯一。
最赞回应
在网上特意粘贴的,希望不要见怪。
伟大的喜剧内核其实都是悲剧。
世界喜剧之王卓别林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人得了很重的忧郁症之后去看病,医生对他说:“最近我们城里来了一个特别幽默的人,已经在街上讲了三天笑话,导致全城的人这几天都特别开心,我建议你去找找他。”这个人说:“我就是你说的那个特别幽默的人。”
虽然只是个故事,却揭示了喜剧的本质。憨豆先生、金凯瑞、周星驰,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背后,好像都不是台上看到的那么好笑。
1.喜剧的本质是悲剧
回想一下,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笑?
考试得了满分?应该会。所有人都考了满分?大概不会,至少不会太高兴。
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会哈哈大笑?
考试得了零分?大概不会。其他同学考了零分?有可能,尤其是这位同学还以此为荣。
看到了吗?这位同学就是喜剧。
德国剧作家斯提登·杜多夫说:“发现缺点,这是笑的根源,也是喜剧性的根源。”
也就是说,观众之所以会笑,是因为优越感。但对于喜剧演员而言,喜剧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聪明一点的喜剧,都是从弱势视角自嘲,反讽一切强势的东西,但其本身却是一个最大的悲剧,因为它没有能力与强势群体正面对抗。
2.喜剧是中间状态
喜剧如此不堪,悲剧就好了吗?也不尽然。
回想一下,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哭?
考试得了零分?大概不会。被学校开除?有可能。得了绝症?差不多。
喜剧就是由这样一个个小小的悲剧串连而成,一台喜剧发挥到极致也就演变成一场宏大的悲剧。
所以,你问我喜剧的反面是悲剧吗?我觉得不是,它大概是走在悲剧路上的一种中间状态。
你问我路的终点一定是悲剧吗?我想如果你有幸等到了散场,发现周围无人可笑,也许就能体会那深入骨髓的悲凉。
有人说我太悲观,我说你是因为有我垫底才显得乐观。
3.喜剧是hard模式
如果说悲剧是贯穿故事始终的情结,那么喜剧更像是悲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看上去更加轻松,操作起来却更难。
回想一下,什么样的悲剧可以当成喜剧?
考试得了零分?貌似不行。但如果你并不在意这个成绩,大概是可以的。
被学校开除?好像也不行。但如果你以此为荣,大概也是可以的。
得了绝症?几乎不可能。即便你仍旧乐观热爱生活,这事也不太适合开玩笑。
看懂了吗?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有些事情可以用喜剧的方式来表达,但有些事情,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拿来开玩笑的。
那么,这个前提条件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可笑的东西产生于无害的悖理现象。大德把它概括为“无害”,我更愿意把它叫做“分寸”。
即:少一点,不够火候,多一点,就变了味。所谓分寸,大概如此。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戏码,有喜剧,也有悲剧,我们不光是观众,还是演员。你看的喜剧很有可能就是别人的悲剧,而你的悲剧也有可能是别人正在看的喜剧。
所以,我总是不忘提醒自己,坐在观众席不要目中无人,站在舞台上不要妄自菲薄,地球是圆的,早晚转回来。
如果还嫌不够豪迈,告诉世界:即便注定是一场悲剧,也要笑着走完。
笑点的产生皆是基于悲剧的开始。
幽默的核心皆是自嘲。
做梦笑醒了,醒了却笑不出来。
粘贴不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在网上特意粘贴的,希望不要见怪。
伟大的喜剧内核其实都是悲剧。
世界喜剧之王卓别林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人得了很重的忧郁症之后去看病,医生对他说:“最近我们城里来了一个特别幽默的人,已经在街上讲了三天笑话,导致全城的人这几天都特别开心,我建议你去找找他。”这个人说:“我就是你说的那个特别幽默的人。”
虽然只是个故事,却揭示了喜剧的本质。憨豆先生、金凯瑞、周星驰,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背后,好像都不是台上看到的那么好笑。
1.喜剧的本质是悲剧
回想一下,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笑?
考试得了满分?应该会。所有人都考了满分?大概不会,至少不会太高兴。
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会哈哈大笑?
考试得了零分?大概不会。其他同学考了零分?有可能,尤其是这位同学还以此为荣。
看到了吗?这位同学就是喜剧。
德国剧作家斯提登·杜多夫说:“发现缺点,这是笑的根源,也是喜剧性的根源。”
也就是说,观众之所以会笑,是因为优越感。但对于喜剧演员而言,喜剧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聪明一点的喜剧,都是从弱势视角自嘲,反讽一切强势的东西,但其本身却是一个最大的悲剧,因为它没有能力与强势群体正面对抗。
2.喜剧是中间状态
喜剧如此不堪,悲剧就好了吗?也不尽然。
回想一下,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哭?
考试得了零分?大概不会。被学校开除?有可能。得了绝症?差不多。
喜剧就是由这样一个个小小的悲剧串连而成,一台喜剧发挥到极致也就演变成一场宏大的悲剧。
所以,你问我喜剧的反面是悲剧吗?我觉得不是,它大概是走在悲剧路上的一种中间状态。
你问我路的终点一定是悲剧吗?我想如果你有幸等到了散场,发现周围无人可笑,也许就能体会那深入骨髓的悲凉。
有人说我太悲观,我说你是因为有我垫底才显得乐观。
3.喜剧是hard模式
如果说悲剧是贯穿故事始终的情结,那么喜剧更像是悲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看上去更加轻松,操作起来却更难。
回想一下,什么样的悲剧可以当成喜剧?
考试得了零分?貌似不行。但如果你并不在意这个成绩,大概是可以的。
被学校开除?好像也不行。但如果你以此为荣,大概也是可以的。
得了绝症?几乎不可能。即便你仍旧乐观热爱生活,这事也不太适合开玩笑。
看懂了吗?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有些事情可以用喜剧的方式来表达,但有些事情,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拿来开玩笑的。
那么,这个前提条件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可笑的东西产生于无害的悖理现象。大德把它概括为“无害”,我更愿意把它叫做“分寸”。
即:少一点,不够火候,多一点,就变了味。所谓分寸,大概如此。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戏码,有喜剧,也有悲剧,我们不光是观众,还是演员。你看的喜剧很有可能就是别人的悲剧,而你的悲剧也有可能是别人正在看的喜剧。
所以,我总是不忘提醒自己,坐在观众席不要目中无人,站在舞台上不要妄自菲薄,地球是圆的,早晚转回来。
如果还嫌不够豪迈,告诉世界:即便注定是一场悲剧,也要笑着走完。
笑点的产生皆是基于悲剧的开始。
幽默的核心皆是自嘲。
做梦笑醒了,醒了却笑不出来。
粘贴不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喜剧真的不需要伟大。
喜剧的内核从来没有什么悲剧内核。后人的悲剧内核喜剧的成功就能完全磨灭前人纯粹喜剧的意义了吗?这简直是被西式价值观置换了的观念。实在难以让人信服喜剧在被创造之时就是为了悲剧去的。宣扬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简直是一种本末倒置。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