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八集截图: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615799/
看到好剧,我总是会不由自主按下截图键。《Life》这剧也不例外。
十二集播完,讨论区热闹非凡。我边读边膜拜几位看剧大神精彩的分析、缜密的逻辑、对细节的推敲和思考,边不由感叹李秀妍编剧真该来豆瓣好好感受下观众的心声。
尽管剧情发展至此,渐渐偏离了很多人原先的期望,但一部剧有争议总好过无人评论和在意。
也许是我早已不再年轻,只能在回忆里怀念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自己;也或者是韩剧看了多年,多少有些审美疲劳;再可能就是曾让我一腔热血追看的韩剧,烂尾有之,不知所云有之,气愤跳脚也有之。因此,我对结局如何不是那么在意(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先少期待一点)。对我来说,曾让自己深深震撼、带来很多思考的一部作品,经由时间洗礼,沉淀在心中的,那抹亮色,那份特别的记忆,才是看剧独特的乐趣和收获。
【EP09~12 部分剧情自截图】




直接问“这个决定是不是你做的?”然后以此定义社长(什么逻辑?)12集居然再次质问他癌症中心的事是不是为了今后作为威胁的筹码而不是真的为了家人着想??李医生,难道你平时和同科室成员有矛盾,就跑去当面责问对方,从不考虑前因后果的吗?


耶医生部分,我个人还是不太认可。但也有思考,他是不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抵御、转移生活于他的重担?也许对他来说,只有身处一个正义的世界,才能照亮自己的心,确认归属感、加固使命感?他无法容忍任何违背医德仁心的事存在,是遭遇太多磨难还是太过天真单纯(天性使然)?

【十二集的最心动】
1)具社长递菊花给李医生。我脑补下社长心理活动~既然你约我一起来和李正善小姐告别,那么献花,我们也一起吧。
2)在楼梯拐角静静地等待李医生。不知为啥,这个小小的段落,让我感觉特别。我们具社长是怎么想的呢?有始有终,既然一起来了,至少也要礼貌地说声再见再分开?说明李医生是他重视的一个人。
社长听闻会长也许会采取行动,他脑海中浮现的不仅是李医生的画面,也有振佑善宇兄弟俩,他的善意不是只因为李卢霞医生。
社长没有接受李医生的握手告别,我很欣慰。那编剧的目的是?一、为日后的正式牵手设置一点小起伏(好好的告白后再正式牵手?目前这氛围不合适啊,我也真心不希望出现这幕,与全剧基调也不搭)二、他们止步于一点好感和心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认为这才符合社长的人设。
【周日凌晨断想】
前几日,突发奇想,好奇编剧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像裁衣还是做饭?
构思故事、搜集材料、设定人物、设计情节?
脑海中的任何火花都可能成为素材、台词、背景以及故事本身。
我们现在热烈讨论的所有剧情,每一个角色无论主角配角,都是编剧一个人的杰作。
我在想,如果要设计强烈的冲突对抗,编剧应该怎样写,既保持一定程度的悬念也能使观众认为故事合理,人物个性脉络清晰。
如果只考虑激烈对抗,不顾角色的个性,故事是不是就会显得突兀、让人费解。
如何兼顾角色鲜明的特质又能将冲突戏份写的精彩流畅,即使让人初觉意外,事后也能悟出“原来如此,真是合情合理”??
难!
一定很难。
这剧只有耶振佑有独白,几乎每集都有,在他迷茫时、无助时、纠结时。然而,为什么如此之多的篇幅、表现手法,都无法使我理解、认同这个人物呢?耶医生可是这剧的灵魂人物啊。
是不是编剧一开始设定这个角色时就缺乏某种强悍的理由?他追求正义的驱动力,到底在哪里?
旗鼓相当、针锋相对、并驾齐驱的冲突争斗才好看。
目前推动剧情发展的,是一次次意外。而不是不断深入揭示人物的性格。
每一集下来,除了外部事件惊心动魄,核心人物的内心世界,几乎无法触及。
我还有个疑问,具社长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他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源自何处?不断追求卓越,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成为最优秀的CEO吗?曹承佑出神入化的演技多少弥补了剧本的空白。但不是每一段空白都能被想象填补。
发一张黄检的剧照。希望后四集,柳暗花明。
[第九集回顾]
1.具社长家有吉他🎸(晚上看案例分析那段)
2.吃早饭那场戏,墙上的钟显示7:25左右,摄制组很注重细节了
[写在十三集播出前]
十二集善宇和妈妈说要搬出去一个人住,是因为看到哥哥有了喜欢的人,希望自己不要让哥哥有负担吧。也许最后能点醒(棒喝?)振佑的,也只能是善宇了
五岁时善宇经历的车祸发生的真正原因,很可能他从来没有和任何人说起过,因为自己的顽皮造成了车祸,让爸爸离开……内心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一直以来,善宇都是自己在默默承受着。
弟弟突然悄悄搬走,再得知他病情随时会恶化,会使芮医生思想转变吗?一直以来我疏忽遗漏了什么?弟弟如此痛苦,独自承受了这么多,而我却不是他坚强温暖的依靠?于是,他变得不再偏执,不再只关注外部风云变幻而反观审视自己?
具社长部分不预测了,即使是逆袭反转,也不可能只靠他一人完成。坐等更新了!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