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陈晓登场介绍国宝那几分钟太呆板了,提词器感不要太重,演戏感情不饱满,原本很期待的
和你感觉相反,看完陈晓,觉得李晨不好
我以前觉得他演技还不错,没想到这次被助演吊打了,可能是助演水平太高。陈晓全程好像跟演曹植的演员不在一个片场的感觉,对方很动情融入舞台而他的表演带着一种审视对方,甚至是冷淡的态度,一脸对这段凄美的爱情无动于衷的感觉,直到故事结尾他才好像走了点心。显而易见陈晓肯定没去看过关于顾恺之的信息,顾恺之被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陈晓表现得完全不痴,他演的就像是财经频道的评论员,总结说得冰冷决绝。
我倒觉得他这个痴情忘我的形象更适合演曹植………对着嫂子甄宓花痴一番写下洛神赋
还好吧,作为青年演员,陈晓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国立老师也称赞他后生可畏。现场与观众互动轻松愉快,对画作前世今生的演绎也挺不错的。当然与张国立、宁静这些前辈比,可能略显稚嫩,但相信有这次的演出经历,以他的资质和灵性,假以时日,应该会有更好的表现。
演戏不能只看那种端凝厚重的就觉得好,佻脱灵动的就觉得演技差,顾恺之不是曹植,他只是一个看客,如果端凝厚重的后那就不是顾恺之了
是啊,陈晓颜值够,可是在国家宝藏的舞台上感觉演技还是有些欠缺
和你相反
没有相反他很了解顾恺之,你看他对画的理解了吗我觉得很专业,他喜欢顾恺之而且是老早就喜欢的
这样加戏合适吗?会画画就代表他了解顾恺之?只能说他演的画师是他自己吧?顾恺之的开朗,痴愚,狡黠半点也没表现出来。古书里对顾恺之的评价谐谑让人喜爱,并不是指冷淡的评价别人。实在很难相信你所说他老早喜欢顾恺之,还会把顾恺之演得这么古板甚至近乎冷漠的看待一段他沉迷的爱情。顾恺之是个拿着柳叶还会调皮的问别人看得见自己吗这样的一个人啊。
柳树叶是指这一段吗?「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如果说拿柳树叶愚弄他的不是权臣桓玄,我可能觉得他还挺爱跟朋友开玩笑顺水推舟什么的。反正这段给我的感觉跟指鹿为马差不多,区别就是顾恺之装的真真假假,也真让人觉得他这样是发自心底的调皮可爱。他人前好谐谑,能把尴尬为难事变作一桩笑料,引人亲近,可人后谁知道呢?至于顾恺之的痴,这个表演的整个片段不都是能体现这一点,他若是不痴,怎会恍惚间一遇曹子建呢。他明知结局还要追问子建细枝末节,问到自己心凉,像是触及自己的神伤之处,我觉得挺痴的。
就是觉得完全不痴才觉得他被助演碾压啊,不管一叶自蔽的对方是不是桓玄,史书上对他的描写也比较生动而不是清冷,他的痴不表示不尊重,助演的古代礼仪把握得非常好很有风度,而陈晓把人后的顾恺之表现得不太尊重一个痴迷了很久的人物,他俩的对话状态反而是身世显赫的曹植很感激顾恺之神来之笔,而顾恺之的表现甚至有点我赐予了你灵性高高在上的态度,用的话语也是你快跟我说洛神的心境这种有命令的语气,眼神里是洋洋自得。说到曹植与洛神凄美之情点了下头也不正眼看后面几句甚至开始咄咄逼人的追问,这是一种上位者的姿态,。特别是那几句硬邦邦这里是思慕,诀别。如果说他演的是个清高的贵族子弟我也不会觉得有差的,怎么看也觉得他对角色的把握出了偏差。感觉他演绎的画家更贴近被宠爱的天子门生王希孟,而不是八岁就因思念母亲一遍一遍的从父亲的描述里绘画娘亲那种情感丰富的痴人顾恺之。
我可能明白了你对于顾恺之,对于顾恺之的痴,对于他和曹植这场跨越时空的心灵之交是一种怎样的期待了。你认为顾恺之是一个温暖感性可爱而且特别有意思的人。在这一点上我可能就跟你看法不太一样,一个人不大可能全是暖色调的那一面,尤其在顾恺之所处的时局中。桓玄骄奢倨傲,甚至簒晋改号桓楚,喜爱书画就强取豪夺占为己有,他是个会杀人的贼子,顾恺之在这样的人手下做个小官能是什么心境。每个人都有本色,但年岁见长,局势处境所迫,那些本色往往不会像最初那么外现,就像他吃甘蔗从不甜的地方吃,彼时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怎么会懂得把甜的留在以后呢,这何尝不是他历经人事变化后的一种体会。那他这些年的心境究竟该说是苦是甜呢?他把甜的甘蔗留在最后,那他会不会也将那个描绘母亲画像的小男孩留在别人都看不到的最深处了呢。 至于你说这个顾恺之不尊重曹植,我倒没有看出来,曹植一出来,他有一丝惊诧,却还是说出了对方身份(自己画中之人,又怎么会不认得呢),证实确是曹子建无疑,还开玩笑说没想到今天自己也遇到这样的奇事,然后两人皆是拱手而拜,并没有无礼,倒是有一点亲近之感,尤其到曹植打趣他善于装傻,他就像是一种被好友戳破心思的感觉,意料之外又好像觉得本应如此,一来一回,有点倾盖如故的意思。然后画痴不就开始问他心里一直惦念的事了。其实他痴迷的并非只是曹植这个人,而是曹植洛神赋里所表达的那种情感,曹植是举世才子,才名如雷贯耳,可也是他笔下极为熟悉,心里不知描摹过多少次的人物,而这样的人物有朝一日出现在面前,什么事一定要做?反正我是要仔仔细细地打量的。而且他也不是一厢情愿的没有距离感,曹植不也指摘他装傻有一套,都没把对对方当外人嘛。好友相处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啊,子建自己也没觉得不妥啊,你也说子建是王子身份,若是真觉得对方有轻慢之意,怎会隐而不发呢。 “快和我说说洛神的心境”,这句是心情急切,因为洛神赋是曹植所书,他纵使窥得透曹植的心境,而洛神却只有曹植能明白了,他或许之前一直苦恼该如何绘就曹植心中的洛神,如今机缘巧合,本尊就在眼前,如何能不一问为快呢?而且他也有玉成二人相见的美意啊,“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 而后那首仙才叹就来了,曹植也开始讲述,这块顾恺之是在一边听曹植对洛神的倾诉,一边思索和落笔作画,一心好几用 ,怕抓不住稍纵即逝的神思。他说的“这里是思慕”、“你犹豫了,碍于身份”,我仔细反复地看过陈晓说的时候的神情和眼神,他的视线并没有一直落在面前曹植的背影上,但始终是一种交流的状态,时而沉浸在画作中,时而思索如何落笔,他这时候说的话与其说是给曹植做评价,不如说是在给自己下笔理一理思绪。 总之我看完的结论是他对这个角色是真的思考了,起码对这场戏的剧本应该是好好思索了,可能他呈现的顾恺之与你心中的那个大相径庭,但也不能排除有人觉得他的塑造可圈可点,要我说不足,是感觉他对于自己声音声线的把控是有点不够,有些地方声音不润,的确会给人傲慢不善之感,但神情上我是不觉得会让人如此误解。
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他演的画师不是顾恺之,没有痴,是一位很冷静又理性的画师,感觉他演绎的就是经过岁月磨难的做了画师的沈星移。而顾恺之性格开朗,在桓玄手下如此之久的岁月里选择了痴傻顽皮而不是沉默呆傻何尝不是符合本性的选择,顾恺之的被局势所迫下不是压抑和沉重,反而他很会苦中作乐。顾恺之的痴有很多是形于表面发自内心,爱上一位女子便把她的画像捂在胸口,别人赞他有文采他便吟诗到天亮,一个擅长明哲保身能屈能伸情商非常之高又浪漫的人,他的痴绝对不是理性又沉重的。
不打紧,理解不同而已,我觉得痴只是一种对喜爱之物的心无旁骛执着专注,七情上面也未必就是痴,冷清寥落未必就是不痴。至于陈晓演的沈星移,我只看过那几集,就看过的几集来说,这二者眼神我并不觉得相像。《晋书》《南史》也好,《世说新语》也好,关于顾恺之的内容就在那里,但每个人读来或许都感受不尽相同,不同时候读可能感觉又有不同。我不敢说这个顾恺之就是从《晋书》里走出来的,毕竟这个表演片段里你举例的那些痴的举动都没办法出现。只是单就这个表演片段,作为这个表演中的一环,那这个角色的设计和演绎还是能让我感受到他所处的时代,他表象下那一点稍纵即逝的黯然和他对于画的执着的,而且也引出了曹植和洛神赋,完成了任务。如果以后有关于东晋士子名士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希望编剧能在顾恺之身上留一些笔墨,塑造出一个更丰满些的人物吧。
嗯嗯,握爪,很高兴与你理智讨论,特别怕遇到粉丝那种无理智的争论。也许是曹植的痴情太浓重显得顾恺之的痴略凉薄,其实是很期待陈晓有更好的表现的。像马苏,蔡国庆父子,关晓彤那些完全没期待值的也就没想法了。
谢谢你耐心看我的回复,能这么和平地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真的感觉特别好,朱峰老师的曹植确是气度不凡,感情充沛流畅,那句“思卿不见,难赴黄泉”的语气特别戳我。以前上学做文言文对这些魏晋名士挺好奇感兴趣的,对陈晓呢,是看了几个角色感觉有些地方还挺让人眼前一亮的,所以这种“合体”,我还挺忐忑的。不过看后觉得还好,曹植的“浓墨”并不影响这个顾恺之在我心中的“淡彩”,以后多出点顾恺之吧,这样才好比较品评嘛
不觉得李晨那个有陈晓好。陈晓不出戏啊,但是助演太厉害了,那首歌给我听哭了
两位演员的表演都很出彩,人物不同,场景不同,表现的方式也会不同而已。以陈晓的表演为例,前世故事主要是在演绎画家的创作灵感,突出的是画家与画中人物曹植的神交,应该说陈晓的表现是到位的。
助演碾压他很正常,助演叫朱峰,好几个小剧场的导演和助演,开心麻花音乐剧导演,参演过许多百老汇剧目(是的,是在美国百老汇登台的),而且歌就是他唱的,舞台经验比陈晓多太多,所以碾压很正常~至于陈晓,个人觉得表演还可以,不过好几段他都抢词了,估计是为了掐点所以导致出现失误,比如他说“你犹豫了,你碍于身份”这句,明显他就是抢词了,还有前面的“这里是思慕,然后呢”,太平而且并没有表现出顾恺之拿捏子建和洛神的情感,之后洛神快出现时,明显看到他抢了一个点,起来看了看大屏幕,然后叫“子建”,而这时助演故意停顿了一下,慢慢回身,才很好的配合了音乐盒大屏幕画面,只能说助演太厉害,尤其是眼神,小动作还有后面的走步,全都是戏~不过说实话顾恺之的戏份相对太平,没有过多的情感表现,所以可能这也限制了陈晓的发挥吧,不过他演的也算不错了,毕竟他没有舞台剧的表演经验,可以理解
感谢陈晓,让我认识朱峰这么牛的演员/导演……查了资料发现在百老汇也是演过千场戏当过主要角色当过导演的人。
> 去国家宝藏 第一季的小组
这9大国家级博物馆大家都去过哪些?(yiruoyang)
杨仁恺老先生1963年在北京荣宝斋遇见的那个小伙子...(一个咩呀)
觉得雷佳音演技炸裂的朋友举起你们的手来(叶)
利用国宝为明星站台,愧对先人。(不系舟)
被李仲谋馆长圈粉!!(Archive)
这节目能不能严谨一点?(momo)
最赞回应
和你感觉相反,看完陈晓,觉得李晨不好
我以前觉得他演技还不错,没想到这次被助演吊打了,可能是助演水平太高。陈晓全程好像跟演曹植的演员不在一个片场的感觉,对方很动情融入舞台而他的表演带着一种审视对方,甚至是冷淡的态度,一脸对这段凄美的爱情无动于衷的感觉,直到故事结尾他才好像走了点心。显而易见陈晓肯定没去看过关于顾恺之的信息,顾恺之被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陈晓表现得完全不痴,他演的就像是财经频道的评论员,总结说得冰冷决绝。
我倒觉得他这个痴情忘我的形象更适合演曹植………对着嫂子甄宓花痴一番写下洛神赋
还好吧,作为青年演员,陈晓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国立老师也称赞他后生可畏。现场与观众互动轻松愉快,对画作前世今生的演绎也挺不错的。当然与张国立、宁静这些前辈比,可能略显稚嫩,但相信有这次的演出经历,以他的资质和灵性,假以时日,应该会有更好的表现。
演戏不能只看那种端凝厚重的就觉得好,佻脱灵动的就觉得演技差,顾恺之不是曹植,他只是一个看客,如果端凝厚重的后那就不是顾恺之了
是啊,陈晓颜值够,可是在国家宝藏的舞台上感觉演技还是有些欠缺
还好吧,作为青年演员,陈晓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国立老师也称赞他后生可畏。现场与观众互动轻松愉快,对画作前世今生的演绎也挺不错的。当然与张国立、宁静这些前辈比,可能略显稚嫩,但相信有这次的演出经历,以他的资质和灵性,假以时日,应该会有更好的表现。
我倒觉得他这个痴情忘我的形象更适合演曹植………对着嫂子甄宓花痴一番写下洛神赋
和你感觉相反,看完陈晓,觉得李晨不好
和你相反
演戏不能只看那种端凝厚重的就觉得好,佻脱灵动的就觉得演技差,顾恺之不是曹植,他只是一个看客,如果端凝厚重的后那就不是顾恺之了
我以前觉得他演技还不错,没想到这次被助演吊打了,可能是助演水平太高。陈晓全程好像跟演曹植的演员不在一个片场的感觉,对方很动情融入舞台而他的表演带着一种审视对方,甚至是冷淡的态度,一脸对这段凄美的爱情无动于衷的感觉,直到故事结尾他才好像走了点心。显而易见陈晓肯定没去看过关于顾恺之的信息,顾恺之被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陈晓表现得完全不痴,他演的就像是财经频道的评论员,总结说得冰冷决绝。
没有相反他很了解顾恺之,你看他对画的理解了吗我觉得很专业,他喜欢顾恺之而且是老早就喜欢的
这样加戏合适吗?会画画就代表他了解顾恺之?只能说他演的画师是他自己吧?
顾恺之的开朗,痴愚,狡黠半点也没表现出来。古书里对顾恺之的评价谐谑让人喜爱,并不是指冷淡的评价别人。实在很难相信你所说他老早喜欢顾恺之,还会把顾恺之演得这么古板甚至近乎冷漠的看待一段他沉迷的爱情。顾恺之是个拿着柳叶还会调皮的问别人看得见自己吗这样的一个人啊。
柳树叶是指这一段吗?「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如果说拿柳树叶愚弄他的不是权臣桓玄,我可能觉得他还挺爱跟朋友开玩笑顺水推舟什么的。反正这段给我的感觉跟指鹿为马差不多,区别就是顾恺之装的真真假假,也真让人觉得他这样是发自心底的调皮可爱。他人前好谐谑,能把尴尬为难事变作一桩笑料,引人亲近,可人后谁知道呢?至于顾恺之的痴,这个表演的整个片段不都是能体现这一点,他若是不痴,怎会恍惚间一遇曹子建呢。他明知结局还要追问子建细枝末节,问到自己心凉,像是触及自己的神伤之处,我觉得挺痴的。
就是觉得完全不痴才觉得他被助演碾压啊,不管一叶自蔽的对方是不是桓玄,史书上对他的描写也比较生动而不是清冷,他的痴不表示不尊重,助演的古代礼仪把握得非常好很有风度,而陈晓把人后的顾恺之表现得不太尊重一个痴迷了很久的人物,他俩的对话状态反而是身世显赫的曹植很感激顾恺之神来之笔,而顾恺之的表现甚至有点我赐予了你灵性高高在上的态度,用的话语也是你快跟我说洛神的心境这种有命令的语气,眼神里是洋洋自得。说到曹植与洛神凄美之情点了下头也不正眼看后面几句甚至开始咄咄逼人的追问,这是一种上位者的姿态,。特别是那几句硬邦邦这里是思慕,诀别。如果说他演的是个清高的贵族子弟我也不会觉得有差的,怎么看也觉得他对角色的把握出了偏差。感觉他演绎的画家更贴近被宠爱的天子门生王希孟,而不是八岁就因思念母亲一遍一遍的从父亲的描述里绘画娘亲那种情感丰富的痴人顾恺之。
我可能明白了你对于顾恺之,对于顾恺之的痴,对于他和曹植这场跨越时空的心灵之交是一种怎样的期待了。你认为顾恺之是一个温暖感性可爱而且特别有意思的人。在这一点上我可能就跟你看法不太一样,一个人不大可能全是暖色调的那一面,尤其在顾恺之所处的时局中。桓玄骄奢倨傲,甚至簒晋改号桓楚,喜爱书画就强取豪夺占为己有,他是个会杀人的贼子,顾恺之在这样的人手下做个小官能是什么心境。每个人都有本色,但年岁见长,局势处境所迫,那些本色往往不会像最初那么外现,就像他吃甘蔗从不甜的地方吃,彼时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怎么会懂得把甜的留在以后呢,这何尝不是他历经人事变化后的一种体会。那他这些年的心境究竟该说是苦是甜呢?他把甜的甘蔗留在最后,那他会不会也将那个描绘母亲画像的小男孩留在别人都看不到的最深处了呢。 至于你说这个顾恺之不尊重曹植,我倒没有看出来,曹植一出来,他有一丝惊诧,却还是说出了对方身份(自己画中之人,又怎么会不认得呢),证实确是曹子建无疑,还开玩笑说没想到今天自己也遇到这样的奇事,然后两人皆是拱手而拜,并没有无礼,倒是有一点亲近之感,尤其到曹植打趣他善于装傻,他就像是一种被好友戳破心思的感觉,意料之外又好像觉得本应如此,一来一回,有点倾盖如故的意思。然后画痴不就开始问他心里一直惦念的事了。其实他痴迷的并非只是曹植这个人,而是曹植洛神赋里所表达的那种情感,曹植是举世才子,才名如雷贯耳,可也是他笔下极为熟悉,心里不知描摹过多少次的人物,而这样的人物有朝一日出现在面前,什么事一定要做?反正我是要仔仔细细地打量的。而且他也不是一厢情愿的没有距离感,曹植不也指摘他装傻有一套,都没把对对方当外人嘛。好友相处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啊,子建自己也没觉得不妥啊,你也说子建是王子身份,若是真觉得对方有轻慢之意,怎会隐而不发呢。 “快和我说说洛神的心境”,这句是心情急切,因为洛神赋是曹植所书,他纵使窥得透曹植的心境,而洛神却只有曹植能明白了,他或许之前一直苦恼该如何绘就曹植心中的洛神,如今机缘巧合,本尊就在眼前,如何能不一问为快呢?而且他也有玉成二人相见的美意啊,“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 而后那首仙才叹就来了,曹植也开始讲述,这块顾恺之是在一边听曹植对洛神的倾诉,一边思索和落笔作画,一心好几用 ,怕抓不住稍纵即逝的神思。他说的“这里是思慕”、“你犹豫了,碍于身份”,我仔细反复地看过陈晓说的时候的神情和眼神,他的视线并没有一直落在面前曹植的背影上,但始终是一种交流的状态,时而沉浸在画作中,时而思索如何落笔,他这时候说的话与其说是给曹植做评价,不如说是在给自己下笔理一理思绪。 总之我看完的结论是他对这个角色是真的思考了,起码对这场戏的剧本应该是好好思索了,可能他呈现的顾恺之与你心中的那个大相径庭,但也不能排除有人觉得他的塑造可圈可点,要我说不足,是感觉他对于自己声音声线的把控是有点不够,有些地方声音不润,的确会给人傲慢不善之感,但神情上我是不觉得会让人如此误解。
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他演的画师不是顾恺之,没有痴,是一位很冷静又理性的画师,感觉他演绎的就是经过岁月磨难的做了画师的沈星移。而顾恺之性格开朗,在桓玄手下如此之久的岁月里选择了痴傻顽皮而不是沉默呆傻何尝不是符合本性的选择,顾恺之的被局势所迫下不是压抑和沉重,反而他很会苦中作乐。顾恺之的痴有很多是形于表面发自内心,爱上一位女子便把她的画像捂在胸口,别人赞他有文采他便吟诗到天亮,一个擅长明哲保身能屈能伸情商非常之高又浪漫的人,他的痴绝对不是理性又沉重的。
不打紧,理解不同而已,我觉得痴只是一种对喜爱之物的心无旁骛执着专注,七情上面也未必就是痴,冷清寥落未必就是不痴。至于陈晓演的沈星移,我只看过那几集,就看过的几集来说,这二者眼神我并不觉得相像。《晋书》《南史》也好,《世说新语》也好,关于顾恺之的内容就在那里,但每个人读来或许都感受不尽相同,不同时候读可能感觉又有不同。我不敢说这个顾恺之就是从《晋书》里走出来的,毕竟这个表演片段里你举例的那些痴的举动都没办法出现。只是单就这个表演片段,作为这个表演中的一环,那这个角色的设计和演绎还是能让我感受到他所处的时代,他表象下那一点稍纵即逝的黯然和他对于画的执着的,而且也引出了曹植和洛神赋,完成了任务。如果以后有关于东晋士子名士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希望编剧能在顾恺之身上留一些笔墨,塑造出一个更丰满些的人物吧。
嗯嗯,握爪,很高兴与你理智讨论,特别怕遇到粉丝那种无理智的争论。也许是曹植的痴情太浓重显得顾恺之的痴略凉薄,其实是很期待陈晓有更好的表现的。像马苏,蔡国庆父子,关晓彤那些完全没期待值的也就没想法了。
谢谢你耐心看我的回复,能这么和平地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真的感觉特别好,朱峰老师的曹植确是气度不凡,感情充沛流畅,那句“思卿不见,难赴黄泉”的语气特别戳我。以前上学做文言文对这些魏晋名士挺好奇感兴趣的,对陈晓呢,是看了几个角色感觉有些地方还挺让人眼前一亮的,所以这种“合体”,我还挺忐忑的。不过看后觉得还好,曹植的“浓墨”并不影响这个顾恺之在我心中的“淡彩”,以后多出点顾恺之吧,这样才好比较品评嘛
不觉得李晨那个有陈晓好。陈晓不出戏啊,但是助演太厉害了,那首歌给我听哭了
两位演员的表演都很出彩,人物不同,场景不同,表现的方式也会不同而已。以陈晓的表演为例,前世故事主要是在演绎画家的创作灵感,突出的是画家与画中人物曹植的神交,应该说陈晓的表现是到位的。
助演碾压他很正常,助演叫朱峰,好几个小剧场的导演和助演,开心麻花音乐剧导演,参演过许多百老汇剧目(是的,是在美国百老汇登台的),而且歌就是他唱的,舞台经验比陈晓多太多,所以碾压很正常~至于陈晓,个人觉得表演还可以,不过好几段他都抢词了,估计是为了掐点所以导致出现失误,比如他说“你犹豫了,你碍于身份”这句,明显他就是抢词了,还有前面的“这里是思慕,然后呢”,太平而且并没有表现出顾恺之拿捏子建和洛神的情感,之后洛神快出现时,明显看到他抢了一个点,起来看了看大屏幕,然后叫“子建”,而这时助演故意停顿了一下,慢慢回身,才很好的配合了音乐盒大屏幕画面,只能说助演太厉害,尤其是眼神,小动作还有后面的走步,全都是戏~不过说实话顾恺之的戏份相对太平,没有过多的情感表现,所以可能这也限制了陈晓的发挥吧,不过他演的也算不错了,毕竟他没有舞台剧的表演经验,可以理解
感谢陈晓,让我认识朱峰这么牛的演员/导演……查了资料发现在百老汇也是演过千场戏当过主要角色当过导演的人。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