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因为任何论点都建立在论据上。某些人没有论据,拿什么和我辩?只好赖皮了呗。
至于口碑两极化,除了粉丝原因,和剧本身很有关系。这剧的逻辑和情感是非常脱节的。逻辑上一塌糊涂,人的行为都不符合身份和环境设定,但情感很真实。你会很容易被感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分清楚这感动更多来自于演员的情绪带动。很多人被生理感动了就会忽略这部剧巨大的常识漏洞,但他们又说不清自己到底喜欢哪里,空有立场但没理由。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其实很简单还是彼此的理解不一样有些豆友把更多的注意力都关注在了自己喜欢的剧情和演员上,所以他们会对一些发现的问题一笑而过有些豆友把注意力放在了历史或者剧情逻辑或者人设上,所以他们会觉得槽点也蛮多的其实客观来说,谁说的都挺对!因为毕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阐述想法的,观后感如果人人相同,就不存在讨论或者争论实话说,什么问题还是可以分两面看的,肯定其优点,吐槽其缺点!只是有时候自身也是因为种种原因做不到十足客观的吧
当年《王的盛宴》被狂骂,但是几年之后,有人写下了这样的感想: 大部分观众的历史是横店教的。说场面吧,观众要看十万楚汉大军穿着唐代或宋代的铠甲杀个天地玄黄,最好再来几个火炮打打城楼。说人物吧,大家要看虞姬的艳与血,项羽的英雄气短莽撞自大,要看刘邦像刘备一样扮猪吃虎,以及吕雉的嫉妒与狠毒。如果陆川肯设计一个虞姬刘邦青梅竹马结果造化弄人的梗,最后刘邦屌丝翻身为红颜,没准豆瓣评分能上8。说情节吧,观众喜欢的是10分钟倒叙,90分钟直叙,间有20分钟插叙的故事,别和电视剧差太多,不然他们看着累。看着累甚或没看懂,他们就会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就要骂导演傻※。没看懂的人多了,导演于是就成了傻※。 汉朝是中国第一个久治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它的开国故事,充满各种阴谋诡计悲欢离合,鲜血淋漓到有时无法直视。正因如此,才有穿越时空的文化魅力。陆川就是要把这核心的魅力挖出来给大家看,可惜大家不要。这是一个只要看视觉冲击的时代。是不是符合历史不重要,有没有人文关怀也不重要。一群没文化的文艺青年棒杀了陆川。———送给楼上,以及楼上的楼上。
你想多了因为你完全在误解别人一我不是黑,此剧一直给的是四星二你得承认每个人的观感是不同的,不能说自己不认可的都是有问题的三不管给什么评价或者评论,这只是一个讨论区,为了一个电视剧也犯不着你的这种感慨,因为此剧是不错,可是此剧并不是全无毛病!就连老版四大名著或者大明王朝1566以及走向共和都有不喜欢的,那么此剧有看后觉得失望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四陆川的作品的确有些是失水准的,不能因为自己的喜欢而忽略别人为什么不喜欢,而且我也说过优点值得去肯定,而缺点也值得被吐槽,今时今日来说楼主又看过多少古装剧呢?如果从小就喜欢这种偏向历史的传奇剧,还会觉得此剧那么完美吗?而且比这剧更优秀的作品还是有的,而且有些评分还不及这部剧呢 就拿刘威主演的唐明皇来说 论及演员整体的演技、服道化的考究等等丝毫不比此剧差,虽然年代是有一些啦!可是我也觉得比此剧更精彩,但是评分上现在就是没有军师联盟高,那么按照楼主你的逻辑,我是不是也该去感慨现在那些跟自己观点不一样的观众是黑或者水军或者是喷子呢?还是该说是观众也棒杀了拍唐明皇的陈家林呢?
你来豆瓣,又不相信豆瓣吧?看看军师联盟上下部的评分,的确有一些国产剧的分数是高于军师联盟的那么为什么呢?楼主有考虑过为什么吗?就算在你心中,此剧值得10分,可是豆瓣并不是一个人的豆瓣,评分来自于给出分数的所有人,那么这个总评分个人觉得还是值得信任的就像是李雪健版的水浒传,我个人还觉得在豆瓣没有上9分可惜呢!可是其最终没有上到9分肯定是有原因的,这些原因也是每一个人来讨论区讨论的原因,喜欢的人在问为什么剧没有上9分,不喜欢的也在问为什么此剧要上9分?在两方讨论与评价上,总评分就出现啦,也算是综合了好与不好两方面原因而得的分数当然如果楼主觉得不满意,可以在没事的时候欣赏下自己满意的评分,比如说优酷的评分!反正是对于一部电视剧的讨论而已,犯不着动气也犯不着为其不值
脑残粉的逻辑就是拼命反对,但你和他讲道理,他就一直我不听我不听。
脑残黑也一样。你俩在讨论区骂这个剧有4个月了吧,天天骂,在每个夸剧的帖子里骂,骂了几百上千次还要说自己喜欢这个剧喜欢吴秀波只是出于公心才反对。呵呵一脸
老兄此语,足见坦荡,受教了🙏🙏🙏
第一,我说的都是关于剧或者历史,都是有理有据,你拿不出证据反驳你就说我是黑?太赖皮了吧。第二,“还要说自己喜欢这个剧喜欢吴秀波只是出于公心才反对”。你的逻辑就是,喜欢吴秀波就必须夸这部剧。对于这剧,我有喜欢和不喜欢的地方,这难道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喜欢难道是一个0或1的选择吗?如果军师真的如此优秀,那么网上也不会这么多人骂了。别以为所有人都是脑残历史粉,哪怕都是,也别把这些人不当人看。要不,我上面提出的关于司马师和立庙洛阳的问题,你来回答一个?你能说服我,我马上转变立场,军师第一吹没的说。第三,我没有受迫害妄想症,我分得清水军和观众。对家的粉丝、职业黑和水军不会像这楼里这几位这么真情实感,别想多了。
这部剧的最后几集,所呈现出的迷思和格局,不是一般历史剧的拍摄手法,极具张力。三马对峙那段是政治惊悚剧,侯吉冥婚那段是荒诞悲喜剧,所追求的不是历史的还原。还有空城计的拍法,近乎哲学的探讨。老有人拿大明王朝、走向共和作对比,说历史剧应该怎么拍,其实我觉得更偏妖猫传一些。
放心,这剧没有水军!第一,你可以看到这剧并没有买营销号来宣传;演员并不是流量明星吧;第二,看懂了的人不会来无理喷,主创的中心思想很明确;第三,下部里明显的人少了很多,我觉得是经费不够,哪里还来搞营销;第四,用今天的价值观来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篡位”之说不存在,后期的征战不是司马家打下来的?那些曹家粉来这里踩司马懿,来喷剧的大有人在;第五,司马懿不会出生就是黑的,不会出生就想着去谋算着曹家那是权利;第五,司马懿不会预算到自己能活过曹操,曹丕,曹睿;第六,曹芳是个娃娃的时候,并没有称帝;第六,曹魏不是篡了汉室的权利,难道就该?第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三国乱世,那些走向政权顶峰的人谁的手里干净?第八,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片面的看司马懿,如果没有三国战乱,怎么会人口骤减?五胡乱华只是导火线;第九,历史上废曹芳的是司马师废的,不是司马懿,不能因为老子有名气就老子背锅;第十,观众不是白痴,这剧是不是好剧,你一个人说的不算,看完了看懂了这部剧再来评论。
非常赞成你的观点,我一直觉得有些人真是不可理喻。就拿五胡乱华来说,那简直就是必然发生的事儿,汉族劳动力由于战乱急剧减少,为了耕种不得不大量引入少数民族人口,一旦上层政局稍有不稳,必定会出现动乱。某些人自以为看了些历史书,就站在某种高地上,跑来指点江山,批评吴秀波没有知识、没有能力掌控这种历史剧。可你也不过是在看过电视剧之后跑去翻了翻书而已,导演、编剧、波叔都是傻子吗,在四年的筹备期中,都不看相关资料吗?!本人虽不是专门搞历史研究的,但教授的课程中,有一门是涉及到本专业发展史的,上了十几年,看了无数的相关的史料,发现不但很多史料互相矛盾,而且不同写史者即便面对相同的史料,解释起来也是五花八门。我还有一同事,因为热爱历史转到了本校历史学院任教,有时我们聊起来,都开玩笑说历史可不就是任人打扮的小菇凉嘛。司马懿是怎样的人,戏剧又应该怎么做?这一版就是吴秀波、张永新、常江他们的解读和戏剧展开手段,如此而已。有人不认同,那就不认同咯,可笑的是非要站在自以为智力的高度上批评别人,让吴秀波去多看书,切!
我觉得这部剧全是比较符合历史的,大多数观众都是被《三国演义》带坏了!我不清楚吴秀波,但是从哭里,我可以好受到一个字“真”,那个时代该有的真性情!有些人喷这个剧特别搞笑,说皇帝的衣服怎么不是黄色?司马懿什么时候砸缸?天呐,真的,特别想来句“没文化,真可怕!”
人,最愚蠢的就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别人!我不知道这部剧的台词谁写的,真的,很多话都是至理名言,深入人心!每个人说出来的话都符合那个人的性格特点,也符合那个时代!我觉得最值得思考的是主创想表达的核心: 人性和战争!
我没那么多闲功夫给你闲扯,请不要打着自己上了几年学,读了几本书,在这里瞎BB,这剧太长,你根本就没看明白主创讲的什么!看不懂的话再去看一遍,为历史学家不缺你一个!隔壁家的粉不要来找存在感,这种做法很不要脸!
你数一数有几个明星的粉丝?不要人家一夸什么剧,就说什么粉丝洗白!又不是偶像剧!第一,你可以看到这剧并没有买营销号来宣传;演员并不是流量明星吧;第二,看懂了的人不会来无理喷,主创的中心思想很明确;第三,下部里明显的人少了很多,我觉得是经费不够,哪里还来搞营销;第四,用今天的价值观来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篡位”之说不存在,后期的征战不是司马家打下来的?那些曹家粉来这里踩司马懿,来喷剧的大有人在;第五,司马懿不会出生就是黑的,不会出生就想着去谋算着曹家那是权利;第五,司马懿不会预算到自己能活过曹操,曹丕,曹睿;第六,曹芳是个娃娃的时候,并没有称帝;第六,曹魏不是篡了汉室的权利,难道就该?第七,三国乱世,那些走向政权顶峰的人谁的手里干净?第八,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片面的看司马懿,如果没有三国战乱,怎么会人口骤减?五胡乱华只是导火线;第九,历史上废曹芳的是司马师废的,不是司马懿,不能因为老子有名气就老子背锅;第十,观众不是白痴,这剧是不是好剧,你一个人说的不算,看完了看懂了这部剧再来评论。剧里,司马懿高平陵兵变有没有?司马懿杀了曹爽三族有没有?怎么叫洗白?你告诉我?从剧的开始到最后一集,全程杀人,这就叫不洗白?古代的人是人,现在的我们也是人,难道古代的人天生的生杀大权就该被帝王掌控?为什么现在还有那么多人觉得司马家篡了曹家的天下?难道曹家没有汉室的天下?将心比心,抛开这个剧,如果你是个臣子,我说的是任何一个朝代的臣子,你很有能力,但是你就该跪拜帝王吗?哪怕他是个小娃娃,你还要提着脑袋站在朝堂上为他卖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到现在就是为了证明,历史在进步,有不可取的地方,古代的世袭制本来就不合理,所以才有现在的民主!司马懿在曹芳时期拿到的权利都是自己打下来的,曹操也是自己打下来的,难道帝王天生是帝王?臣子活该要为他打江山,还担心脑袋?古人是人,我们也是人,只是生活的年代不同!试想一下,如果世袭制真的那么合理,我们都不去反思,怎么会有现在的和平和民主?
统一最后回复一下吧。关于相关资料问题,张导能提出侯赢那个梗,我服。编剧的文学水平和吴老师的演戏水平也完爆我。不过说实在的,一个非常基本的点,古人互相称呼对方都是称字吧?三顾茅庐的真假出师表里有印证吧?其实不感兴趣不知道我觉得都无所谓,具体的知识读多了也不见得有用。但某些时候,书里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开阔视角,能更好的理解别人怎么想。比如,那些粉丝视而不见的历史粉,为何对此剧有如此差评?圈内人,起码我搜到的某些圈内人,对此剧也是两极分化,这是为什么?曹操荀彧杨修,为什么好评最多?当然,在资本面前我说的这些都不重要,但...依依东望是人心嘛。
一个非常基本的点,古人互相称呼对方都是称字吧?——并非如此,关系好的可以称字;长辈对小辈可以称字,小辈不可以对长辈称字;正式场合称名或者官职,不可以称字。
你认可的历史粉,其实只能算电视剧历史粉。骂这个剧的几乎没有真正的历史专业者,我反倒是不止在一处看到历史专业者对这种“电视历史学家”们嗤之以鼻,建议他们先去手抄一个县的全部县志以治治这种毛病。
好些历史粉都是看到一半就骂的,都没有看到最后,最后的大反转才是戏眼啊
一个琅琊杨文理,一个张佳玮,可以算作历史粉,其他很多都是同人粉这两人貌似都没有看到结局部分,而且看他们谈论三国,偏激,粉黑思维严重,讨伐易中天跟写大字报似的,格局不大
就拿张佳玮写的这篇“司马懿夺权成功,真只是靠隐忍而已么?” https://www.douban.com/note/652686320/他所说的司马懿出尔反尔,虎啸龙吟最后几集刻画到了极致,显然他没看,先入为主,就下了论断。
电视剧历史粉就不是人了? 知乎都骂了快一千条了,请尊重所有人,别把这些人不当观众。还有,我本来不想说,但你非要杠,我就说一句,称谓问题的重点不是怎么称呼对方,而是不能这么称呼自己。
观众都是平等的。这些人看到一半就骂,就弃剧,是因为他们都脑残吗?电视剧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凭什么要求别人看到最后?为什么以前的戏都是一边倒的好评?因为这批观众不行?
很多大v看剧都是带着任务看的,有主题和交稿时间的限制。他不一定全部看完,可能看几集甚至一些剧照截图就能组织成文。
谁说过电视剧历史粉不是人啊?难道指出其认识的局限性就是不尊重人?鸿茅药酒可以为了维护自己的“信念”跨省抓捕一个指出其问题的医生,看来这种以自我意志为尊,以客观认知为仇的人还不是少数。
天哪,怎么还在杠。这剧的硬伤很多,不说历史部分,真不真实,就逻辑方面就好多狗屁不通不能自洽的地方了。心疼演员。
我没事的时候从新看了下我的帖子我发现开头咱们还是有好好聊过的,只是最后你觉得我是黑,所以咱们就有了争论,也发生过因为这部剧的争论而闹起啦争论其实我只想表明我的观点而已,如果肯耐心的看我说的话,就应该能知道我是肯定了此片的优点,也在吐槽这片让我个人觉得有问题的地方这只是个寻常的电视剧讨论区罢了,用不着咱们去弄着剑拔弩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说出彼此的观点就是,你说呢?而且此剧最终两部我给的都是四星,也是否证明我还是肯定此剧多余吐槽呢?
看个电视剧用不着去分什么历史粉不粉的只是一起聊一下罢了不认可的大可以去反驳而已,只是这只是个电视剧的讨论吧我个人觉得好剧也是有存在问题的地方,哪怕我觉得更好的剧也是有别人能看到的槽点不是吗?更何况真心来说,此剧的编剧与导演在跟更优秀的一些古装剧的导演与编剧比的确有经验与水准上的不足
你给四星不等于你长达几个月的几百上千条踩剧的言论是一种赞扬。其次,我和你的讨论早已经没有继续的必要,因为都不能说服对方。但是你无视我多次直言相告不想和你纠缠,反复的表达你是公正的路人而不是黑子因为你大了四星所以你的批评是正确的。你为什么要坚持用这种方式找存在感,我没兴趣知道。反正你还会车轱辘的回复下去。
你怎么想我是管不了的 还有就是只是不是只看到了我对这剧的吐槽而没有见我对这剧的肯定呢?我不妨在说明白点 当初你先用我豆瓣的名字开贴说我是黑的 那么你也应该举报我了吧 结果呢? 你印证了你的猜测没? 证明了我是黑吗?
如果你觉的我是黑 我觉的你可以接着举报我 我支持你
你这就是撒泼打滚也不走的黑子行径,既然你提出来建议,那我就去举报。
一部电视剧,有一部分观众给了非常极端的差评,如果我是粉丝,我会思考的是,这样的反馈是否达到了主创的目的?如果没达到,是为什么?你给我的答案是因为观众思维有局限性。也就是说,你觉得观众没看懂这部作品呗?
一部影视作品当然有主创的思维传达在内,甚至在另一部此片编剧的热播片里也可窥见一二。那部片里也有同样姓名的角色,虽然表演功力远远不及,但换汤不换药,骨子里是一样的龙傲天。所有帝王将相都将其当作心头肉,不一天念叨个三十遍就不算打卡。那样的杰克苏片子也吸引了很多点播量,甚至高过这部。既然一部作品不可能讨好所有人,吸引一部分观众,令另一部分不满,再正常不过,又有什么可气愤的呢。
对去举报能举报有效果就证明我是黑,举报的没效果只能证明你错啦
我倒不觉得主创想塑造龙傲天。我觉得军师里面司马懿本来应该是一个普通人,但又需要剧情发展,编剧水平太差,只好变成龙傲天了。
他总是能在事情发生之前预料到结果,他总是能在众人作出反应之前想出方案,他所作的一切都是计划中的,他人所作的一切亦不出其意料,即使,偶尔,遇到些许挫折也是能屈能伸的自我选择,没有人能忽视他,哪怕一回。君不见,下部诸葛一登场,惦记的不是魏国改朝换代,而是,司马懿成为辅政大臣了;曹休曹真死无可庆,司马懿升职才是蜀汉最大的噩梦。不念叨司马懿几句,诸葛丞相连想计策都不安心。就这肉麻度仍比不上郭奉孝,英年早逝,与曹公泪眼相望,叮嘱的不是辽东,不是未来的大业,而是——不用司马懿就杀了他呀!与晋书编造“三马同槽”的恶趣味一脉相承。
这里不欢迎你来撒泼。
很期待你开个肯定楼,在你那些否定楼里,真的很难很难找到你的肯定,或者说肯定不到否定的十分之一,也可能是肯定的全放在你心里,否定的全在你楼里,看起来确实有点黑。
历史上他确实是最后的成功者。这种成功本就是极小概率发生,只是电视剧里把小概率事件集中放大了。看起来好像虚假,但却是有可能的。 比如叶帅剑英,一辈子没站错队,历次运动都不倒。这是不是龙傲天的人设?但他年轻时也只是一名普通热血青年。有时生活比戏剧更戏剧化。
因为你只看到了我的吐槽 这实在没有办法
我撒泼?不过我也很无语看了你的主页 显示爱好的电影与电视剧有85之多,可是却在这么个剧里争论成这个样子 难道都是我的错?
真看懂我的贴了吗?哪怕再小概率的事,也有实现的可能性——可是这剧里对司马懿的描述,极为虚假,勉强可算起点爽文类。所以,概率论可以休矣。
是你没有看完全剧吧?司马懿一开始就是个布衣,遇到刀兵吓得哆哆嗦嗦,想救父亲都找不到门。要不是郭嘉指点,他根本没有后面的计划。一直到他老年,曹叡都可以拿假毒酒吓唬他。他根本不是你所说的总是能算无遗策的龙傲天。 司马懿的政治智慧是逐步成长,摸着石头过河的,交过不少学费才熬成了老龟。如果说他为什么始终能逢凶化吉,那是因为他只要有一次错误,就不是司马懿改写历史,而是张懿李懿的了。
你真的看全剧了吗?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编剧水平有限。你和city什么什么争论的点其实都有道理,我看到的司马懿确实有这种两面性,时而太弱时而太傲天,点总是有点偏。不知道是不是现场编的和剧本里写的不统一,反正人物形象蛮割裂的。
看相同编剧在另一部三国剧里对司马懿的描写,大概可见一二,该编剧就是个司马迷,好这口。只是这部演员演得好,服化道好,不象另一部让人觉得中二得可笑。对了,为什么会觉得龙傲天有时也会弱呢,因为这种龙傲天很假呀,就象个其实没多少底气的人偏偏拍胸脯说大话。热血但也中二。晋书为了吹司马,掩盖其背主夺位的黑心生造出曹家对他的提防,已经很尴尬,此剧更过分。看了很多史料后,觉得就按史实拍,不是三国演义,按三国志的方式来表现司马懿就很好很丰满了。很多人觉得后面黑化了的司马懿演技好,情节也好看,殊不知,按史实来拍前面,众多人物各有千秋的精彩,而非为了衬托主角故意黑化弱化。这样更好看呢。
无论从人品,军事能力,政治能力来讲都是诸葛亮厉害。军事能力最直接的体现是俩人交过手,司马懿和武侯交手前并非没打过仗,对东吴和孟达都是挺不错的战绩,而且没失败过,直至武侯甲首三千后,他一生再也不敢正面和武侯交战。从战略角度上来讲,不能因为最后司马懿战略胜了就说他比武侯强,武侯面临的是一个极难解的问题,国力薄弱东吴不给力,魏国如果不内乱诸葛亮几乎毫无机会统一北方。但是武侯第一次出祁山战略十分完美,赵云吸引曹真大军,魏延速取雍凉,让马谡守街亭也没让他打赢就是让他拖延时间等大军,真没啥黑点我觉得。如果守住从此蜀又可实际控制雍凉。司马懿战略眼光也极高,他看出只要守住地盘蜀汉早晚会衰落,所以他只要以逸待劳就可以了。最后活活耗死武侯。其次军事能力有很多方面,很多人只是在意打仗出奇谋,其实练军治军和战略都是军事能力的重要体现。司马懿我没听说过他有练军的能力。反倒是蜀卒一出威震天下。这方面武侯强于司马懿。很多人说司马懿不打赢武侯因为怕曹睿鸟尽弓藏,我只能说这人估计没怎么读过三国,司马懿在诸葛死后平定辽东,只去了一次就把公孙渊打败了,顺手屠了辽东十五岁以上所有男性。咋不怕曹睿杀你喽?政治上来讲司马懿几乎没啥作为,不说了。人品的话,最近播的军师联盟,我没看。但是风评司马懿爱国爱民,而且杀曹爽(给儿子创造机会)是迫不得已?曹魏当时曹家衰落,曹丕为了稳定皇权几乎贬了所有曹氏宗亲,设九品中正制让寒门几乎没有上位可能,然后他八年就死了。给后代留个烂摊子,到曹爽的时候基本已经无力回天,所以士族力量崛起是必然。但是啊这和司马懿有没有篡位之心其实是两码事,历史上篡位之人都有共同点就是结党和任亲子重位。看看曹睿死后司马昭和司马师的官职,你说他没这个想法你自己信吗?还有辽东屠城一事,我不知道什么爱国爱民的人能干出来这事儿。在看看武侯,他在位的时候李严图谋不轨劝他加九锡,之前加九锡的王莽反了。其实之后加九锡的大多数也反了。武侯怎么说,等灭了曹魏我加十锡!这句话聪明人都能理解到是封住李严的嘴。反观曹操,董昭让他加九锡的时候,曹操未表态。荀彧死后他摇身一变就是魏王。武侯当时对刘禅的控制力丝毫不亚于曹操。但是武侯怎么做的,就一个儿子,正常想篡位的人就生一个儿子?他安心的在成都玩政事刷权术生儿子就好为什么要数次北伐以至于病死在外啊?还有武侯表弟是叫诸葛均还是诸葛什么来着,是个存在感极低官职也低的人,低的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人。换个角度看刘禅这个庸主,武侯在位时他依然有权杀大臣,武侯死时诸葛瞻七岁还是八岁来着,刘禅想杀他简直易如反掌,可惜没有。你问问曹髦想不想杀司马昭?也就是说刘禅可能对武侯掌权有所不满,但是心底里还是喜欢这位叔叔,并且希望这位叔叔能统一北方圆了他父亲的梦想。武侯身列武庙十哲,他一生中有无数次机会篡权,但是他只想报先主之恩以不负所托,以至于累死在五丈原。司马宣王在尚无能力篡位时给儿子洗清道路,司马师暗养三千死士是在曹睿时期,说司马懿不知道这事儿我都不信,前后高下立判。评价这两个人其实有两句话都挺出名。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马懿:鹰视狼顾,有虎狼之心。
没看剧?扶你。
看都没看过剧的人,讨论个屁呀!你不就是想说这个剧对诸葛亮不公平,然后又说把司马懿描绘成了另一个样子吗,等你看了剧再下结论吧。如果你不屑一顾这个剧,就不要在这瞎逼逼。
没看剧或者没看完剧就人云亦云就瞎bb的人太多了根本没看剧的人都能来剧评区插一脚,太好玩了
我强烈建议在拍一部诸葛亮,把真正历史上的诸葛亮拍进去。一群脑残粉老是说诸葛亮就是被神话了。真正历史上诸葛亮野很厉害。司马懿从未赢过他。
同意
这是谁写的?真好!
我转的是全文,六张图片,不知道为什么只剩下两张图。
六张图看到了。
发错顺序了
喷子自以为,自封为懂历史,自称历史粉,小说,戏剧,历史傻傻分不清,好玩。
顶一下
现在是2024年,距离军师联盟首播快7年了。我当时有点上头,说军师矫情明显冲了一点。不过,正如我预料的那样,军师并没有被奉为经典。虽然这可能是现实原因导致的,但单论作品的网络口碑,7年间也没有什么变化。我有时候在想,在知道一件事情成功概率不大的情况下,还要不要做呢?如果付出全部之后一败涂地,要怎么样继续,怎么样坚持呢?
时隔多年又细看了一遍军师,觉得当时说逻辑一塌糊涂有些偏颇。如果放下所有知识去仔细分析这部剧,我发现各个事件的内在逻辑不算很差,人物在某一个圈圈内也能自圆其说。当然,军师也绝不是我期待的那种神作。说白了每个人擅长的东西真的有限,哪怕天才如吴老师也做不到克服弱点、补足短板。无他,提醒自己做事情要找擅长的做,并且要事事谨慎,时时小心。
这剧本身就成不了经典!这剧的故事核心就有问题,能以司马懿当主角,前面塑造司马懿伟光正,后面演曹睿和曹爽逼着司马懿去反,这已经不是一部电视剧了,这是在洗脑,而且有些人跟着这个故事在自嗨老版三国演义里司马懿的野心是曹睿死后面对曹爽的无能才真正显现出来的,非常的自然!而且老版三国演义的故事看似讲的三国,但是还是在歌颂着刘备的仁、关羽的义、诸葛亮的忠与智,而且有些人物有别于三国演义小说而进行了合理的改编,比如说周瑜!在三国演义小说里周瑜小气、嫉妒,但是在三国演义电视剧里给周瑜设定了《丈夫吟》来展示他的风采,在临终时嘱咐众人尽心效忠孙权以来承托周瑜的忠心,在江边去世时的意境展示的是英雄的逝去!这样才是经典,只有在故事里有足够的人文情怀才能塑造经典成就经典而军师联盟欠缺家国的厚重感、欠缺大气的故事风格、更加欠缺人文情怀,成为不了经典
选司马懿当主角我也觉得比较奇怪,主要还是操作难度太高了。首先,这个故事里“人生百态“和”欲望膨胀“的主题不一定需要通过司马懿的人生才能表现。他的人生如果观众已经知道了结局,会很容易先有道德判断而不是跟着剧情走。反而如果是一个架空的故事,那么当观众看完结局再倒回来看前面,应该会比较容易被震撼到。这种手法和道可道是一样的,不过道可道是反过来。先抑后扬。军师是先扬后抑。历史在这里起到的紧箍咒效果很大,既妨碍观众入戏又阻碍了最大的反转的可能性。再者,中国的舆论环境日趋保守和二元,对历史人物的某些颠覆性太强的观念显然是没有讨论空间的。看看张导的另一部作品就知道了。那部作品在我看来缺失多多。人物扁平,节奏死板,表演套路,视角更是毫无新意,综合水准差军师一个档次。但就因为题材不同,口碑那是大大的好。这找谁说理去?不过我倒不太同意你的看法“欠缺家国的厚重感、欠缺大气的故事风格、更加欠缺人文情怀”和“前面塑造司马懿伟光正,后面演曹睿和曹爽逼着司马懿去反”。以我对吴秀波的了解,他对杰克苏和伟光正是一点兴趣没有。他不会刻意洗白谁,这是侮辱他的智商了。我这次看顺着司马懿的细节表演缕了一下,感觉在表演上他的层次感演的很清楚,“伟光正”和“逼着反”是烟雾弹,他一直演的都是“枭雄”。最终给观众造成“洗白”这种效果的原因还是因为一他不想解释得太清楚,想让不同观众产生完全相反的理解。这么操作无疑加深难度,过度自信了。其次就是桥段设置上有问题。曹爽那一段故事,你完全可以理解为司马懿在诱导曹爽膨胀,剧情上暗示是足够的。至于曹睿,他杀郭照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恨郭照。何况zz斗争有所逼迫那也是正常的。康熙都把麻宝逼疯了呢。我觉得大家不是真的接受不了“逼迫”这件事,而是桥段设置上太降智太戏剧化了,动不动就把杀人摆在明面上威胁,还戏中戏撒泼打滚下跪啥的,方式方法又单一又蠢,其本质是技术问题。但是如果换一个背景故事,比如放在民国时期的黑帮,小日本逼杜月笙啥的,双方都不够聪明,那军师说不定就是神剧了。再说“欠缺家国的厚重感、欠缺大气的故事风格、更加欠缺人文情怀”。军师的本意就是拍寓言,拍架空,拍细腻的小视角,所以不是他们拍不出”厚重、大气“,是不想。吴秀波的赵孤和张导的觉醒年代就挺厚重的。军师这个方向本身是没问题的。我觉得给你造成不舒适的原因不是欠缺”厚重、大气“,试想tvb的古装剧哪个有”厚重、大气“感?但你看那种剧会有”厚重、大气“这种要求吗?所以问题还是在于第一观众对大陆top级团队做出来的东西有所期待,第二主创没能让观众沉浸在剧情中。举个例子,你会不会觉得高平陵之后的那几集感受就挺好的?其实风格没变,也不厚重大气啊。为什么大家好评多多呢?至于”人文情怀“,这倒是我第一遍看军师就非常认可的地方。这部分吴秀波从来让我失望过。不过有些点比较小众,要get到需要缘分吧,不是技术的问题,也不是观众的问题,一部电视剧本身也不需要在这方面做得多好,就不多展开了。
感觉自己好话唠。不过写点东西给自己看也挺好。最近除了军师,我也又看了一遍道可道。老实说,以现在更加成熟和不带情绪的眼光去评判这两部剧,我还是觉得道可道完成度更高一些。军师不是不好,是内容太多太杂了,多到了影响表达的地步。不过,再过10年或许感受会不一样。我在06年看罗伊的时候比较年轻,所以感受到的情绪多是敬佩和震撼,也就是说并没有理解这部戏真正想表达和探索的是什么。今天社会角色复杂了很多,看罗伊更多是带入,所以感受到的是话不投机、爱不得法以及自我价值崩塌后的绝望。对于罗伊最后的选择,我曾经觉得这是英雄,我现在明白这也是一种懦弱。当然我也理解了这种英雄和懦弱是可以并存的。至于军师,里面的内核和道可道还是一脉相承的。所以道可道不是一个撞大运的结果。我为此而感到高兴。我现在对军师的想法是,吴老师红了那么多年以后,应该见了太多我人生中从未体验过的事情,所以或许我有些东西理解得还不够深吧。10年后再看看会不会有新的看法。
沒想到還有人在討論本劇,交流一下啊,不認同的我們可以相互討論啊。我覺得這部有點像大河劇,但是是2004年“利家與阿松”起,被開始偶像化的大河劇。至於前期把主角描寫成白蓮花嘛......,嗯,其實我覺得沒有。甚至在很多細節上,都在描寫司馬懿的奸狡,諸如拒絕征辟時的狠勁,被曹操壓制時私下動的那些小心思,暗地拉攏寒門、學生結黨。只是他那時還年輕,不見得想到那麼長遠(畢竟平均壽命擺在那),也不可能有中老年後的辣手與心黑。這戲你要說沒厚重感,沒人文關懷等等,我都讚同,但作為十分罕見的,以曹魏、司馬氏為主角視角的影視劇來說,娛樂性以及引起的討論熱潮,我覺得還是可以的。
再稍微bb两句表演上的问题。我当时看的时候对司马懿完全理解无能,甚至和大部分观众一样,觉得他和曹丕要远远弱于曹操和荀彧。现在细细缕过之后终于明白了问题在哪里:整个团队的表演风格不统一。曹荀的表演偏舞台化,司马家偏生活化,司马懿半舞台半生活。我想这种表演风格的割裂是刻意为之的,但本意应该不想搞得这么泾渭分明。再加上主创想把一些理想主义的情感放在前期,就更加在曹荀之上加了一个光环,让这几个角色非常吸引人。这么拍给人的感觉就是司马家都走错了片场。特别是司马懿,仿佛患了现代古代穿越症。不过这次在我刻意忽略这种风格割裂之后细品司马懿的塑造,还是可圈可点的。所以甩锅只能甩给在表演上把关的监制了。当然,这可能是一个人际关系问题。
认同不认同我也无所谓吧,我也跟你一样只是觉得这剧成为不了经典,而且我只是说我认为其成为不了经典的地方,国产剧能成为经典的古装剧基本都有人文情怀,而我觉得什么是人文情怀呢,就是尽量表达出古风古韵,在故事里如果展示的较为正面那就是歌颂那些精神力量,而不太正面的就是要反应出人心和人性的问题,军师联盟上下两部里我既没有看到歌颂忠孝仁义的那种精神力量,也看不到对人性更深刻的剖析!一部讲三国的剧,而且当年还是这样一部算是不错的古装剧却展现不出三国时代的波澜壮阔这本身我就觉得小家子气,跟大秦帝国1-2比差距就非常明显啦你能get到或者喜欢这剧的人能get到的一些点我恰恰觉得有些地方就是这剧的缺点,不过时间能够证明到底什么才叫做经典,也许十年后还有人在谈老版三国演义,但是谈军师联盟的不会多,而且现在一谈到司马懿更多的人第一反应好像是倪大红或者对老三国有印象的会想到魏宗万,但是提到司马懿这个角色又有多少人会想到吴秀波呢?他这剧让一些喜欢阴谋论的人跟着自嗨和欣喜,但是三国里除了阴谋外还有很多其他吸引人的地方,但是这剧没拍出来,反正我是没看到厚重感和人文情怀从电视剧的角度我可以现在给这剧三星-四星,但是从这剧传播出来的阴谋论的内核来说我觉得这剧成为不了经典,也就是现在人性普遍更自私啦才会觉得这剧好像精致,要是放在2010年之前这剧我可以说一般或中等偏上
我也觉得这拍的风格有点大河剧的感觉,因为军师联盟从剧情和造型风格来说我那会就觉得跟以前的众多国产历史古装剧或者传奇剧给我的感觉不一样也说不出来怪在哪里,你这么一说我有体会啦,是像那种古装偶像形式的大河剧
这剧如果当初用架空形式来拍就好了,这样可以给这导演和编剧还有吴秀波更多空间去夹带自己的思想,他们却偏偏拍了个三国的剧
嗯,可以理解你的点。我同意啊。这剧绝不可能成为经典的。不过好奇问一下,你觉得哪些点是喜欢这部剧的人能get到的呢?我说的是精神思想层面哈。除了阴谋论以外还有别的吗?
比如说一些人喜欢的家长里短、或者人物的一些小心思、或者人物的自私性!这剧里连诸葛亮都能被设计带兵入店指责李严,而且为了救儿子冲入诸葛亮给他设计的陷阱,还高喊诸葛亮你答应过会放了我儿子(好像没记错的话,大概是这剧情吧?)曹睿不断试探司马懿,曹爽和他的手下逼司马懿,最终司马懿绝地反击等!还有就是司马懿与他两个夫人的爱情桥段,还有就是司马懿和杨修还有曹真的勾心斗角,诸如此类,更甚者就是自行脑补爽点,觉得这剧情如何高明(但是我并没被这剧吸引,所以我无法跟自行脑补的剧粉或者各个演员的粉那样共情这剧,所以他们有些人对我安利的爽点我的确get不到)
而且我不知道别人的这种古装剧的观感是怎么建立的,我只能说像我从小看着比这剧更优秀的古装剧长大的我个人来说的确没觉得这剧有被吹的那么好,其实这剧有一点也是占了现在这些年出不来更多优秀古装剧的福利,当大众看烦了粗制滥造的那些古偶剧时突然在出来一部军师联盟这样有实力派演员出演还在表演上好于那些古偶剧的古装剧时加上粉丝的推波助澜和剧方的造势成就了这么一部割裂的剧,而且从这剧开始,设计有真实历史的国产古装剧都想着把波澜壮阔的故事拍的生活化,或者都在走这种路子,以至于除了古偶剧外的古装剧就变成一个家长里短加上精致镜头但不够厚重的形式,大明风华、天下长河等都是这个路数这一说我好像也停不住啦!性子跟几年前比还是没怎么改,不说了,我现在只是希望古装剧还是该多点古风古韵的感觉较好,古装剧的故事看着看着突然感觉在看现代剧,其实我还不如直接看现代剧呢年代好像相差不多时美剧也出了个历史题材的王冠,我想说看看别人王冠拍的那才是精致且精彩,国内现在拍不出来超越大秦帝国1-2的古装剧啦,那是古装剧或者说厚重风格的古装历史剧最后的绝唱吧
嗯,我觉得你这些点都很make sense。大秦帝国1我看的时候也觉得古风古韵这一点做的还是不错的。不是说它真,而是它让观众相信它真。当然综合水准在我这里大秦也只能算是第二档吧。我标准高哈哈。说到大秦,我又一点比较奇怪。商鞅的东西真的值得歌颂吗?那部戏商鞅可是往高大全的路子走的。你看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有问题?和历史形象冲突?
再采访一下,你对高平陵开始之后的几集是啥感觉呢?特别是最后一集,抛开历史啥的,你看冥婚那段戏会不会有触动?你觉得它在讲啥呢?
哈哈,这些剧情我看的时候也翻白眼🙄太蠢了我的天。居然有人觉得这种剧情高明?why?理解无力。家长里短这个嘛,层次是深的,但是也是没必要的。这点我上面说过了。虽然这些都不是精神思想层面的问题哈。但是还是感谢你的回答。
大秦帝国1的商鞅问题我也纠结,所以我更喜欢东周列国志里的商鞅那几集,但是除了商鞅外大秦帝国1的意境啊、古风啊、厚重感、人物的刻画等等还是现在古装剧里欠缺的
高平陵那几集还可以,除了展现司马懿的绝地反击之外还展示了他的质变,他变成了剧中他自己说的那样,他成了拿刀的人,而且他杀的很多都是曹魏的忠臣,不过剧里没更多的演绎出来,但是那几集最起码给我的感觉还比较正常一些吧
那冥婚那段呢?会不会有突兀感?有没有“这是什么鬼”的感觉?还是很感动?老实说冥婚这段我看得泪如雨下,想看看别人会不会有同样的感受。
对我没啥触动,但是剧里诸葛亮去世的戏安排的我觉得好于新三国的确不错
感谢回复。嗯,诸葛去世这段安排的也蛮好的。
演员粉丝怎么可能去了解浮华案,都不想提这个剧为了戏剧效果和强化戏剧矛盾冲突把正始名士塑造成一帮小丑,把这个冠上历史正剧,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历史演义剧还行。真想了解魏晋革命的种种事情,哪怕把仇鹿鸣的魏晋之际的家族网络翻出来看几遍,那明枪暗箭夹杂着血雨刀光的政治乱象,比电视剧有意思多了
不好意思,还是经典
> 去虎啸龙吟的论坛
您的“女装大佬”已上线(演员刘欢)
被所有人都忽略了的小恶魔(fish)
历史就是被这些不着边际的电视剧给毁的(面包是只猫)
仔细想了想,司马懿其实还是很弱的,除了能忍,活...(红豆生南国)
司马懿真是背信弃义对自己的名声丝毫于不顾啊(胡不归)
[超清资源][军师联盟两部曲][总220.8G][想要抓紧....(222)
因为任何论点都建立在论据上。某些人没有论据,拿什么和我辩?只好赖皮了呗。
至于口碑两极化,除了粉丝原因,和剧本身很有关系。这剧的逻辑和情感是非常脱节的。逻辑上一塌糊涂,人的行为都不符合身份和环境设定,但情感很真实。你会很容易被感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分清楚这感动更多来自于演员的情绪带动。很多人被生理感动了就会忽略这部剧巨大的常识漏洞,但他们又说不清自己到底喜欢哪里,空有立场但没理由。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其实很简单
还是彼此的理解不一样
有些豆友把更多的注意力都关注在了自己喜欢的剧情和演员上,所以他们会对一些发现的问题一笑而过
有些豆友把注意力放在了历史或者剧情逻辑或者人设上,所以他们会觉得槽点也蛮多的
其实客观来说,谁说的都挺对!因为毕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阐述想法的,观后感如果人人相同,就不存在讨论或者争论
实话说,什么问题还是可以分两面看的,肯定其优点,吐槽其缺点!只是有时候自身也是因为种种原因做不到十足客观的吧
当年《王的盛宴》被狂骂,但是几年之后,有人写下了这样的感想: 大部分观众的历史是横店教的。说场面吧,观众要看十万楚汉大军穿着唐代或宋代的铠甲杀个天地玄黄,最好再来几个火炮打打城楼。说人物吧,大家要看虞姬的艳与血,项羽的英雄气短莽撞自大,要看刘邦像刘备一样扮猪吃虎,以及吕雉的嫉妒与狠毒。如果陆川肯设计一个虞姬刘邦青梅竹马结果造化弄人的梗,最后刘邦屌丝翻身为红颜,没准豆瓣评分能上8。说情节吧,观众喜欢的是10分钟倒叙,90分钟直叙,间有20分钟插叙的故事,别和电视剧差太多,不然他们看着累。看着累甚或没看懂,他们就会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就要骂导演傻※。没看懂的人多了,导演于是就成了傻※。
汉朝是中国第一个久治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它的开国故事,充满各种阴谋诡计悲欢离合,鲜血淋漓到有时无法直视。正因如此,才有穿越时空的文化魅力。陆川就是要把这核心的魅力挖出来给大家看,可惜大家不要。这是一个只要看视觉冲击的时代。是不是符合历史不重要,有没有人文关怀也不重要。一群没文化的文艺青年棒杀了陆川。
———送给楼上,以及楼上的楼上。
你想多了
因为你完全在误解别人
一我不是黑,此剧一直给的是四星
二你得承认每个人的观感是不同的,不能说自己不认可的都是有问题的
三不管给什么评价或者评论,这只是一个讨论区,为了一个电视剧也犯不着你的这种感慨,因为此剧是不错,可是此剧并不是全无毛病!就连老版四大名著或者大明王朝1566以及走向共和都有不喜欢的,那么此剧有看后觉得失望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四陆川的作品的确有些是失水准的,不能因为自己的喜欢而忽略别人为什么不喜欢,而且我也说过优点值得去肯定,而缺点也值得被吐槽,今时今日来说楼主又看过多少古装剧呢?如果从小就喜欢这种偏向历史的传奇剧,还会觉得此剧那么完美吗?而且比这剧更优秀的作品还是有的,而且有些评分还不及这部剧呢 就拿刘威主演的唐明皇来说 论及演员整体的演技、服道化的考究等等丝毫不比此剧差,虽然年代是有一些啦!可是我也觉得比此剧更精彩,但是评分上现在就是没有军师联盟高,那么按照楼主你的逻辑,我是不是也该去感慨现在那些跟自己观点不一样的观众是黑或者水军或者是喷子呢?还是该说是观众也棒杀了拍唐明皇的陈家林呢?
你来豆瓣,又不相信豆瓣吧?
看看军师联盟上下部的评分,的确有一些国产剧的分数是高于军师联盟的
那么为什么呢?楼主有考虑过为什么吗?
就算在你心中,此剧值得10分,可是豆瓣并不是一个人的豆瓣,评分来自于给出分数的所有人,那么这个总评分个人觉得还是值得信任的
就像是李雪健版的水浒传,我个人还觉得在豆瓣没有上9分可惜呢!可是其最终没有上到9分肯定是有原因的,这些原因也是每一个人来讨论区讨论的原因,喜欢的人在问为什么剧没有上9分,不喜欢的也在问为什么此剧要上9分?在两方讨论与评价上,总评分就出现啦,也算是综合了好与不好两方面原因而得的分数
当然如果楼主觉得不满意,可以在没事的时候欣赏下自己满意的评分,比如说优酷的评分!反正是对于一部电视剧的讨论而已,犯不着动气也犯不着为其不值
脑残粉的逻辑就是拼命反对,但你和他讲道理,他就一直我不听我不听。
脑残黑也一样。你俩在讨论区骂这个剧有4个月了吧,天天骂,在每个夸剧的帖子里骂,骂了几百上千次还要说自己喜欢这个剧喜欢吴秀波只是出于公心才反对。呵呵一脸
老兄此语,足见坦荡,受教了🙏🙏🙏
第一,我说的都是关于剧或者历史,都是有理有据,你拿不出证据反驳你就说我是黑?太赖皮了吧。
第二,“还要说自己喜欢这个剧喜欢吴秀波只是出于公心才反对”。你的逻辑就是,喜欢吴秀波就必须夸这部剧。对于这剧,我有喜欢和不喜欢的地方,这难道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喜欢难道是一个0或1的选择吗?如果军师真的如此优秀,那么网上也不会这么多人骂了。别以为所有人都是脑残历史粉,哪怕都是,也别把这些人不当人看。要不,我上面提出的关于司马师和立庙洛阳的问题,你来回答一个?你能说服我,我马上转变立场,军师第一吹没的说。
第三,我没有受迫害妄想症,我分得清水军和观众。对家的粉丝、职业黑和水军不会像这楼里这几位这么真情实感,别想多了。
这部剧的最后几集,所呈现出的迷思和格局,不是一般历史剧的拍摄手法,极具张力。三马对峙那段是政治惊悚剧,侯吉冥婚那段是荒诞悲喜剧,所追求的不是历史的还原。
还有空城计的拍法,近乎哲学的探讨。
老有人拿大明王朝、走向共和作对比,说历史剧应该怎么拍,其实我觉得更偏妖猫传一些。
放心,这剧没有水军!第一,你可以看到这剧并没有买营销号来宣传;演员并不是流量明星吧;第二,看懂了的人不会来无理喷,主创的中心思想很明确;第三,下部里明显的人少了很多,我觉得是经费不够,哪里还来搞营销;第四,用今天的价值观来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篡位”之说不存在,后期的征战不是司马家打下来的?那些曹家粉来这里踩司马懿,来喷剧的大有人在;第五,司马懿不会出生就是黑的,不会出生就想着去谋算着曹家那是权利;第五,司马懿不会预算到自己能活过曹操,曹丕,曹睿;第六,曹芳是个娃娃的时候,并没有称帝;第六,曹魏不是篡了汉室的权利,难道就该?第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三国乱世,那些走向政权顶峰的人谁的手里干净?第八,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片面的看司马懿,如果没有三国战乱,怎么会人口骤减?五胡乱华只是导火线;第九,历史上废曹芳的是司马师废的,不是司马懿,不能因为老子有名气就老子背锅;第十,观众不是白痴,这剧是不是好剧,你一个人说的不算,看完了看懂了这部剧再来评论。
非常赞成你的观点,我一直觉得有些人真是不可理喻。就拿五胡乱华来说,那简直就是必然发生的事儿,汉族劳动力由于战乱急剧减少,为了耕种不得不大量引入少数民族人口,一旦上层政局稍有不稳,必定会出现动乱。某些人自以为看了些历史书,就站在某种高地上,跑来指点江山,批评吴秀波没有知识、没有能力掌控这种历史剧。可你也不过是在看过电视剧之后跑去翻了翻书而已,导演、编剧、波叔都是傻子吗,在四年的筹备期中,都不看相关资料吗?!
本人虽不是专门搞历史研究的,但教授的课程中,有一门是涉及到本专业发展史的,上了十几年,看了无数的相关的史料,发现不但很多史料互相矛盾,而且不同写史者即便面对相同的史料,解释起来也是五花八门。我还有一同事,因为热爱历史转到了本校历史学院任教,有时我们聊起来,都开玩笑说历史可不就是任人打扮的小菇凉嘛。
司马懿是怎样的人,戏剧又应该怎么做?这一版就是吴秀波、张永新、常江他们的解读和戏剧展开手段,如此而已。有人不认同,那就不认同咯,可笑的是非要站在自以为智力的高度上批评别人,让吴秀波去多看书,切!
我觉得这部剧全是比较符合历史的,大多数观众都是被《三国演义》带坏了!我不清楚吴秀波,但是从哭里,我可以好受到一个字“真”,那个时代该有的真性情!有些人喷这个剧特别搞笑,说皇帝的衣服怎么不是黄色?司马懿什么时候砸缸?天呐,真的,特别想来句“没文化,真可怕!”
人,最愚蠢的就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别人!我不知道这部剧的台词谁写的,真的,很多话都是至理名言,深入人心!每个人说出来的话都符合那个人的性格特点,也符合那个时代!我觉得最值得思考的是主创想表达的核心: 人性和战争!
我没那么多闲功夫给你闲扯,请不要打着自己上了几年学,读了几本书,在这里瞎BB,这剧太长,你根本就没看明白主创讲的什么!看不懂的话再去看一遍,为历史学家不缺你一个!隔壁家的粉不要来找存在感,这种做法很不要脸!
你数一数有几个明星的粉丝?不要人家一夸什么剧,就说什么粉丝洗白!又不是偶像剧!
第一,你可以看到这剧并没有买营销号来宣传;演员并不是流量明星吧;第二,看懂了的人不会来无理喷,主创的中心思想很明确;第三,下部里明显的人少了很多,我觉得是经费不够,哪里还来搞营销;第四,用今天的价值观来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篡位”之说不存在,后期的征战不是司马家打下来的?那些曹家粉来这里踩司马懿,来喷剧的大有人在;第五,司马懿不会出生就是黑的,不会出生就想着去谋算着曹家那是权利;第五,司马懿不会预算到自己能活过曹操,曹丕,曹睿;第六,曹芳是个娃娃的时候,并没有称帝;第六,曹魏不是篡了汉室的权利,难道就该?第七,三国乱世,那些走向政权顶峰的人谁的手里干净?第八,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片面的看司马懿,如果没有三国战乱,怎么会人口骤减?五胡乱华只是导火线;第九,历史上废曹芳的是司马师废的,不是司马懿,不能因为老子有名气就老子背锅;第十,观众不是白痴,这剧是不是好剧,你一个人说的不算,看完了看懂了这部剧再来评论。
剧里,司马懿高平陵兵变有没有?司马懿杀了曹爽三族有没有?怎么叫洗白?你告诉我?从剧的开始到最后一集,全程杀人,这就叫不洗白?古代的人是人,现在的我们也是人,难道古代的人天生的生杀大权就该被帝王掌控?为什么现在还有那么多人觉得司马家篡了曹家的天下?难道曹家没有汉室的天下?将心比心,抛开这个剧,如果你是个臣子,我说的是任何一个朝代的臣子,你很有能力,但是你就该跪拜帝王吗?哪怕他是个小娃娃,你还要提着脑袋站在朝堂上为他卖命?
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到现在就是为了证明,历史在进步,有不可取的地方,古代的世袭制本来就不合理,所以才有现在的民主!司马懿在曹芳时期拿到的权利都是自己打下来的,曹操也是自己打下来的,难道帝王天生是帝王?臣子活该要为他打江山,还担心脑袋?古人是人,我们也是人,只是生活的年代不同!试想一下,如果世袭制真的那么合理,我们都不去反思,怎么会有现在的和平和民主?
统一最后回复一下吧。关于相关资料问题,张导能提出侯赢那个梗,我服。编剧的文学水平和吴老师的演戏水平也完爆我。不过说实在的,一个非常基本的点,古人互相称呼对方都是称字吧?三顾茅庐的真假出师表里有印证吧?其实不感兴趣不知道我觉得都无所谓,具体的知识读多了也不见得有用。但某些时候,书里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开阔视角,能更好的理解别人怎么想。比如,那些粉丝视而不见的历史粉,为何对此剧有如此差评?圈内人,起码我搜到的某些圈内人,对此剧也是两极分化,这是为什么?曹操荀彧杨修,为什么好评最多?当然,在资本面前我说的这些都不重要,但...依依东望是人心嘛。
一个非常基本的点,古人互相称呼对方都是称字吧?——并非如此,关系好的可以称字;长辈对小辈可以称字,小辈不可以对长辈称字;正式场合称名或者官职,不可以称字。
你认可的历史粉,其实只能算电视剧历史粉。骂这个剧的几乎没有真正的历史专业者,我反倒是不止在一处看到历史专业者对这种“电视历史学家”们嗤之以鼻,建议他们先去手抄一个县的全部县志以治治这种毛病。
好些历史粉都是看到一半就骂的,都没有看到最后,最后的大反转才是戏眼啊
一个琅琊杨文理,一个张佳玮,可以算作历史粉,其他很多都是同人粉
这两人貌似都没有看到结局部分,而且看他们谈论三国,偏激,粉黑思维严重,讨伐易中天跟写大字报似的,格局不大
就拿张佳玮写的这篇“司马懿夺权成功,真只是靠隐忍而已么?” https://www.douban.com/note/652686320/
他所说的司马懿出尔反尔,虎啸龙吟最后几集刻画到了极致,显然他没看,先入为主,就下了论断。
电视剧历史粉就不是人了? 知乎都骂了快一千条了,请尊重所有人,别把这些人不当观众。还有,我本来不想说,但你非要杠,我就说一句,称谓问题的重点不是怎么称呼对方,而是不能这么称呼自己。
观众都是平等的。这些人看到一半就骂,就弃剧,是因为他们都脑残吗?电视剧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凭什么要求别人看到最后?为什么以前的戏都是一边倒的好评?因为这批观众不行?
很多大v看剧都是带着任务看的,有主题和交稿时间的限制。他不一定全部看完,可能看几集甚至一些剧照截图就能组织成文。
谁说过电视剧历史粉不是人啊?难道指出其认识的局限性就是不尊重人?鸿茅药酒可以为了维护自己的“信念”跨省抓捕一个指出其问题的医生,看来这种以自我意志为尊,以客观认知为仇的人还不是少数。
天哪,怎么还在杠。这剧的硬伤很多,不说历史部分,真不真实,就逻辑方面就好多狗屁不通不能自洽的地方了。
心疼演员。
我没事的时候从新看了下我的帖子
我发现开头咱们还是有好好聊过的,只是最后你觉得我是黑,所以咱们就有了争论,也发生过因为这部剧的争论而闹起啦争论
其实我只想表明我的观点而已,如果肯耐心的看我说的话,就应该能知道我是肯定了此片的优点,也在吐槽这片让我个人觉得有问题的地方
这只是个寻常的电视剧讨论区罢了,用不着咱们去弄着剑拔弩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说出彼此的观点就是,你说呢?
而且此剧最终两部我给的都是四星,也是否证明我还是肯定此剧多余吐槽呢?
看个电视剧用不着去分什么历史粉不粉的
只是一起聊一下罢了
不认可的大可以去反驳而已,只是这只是个电视剧的讨论吧
我个人觉得好剧也是有存在问题的地方,哪怕我觉得更好的剧也是有别人能看到的槽点不是吗?
更何况真心来说,此剧的编剧与导演在跟更优秀的一些古装剧的导演与编剧比的确有经验与水准上的不足
你给四星不等于你长达几个月的几百上千条踩剧的言论是一种赞扬。其次,我和你的讨论早已经没有继续的必要,因为都不能说服对方。但是你无视我多次直言相告不想和你纠缠,反复的表达你是公正的路人而不是黑子因为你大了四星所以你的批评是正确的。
你为什么要坚持用这种方式找存在感,我没兴趣知道。反正你还会车轱辘的回复下去。
你怎么想我是管不了的 还有就是只是不是只看到了我对这剧的吐槽而没有见我对这剧的肯定呢?
我不妨在说明白点 当初你先用我豆瓣的名字开贴说我是黑的 那么你也应该举报我了吧 结果呢? 你印证了你的猜测没? 证明了我是黑吗?
如果你觉的我是黑 我觉的你可以接着举报我 我支持你
你这就是撒泼打滚也不走的黑子行径,既然你提出来建议,那我就去举报。
一部电视剧,有一部分观众给了非常极端的差评,如果我是粉丝,我会思考的是,这样的反馈是否达到了主创的目的?如果没达到,是为什么?你给我的答案是因为观众思维有局限性。也就是说,你觉得观众没看懂这部作品呗?
一部影视作品当然有主创的思维传达在内,甚至在另一部此片编剧的热播片里也可窥见一二。那部片里也有同样姓名的角色,虽然表演功力远远不及,但换汤不换药,骨子里是一样的龙傲天。所有帝王将相都将其当作心头肉,不一天念叨个三十遍就不算打卡。那样的杰克苏片子也吸引了很多点播量,甚至高过这部。
既然一部作品不可能讨好所有人,吸引一部分观众,令另一部分不满,再正常不过,又有什么可气愤的呢。
对
去举报
能举报有效果就证明我是黑,举报的没效果只能证明你错啦
我倒不觉得主创想塑造龙傲天。我觉得军师里面司马懿本来应该是一个普通人,但又需要剧情发展,编剧水平太差,只好变成龙傲天了。
他总是能在事情发生之前预料到结果,
他总是能在众人作出反应之前想出方案,
他所作的一切都是计划中的,
他人所作的一切亦不出其意料,
即使,偶尔,遇到些许挫折也是能屈能伸的自我选择,
没有人能忽视他,哪怕一回。
君不见,下部诸葛一登场,惦记的不是魏国改朝换代,而是,司马懿成为辅政大臣了;曹休曹真死无可庆,司马懿升职才是蜀汉最大的噩梦。不念叨司马懿几句,诸葛丞相连想计策都不安心。就这肉麻度仍比不上郭奉孝,英年早逝,与曹公泪眼相望,叮嘱的不是辽东,不是未来的大业,而是——不用司马懿就杀了他呀!
与晋书编造“三马同槽”的恶趣味一脉相承。
这里不欢迎你来撒泼。
很期待你开个肯定楼,在你那些否定楼里,真的很难很难找到你的肯定,或者说肯定不到否定的十分之一,也可能是肯定的全放在你心里,否定的全在你楼里,看起来确实有点黑。
历史上他确实是最后的成功者。这种成功本就是极小概率发生,只是电视剧里把小概率事件集中放大了。看起来好像虚假,但却是有可能的。
比如叶帅剑英,一辈子没站错队,历次运动都不倒。这是不是龙傲天的人设?但他年轻时也只是一名普通热血青年。有时生活比戏剧更戏剧化。
因为你只看到了我的吐槽 这实在没有办法
我撒泼?
不过我也很无语
看了你的主页 显示爱好的电影与电视剧有85之多,可是却在这么个剧里争论成这个样子 难道都是我的错?
真看懂我的贴了吗?
哪怕再小概率的事,也有实现的可能性——可是这剧里对司马懿的描述,极为虚假,勉强可算起点爽文类。所以,概率论可以休矣。
是你没有看完全剧吧?
司马懿一开始就是个布衣,遇到刀兵吓得哆哆嗦嗦,想救父亲都找不到门。要不是郭嘉指点,他根本没有后面的计划。一直到他老年,曹叡都可以拿假毒酒吓唬他。
他根本不是你所说的总是能算无遗策的龙傲天。 司马懿的政治智慧是逐步成长,摸着石头过河的,交过不少学费才熬成了老龟。
如果说他为什么始终能逢凶化吉,那是因为他只要有一次错误,就不是司马懿改写历史,而是张懿李懿的了。
你真的看全剧了吗?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编剧水平有限。你和city什么什么争论的点其实都有道理,我看到的司马懿确实有这种两面性,时而太弱时而太傲天,点总是有点偏。不知道是不是现场编的和剧本里写的不统一,反正人物形象蛮割裂的。
看相同编剧在另一部三国剧里对司马懿的描写,大概可见一二,该编剧就是个司马迷,好这口。
只是这部演员演得好,服化道好,不象另一部让人觉得中二得可笑。对了,为什么会觉得龙傲天有时也会弱呢,因为这种龙傲天很假呀,就象个其实没多少底气的人偏偏拍胸脯说大话。热血但也中二。晋书为了吹司马,掩盖其背主夺位的黑心生造出曹家对他的提防,已经很尴尬,此剧更过分。
看了很多史料后,觉得就按史实拍,不是三国演义,按三国志的方式来表现司马懿就很好很丰满了。很多人觉得后面黑化了的司马懿演技好,情节也好看,殊不知,按史实来拍前面,众多人物各有千秋的精彩,而非为了衬托主角故意黑化弱化。这样更好看呢。
无论从人品,军事能力,政治能力来讲都是诸葛亮厉害。
军事能力最直接的体现是俩人交过手,司马懿和武侯交手前并非没打过仗,对东吴和孟达都是挺不错的战绩,而且没失败过,直至武侯甲首三千后,他一生再也不敢正面和武侯交战。
从战略角度上来讲,不能因为最后司马懿战略胜了就说他比武侯强,武侯面临的是一个极难解的问题,国力薄弱东吴不给力,魏国如果不内乱诸葛亮几乎毫无机会统一北方。但是武侯第一次出祁山战略十分完美,赵云吸引曹真大军,魏延速取雍凉,让马谡守街亭也没让他打赢就是让他拖延时间等大军,真没啥黑点我觉得。如果守住从此蜀又可实际控制雍凉。司马懿战略眼光也极高,他看出只要守住地盘蜀汉早晚会衰落,所以他只要以逸待劳就可以了。最后活活耗死武侯。
其次军事能力有很多方面,很多人只是在意打仗出奇谋,其实练军治军和战略都是军事能力的重要体现。司马懿我没听说过他有练军的能力。反倒是蜀卒一出威震天下。这方面武侯强于司马懿。
很多人说司马懿不打赢武侯因为怕曹睿鸟尽弓藏,我只能说这人估计没怎么读过三国,司马懿在诸葛死后平定辽东,只去了一次就把公孙渊打败了,顺手屠了辽东十五岁以上所有男性。咋不怕曹睿杀你喽?
政治上来讲司马懿几乎没啥作为,不说了。
人品的话,最近播的军师联盟,我没看。但是风评司马懿爱国爱民,而且杀曹爽(给儿子创造机会)是迫不得已?曹魏当时曹家衰落,曹丕为了稳定皇权几乎贬了所有曹氏宗亲,设九品中正制让寒门几乎没有上位可能,然后他八年就死了。给后代留个烂摊子,到曹爽的时候基本已经无力回天,所以士族力量崛起是必然。但是啊这和司马懿有没有篡位之心其实是两码事,历史上篡位之人都有共同点就是结党和任亲子重位。看看曹睿死后司马昭和司马师的官职,你说他没这个想法你自己信吗?还有辽东屠城一事,我不知道什么爱国爱民的人能干出来这事儿。
在看看武侯,他在位的时候李严图谋不轨劝他加九锡,之前加九锡的王莽反了。其实之后加九锡的大多数也反了。武侯怎么说,等灭了曹魏我加十锡!这句话聪明人都能理解到是封住李严的嘴。反观曹操,董昭让他加九锡的时候,曹操未表态。荀彧死后他摇身一变就是魏王。武侯当时对刘禅的控制力丝毫不亚于曹操。但是武侯怎么做的,就一个儿子,正常想篡位的人就生一个儿子?他安心的在成都玩政事刷权术生儿子就好为什么要数次北伐以至于病死在外啊?还有武侯表弟是叫诸葛均还是诸葛什么来着,是个存在感极低官职也低的人,低的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人。
换个角度看刘禅这个庸主,武侯在位时他依然有权杀大臣,武侯死时诸葛瞻七岁还是八岁来着,刘禅想杀他简直易如反掌,可惜没有。你问问曹髦想不想杀司马昭?也就是说刘禅可能对武侯掌权有所不满,但是心底里还是喜欢这位叔叔,并且希望这位叔叔能统一北方圆了他父亲的梦想。
武侯身列武庙十哲,他一生中有无数次机会篡权,但是他只想报先主之恩以不负所托,以至于累死在五丈原。司马宣王在尚无能力篡位时给儿子洗清道路,司马师暗养三千死士是在曹睿时期,说司马懿不知道这事儿我都不信,前后高下立判。
评价这两个人其实有两句话都挺出名。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司马懿:鹰视狼顾,有虎狼之心。
没看剧?扶你。
看都没看过剧的人,讨论个屁呀!你不就是想说这个剧对诸葛亮不公平,然后又说把司马懿描绘成了另一个样子吗,等你看了剧再下结论吧。如果你不屑一顾这个剧,就不要在这瞎逼逼。
没看剧或者没看完剧就人云亦云就瞎bb的人太多了
根本没看剧的人都能来剧评区插一脚,太好玩了
我强烈建议在拍一部诸葛亮,把真正历史上的诸葛亮拍进去。一群脑残粉老是说诸葛亮就是被神话了。真正历史上诸葛亮野很厉害。司马懿从未赢过他。
同意
这是谁写的?真好!
我转的是全文,六张图片,不知道为什么只剩下两张图。
六张图看到了。
发错顺序了
喷子自以为,自封为懂历史,自称历史粉,小说,戏剧,历史傻傻分不清,好玩。
顶一下
现在是2024年,距离军师联盟首播快7年了。我当时有点上头,说军师矫情明显冲了一点。不过,正如我预料的那样,军师并没有被奉为经典。虽然这可能是现实原因导致的,但单论作品的网络口碑,7年间也没有什么变化。我有时候在想,在知道一件事情成功概率不大的情况下,还要不要做呢?如果付出全部之后一败涂地,要怎么样继续,怎么样坚持呢?
时隔多年又细看了一遍军师,觉得当时说逻辑一塌糊涂有些偏颇。如果放下所有知识去仔细分析这部剧,我发现各个事件的内在逻辑不算很差,人物在某一个圈圈内也能自圆其说。当然,军师也绝不是我期待的那种神作。说白了每个人擅长的东西真的有限,哪怕天才如吴老师也做不到克服弱点、补足短板。无他,提醒自己做事情要找擅长的做,并且要事事谨慎,时时小心。
这剧本身就成不了经典!这剧的故事核心就有问题,能以司马懿当主角,前面塑造司马懿伟光正,后面演曹睿和曹爽逼着司马懿去反,这已经不是一部电视剧了,这是在洗脑,而且有些人跟着这个故事在自嗨
老版三国演义里司马懿的野心是曹睿死后面对曹爽的无能才真正显现出来的,非常的自然!而且老版三国演义的故事看似讲的三国,但是还是在歌颂着刘备的仁、关羽的义、诸葛亮的忠与智,而且有些人物有别于三国演义小说而进行了合理的改编,比如说周瑜!在三国演义小说里周瑜小气、嫉妒,但是在三国演义电视剧里给周瑜设定了《丈夫吟》来展示他的风采,在临终时嘱咐众人尽心效忠孙权以来承托周瑜的忠心,在江边去世时的意境展示的是英雄的逝去!这样才是经典,只有在故事里有足够的人文情怀才能塑造经典成就经典
而军师联盟欠缺家国的厚重感、欠缺大气的故事风格、更加欠缺人文情怀,成为不了经典
选司马懿当主角我也觉得比较奇怪,主要还是操作难度太高了。首先,这个故事里“人生百态“和”欲望膨胀“的主题不一定需要通过司马懿的人生才能表现。他的人生如果观众已经知道了结局,会很容易先有道德判断而不是跟着剧情走。反而如果是一个架空的故事,那么当观众看完结局再倒回来看前面,应该会比较容易被震撼到。这种手法和道可道是一样的,不过道可道是反过来。先抑后扬。军师是先扬后抑。历史在这里起到的紧箍咒效果很大,既妨碍观众入戏又阻碍了最大的反转的可能性。再者,中国的舆论环境日趋保守和二元,对历史人物的某些颠覆性太强的观念显然是没有讨论空间的。看看张导的另一部作品就知道了。那部作品在我看来缺失多多。人物扁平,节奏死板,表演套路,视角更是毫无新意,综合水准差军师一个档次。但就因为题材不同,口碑那是大大的好。这找谁说理去?
不过我倒不太同意你的看法“欠缺家国的厚重感、欠缺大气的故事风格、更加欠缺人文情怀”和“前面塑造司马懿伟光正,后面演曹睿和曹爽逼着司马懿去反”。以我对吴秀波的了解,他对杰克苏和伟光正是一点兴趣没有。他不会刻意洗白谁,这是侮辱他的智商了。我这次看顺着司马懿的细节表演缕了一下,感觉在表演上他的层次感演的很清楚,“伟光正”和“逼着反”是烟雾弹,他一直演的都是“枭雄”。最终给观众造成“洗白”这种效果的原因还是因为一他不想解释得太清楚,想让不同观众产生完全相反的理解。这么操作无疑加深难度,过度自信了。其次就是桥段设置上有问题。曹爽那一段故事,你完全可以理解为司马懿在诱导曹爽膨胀,剧情上暗示是足够的。至于曹睿,他杀郭照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恨郭照。何况zz斗争有所逼迫那也是正常的。康熙都把麻宝逼疯了呢。我觉得大家不是真的接受不了“逼迫”这件事,而是桥段设置上太降智太戏剧化了,动不动就把杀人摆在明面上威胁,还戏中戏撒泼打滚下跪啥的,方式方法又单一又蠢,其本质是技术问题。但是如果换一个背景故事,比如放在民国时期的黑帮,小日本逼杜月笙啥的,双方都不够聪明,那军师说不定就是神剧了。
再说“欠缺家国的厚重感、欠缺大气的故事风格、更加欠缺人文情怀”。军师的本意就是拍寓言,拍架空,拍细腻的小视角,所以不是他们拍不出”厚重、大气“,是不想。吴秀波的赵孤和张导的觉醒年代就挺厚重的。军师这个方向本身是没问题的。我觉得给你造成不舒适的原因不是欠缺”厚重、大气“,试想tvb的古装剧哪个有”厚重、大气“感?但你看那种剧会有”厚重、大气“这种要求吗?所以问题还是在于第一观众对大陆top级团队做出来的东西有所期待,第二主创没能让观众沉浸在剧情中。举个例子,你会不会觉得高平陵之后的那几集感受就挺好的?其实风格没变,也不厚重大气啊。为什么大家好评多多呢?
至于”人文情怀“,这倒是我第一遍看军师就非常认可的地方。这部分吴秀波从来让我失望过。不过有些点比较小众,要get到需要缘分吧,不是技术的问题,也不是观众的问题,一部电视剧本身也不需要在这方面做得多好,就不多展开了。
感觉自己好话唠。不过写点东西给自己看也挺好。
最近除了军师,我也又看了一遍道可道。老实说,以现在更加成熟和不带情绪的眼光去评判这两部剧,我还是觉得道可道完成度更高一些。军师不是不好,是内容太多太杂了,多到了影响表达的地步。不过,再过10年或许感受会不一样。
我在06年看罗伊的时候比较年轻,所以感受到的情绪多是敬佩和震撼,也就是说并没有理解这部戏真正想表达和探索的是什么。今天社会角色复杂了很多,看罗伊更多是带入,所以感受到的是话不投机、爱不得法以及自我价值崩塌后的绝望。对于罗伊最后的选择,我曾经觉得这是英雄,我现在明白这也是一种懦弱。当然我也理解了这种英雄和懦弱是可以并存的。
至于军师,里面的内核和道可道还是一脉相承的。所以道可道不是一个撞大运的结果。我为此而感到高兴。我现在对军师的想法是,吴老师红了那么多年以后,应该见了太多我人生中从未体验过的事情,所以或许我有些东西理解得还不够深吧。10年后再看看会不会有新的看法。
沒想到還有人在討論本劇,交流一下啊,不認同的我們可以相互討論啊。
我覺得這部有點像大河劇,但是是2004年“利家與阿松”起,被開始偶像化的大河劇。
至於前期把主角描寫成白蓮花嘛......,嗯,其實我覺得沒有。
甚至在很多細節上,都在描寫司馬懿的奸狡,諸如拒絕征辟時的狠勁,被曹操壓制時私下動的那些小心思,暗地拉攏寒門、學生結黨。只是他那時還年輕,不見得想到那麼長遠(畢竟平均壽命擺在那),也不可能有中老年後的辣手與心黑。
這戲你要說沒厚重感,沒人文關懷等等,我都讚同,但作為十分罕見的,以曹魏、司馬氏為主角視角的影視劇來說,娛樂性以及引起的討論熱潮,我覺得還是可以的。
再稍微bb两句表演上的问题。我当时看的时候对司马懿完全理解无能,甚至和大部分观众一样,觉得他和曹丕要远远弱于曹操和荀彧。现在细细缕过之后终于明白了问题在哪里:整个团队的表演风格不统一。曹荀的表演偏舞台化,司马家偏生活化,司马懿半舞台半生活。我想这种表演风格的割裂是刻意为之的,但本意应该不想搞得这么泾渭分明。再加上主创想把一些理想主义的情感放在前期,就更加在曹荀之上加了一个光环,让这几个角色非常吸引人。这么拍给人的感觉就是司马家都走错了片场。特别是司马懿,仿佛患了现代古代穿越症。不过这次在我刻意忽略这种风格割裂之后细品司马懿的塑造,还是可圈可点的。所以甩锅只能甩给在表演上把关的监制了。当然,这可能是一个人际关系问题。
认同不认同我也无所谓吧,我也跟你一样只是觉得这剧成为不了经典,而且我只是说我认为其成为不了经典的地方,国产剧能成为经典的古装剧基本都有人文情怀,而我觉得什么是人文情怀呢,就是尽量表达出古风古韵,在故事里如果展示的较为正面那就是歌颂那些精神力量,而不太正面的就是要反应出人心和人性的问题,军师联盟上下两部里我既没有看到歌颂忠孝仁义的那种精神力量,也看不到对人性更深刻的剖析!一部讲三国的剧,而且当年还是这样一部算是不错的古装剧却展现不出三国时代的波澜壮阔这本身我就觉得小家子气,跟大秦帝国1-2比差距就非常明显啦
你能get到或者喜欢这剧的人能get到的一些点我恰恰觉得有些地方就是这剧的缺点,不过时间能够证明到底什么才叫做经典,也许十年后还有人在谈老版三国演义,但是谈军师联盟的不会多,而且现在一谈到司马懿更多的人第一反应好像是倪大红或者对老三国有印象的会想到魏宗万,但是提到司马懿这个角色又有多少人会想到吴秀波呢?他这剧让一些喜欢阴谋论的人跟着自嗨和欣喜,但是三国里除了阴谋外还有很多其他吸引人的地方,但是这剧没拍出来,反正我是没看到厚重感和人文情怀
从电视剧的角度我可以现在给这剧三星-四星,但是从这剧传播出来的阴谋论的内核来说我觉得这剧成为不了经典,也就是现在人性普遍更自私啦才会觉得这剧好像精致,要是放在2010年之前这剧我可以说一般或中等偏上
我也觉得这拍的风格有点大河剧的感觉,因为军师联盟从剧情和造型风格来说我那会就觉得跟以前的众多国产历史古装剧或者传奇剧给我的感觉不一样也说不出来怪在哪里,你这么一说我有体会啦,是像那种古装偶像形式的大河剧
这剧如果当初用架空形式来拍就好了,这样可以给这导演和编剧还有吴秀波更多空间去夹带自己的思想,他们却偏偏拍了个三国的剧
嗯,可以理解你的点。我同意啊。这剧绝不可能成为经典的。不过好奇问一下,你觉得哪些点是喜欢这部剧的人能get到的呢?我说的是精神思想层面哈。除了阴谋论以外还有别的吗?
比如说一些人喜欢的家长里短、或者人物的一些小心思、或者人物的自私性!这剧里连诸葛亮都能被设计带兵入店指责李严,而且为了救儿子冲入诸葛亮给他设计的陷阱,还高喊诸葛亮你答应过会放了我儿子(好像没记错的话,大概是这剧情吧?)
曹睿不断试探司马懿,曹爽和他的手下逼司马懿,最终司马懿绝地反击等!还有就是司马懿与他两个夫人的爱情桥段,还有就是司马懿和杨修还有曹真的勾心斗角,诸如此类,更甚者就是自行脑补爽点,觉得这剧情如何高明(但是我并没被这剧吸引,所以我无法跟自行脑补的剧粉或者各个演员的粉那样共情这剧,所以他们有些人对我安利的爽点我的确get不到)
而且我不知道别人的这种古装剧的观感是怎么建立的,我只能说像我从小看着比这剧更优秀的古装剧长大的我个人来说的确没觉得这剧有被吹的那么好,其实这剧有一点也是占了现在这些年出不来更多优秀古装剧的福利,当大众看烦了粗制滥造的那些古偶剧时突然在出来一部军师联盟这样有实力派演员出演还在表演上好于那些古偶剧的古装剧时加上粉丝的推波助澜和剧方的造势成就了这么一部割裂的剧,而且从这剧开始,设计有真实历史的国产古装剧都想着把波澜壮阔的故事拍的生活化,或者都在走这种路子,以至于除了古偶剧外的古装剧就变成一个家长里短加上精致镜头但不够厚重的形式,大明风华、天下长河等都是这个路数
这一说我好像也停不住啦!性子跟几年前比还是没怎么改,不说了,我现在只是希望古装剧还是该多点古风古韵的感觉较好,古装剧的故事看着看着突然感觉在看现代剧,其实我还不如直接看现代剧呢
年代好像相差不多时美剧也出了个历史题材的王冠,我想说看看别人王冠拍的那才是精致且精彩,国内现在拍不出来超越大秦帝国1-2的古装剧啦,那是古装剧或者说厚重风格的古装历史剧最后的绝唱吧
嗯,我觉得你这些点都很make sense。大秦帝国1我看的时候也觉得古风古韵这一点做的还是不错的。不是说它真,而是它让观众相信它真。当然综合水准在我这里大秦也只能算是第二档吧。我标准高哈哈。说到大秦,我又一点比较奇怪。商鞅的东西真的值得歌颂吗?那部戏商鞅可是往高大全的路子走的。你看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有问题?和历史形象冲突?
再采访一下,你对高平陵开始之后的几集是啥感觉呢?特别是最后一集,抛开历史啥的,你看冥婚那段戏会不会有触动?你觉得它在讲啥呢?
哈哈,这些剧情我看的时候也翻白眼🙄太蠢了我的天。居然有人觉得这种剧情高明?why?理解无力。家长里短这个嘛,层次是深的,但是也是没必要的。这点我上面说过了。虽然这些都不是精神思想层面的问题哈。但是还是感谢你的回答。
大秦帝国1的商鞅问题我也纠结,所以我更喜欢东周列国志里的商鞅那几集,但是除了商鞅外大秦帝国1的意境啊、古风啊、厚重感、人物的刻画等等还是现在古装剧里欠缺的
高平陵那几集还可以,除了展现司马懿的绝地反击之外还展示了他的质变,他变成了剧中他自己说的那样,他成了拿刀的人,而且他杀的很多都是曹魏的忠臣,不过剧里没更多的演绎出来,但是那几集最起码给我的感觉还比较正常一些吧
那冥婚那段呢?会不会有突兀感?有没有“这是什么鬼”的感觉?还是很感动?
老实说冥婚这段我看得泪如雨下,想看看别人会不会有同样的感受。
对我没啥触动,但是剧里诸葛亮去世的戏安排的我觉得好于新三国的确不错
感谢回复。嗯,诸葛去世这段安排的也蛮好的。
演员粉丝怎么可能去了解浮华案,都不想提这个剧为了戏剧效果和强化戏剧矛盾冲突把正始名士塑造成一帮小丑,把这个冠上历史正剧,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历史演义剧还行。
真想了解魏晋革命的种种事情,哪怕把仇鹿鸣的魏晋之际的家族网络翻出来看几遍,那明枪暗箭夹杂着血雨刀光的政治乱象,比电视剧有意思多了
不好意思,还是经典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