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3集] 这两集太扯淡了,史书上曹叡是非常尊敬郭女王的
史书上记载,曹叡对郭女王一直尊敬有加。在郭女王在世时多次封赏,郭女王去世后, 曹叡还为郭女王服孝举殡,按养母生平功过,追谥其为文德皇后。
结果在此剧中, 曹叡对郭女王当面各种不敬,甚至要提剑杀了她。这戏说也该有个度吧。
"标题:"[第3集] 这两集太扯淡了,史书上曹叡是非常尊敬郭女王的
史书上记载,曹叡对郭女王一直尊敬有加。在郭女王在世时多次封赏,郭女王去世后, 曹叡还为郭女王服孝举殡,按养母生平功过,追谥其为文德皇后。 结果在此剧中, 曹叡对郭女王当面各种不敬,甚至要提剑杀了她。这戏说也该有个度吧。 |
> 去虎啸龙吟的论坛
最赞回应
史书上记载杀华雄的是孙坚,草船借箭的是孙权,周瑜是个心胸大度的人,结果三国演义里,杀华雄的变成关二哥,草船借箭的是诸葛,周瑜是个心胸狭窄的人,这演义也要有个度吧。
然而.....你怎么不去挖罗贯中的祖坟,不去烧了所有书店里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不懂“电视剧“是什么意思,可以去百度,别看过几本史书就刷存在感,感情古人能演义,现代人就不能演义拍个自己版本的电视剧了?
我也认为曹睿不会对郭女王有这样大的不满,谥号文德,历史就两个,另外一个叫文德皇后的是李世民的爱妻长孙氏,叫文德是很高的赞誉,假如曹睿从内心不喜欢郭女王,就不至于给这个谥号。
看你的短评好解气,说了我想说的,点赞
上面的诸位,说得你们好像亲眼见证过历史似的,人家拍什么你就看什么,人家写什么你就读什么,真相早就淹没在时间里。道一句:莫装逼
故事出自《魏略》,不好意思,也是史书。
史书上记载杀华雄的是孙坚,草船借箭的是孙权,周瑜是个心胸大度的人,结果三国演义里,杀华雄的变成关二哥,草船借箭的是诸葛,周瑜是个心胸狭窄的人,这演义也要有个度吧。
然而.....你怎么不去挖罗贯中的祖坟,不去烧了所有书店里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不懂“电视剧“是什么意思,可以去百度,别看过几本史书就刷存在感,感情古人能演义,现代人就不能演义拍个自己版本的电视剧了?
看你的短评好解气,说了我想说的,点赞
我也认为曹睿不会对郭女王有这样大的不满,谥号文德,历史就两个,另外一个叫文德皇后的是李世民的爱妻长孙氏,叫文德是很高的赞誉,假如曹睿从内心不喜欢郭女王,就不至于给这个谥号。
可能是导演觉得让曹睿怨恨郭女王可以让剧情更有张力吧,毕竟悲剧给人的感觉更美。
史书有两种说法。一种如你所说,另一种则如剧所说,曹叡即位后寻找甄后的旧宫人,得知了生母死时的惨状,非常悲伤,厚赏了宫人,迁怒于郭照,逼迫其自尽,死状一如甄宓。
请问,此剧片名叫“三国演义”吗?编导都没说这是架空历史或者玄幻作品,你在这跟着起什么哄。
本也不是历史科普片
感兴趣自己去查历史自然知道是什么了
戏剧的矛盾点改编我觉得能理解
其实我觉得吧,大家也只是无法接受把有属性共识的历史人物肆意歪曲罢了,你可以理解为这就像一部电视剧在剧里把秦桧洗白成忠臣,把岳飞塑造成奸佞一样,令人无法接受是一样的。如果是知道的很少的那种历史人物,怎么写问题都不大,而广为人知的历史人物,过于的戏说,而且还完全改的和人们的固有印象极大出入的改动,这就令人难以接受了
另外第二部我还没看,第一部就觉得把司马懿塑造的过于伟光正,而且剧情严重注水,其他的倒也没什么缺点
你还是不懂层主的意思,回去看看喜羊羊吧,这种剧不适合你
上面的诸位,说得你们好像亲眼见证过历史似的,人家拍什么你就看什么,人家写什么你就读什么,真相早就淹没在时间里。道一句:莫装逼
故事出自《魏略》,不好意思,也是史书。
那为什么要给抗日神剧手撕鬼子打低分?演义四大名著,你的意思是这部剧也是中国历史四大名剧是吗?
我和你同感,千辛万苦呕心瀝血做出一部良心之作,却遭无耻,踩踏!为楼主点赞
我和你同感,千辛万苦呕心瀝血做出一部良心之作,却遭无耻,踩踏!为楼主点赞
毫无疑问史书最接近于历史,三国演义已经偏太多,这剧则更偏。当个笑话看看得了,只是希望人们能对真正的历史有敬畏之心,而不只是亵渎。PS:三国演义纵容是四大名著之一,但也不宜捧太高
这剧相比什么思美人,龙珠传奇,秦时明月丽人心之流已经够尊重历史了好伐!……层主所说的笑话的意思也贬得太过了吧!
没看过那些剧,评分太低,花千骨那么火都把我恶心到了
你不是再提尊重历史否么,那几个都是玛丽苏历史剧啊!花千骨又不是一个类型 , ,,看看前面几个你会发现军师真的算不错的了
不错就不错呗,我又不是来找茬的
您都说了把它当笑话看岂不是有点那种意思!我承认它有戏说成分也有不足之处,不过也不至于是个笑话吧
三国演义我都当笑话看看,更何况这个,也就
也就张黎的走向共和使人尊重
嗯,了解了……
曹睿典型的心机表,没登上大位之前就对郭太后犹如生母,登上之后就六亲不认了
这剧也没叫三国历史纪录片
强烈建设你看思美人,别看这剧了,既然你给这剧打低分,估计只有思美人这剧才配得上你的智商啊,真心建议。
楼主看的是啥史书。
瞅瞅:
及太后崩,夫人乃说甄后见谮之祸,不获大敛,被发覆面,帝哀恨流涕,命殡葬太后,皆如甄后故事。汉晋春秋曰: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帝知之,心常怀忿,数泣问甄后死状。郭后曰:“先帝自杀,何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雠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邪?”明帝怒,遂逼杀之,□殡者使如甄后故事。
这段记载来源《魏略》,魏朝郎中鱼豢私撰的野史,里面很多东西都是道听途说的,可信度较低
扯淡,郭女王的坟墓都被人毁了,你告诉我很尊敬……
已举报,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三国志的裴注里面引得汉晋春秋的记载,后面还有一段是另一部史书记载的魏明帝亲自送葬时候的十分哀痛表现,呵呵,魏明帝确实是戏精
说的好
编剧明明就已经说这是架空跟史书混改的历史,难不成你还真当史书在推敲军师联盟?
我觉得你像个笑话
汉晋春秋里记载,郭女王就是被曹叡逼死的,当然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也许有歪曲成分;但是魏国为正统的魏略虽然记载郭女王寿终正寝,但仍然写到了郭女王下葬时被曹叡以发覆面。我觉得三国志应该是避讳了。我其实刚刚写了个短评论说到了,完整剧评还没写完。写完给你看看,哈哈。
死鸭子嘴硬
“史书”上…?史书那也是人写的,更有可能是人编的。我看好多书上写的是郭太后其实并不坏.极有可能是曹家后人为了抹黑她才故意把她写的非常坏……而还有好多书上写的又是曹叡一直都认为是郭太后害死了他娘,后来他为了给他娘报仇就逼死了郭太后……请问你,如此多的版本,到底哪个写的才是对的???哪个才是你口中所谓的“史书”了???也请你务必搞清楚一件事,这只是一部经过艺术加工了的电视剧,而不是纪录片!
好的哈哈,厉害了,点赞
如果是真的,都不用戏精,这些明面上的,都会演
那楼主去看史书算了!
赞
我看了个动画片儿,叫武庚纪,商纣王是好的,周武王是坏的。。挺好看的也
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明朝的部分人可能对《三国演义》也很不屑,但无碍《三国演义》已然成为经典
但其实史书里也写了曹叡逼死郭太后的说法(《汉晋春秋》) ,所以说他们连史书也没好好读啊,哈哈哈哈哈
历史分正史和野史,这段改编至野史,我觉得无问题啊,再说,我同意楼上各位说的,这是电视剧,依附着历史然后进行戏剧处理,为的是好看,不是记录。那评分极高的几部号称历史剧的电视剧~大明~走向~汉武~康熙~雍正~乾隆。。。哪个是原原本本按史书来的??多少都有出入,移花接木,虚构人物等等。只要不是过分的毫无底线的篡改,(比如诸葛亮盗墓,诸葛亮称帝等)就是能接受的。况且楼主说的这个章节还是依靠野史的,拿出来吐太没水平了。再找找其他的,再来吧。
那是不是明天也可以拍个黑化毛主席,周总理的电视剧?你要改编可以,架空历史,重新构造一个世界观不行?拿着历史人物胡编乱造,这个剧是良心,但还没有到没有一丝瑕疵的地步吧!
如果你说的史书是指三国志,你的观点是对的。但本剧采用的史实来源于魏略和汉晋春秋,摘录如下,以供参考。汉晋春秋曰: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槺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帝知之,心常怀忿,数泣问甄后死状。郭后曰:先帝自杀,何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雠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邪?明帝怒,遂逼杀之,敕殡者便如甄后故事。了解了这段出处,你就会理解本剧的情节有其合理之处。
商纣绝对不是纯坏的,周是趁人之危啊!不过输了就是输了,仅此而已。。。。
现在是什么政府?!
可历史上曹叡是杀了郭照啊
哪怕是出自曹瞒传的很多记载都不一定是假的。
明帝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永安宫。太和四年,诏封表安阳亭侯,又进爵乡侯,增邑并前五百户,迁中垒将军。以表子详为骑都尉。其年,帝追谥太后父永为安阳乡敬侯,母董为都乡君。迁表昭德将军,加金紫,位特进,表第二子训为骑都尉。及孟武母卒,欲厚葬,起祠堂,太后止之曰:“自丧乱以来,坟墓无不发掘,皆由厚葬也;首阳陵可以为法。”青龙三年春,后崩于许昌,以终制营陵,三月庚寅,葬首阳陵西。《三国志·魏书五·后妃传第五》。三国志的记载是官方记载,也是陈寿采纳的记载。
但是裴松之注解三国志的时候引述《魏略》记载如下,明帝既嗣立,追痛甄后之薨,故太后以忧暴崩。甄后临没,以帝属李夫人。及太后崩,夫人乃说甄后见谮之祸,不获大敛,被发覆面,帝哀恨流涕,命殡葬太后,皆如甄后故事。《汉晋春秋》记载: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帝知之,心常怀忿,数泣问甄后死状。郭后曰:“先帝自杀,何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雠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邪?”明帝怒,遂逼杀之,敕殡者使如甄后故事。
两种记载都有,都有前后因果可以对照。甚至有可能都是真的。
曹叡幼年丧母,心理扭曲,听信谗言,对于郭后身后之事暴起而虐之,完全有可能。但是曹叡又是一国之君,百官劝谏,黎民坐观,他又不得不按照帝后礼节安葬,而且给了一个高规格的谥号。
谥号是群臣公义而后皇帝选定,如果群臣公义的结果就是几个美谥,皇帝也不好逆天改运。
最典型的就是秦桧,就算是皇帝改了风头——要求改谥,群臣公义的结果是中谥——缪丑,名与实爽为缪,怙威肆行为丑。
名与实爽,这个关羽也有,关羽是壮缪,死于郊野为壮,也就是壮烈牺牲,名与实爽,名不副实为缪。
怙威肆行——狐假虎威,借着皇帝的名头霸占权力——这个其实最应该给——政由葛氏,祭则寡人的猪哥哥和入朝不拜的曹操。
而且最后秦桧还恢复了原来的谥号,恢复了王爵——申王——封地河南南阳。
裴松之的注解就是如此
好解气!我也有这种感觉。还想起司马懿教育儿子的一句话:要学会和愚蠢打交道,所以才忍住了气。
楼主你又印证了一个道理:言必称“史书”还拿出来做借口的,其实都是史书阅读量低的可怜半桶水。多读读不同史书的记载吧。
是很尊敬 很尊敬完了就把郭女王逼死了
戏说的是《三国演义》的史吗?
从史实上看,曹睿逼死郭太后是为母报仇的孝子行为,没毛病。当然对外是要作态一下的,对敢爱敢恨的魏明帝来说,父葬子不送就可以了。
有这计较的劲,不如探讨一下为什么明知真相的陈群要跟司马懿说“太后,自尽啦!”——为什么他要帮着说谎?
大概帮曹睿掩饰一下吧
仲达是曹睿的救命恩人,为了保住他在大雨滂沱背着他私闯内宮差点丢了脑袋,他对仲达怎么样?还总惦记着诸葛一死就杀他。“飞鸟尽良弓藏”,政治斗争就是这样残忍!
甄姬早亡,也许和郭有关,也许无关,但曹丕确实宠爱郭,曹睿要找个出气,郭确实是个选择
讲道理,的确有史书写过说曹叡杀郭太后的记录,这里编剧选了用这种说法也没啥错。
历史上还说莱斯特伯爵是为了权力才不懈追求伊丽莎白一世呢,但是照样世世代代无数歌颂他俩爱情的作品。
人家只是好好提个问题,你用得着那么多字来提升自己逼格么哈哈哈哈
这就好玩儿啦😄,史书对史书,看你信哪个😂,或者哪个都不信🤔
这片名也没写,这就是正史吧,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先入为主。
一个电视剧天天以为自己读了几本历史书就开始挑三拣四。。真的不适合看电视剧,继续看你的史书不好吗?
噢噢还有,史书也不一定全部相同阿,那可怎么办呢。到底信哪一个。
罗贯中如果这本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拿到现代来写估计也被历史党喷成筛子喔
魏明帝演的像个变态,谥号明, 一时明主,素有孝名 。这剧里面黑成白眼狼,甄宓赐死时,曹叡17岁会不明事理吗?他认郭后为母,的确获益良多,而且继位后也很孝顺,接连封赏郭后族人,及时郭后死后也封赏不断,怎么会拿剑相逼,太能黑了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