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武官学校是朝鲜独立运动时期在中国满洲建立的第一所武官学校;建校10余年来为抗日前线输送了2000多名新生力量。
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了朝鲜。很多爱国志士纷纷起来反对外侵,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成立了很多爱国社团。新民救国会就是其中之一。1910年11月,新民救国会秘密集会,研究国际国内形势,确定了国内对日统治者进行坚决斗争,国外在满洲地区进行旅华民众的大动员;创办武官学校从而建立光复军,实现祖国独立的基本路线。决定派李会荣,李希荣兄弟和李东宁,李尚龙,金昌焕,朱进秀等独立运动者先期前往中国的满洲地区开展工作。
李会荣等于1910年11月初渡过鸭绿江,来到了吉林通化,因为当时以三源浦为中心东至金川,浑江;西至新宾,桓仁;南至通化,快大;北至海龙,山城镇;方圆百公里内寄居了很多朝鲜人,便决定以此为中心开展工作。于是李会荣等在三源浦镇北部的邹家街小孤山定居,逐步聚集人才。至次年4月,已聚集朝鲜旅华青年20余人,于是在小孤山创办了耕学社;实行“兵农一致”,用农耕来掩护,同时解决办学经费。白天开垦种植土地,夜里传授抗日思想;随着人员的逐步增多,在邹家街创办了新兴讲习所;扩大影响,为朝鲜独立运动培养军事人才。
所长:李东宁 校监:金 泰 学监:尹基涉 教官:金昌焕 李甲秀 李桂龙
1911年秋,由于当地流行“水土病”,再加上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的严重欠收,耕学社及新兴讲习所被迫解散。
次年秋,李会荣等又组建了代替耕学社的扶民团,其本部设在通化县哈尼河(今光华镇)。李会荣以自身的影响,召集附近的爱国志士研究创办军官学校。为掩人耳目,以进香为名到朝阳洞山神庙(在柳河县五道沟镇孙家村北约500米处)秘密集会,在当地爱国富绅的帮助下恢复了新兴讲习所,并更名为新兴中学。
新兴中学设置了四年制本科班和6个月,3个月速成班;除进行中学教学外,还增设了军事课程。由朝鲜新民救国会所属的新兴学友团负责军事教学。学校还创办了校刊《新兴学友报》传播抗日救国的思想。
为了解决学校的经费扶民团本部派金东山,白罗允等在柳河县八里哨的小北岔建立了白西农场(取“白头山之西”之意);农忙时学校全体师生翻越15公里山路,到农场帮助农耕。农 闲时进行学习和训练。
1919年4月为了加强军事教学,学校聘请了日本陆军军官学院毕业的炮兵中尉李成千,骑兵中尉金京千等充实到教学队伍,加强了军事教学和带兵训练。并于5月3日正式更名为新兴武官学校。
校长:李会荣教学队长:李成千 军事教官:李虎石 吴官鲜 辛八均 金京千
校本部仍在哈尼河,并在通化县的七道沟,柳河县的三源浦,孤山子等地朝鲜族学校之中建立了三个教学班。至此,学校除对年幼者实行1-4年中学教学外;为了适应抗日前线的要求设了3个月普通班,6个月高级班和 1个月特殊班。
1920年10月日本侵略者出兵南满进行扫荡,新兴武官学校的300余名士官生,在队长李成千的安排下,充实到了在长白山密林坚持武装斗争的洪虎道抗日队伍;回来经过长期锻炼,成了这个抗日队伍的中坚力量。
新兴武官学校是旅居中国的朝鲜人心目中的一面大旗,先后培养了2000多名抗日骨干,充实到了中国和朝鲜的抗日前线。著名军事家杨林(原名:金勋。朝鲜平安北道人,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一直在中国坚持抗战),金山(原名:朴振宇。朝鲜咸镜北道人,曾任李红光警卫连长,后任团长等职)等都是从这个学校毕业后投入抗日前线的。
新兴武官学校为中国和朝鲜的抗日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历史短暂,但它的丰功伟绩将永远激励着两国人民继续新的长征。
摘自新浪博客-傻郎-三韩轶事 侵删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