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一起当兵,一个锅里吃饭,一个屋里睡觉,训练一起摸爬滚打,晚上一个岗楼放哨……战争来了,一起蹲潮湿的猫耳洞,一起冲锋陷阵,一起流血……有的牺牲了,永远的躺在那潮湿的土地上;活着的人,直到白发苍苍,还在惦记着他……这就是战友。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段真实的故事,主人公叫杜海山(化名),是129师某连的副连长。杜海山1979年参加反击战的时候还是一名士兵,他们班12名战士攻打老街的时候,有11名牺牲了,他受了重伤,但还活着,被授予二级英模称号。后来,他和一名崇拜英雄的女大学生结婚了,家庭很幸福。但是,杜海山每月只给妻子很少一点生活费,开始妻子并不在意,靠妻子自己的工资,家里生活也能维持。日子过的很快,孩子上学了,开销也大了,妻子的工资不够用了,便问杜海山工资都哪儿去了?杜海山只是搪塞,不告诉妻子实情,他说即便讲了妻子也无法理解。日子久了,妻子开始怀疑杜海山有男女作风问题,钱一定是花在不正经的地方。团里领导也这样怀疑。团政委找杜海山谈话,让他说出真情,杜海山还是那句话:我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其他的什么也不说。一气之下,妻子提出了离婚。
在法庭上,杜副连长再也无法搪塞下去,他先对妻子表示深深的歉意,然后对法官和众人说:1979年对越反击战的时候,我们班12个战友,战前有一个誓言:无论谁活着,都要照顾好牺牲战友的亲人。我的11个战友都牺牲了,只有我一个人活着……所以,每月工资领到手,我就分成12份,交给妻子一份,其余11份分别寄给牺牲战友的父母。我的生命是战友的牺牲换来的,所以我必须兑现誓言,不然就对不起长眠在南疆的那11位战友……
编剧苗长水看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说:咱们的老部队这样的事也多啊,真实的英雄,真实的故事很难向人们解释!
苗长水十七岁就当兵到了部队,一直到到退休,他始终和军人打交道,他肚子里有很多战友的故事。他在《军人使命》剧本里写了陈辉龙这样一个班长,就是那个回家探亲提着一箱子荣誉证书和奖章的那个战士。陈辉龙是有原型的,很有代表性。陈辉龙是综合旅里的尖子班长,身上有十二处伤疤,六十多针缝合。在赴国外参加猎人集训和国内训练比武中,多次负伤,右膝做过半月板手术……他要退伍了,很多人都为他可惜。他本来是可以提干的,但是他把立二功的机会让给了战友林伟新。他说他身上有伤,林伟新比他身体好,立了这个二等功就可以提干,在部队多干几年……
我想,如果真的上战场,陈辉龙这样的兵,一定会把生命让给战友,把牺牲留给自己。
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不管是今日练兵备战,还是明天投身战场,都要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血性胆气、高扬甘洒热血为胜利的斗志豪情。
不要问我是谁,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我会挺身而出;不要问我为了谁,当祖国和人民呼唤我时,我会毫不犹豫献出自己的一切。
“部队打仗是靠战士冲锋陷阵,战斗胜利是靠官兵一致。”
血性来自于信心,来自于民族的自强,它是整个民族的豪迈情怀。当今时代军人血性的张扬,正是党和人民的需要、时代的呼唤!
军公章的荣誉是永恒的,钢铁般的意志是璀璨的,绿色长城的称号是无悔的,保家卫国的信念是不变的,你们的故事是最美的。
青春终将散场,唯独记忆永垂不朽。
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为什么如此痛恨和仇视我们的英雄?他们为什么把诋毁英雄和英雄主义精神当作他们颜色革命的重要战略?答案没有别的,就是因为英雄主义精神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打败一切侵略者的力量之源。
军人的形象,是笔直的军装、刚毅的面庞、坚定的步伐和宽厚的肩膀。既然选择了这身军装,就早已选择在繁华中笃定、在寂寞中坚守、在奉献中践行。万家团圆,祖国安宁,于他们,就是最美的诗与远方。
只要有鲜红的旗帜,有这绿色的身影,就代表着再大的灾难都不用怕,
在人民群众眼中,军人是一个国家的“安全担当”,练兵备战,守疆卫土,保护国家和平;也是一个国家的“责任担当”,抢险救灾,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困难就找解放军”。
挺胸面对枪口,昂然应对苦难,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是军人的常态。
一面红旗昭示前进,一套军装透出朝气,一床军被热血沸腾,一段军旅终身不悔,一首军歌荡气回肠,军人军魂真给力。
不管是历史还是现代,不管是边疆还是国内,中国军人谱写了一篇又一篇的生命之歌!
共绘同心圆,共筑中国梦
强军梦只有成为每个官兵的梦,才有力量、有根基;每个官兵的梦也只有融入强军梦,才有实现平台,才能梦想成真。
军改的成果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就之一。军人使命,以强国强军梦为基地,直面军事变革实践,是一部演绎当代中国军人强国强军梦的军事文学力作。
选取正在军营或曾在军旅的人物为拍摄对象,通过讲述感人励志的故事,还原人物丰富真实的内心世界,传递正能量,集中反映新时期我们共同的梦想——“中国梦”、“强军梦”!
你总是那样默默不语,却有着一颗名叫责任的心,不论有多艰难,给百姓留下的却总是钢铁般的身影。
军人是共和国的卫士,军人是人民的子弟兵;军人是时代的楷模,军人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今天,军人仍然是最可爱的人。
【每一名军人都是潜在的大侠】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从官媒到自媒,武侠泰斗驾鹤西去引发的全民缅怀,说明其影响之深。有的追忆绝唱,有人伤情挽歌。读金庸的人,无论正值青春年少,或是已经鬓白年老,每个人心中都住着英雄、向往英雄、崇拜英雄,都有一个“英雄梦”。
军人是伟大的——战争是军人生存的理由,战争更是军人枕戈待旦,随时准备用生命和鲜血去呵成的一幅壮美的图画,不朽的卷轴!
人民军队军魂永固、本色永存、血脉永续,在风雨兼程中续写着铁血荣光。
危险在哪里,军人冲锋在哪里;困难在哪里,军人奉献在哪里。
保家卫国,抗震救灾,站在生死第一线的永远是军人。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