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同性恋设定本身就属于小众,各种镜头对准过校园中的同性恋群体、隐藏自我真实性取向的“正常人”群体,却很少有人关注到那些本来就生活在社会边缘,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中的群体。《婚礼》的男主角之一设定为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聋哑人,因为生活在无声的环境中,所以他自卑、敏感,也需要时刻掩饰在与他人交往的中的尴尬场景。当周围人的嘴在说话时,他需要专心去读别人的唇语,但也常常力不从心,无法领会到别人的全部表达,甚至会错意,答非所问时常发生。所以当一个人愿意耐心地去和自己交流的时候,他就像抓住一颗稻草一样。我想在他周围一定存在着和他一样的聋哑人,和与自己的同类交流时他一定没收获那种心动的感觉。但是男二不一样,他是正常人,他和他之间本来就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但是男二愿意和他产生交集,所以男一心动了。但是他仍旧自卑,这种自卑的心理让他不敢表达,但是眼神和行为无法隐藏爱慕的感情。 男二愿意去为了男一学习手语,愿意耐心听他讲话,也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他听,有时候无声的表达应该比说一堆废话更重要。两个人的关系应该属于灵魂伴侣了。导演很聪明地省略了很多过往的回忆,全凭借在婚礼的无声表达让两个人再次达到了无我的交流境地,这种情感应该是人类在情感中最纯粹也是最能够带来力量的。男一和男二的眼神交流和手语表达不难想象两个人之间经历了多么美好的时光,没有爱情我不相信(原谅我嗑CP的心理)。 男二那句“我早就知道了”,我更愿意理解成为他埋藏在心底不能说的秘密,你的爱我早就知道了,但我没有办法勇敢的和你在一起,世人的眼光,对自己未来的考虑都让我变得自私,对不起,但是我也爱你。男二的情感应当是复杂的,刚开始的惊讶到后来的伤心难过,再到最后将自己放空到人群中。这种刻骨铭心的情感历程已经超越了众多美好的感情。 喜剧或者悲剧,美好的结局或者是两个人没有在一起的结局,本质上都不重要了,无论是从男一还是男二的角度看,这段情感就已经足够了,那些美好的回忆,那些为你的付出,那些意味深长的眼神就足够了。结尾,音乐响起,男一消失在人群中,情感已经不仅属于他了,而是属于每一个观众,导演让每个观众都体会到了这种纯粹复杂的情感。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