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网友都在说谭呐软弱,由于最后在船坞酒吧听了莫之因的劝说,放日本人上楼杀死于堇。
但他在聚餐上死死拦着无理的日本军官,不让他们和于堇合影,要不是工作人员过来调停,很容易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至少从这一点来看,他是不怕死的。
但为什么谭呐最后明知于堇会死还是选择了后退?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你只要待着不动,其他什么都不用管”。莫之因的这个要求非常符合谭呐一贯以来的想法和行为,专注于艺术的理想世界里,对于纷乱的政局毫不关心。对于于堇所在的是哪一股势力更是一无所知,虽说他导的那部礼拜六小说主题是讲左翼运动,但整体来看,他的追求还是围绕着艺术成就,并不期望自己在政治方面有所行动。所以当他面临复杂的政治选择时,第一个反应绝对是服从思维惯性,避开纷争。
第二,于堇同样对艺术有敏锐的感知和热爱,以及于堇返回当时已经危机四伏的上海,这在谭呐的心里是一种对艺术的坚持,他对于堇的爱是基于共同的追求,于堇也让他看到了一种理想自我的投射。但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对于堇的了解是不全面的,可绝非是错误的,因此在于堇展现出间谍的一面时,首先他感到被欺骗,自己被当作棋子,这是一种对爱情的伤害,而于堇作为他的精神伴侣那一层的倒塌,理想自我投射的破灭,才是他真正决定放掉这份爱情的最终原因。
因此,在我看来谭呐的行为不能简单地用软弱来概括,而是执念,和障目。所以他可以像保护自己的理想一样保护于堇,可是理想的局限性也让他无法理解于堇最后选择回到船坞酒吧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想这是纷乱时局的悲剧所在,谭呐这个角色,也是兰心大剧院想要展现的对于人性和命运的一种解读。
接受死亡命运这点我同意,感觉是一种很被动的方式,但我也觉得能坦然接受死亡的人有决绝的心
对啊
是啊,谭呐的执着,已经非常珍贵了
展开讲讲👂
啊的确 所以本伪左派青年看到谭呐被骂就蛮难过 事实就是有更加吸引他的事情要去投入,可最后对他的评价就变成软弱
嗯 以及这种评价标准好单一 如果带入到他的世界中 发生这些只是自然而然的事吧
可是就会有这种人存在啊,我觉得每个时代都有对政治毫无敏感性的人,可并不代表他们不能出现在那个时代的故事里,不同导演有不同的关注视角,这才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人。
谭呐他当然不是英雄,不是强大的人,可是就因为这样我们也可以从他身上看到一点点自己的影子吧?自我追求和时代脱节是要付出代价的,而这种代价又常常让人感受到割裂,于是人们会在选择中摇摆,怀疑,这种体验既不过时也不新鲜,我觉得于堇和谭呐最后的选择,都在证明这一点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