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机会打开了《下克上考试》这部日剧,一看就上瘾了,热情开朗的樱井一家,虽然表现得有点儿夸张,但是还是让人忍不住也跟着他们一起笑,一起哭。虽然现在还没有完结,小佳织的成绩还没有公布,但是与父亲一起奋斗的日子中,她所得到的知识和关爱,都可以让这个孩子更好的成长。
不过,没想到这部剧在豆瓣的上的评分会这么低!有的人觉得这很夸张,为了这样一个考试不至于将孩子逼得这么紧,父母不用为孩子做得那么多。而我想说,有这样想法的人估计是没有过像剧中这么艰难的下克上考试吧?你们的青春里,是否又有像佳织一样这样牵连全家命运的考试呢?再加上,此剧的可取之处,远不止是父母与孩子一起备考这么简单,更多的是在于里面角色的家庭角色和人际交往,有很多的细节之处也是值得分析的。
首先,当然是人物的设定。
爸爸信一和妈妈香夏子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笨蛋”了。在日本也是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公立小学的学生可以直升当地的初中,如果不进行升高中考试的话,基本上就是要出社会打拼的,显然,爸爸和妈妈就是两个连高中都读不了的“笨蛋”。但是,两个人的身上还是有很多闪光点的,父亲性格开朗,待人真诚和热情,虽然学历低,但是凭借他超级好的性格,还是赢得了许多客户的信任,最重要的当然是攻略了后辈小哥。小哥生气信一将工作全部推给他后,不肯说房子是和信一一起卖的,信一不是第一时间去责怪后辈,而是认为自己真的没有体谅到后辈的心情,两人互相道歉,小哥也成功进入了爸爸的“后宫”,成了他们家在备考期间强力的后盾之一了。
还有一点值得说,就是中间爸爸辞职后妈妈出去工作那一段。很明显信一也是有日本直男癌的,认为男人就应该在外打拼,女人就应该守护家庭,在看到老婆有那么好的工作表现后,他感到自尊心受损了。但是在老爷的“说教”下,他才放下面子,接受了香夏子出去工作,他照顾家的这样的家庭角色安排。不得不说老爷子很先进啊,比自己的儿子先想开了。不过,信一在老爷子说完之后,自己也看开了,没有像其它剧里的直男一样想要控制自己的妻子,这简直是日本传统直男思想改造后的模范啊。
妈妈这边,不得不说,恭子将这种有点儿“笨笨”的角色演得很好,比爸爸更加单纯的妈妈温柔贤良,一心相夫教子。支持丈夫的决定,维护丈夫的尊严,但也不失自我。在家庭经济出现问题时毅然决定出去工作,安倍搞那么多政策就是想让这些主妇们勇敢地走出家庭,成为日本的劳动力军团。要知道日本职场女性歧视有多么严重,剧里信一也说了,她当了那么多年的家庭主妇,出去社会是会吃亏的,但是香夏子都没有太多的顾虑,一心也是为了这个家庭。
这样开朗和善良的父母,生出来的小孩自然也是超级无敌开朗和善良的。小佳织简直就是元气少女的代表,我要是是日本的怪叔叔当然想要欺负一下这样可爱的孩子啦(开玩笑而已啦)。小佳织有父亲的热情,与小朋友相处时,就像父亲一样真诚和热心;有母亲的善良懂事,平时会和妈妈一起去买菜,做饭。小佳织与玛利亚相比起来,她最好的一点就是,她对父母不会有隐瞒,在有烦恼的时候,她不是一个人去解决,而是找父母商量,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法;相反,玛利亚则是通过各种耍脾气和任性来引起父亲关注,或者说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样很明显不是一种很好的互动方式。其实我是不太看好这俩小朋友的友谊的,感觉她们两个以后喜欢上同一个人的话玛利亚会挺歇斯底里的。
其它的配角我就不想说了,都是超级套路式的日剧助攻,因为他们的存在,这部剧才能成为日剧,将主角们放在中国,一定不会有这么多的助攻的。
其次,就是我很想谈的剧中的家庭角色的问题。
大家拿小佳织和玛利亚比,很明显的就是一方是一个“开心的笨蛋”,另一方是“阴沉的天才”。两个小朋友的家庭也很不一样,一方面就是健全的家庭,虽然家庭经济水平一般,但是家人之间有着很好的互动,而另一方是单亲家庭,缺少母爱的玛利亚在爱与关怀这方面的表现就很不如小佳织。家庭角色对孩子的性格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父亲教会孩子勇敢和热情,在孩子想要放弃的时候,父亲鼓励孩子不要放弃,在孩子面临选择的时候,父亲指导孩子应该如何做选择;母亲教会孩子爱和关怀,家庭的事物和与人的交往,在孩子有烦恼的时候,教会她如何去换个角度去想,给孩子灌注希望,和孩子一起洗个澡(这个中国好像接受不了额),一起去买菜,一个做饭,这些生活的事情还是得由母亲教导。对比没有母亲在身边的玛利亚,人际交往中的烦恼没有女性角色来温柔地开导她,生活技能就直接由保姆阿姨来解决了,再加上她的父亲也没有与玛丽亚有很好的交流和鼓励,这样的小孩不留着阴沉了刘海和酷酷的性格才怪咧。这就是我想要强调的父母的家庭角色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最后,要谈的当然是本剧最的主线”下克上考试“了。
首先我们得知道这个奇怪的日本名词“上克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部剧不直接说这是《中学考试备考记》。
让我们来看一下百度百科: “下克上”是日本战国大名的来源,并不仅仅是旧的守护大名,否则战国也不会被称为“下克上”的时代。所谓“下克上”(日语汉字写为“下克上”、发音是:げこくじょう),是指下级代替上级、分家篡夺主家、家臣消灭家主、农民驱逐武士……战国大名的最大来源,其实是国人和守护代。
划重点哈,是指下级代替上级等等,简单点来说就是“翻身当主人”啦,织田信长就是这样被人“下克上”,瓜分了他打下来的天下,BL中小受也可以下克上”翻身做主人“(哎呀,我在说什么?!)我认为剧中的”下克上“,不仅是佳织超越父母,成为家里第一个有机会拜托初中学历的人,更是樱井家的与”一辈子都可能是中学毕业的学历“的命运相抗衡。这就回到我最开始反对的,有些网友认为樱井家没必要为了一个考试这么拼命,小学生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啊,等到中考和高考时再奋斗不就好了吗?
一方面,剧中也有提到,中考和高考的竞争更加大,”笨蛋“女儿(没有贬义)很可能在竞争的浪潮中被打下;另一方面,剧中也有表现出,虽然只有初中学历的信一、香夏子以及信一基友们可以过得很幸福快乐,但是与拥有高学历的德川和后辈小哥比,这些只有初中学历的人们面前好像有一道墙,那是没有读过高中或者大学的人无法看到的世界。那可是是在大学课室里,学生与教授间的头脑风暴,那可能是高中学园祭时,男生女生在特别气氛下的告白,那些都是一道墙,没有越过的人无法看到的世界。
记得在高考备考时,我的男数学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们,你们以后进入的大学,就是以后你们择友、择偶的眼界。“你到了清华,那么你的朋友可能就是一堆学霸,你到了不知名的学院(这里没有歧视),那么以后你也很难跳出那个世界。考试的成绩下将人按成绩分到不同的高中和大学,虽然很不公平,就因为一场考试你的圈子就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但是你得这么想啊,为什么那些人的成绩会这么好,为什么那些人的成绩会那么差?成绩好的人,可能天生比较聪明,但更多的人是靠后天的努力啊,就像剧里的小佳织一样,就像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一样,”为什么别人都在看漫画,我却在学画画,别人都在玩游戏我却对着墙壁背我的ABC“,成绩的背后必然有一番别人不知的努力,现在所生活的圈子,就配得上当初的成绩。
至于剧中有没有必要将小学生逼得那么紧,小佳织真的想不想去樱叶学院,我觉得还是有待考究的。小学生还处于长身体的年纪,这个时候一直晚睡的确对身体不太好。佳织可能一开始没有意识到自己参加中学考试有什么意义,一切都只是听爸爸的安排,想让爸爸开心,初衷还是比较好的,做的牺牲也挺大的,但是她在备考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很多她原本不知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她学会了坚持,为目标而奋斗,这些打破了她原本散漫的生活,也是一”下克上“。
笔者的生命中也有过下克上考试。我出身的小镇,那里有很严重的大男子主义,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些都让小学开始就是广州生活的我看不惯。记得高考那年过年,有些亲戚甚至说,女孩子读书那么努力干嘛,还不如早点嫁人好了,和老公一起创业。愚昧啊!在这个男女平等的21世纪,那个小镇的男人们还能说出这种话。中考的时候,我为了超越哥哥,努力的读书,进入了比哥哥厉害的重点高中,高考的时候,我为了让那些亲戚不再骚扰我爸妈不用花那么多钱供我读书,我从本B的成绩,考上了重本线,做到了我的"下克上"。我现在就读的大学是公立学校,也不需要父母支出太多的钱,相比那些亲戚的孩子们一年几万的赞助费,我也算是个省钱的孩子了。
人生有很多的时候,让我们不得不去”下克上“,那些外人无法理解的努力,在你的世界里,就是你努力的生存下去的动力。无论到最后是否能够克上成功,努力时的汗水和泪水,都会让你走过的路变得闪闪发光。
最赞回应
喜欢!
喜欢!
人生应该下克上 不拼搏的人生太无聊
在哪里可以看这部剧?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