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平行宇宙里,工人阶级抄起手机,反手拍死导演。
四部分结构可见导演想得多,呈现出来却特别粗糙。完全可以再简短一些,也许导演想要以纪录片的方式重现工厂青年的枯燥生活,但是,太长了。比之徐童三部曲里最差的「麦收」,有很多相似性,却各方面都像学生。第一败笔是独白,应该是留白。第二败笔是日记,是想告诉导师压榨学生和工厂青年没区别吗?
有点散,有点泛,有点失焦。“诗意”的乱入,导演的自恋,都显得娇柔做作。郭老师的家长作风我很不认同,但因此引出的结尾很赞,这就是纪录片伦理的悖论吧。
2倍速看完,能看
看的五个半小时的导演剪辑版,观感极差,大量冗余镜头以及中间从《故乡》的部分开始严重跑偏,镜头感很弱,导演的旁白与个人出镜解读都非常影响纪录片的纪实感,想要关注工厂青年这种社会群体的状态和属性,但想讲的东西太多,反而完全抓不住重点,以及作为一个曾经的工厂青年,导演拍得太不立体了
除了所謂「吸睛」的議題之外,其實導演幾乎用了一種非常野蠻的方式:在最後章節讓攝製組兩個小姑娘進入這個康佳工廠做流水線工人工作,然後用日記的方式去每天記錄感受,然後從第一天的生動活潑到第十二天面對鏡頭崩潰。導演說,這是工廠青年的困境,也是他的困境。導演段位其實很高。
9月1日到9月10日观影
什么几把玩意(。
镜头极其拖沓,开篇六分钟在流水线上缓慢游走就已经把耐心耗光了,想文艺却文艺不起来,想深度却也只是浮于表面,很普通的纪录片
前面还可以,人物选择上不错,很喜欢故乡段落里某些东西(排除神鬼段落),日记段落毫无必要。
一個怎樣的紀錄片導演會把自我暴露的部分放這麼多進片子裏啊……大開眼界。以及這個題要做好真不容易,車間讀詩集那一段還行,片頭環境渲染中整飭的鏡頭到位。多說一嘴,繁體字幕裏的錯字看得我眼疼。
比较慢,仅仅记录会更好
冗长琐碎,看得昏昏欲睡。但喜欢女工跳舞、男工表白女工、老人拜神那几段。那是生活留给他们的一丁点儿甜蜜和念想。
拍大家真正在工厂里的生活和日常不就挺好了的吗,为什么要加入大量大量的导演总结独白个人感叹,真的特别傻,直接毒害了片子。第三部分回家乡也显得多余,作为一个客家人听得懂他们说的土话觉得里面的对话都特别不真实...第四部分两个假工人的独白就是是自杀式地毁灭本片。
能否考上大学决定了是在工厂拧螺丝还是在办公室做表格
这位导演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走,咋们喝酒去
纪录片就纪录片,记录就好了,咋还说上了
w 一个场景一个镜头,中间不加剪辑,这是很高级的玩法,但很容易玩砸。不剪辑,就意味着,重复啰嗦空白无关的东西都留下了,全片非常散漫拖沓,三个小时的片子完全可以减半。最后的日记部分又拉低了一个星,又不是真工人,无病呻吟罢了。如果导演对素材狠一点下剪子,就好了
真实而枯燥,现实而残酷。
似浅实深,大巧若拙。
> 去 工厂青年 的页面
导演: 郭熙志
类型: 纪录片
地区: 中国大陆
片长: 200分钟
上映: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