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早出生十年或者十年后再来写可能更有说服力,就如刚看完的《芳华》一样,如果是我爸妈甚至再老一辈的人去看,感触定各有不同,所以今天就说说我眼中的岁月和写写明年的投资环境。
我最早的记忆片段是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我哭着闹着想要回家,时空交错,今年我的小孩刚上幼儿园时,也上演着同样的画面,所以有些经历和年代无关。到后来我基本就是风雨无阻,以老师眼中的乖学生这个角色走完了学生时代,所以没有亮点也注定平凡。
可冯导的切入点不同,他用极具有冲突的人物背景来入场,用两位别人眼中的悲剧人物来贯穿整部电影,所以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压抑的,甚至战争画面的出现,血淋淋的伤口也无法阻止观众把关注点聚焦在两位男女主角身上,直到电影的最后几个画面才让人从压抑中解脱,这种手法不常见,却使用的有点凌乱,直白一点就是太碎片化,观众需要在不同的时空中切换,如果你不去思考强行跟着他的节奏走,你会觉得这部电影很一般,就是把一段爱情故事强行按在了七十年代那个敏感时期罢了,而且每个话题都只是点到为止。
可是,岁月真的就这么简单吗?回过头看看自己的人生,难道真的平凡吗?你不挣扎?你不反抗?你甘心屈服吗?二十岁的你、三十岁的我、四十岁的他,每个年龄所经历的不同,心态也不同。就像过些年我无法很好的去阐述关于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给我女儿听一样,第一我没有经历过,第二我没有那种生离死别的切肤之痛,然而悲伤层层传递,最后就是逐渐消失殆尽,不是吗?只能靠她们自己去查阅典籍来了解。所以不要怪现在的年轻人沉迷于什么,你不是他,你不能代替他走完他的岁月。弹指芳华,人的一生看似漫长,可最宝贵最璀璨的时光可能就短短一二十年,刹那间你就进入了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所以不辜负年华就好,人的一生和一部电影一样,不是由自己来决定褒贬,该交由岁月来评判。
这是关于岁月的一些东西,和电影其实没有太多关系,人如果开始怀旧,那说明年龄到了,冯小刚也是如此。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