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3集] 怎么这剧的神父修女都那么好啊?这才是侍奉上帝的人啊
每当看这部剧,总是会被神父感到得热泪盈眶。想起我家乡有一个老妇人整天去庙里打扫卫生什么的,有一天有一个外地得了神经病的青年男子,流浪到那里,又是冬天又下雨,那名苦命的男孩还懂得要到庙里躲下雨和取取暖,但是被那个老妇人和另外一些人拿着扫把棍子的人打跑了。那个老妇人好像是第二天就摔断了腿,然后整天神神叨叨说她一辈子都在做好事,怎么还会摔得那么严重。我们家乡的人有个特点,总是认为拜神捐很多钱,供奉很多贡品,整天去庙堂打扫卫生就是做好事,相反,他们不认为热爱生命,乐于助人才是做好事,感觉我们的世界好奇妙
最赞回应
如果你觉得佛教只是祈求升官发财,那只能说明你的想法确实极其肤浅。祈求升官发财的是某些贪婪之人对佛教的索取,而不是佛教让人这么做的。建议你多看看凤凰卫视拍过的佛教相关的纪录片。还有多去了解一下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在历史上用所谓的“忏悔”旗号都做过哪些丧心病狂的事吧。这世上没有哪个宗教是完全好或者坏的。
有同感。我肤浅地认为,天主教,当然也包括犹太教基督教新教,核心是强调忏悔和救赎,佛教的祈求升官发财则更像是行贿,比如,大年初一花大价钱烧头柱香
原著中对教廷的介绍也说了开场的那个神父是郊区主教,但他怜爱慈悲用实际行动普济众人,政府教廷给他们的俸禄(暂且这么说吧。。)是很充裕的,但他却过得很穷,甚至把精致宽敞的教堂与破旧阴暗的医院做交换,所以我们看到开局遇到主教在那样一个破屋。作者强调过他是特别的,也因为他的这些品行得不到“提拔”,他自己是不在乎这些的。根据介绍当时的神学生大多为了仕途才踏入神职人员的,无非是为了钱权,所以没有年轻教徒愿意跟他,只有几个老教徒跟着他。总结就是神只是幌子,出现过所谓异端即对新教的图害,教廷是腐朽腐败的权利机关,是压迫人的政治机构,是社会蛀虫,人性不是因为信教而崇高而是因为人性本身,崇高的人心向美好善良,大概就是这样
做好事与宗教无关,与善良有关
当年天主教堂里还公开售卖赎罪券呢。
不好意思,你可能对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不理解。去网上百科一下你就明白了。
有同感。我肤浅地认为,天主教,当然也包括犹太教基督教新教,核心是强调忏悔和救赎,佛教的祈求升官发财则更像是行贿,比如,大年初一花大价钱烧头柱香
说得好。烧头柱香?莫非你也是潮汕人?
哈哈哈,不止是潮汕有这个习俗,北京的雍和宫、潭柘寺、大觉寺、广济寺、灵光寺、香港宝莲寺、杭州灵隐寺、厦门南普陀寺、青岛湛山寺、五台山、普陀山……,全是
我觉得,原著里有一条主要线索,就是忏悔救赎,这次BBC的连续剧,也大致反映出这条线索,冉阿让因为神父的救赎而……,就不剧透了。
如果你觉得佛教只是祈求升官发财,那只能说明你的想法确实极其肤浅。祈求升官发财的是某些贪婪之人对佛教的索取,而不是佛教让人这么做的。建议你多看看凤凰卫视拍过的佛教相关的纪录片。还有多去了解一下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在历史上用所谓的“忏悔”旗号都做过哪些丧心病狂的事吧。这世上没有哪个宗教是完全好或者坏的。
建议你不要给别人建议。😂😂😂
当年天主教堂里还公开售卖赎罪券呢。
你个杠精,救赎,就是悲惨世界作品的核心,冉阿让因为神父的恩典,所以走上赎罪的道路。你看过悲惨世界没有?
核心是忏悔和救赎?真是搞笑了!你怕是对基督教有什么误解!另外你们连最基本的宗教知识都没有!主神:耶和华(真主) 犹太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没错这3个教信的都是一个神)
其中基督教分为 天主教 新教 东正教
哈哈哈,你为什么过来讨论?你看过悲惨世界么?你说的这些和悲惨世界有什么关系?简直莫名其妙。是不是没有按时吃药?
你在这里吹基督教贬佛教和悲惨世界有什么关系?我看你才是吃错药了,
你说实话,我不嘲笑你,你到底看过悲惨世界没有?越狱后,冉阿让的一系列善行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什么?冉阿让为什么救芳汀和珂赛特?又为什么放了沙威?他每次做善行时,自己是怎么说的?
哈哈哈哈,去吃药吧。这里就是《悲惨世界》电视剧的讨论去啊。(说的好像你看过圣经似的)😂😂😂 闭上你的嘴,去宗教讨论区卖弄去,不要回复我。
好像是你先扯上宗教的,说不过就转进了?你说我一个新教教徒没看过圣经?你怕是石乐志
快去吃药吧
我在帮你祈祷呢
没玩了?
做好事与宗教无关,与善良有关
是啊,心善才是最大的原因
我也这样感觉。很多所谓的信佛的居士,也念经,还要烧香上贡品,貌似虔诚的很。实际上,他们只是在跟佛祖做交易。他们打的念头是,我给你上供,你保我平安,或者发财什么的。即使平日行善,想的也是以后翘辫子了可以去西方极乐世界,不用下阿鼻地狱啥的,呵呵。这不只是参杂了私心,而是彻彻底底完完全全的私心。天主教或是基督教,他是要你成为一个好人,而现在佛教已经被国人曲解成为,行善和供奉,不过是为了在佛祖面前捞到好处。虽然二者表面行为比较一致,但是出发点却南辕北辙。因此信仰上帝的人会使劲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而信佛的人,很大一部分却是伪君子。在中国,真是什么生意都能做啊,连信仰都可以当成买卖,并且做得规规矩矩、有板有眼,我真的是一个大写的“服”字!
基督教“让”你成为的“好人”,也只是基督教定义的好人。而且这种“让”是带有一定强迫性的。基督教对人类做过哪些迫害的事情,基督教的国外的大学论文里都又许多研究,包括殖民时代和后殖民时代的各种影响。基督教中的忏悔制度对西方世界影响巨大,福柯在他的很多著作中都有提到过,话语、知识和权力是如何共同作用于活人群体的。你所说的佛教中这些不好的一面,不能说是佛教经传中记载的根本,而是邪心的教徒将它们曲解至此。若要这样说的话,基督教、甚至任何宗教中都有打歪主意、做恶事的人,不能一概而论。不是信佛的人是伪君子,而是伪君子跑去抱了佛脚。正如前面楼说的,“做好事与宗教无关,与心善有关”。
我说的是现在,不用考虑宗教历史吧,太学究了没必要。我知道欧洲中世纪的黑暗宗教统治,我也知道佛教本身也并不赞同教徒跟佛祖做生意,我也还知道的中国古代时候的佛教徒们一定比现在的居士们单纯一些。我说的是大体,并非一概而论。我只是针对楼主想到的那个老妇人有感而发,并不是说佛教的核心思想就不如基督教。
接触过不少教会和家庭聚会,从没见过圣人,只见过不少按照自己意思宣传圣经的人,好人不需要宗教也会是好人,坏人信教后只是让他多了个作恶工具。有多少家庭聚会是还没显露本性的邪教,当然参加这些聚会的人肯定不会承认自己是邪教,不管是不是被洗脑,这些人已经是社会毒瘤了
原著中对修道院有专门的大篇幅介绍,可以看出修道制度在作者眼中是虚伪腐朽落后的,是妇女被压迫逃避现实的手段,是妇女逃脱一种压迫形式投身另一种压迫形式的无奈,是不人性的,作者对这是很嫌弃的。让瓦尔让的融入修道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困难重重差点搭上小命(我就不具体说了,感兴趣的可以看书)
这也是割风这个假名的由来,你以为后文的割风先生是随口编了一个名字吗
原著中对教廷的介绍也说了开场的那个神父是郊区主教,但他怜爱慈悲用实际行动普济众人,政府教廷给他们的俸禄(暂且这么说吧。。)是很充裕的,但他却过得很穷,甚至把精致宽敞的教堂与破旧阴暗的医院做交换,所以我们看到开局遇到主教在那样一个破屋。作者强调过他是特别的,也因为他的这些品行得不到“提拔”,他自己是不在乎这些的。根据介绍当时的神学生大多为了仕途才踏入神职人员的,无非是为了钱权,所以没有年轻教徒愿意跟他,只有几个老教徒跟着他。总结就是神只是幌子,出现过所谓异端即对新教的图害,教廷是腐朽腐败的权利机关,是压迫人的政治机构,是社会蛀虫,人性不是因为信教而崇高而是因为人性本身,崇高的人心向美好善良,大概就是这样
原著中是割风伯伯帮助了他,并不是修道院长。割风伯伯就是他在工厂外边抬起马车救出的老人。
正好说明佛也不帮助不善良的人,有问题吗。
那是凡人不明白,佛其实惩罚她了
佛理和佛教完全是两码事。就像共产主义和party的关系。可能有很多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不在party里。老婆婆在寺庙里做坏事,真的是很大胆的。
对
我就知道这一定是个潮汕人写的
是的,我是潮汕人
我也是,揭阳的
我也是揭阳的,哈哈哈
宗教只能感化一部分人;另一部分人则是把宗教作为工具,要么借此把别人变成良民,要么借此或者好运气。这在《教父3》花坛边的告解里,说得最生动
大部分人求神拜佛还是带着功利的目的性的,其实这并非佛学的本意。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