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赵渊,先从他的名字开始吧。渊字有两重寓意:
1、潜龙腾渊,赵给使是宁世征称帝前的老臣。跟随宁世征30余载,深得宁世征信任。 作为皇帝的身边人,大臣小侍没人敢不尊重他。 好多人,包括皇子们,都想从他那打探圣意,以调整自己的应对之策。他虽然不参政,确是参政者无法忽略的存在。
2、其心塞渊,赵给使是个诚实厚道的人。 他一切为了皇帝,既是奴仆,又是亲人。从不在皇帝面前挑拨是非,从不仗势欺人。 他是看着宁弈长大的,像长辈一样爱护他,关怀他,关键时刻施以援手。
一、不管大臣小侍,谁没受过赵给使的“提点”
1、对下人
赵给使大半夜火急火燎来探楚王,楚王外出未归。宁澄想解赵给使焦急,他转移焦点有一搭没一搭地问陛下找楚王有什么事。 赵给使严厉训斥:“放肆,主子的事,是我们做下人的该问的吗?”又耳提面命:“下不为例,记住了!”
皇帝往各皇子府派了小侍,名为关心实是监视,三天一向赵给使汇报见闻。 吴英不自觉地替楚王说话,赵给使咬着后槽牙拍着吴英的脸明斥暗警:“别忘了,你们就是耳目,把看到的听到的如实汇报即可,还轮不到你们妄自揣测。”
2、对魏知
皇帝问魏知对几个皇子的看法,魏知说:“燕王殿下处世玲珑,……这楚王殿下行事果断,胆识过人,不过……” 赵给使阻止:“魏学士,陛下召你进宫,是为了让你出谋划策,不是为了让你评判几位皇子殿下”。
魏知因欺君罪要被处斩,皇帝心有不舍。赵给使劝:“陛下,恕老奴多嘴,舍不得这魏学士,那就恕了她也无妨。” 皇帝因魏知不上表。没有下台阶而气闷。赵给使分析:“许是觉得自己罪无可赦,不敢上表,恐扰陛下心境”。 魏知到底被赦了死罪,赵给使提醒她争取主动:“陛下是天子,庙堂之高,怎可看清每个人的心呀”。
3、对子砚
子砚应召来见陛下,因有敏感事情要报告,探问赵给使:“陛下今日心境如何呀”。 赵给使:“陛下好与不好,你不都得去见吗”。 子砚:“多谢给使提点,今日一定小心应付”。 赵给使:“你真是个琉璃肚肠”,半真半假,半怼半谑。
子砚“首告”凤皓“遗孤案”,皇帝不满子砚有所隐瞒:“这个辛子砚,胆愈发地大了。他有他自己想保之人。朕就借他这份心思,办朕想办之事。” 赵给使撤火:“陛下圣明,老奴眼拙,竟什么都没看出来” ,“陛下,辛元首平日虽口无遮拦,可一向是忠果正直之人,他不会期满于陛下吧”。 赵给使给子砚定了性——忠诚果断,公正刚直。提醒皇帝不要多疑,要相信子砚。
赵给使配合子砚,把宁齐收买的小内侍,说成是宁昇要见父皇拜托的人,促成皇帝放出宁昇,牵制宁齐。
4、对宁齐
宁齐趁宁弈出国,猛在皇帝面前表现,可说出的观点,全是炒皇帝的冷饭。 一天又就兵制、水利、赋税写了奏折送来,皇帝拒见。 赵给使提醒他:“魏王殿下,有句话老奴本不该讲,可觉得可以给殿下提个醒,殿下给陛下分忧竭力尽心,自是好事。 可凡事啊,欲速则不达,殿下不要太冒进”。
皇帝令宁齐掌户部,赵给使去魏王府宣旨。宁齐拿出四个金元宝(此物出现在元朝之后,所谓“元宝”是也)相赠,意欲收买。 赵给使软中带硬警告说:“魏王的心意老奴心领了”,“魏王殿下还是多多体恤陛下的心意吧”。 告诉宁齐不会帮不该帮的:“老奴能在陛下身边服侍多年,那是心中始终明了陛下胸有沟壑,非老奴妄自揣测,只有一心一意,谨守本分即可。”
5、对宁弈
宁弈一出宗正寺,进殿不拜。赵给使提醒:“楚王殿下,殿下,昨晚你不是说要谢恩的吗。
宁弈和父皇对弈,不顾情面地赢。赵给使又提醒:“楚王殿下,还是先喝口茶吧。
皇帝病了,宁弈关心:“给使,我与父皇既是君臣又是父子,你要明白我们这些儿女的心哪!” 赵给使警他:“楚王与陛下,既是父子亦是君臣,望殿下明白。(臣子不能打听君上健康情况)”
赵给使劝皇帝:“楚王殿下出了宗正寺,一直谋划的,不过就是为了给三皇子正名。那不如就了了楚王殿下这份心愿吧”。
宁弈不满父皇放归常远,质问连连,惹怒皇帝。赵给使为宁弈求情:“陛下息怒,只因楚王殿下久囚于宗正寺,以致性情孤僻,出言莽撞,望陛下恕罪。”
在圣寿宴上,正当宁弈逼问王才人二十年前栽赃滟妃的事时,皇帝突然晕倒,为滟妃平冤事不了了之。 宁弈揭穿父皇装病,拒绝陪其对弈,拂袖而去。皇帝失落说:“这孩子知道实情反倒起急了”。赵给使接茬:“这不正是楚王殿下的一片孝心吗”。 当然,他指的是宁弈对母亲的孝心。
二、不知无心还是有意,总是护着宁弈
1、三个皇兄“恰巧也在场”
宁弈出狱后,请三个皇兄聚宴。散席之际宁弈暗自吃药致吐血晕倒,其目的之一是为解除与秋家的婚约,之二不消说恐怕是为引人质疑三个皇兄。 赵给使因皇帝无由吐血,来楚王府查探究竟(“双生蛊”),回宫向皇帝禀报:
“卢公说,楚王这病发的有些蹊跷,他不敢妄测,究竟是旧疾复发,还是有人从中动了手脚。”(卢公真这么说了?)
“当真有人敢拔朕这颗钉子?”
“陛下,老奴更不敢臆测,不过昨晚楚王发病,太子殿下,赵王与燕王 (注意,三个皇兄不是按长幼排的,宁昇一贯伪装得很好,故在赵给使心中对宁弈的危害性最低),倒是恰巧也在场。”
“果真是恰巧?”(怎么可能恰巧!)
“陛下,莫不是怀疑这三位殿下。”(我觉得楚王的三个皇兄有点可疑)
“何人设宴?”
“楚王殿下设宴。”
“朕怀疑这四个皇子。”(也许是宁弈自导自演)
赵给使一直担心宁弈的安危:“只是陛下和这根钉子的关系有点特殊,万一扎狠了,有人要连根拔了这根钉子……” 有点风吹草动,赵给使就悬心。
2、“在府中遭遇刺客”
太子为了结“大成遗孤案”,欲抓明缨一家顶缸。宁弈为救凤知微受伤,因皇帝也有不适(“双生蛊”),赵给使特来楚王府查看。 宁弈受伤回府对赵给使说在兰香院遭遇“血浮屠”行刺。 过了几天,宁弈进宫,皇帝问:“前些日子,弈儿在府中遭遇刺客,受了伤,如今可有好转了”。 “这血浮屠真是越来越嚣张了,竟敢闯入朕皇子的府上行刺”。
宁弈眨巴着眼睛纳闷,没想到赵给使改了行刺地点。这下遇刺事件的严重性可就升级了,从公共场所到了王府。
3、“给老奴吃颗定心丸吧”
宁弈去闵海削藩出发后,赵给使不放心,向皇帝要兵权:“此次闵海之行危机重重,万一楚王……这岂不是连累了陛下”, “还请陛下想个法子,给老奴吃颗定心丸吧”。 皇帝禁不住赵给使央求,答应令燕州府军随时待命听候楚王调遣。赵给使得此“药方”很高兴,心“放进腔子里去了”。
4、“你还犯什么倔呀”
宁齐绑架凌英,想得到些秘密未果。决定利用宁弈救凌英之机,杀了韶宁,嫁祸宁弈。 宁弈不想把凌英卷入案中,送她回王府,自己一力承担罪责,面对父皇称“无话可说”。 赵给使着急:“楚王殿下,这个时候,你还犯什么倔呀,有什么冤屈你就快回禀陛下”。
一切证据都对宁弈不利,他本不对父皇报什么希望,才拒绝自辩。 让赵给使一说,宁弈是犯倔(性子直,态度硬),好像是小孩子被冤枉做了错事,在跟父亲耍性子, 变成了一种反向撒娇,削弱了父子间敌对的气氛。提醒皇帝楚王可能是被陷害的。
5、“一切就从长计议可好”
宁弈“杀”韶宁,逃狱出国,远在千里还“调动”大军,皇帝这一怒可不得了:你仗着“双生蛊”为所欲为,我就和你“同归于尽”。
宁弈蒲园救出知微后回来救母,看到皇帝陈兵以待,告诉父皇“双生蛊”已解,“父皇不用顾及自身了,可以当下降罪宁弈”。 “身体发肤授之于父母,父皇要取回,宁弈定坦然领受”。
赵给使忙上前阻止:“楚王殿下,勿要再顶撞陛下了,陛下当真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啊。都是这双生蛊招惹的麻烦,招惹的事端。 如今既已解了,一切就从长计议可好?”
皇帝冲赵给使大吼一声:“休要再为他做和事佬”。皇帝很憋屈,他只不过想要回兵权,没想到宁弈连“皇子权”一并上交了。 他铆足了劲却一拳打在棉花包上,总不好意思说被棉花包欺负了吧。“一切就从长计议可好”,感谢赵给使给他们父子俩指了一条明路。
宁弈自贬为庶民后,母妃被宁齐绑架,宁弈把王氏请到别院,逼宁齐放人。事情传到宫里,赵给使向皇帝求情: “恳请陛下宽宥六郎,帮帮他,六郎实在是太苦了”。接着历数了宁弈二十多年来失母,失微,八年牢狱,被兄弟排挤,种种不幸,总结一言:“六郎的苦,便是陛下的苦”。 最后说了一句狠话:“老奴知道罪不可赦,可老奴愿意承担一切惩罚。”
失母、失妃之痛,终于让宁氏父子互相看着对方的白发、泪眼,冰释前嫌。
三、“无寐”之祸,给使的疑惑
皇帝交宁弈查办“血浮屠”残部真相,宁弈为救明缨一家,假意顺从宁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之言,向父皇报告调查毫无进展,被皇帝罚跪。 宁川为“感谢”宁弈听话,派小侍送普会寺住持慧觉大师所佩玉扳指为礼。宁弈不知宁川意欲何为,但肯定“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赵给使提醒皇帝:“陛下,楚王殿下已经跪了整整一天了,你不为他的身体着想,也得为自己的身体着想啊”。 赵给使讨旨前来让宁弈回府,认出玉扳指为普会寺住持慧觉高僧的物件,艳羡它“沾染了佛性”,说自己往寺院“没少添香火”,意为却没得到一星半点福报。 宁弈会心一笑,听出弦外之音。佯作不懂此物,借花献佛,转赠赵给使。
接连二十来天宁弈父子梦魇缠身,夜不能安寐。 子砚查《辩毒录》,查到无声无息,慢慢取人性命的剧毒“无寐”:“损人气血,毁其神志,多困顿”。“梦魇缠身,心智渐失,真伪难辨,疯癫暴毙。”
几乎同时,宁川发现玉扳指戴在赵渊手上,又抢又买,知父皇已中毒,怕他继续中毒致死。 宁川误会宁弈看破他的毒计,将计就计,陷害他弑君。常海也误会宁弈嫁祸,以为中了他圈套,建议先下手为强,举报宁弈弑君。
在楚王府,赵渊醒悟玉扳指带毒,他有意给楚王送茶,楚王急着要喝,似是不知就里。 回宫,听宁川对皇帝分析病况,似对毒十分了解。赵渊打断其谈话,不想他陷害宁弈。有意对他拱手,让他看见玉扳指已摘除。 并借回禀陛下之机,警告宁川:“楚王近日还是憔悴许多,御医说病症实在蹊跷,恐怕要去太医院翻翻那些古籍医书,看看是否用错了什么药”。 此时,赵给使阻止宁川说下去,不想把事情闹大,毕竟事态不明,又牵扯两位皇子,自己也难脱干系。
魏知去楚王府送膳,霍老三喝了御酒中毒暴亡,魏知查出是常海所为,皇帝震怒。 赵渊发现陈明失踪,金羽卫截获陈明尸体。 顾衍禀“陈明手心和指缝内沾染了不明物,臣前去提尸首时顺带差人验了,这不明物与酒中毒物一致,也与陛下所中毒物一致。” 皇帝听报问赵给使:“朕是不是不该多想”,赵给使回:“陛下所思所想合情合理,老奴以为总得给太子殿下一个澄清的机会不是”。 皇帝命顾衍查东宫搜毒证(皇帝心里认为毒楚王事与宁川必有关)。
最初看“无寐”一段,我有两个疑问:赵渊到底怀疑谁下毒(川还是弈)?他为什么两次鞭挞自己?
1、怀疑谁下毒
赵渊当初只知道玉扳指是他人赠宁弈的,宁川阻止皇帝喝茶,又来索玉扳指,赵给使感觉唐突,不解其意。 在楚王府觉察玉扳指有毒,楚王又似不知。回宫听宁川谈毒,才捋清了来龙去脉。
赵给使判断此玉扳指当初为宁川赠宁弈,宁川要杀宁弈,并不想毒父,有他阻止皇帝喝茶、抢赵渊玉扳指的表现为证。 后来宁川欲利用形势,以此事陷弈于罪。被赵给使拦下。
宁弈到底知情不知情呢,这很关键。不知情,不论。 知情,转赠玉扳指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让皇帝不适,发现玉扳指有异,进而发现宁川意图毒杀宁弈。还是要置皇帝于死地,再嫁祸宁川。 在楚王府,赵渊给宁弈送茶,他急着要喝,不像是知道茶里有毒。
赵给使在没准确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前,选择沉默,但并不是无所作为。他当着宁川、宁弈面换下玉扳指,尊二人为“为陛下分忧”的人。 “二位殿下都是在为陛下分忧啊”,“凡能为陛下解忧者,都是老奴敬重之人”。这是警告,我已觉察,请收手。
顾衍为报妻儿冤死之仇,欲置宁川于死地,说毒楚王(霍老三)的和毒皇帝中的毒是一种。 明明两毒一种立毙,一种经月致亡。本来赵给使基本解除对楚王的怀疑,顾衍一句话,又让他重生疑惑。
2、为什么两次鞭挞自己
赵给使为什么两次鞭挞自己?
第一次,惩罚自己因贪心“让陛下遭了罪”。当赵给使弄清玉扳指的来路和行走路径,知道川、弈均无毒父动机,只能怨自己招祸。
第二次,自责自己因贪心被人利用,让“太子”差点担上毒杀父皇的罪名。没想到“太子”起兵“清君侧”,旋即被处死。 毒案并未厘清,也没给“太子”一个澄清的机会。 因此在宁川棺前,他“斗胆问一句”楚王:“殿下冤或是不冤哪”,当确认宁弈当时真的并不知情,他说“老奴愧对殿下”。
我敢肯定,赵渊从未怀疑宁弈下毒杀父,只是纠结于他知不知情。知情,就是利用他、利用皇帝以达到揭发、打击宁川的目的,这就足够他难过的了。 再怎么兄弟相斗,也不该让老父亲受苦哇!
赵渊其人,正如其名,是宁世征的好助手,是善良敦厚之人。结局是陪着宁世征去皇陵给雅乐守陵去了。
最赞回应
赵给使帮眼袋爸爸做了父亲应该做的事情,是眼袋爸爸人情味的体现。毕竟他是最懂宁世征心的人,他的意思,其实就是皇帝的意思,他做了皇帝碍着身份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突然发现,渊 也是三点水为偏旁,和滟妃,永湄一样
有位课代表说,给使就像一位慈父,是宁世征的另一面
楼主细致!我爱天盛,爱宁奕爱知微,更爱它栩栩如生的众生相。抛开编剧给赵渊的剧本,赵渊演员让我对影视剧里的太监这一形象刮目相看,一举手一抬足无不谦卑内敛,却无一丝阴柔之气,胸怀宽广仁厚,对皇帝,对皇子,恰如其份,真是演得好!
有位课代表说,给使就像一位慈父,是宁世征的另一面
超级喜欢赵给使和眼袋皇帝
有品,多数人喜欢年轻貌美之人
赵给使帮眼袋爸爸做了父亲应该做的事情,是眼袋爸爸人情味的体现。毕竟他是最懂宁世征心的人,他的意思,其实就是皇帝的意思,他做了皇帝碍着身份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突然发现,渊 也是三点水为偏旁,和滟妃,永湄一样
楼主细致!我爱天盛,爱宁奕爱知微,更爱它栩栩如生的众生相。抛开编剧给赵渊的剧本,赵渊演员让我对影视剧里的太监这一形象刮目相看,一举手一抬足无不谦卑内敛,却无一丝阴柔之气,胸怀宽广仁厚,对皇帝,对皇子,恰如其份,真是演得好!
赞美你的感受力,你的表达。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