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盛长歌》剧中,宁研一角作为一枚“棋子”而存在,在宁弈与宁川角斗的夹缝中被活活碾死。
研,本义是细磨,古同砚。宁研,子砚,研=砚。他两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宁研是被磨者,子砚是施磨者。
宁世征早夭三子,存活七子一女。川、韶、昇、弈、齐,四子一女母妃已知,乔、研、霁,三子母妃未知。
看天长节寿宴皇帝身边的四个妃子,有两个不知是谁。估计没有宁乔的母亲,乔母在世的话宁弈起码会去探望。 倘如此,应该一个是研母,一个是霁母。常海说过研母地位低,即便如此地位也高过王氏。


宁研母妃地位低下,他无所倚仗,就是王号都是仰人鼻息获封的。可宁研并不甘愿伏低做小。
一、宁川行险以侥幸
宁昇趁宁弈出狱搞了“血浮屠”余党复仇,“大成遗孤”尚存两出戏码,既可动摇宁川的太子之位,又可嫁祸给宁弈,他则等待时机。
宁川当年是夺宁弈之功当上的太子,心里有鬼,急于摆脱窘境。声称在城外发现了“血浮屠”余孽残部,,差子砚通知顾衍一同前往围剿。 子砚奉命随顾衍及金羽卫去与太子城外会合,行至一山谷遭到“血浮屠”设伏,顾衍身负重伤,手下伤亡惨重。 随后太子赶到,剿杀“血浮屠”余孽十三名。
一阵血雨腥风,子砚毫发无伤地回来了(“血浮屠”伏击金羽卫时,一“血浮屠”举刀欲砍子砚而未砍,因他认出子砚,他就是清溟书院的仆役)。
太子抬来十三具“血浮屠”尸体向皇帝邀功,宁研注意到其中一具尸体脸上有巨痣,联想到十三名失踪的修渠耕卒。 宁研的失态,宁川的紧张,被皇帝察觉,下令宁弈务必查清事件的真相。
宁弈亦察觉宁研见尸惊诧,遂邀其协助办案。宁弈在金羽卫衙门谈案时有意惊动宁研,意在引他露出马脚。
二、顾衍监视宁研发现真相
子砚与宁弈在兰香院会商。
子砚:“你是不是觉得那些尸体有些蹊跷?”
宁弈:“不但蹊跷,我还认为宁研已经明白这其中的蹊跷。” “......本王就是要赌,太子心狠手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还赌,我赌那顾衍对他同袍有肝胆相照的兄弟之情。 但是本王也只有这一次机会可以收服他,但前提就是他自己发现他自己的真相。”
子砚:“若是赌输了呢?”
宁弈:“意外得到一枚棋子,弃了就弃了。为了顾衍,本王觉得值得。”
宁弈察觉宁研知太子剿杀“血浮屠”真相,欲利用此机会争取顾衍。宁弈视宁研为意外得到的一枚棋子。
宁弈与子砚进一步猜测到,太子招安了“血浮屠”残部,暗自豢养收为己用。
宁弈命顾衍监视宁研。宁研派人毒杀痦卒妇,顾衍手下用计将妇人救出,带回金羽卫认尸。 遂弄明白了自己诸多同袍丧命的的真相,剿杀“血浮屠”余孽十三名的真相。后又发现妻儿遍寻不着的真相。
再加上宁弈愿意保护明缨一家,顾衍发誓效忠宁弈,和他一起扳倒太子。
三、制造川研两次“偶遇”
太子去秋府探查秋尚奇姨娘的死因,正赶上宁研也在,是宁弈约他来有“要事”要问秋都督,这当然是宁弈设计的。 宁研见宁弈来了说:“六弟,赶快问吧,我还有事哪!”宁研这是急着要去会子砚。
太子怕宁弈问出什么对他不利的事,以秋家有凶礼为由,让宁弈不是当紧的事改日再说,拉他去澜居一叙。
在澜居,宁弈表示已知明缨顾衡遗孀的身份,无奈她现已失踪,不知该不该上报父皇。宁川借口如厕离席,考虑应对之策。
宁川出了包间,经过走廊第二次遇见宁研,宁研正在另一包间和子砚交谈,还送给子砚一方歙砚(他是找磨)。 子砚肯定是根据宁川和宁弈会谈地点,选与宁研见面之处。两会同时同地,宁川才有机会发现子砚“背着他”会见宁研,才有后面的上当。
宁川返回包间,给宁弈“指点迷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意为明缨失踪的事先不要向父皇报告。
四、玉华信反救明缨一家
秋尚奇冒着风险收留妹妹一家,不想早被常海掌握,威胁他必须牺牲明缨一家,才能保自己身家无虞。他心情烦乱,对五姨娘打探明缨情况严厉喝止。 五姨娘觉得受了不公的对待,决意报复,写信检举明缨两子之一是大成遗孤。明缨及时发现五姨娘所为,怕“遗孤”暴露,掐死了她。正准备带两子逃亡,遇到追捕。
五姨娘名玉华,玉华是荷、莲花的别称。在此特指红莲,象征着绝望、破裂的的爱。五姨娘是误会秋尚奇对她无情,起了报复之心。
宁弈听说知微有难,立马来救。捡到明缨遗落的五姨娘的揭发信。子砚主张把信上呈,检举当年太子冒领射杀大成遗孤之功。宁弈不肯。
子砚对太子谎称打探到赵王手里掌握可能对宁川不利的证据,宁研正准备禀告皇上。 宁川惶恐,派人盗取了玉华的秘信。将其焚毁,并释放明缨与凤皓,洗脱自己与她们的联系。 宁弈和子砚利用秋府五姨娘的信件,拆了宁川与宁研的联盟,救出秋明缨一家。
皇帝询问宁弈调查“血浮屠”一案的进展,宁弈却回“儿臣无能”,意为没有任何进展,眼睛不断瞟向太子,似是有所顾忌。 宁世征误以为宁弈顾忌太子,失望于他不堪大用,罚他去承明殿外长跪思过。 宁弈佯装顺从宁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之言,甘愿“受委屈”,只为解救知微一家。
五、炮制“桐木人案”
宁研将毒杀痦卒妇的事报告太子,旨在要挟太子给他经济补偿。宁研窥破了太子的秘密,本就令宁川很恼火。 又秋府、澜居两次“偶遇”,再加上从赵王府发现玉华的检举信,宁川觉得赵王在针对他积极活动,对宁研的忌惮已经无以复加。
太子最终决心瞒着常海,采用子砚的炮制巫蛊案之策(子砚称此是两全之计,进可铲除,退可拿捏)。
行计中途顾衍来报常海去了燕王府,使宁川决意把事情闹大,开坛做法,欲上达天听。 未料又发现桐木人变成了子母的,宁川偶人内套着宁世征偶人,自己要拿捏宁研,岂料已被他人捏住,一下傻了眼。
宁研也担不起诅咒父皇的罪名,吓破了胆。宁弈趁机对宁研揭开宁乔被害真相——太子豢养“血浮屠”被宁乔发现,杀人灭口。 现在宁研也发现太子豢养“血浮屠”,下场也会是被杀灭口,诱逼宁研向皇帝自首。
宁研畏罪,要先面见大巫师,要依天机而行,被宁川趁隙鸩酒毒杀。
“桐木人案”结局,表面宁川控局,宁弈失算。实际皇帝对太子所为已心知肚明,只是不想搅动大局。 最终皇帝给宁乔平反昭雪,谥“庄毅太子”,移葬皇陵。
宁研作为一枚“棋子”,被宁弈利用来设计宁川,替三哥报仇。在宁弈与宁川的博杀中,宁研被“研”成了齑粉,当然,他并不无辜。
最赞回应
这剧的的权谋,大部分都是上谋伐心!很多人没有深层次去理解,会觉得计策不高明。。
宁弈 就是诛心的高手!子研更在意布局,但不太注重人心的叵测。其实人心才是最难测的,再好的计谋都只是死框架。
比如宁弈去劝宁研自首那段。进可劝动宁研自首,退可持续施压,让宁研方寸大乱,一字一句都在戳宁研的心
………
后期的宁弈更是一路阳谋,霸气十足!!!!真正的帝王气势
我一直以为棋子是凤知微一家
开始我也认为“意外”得到的棋子是知微
姐姐分析的好细致!感觉自己好多细节都遗漏了……之前有一种解释认为棋子是凤知微,另一种认为是收服顾衍的机会,总感觉说不通,姐姐的解读使我恍然大悟!
顿时感觉清晰了许多,刷了五遍还有不明白的地方
这剧的的权谋,大部分都是上谋伐心!很多人没有深层次去理解,会觉得计策不高明。。
宁弈 就是诛心的高手!子研更在意布局,但不太注重人心的叵测。其实人心才是最难测的,再好的计谋都只是死框架。
比如宁弈去劝宁研自首那段。进可劝动宁研自首,退可持续施压,让宁研方寸大乱,一字一句都在戳宁研的心
………
后期的宁弈更是一路阳谋,霸气十足!!!!真正的帝王气势
楼主分析得好棒
有种茅塞顿开的赶脚
恍然大悟👍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