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弈知微在闽海打倒常氏顺便感情升温过程中,魏王宁齐在帝京很忙。从一开始的谨小慎微墙头草两边倒,到常氏倒台后与他妈对谈暴露夺嫡野心,之后收服彭沛展露手腕,步步紧逼翻出大成遗孤案,御前告状差点掀翻辛子砚,枫云轩逼死秋明缨母子,导致奕微生隙,知微不得不远嫁,楚王送嫁命悬一线,这一系列操作,我真是服了!
原来的太子、二皇子坏的明目张胆,很有个性,所以宁弈早有准备。而宁齐,坏的不动声色,坏的循序渐进,直到差点逼死凤知微,宁弈才看到宁齐吃人不吐骨头的真面目。这是战略上的重大判断失误。
按理说宁弈远赴闽海的过程中,楚王集团应想个办法对付宁齐。但宁齐的伪装让他们懈怠了,最终尝到了轻敌的苦果。
宁昇倒台,一众依附常氏之臣惶恐万分,这些人不是想依附楚王就是要投奔魏王,另择新主,让他们做孤臣,那是不可能的。剧里单演了彭沛。彭沛被皇帝一顿吓唬后,去见徐侍郎求楚王收留,可见彭沛是个有眼力见的人物,知道经此一役,谁才是新的权利中心。不料徐侍郎此时却说了一番品格清高的大话,吓得彭沛转头投了魏王。这一投奔不要紧,一下子大成遗孤案发了。
也许这时观众觉得楚王正义,自然看不上也不会用彭沛之流,可是这也看出楚王集团的曲高和寡啊!彭沛在朝中几十年,连皇帝最后都没要他的命,只是稍加贬斥,你说他不重要?这么重要的人一没彻底除掉,二没收归己用,竟让徐侍郎逼到对方阵营去了。那朝廷其他常氏旧部呢?可想而知啊。楚王集团,这些追随者,真是一言难尽……
同时,宁齐在老皇帝面前装孝子装谦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利用他妈大打感情牌,逐步巩固在老爹心中的地位,染指更多朝务,这是要积蓄实力扳倒楚王啊!
一个边境长大、没有父爱加身、没有任何根基的宁齐,此时他的表现让我相信,假以时日,他有可能逆风翻盘。因为宁弈,实在是太理想,太热血,太不真实了。
再说楚王集团宁弈的领导核心地位问题。在这个集团里,辛子砚从头到尾只是个谋士,关键决定都由宁弈作出,而每个决定,几乎看似置之死地,实则因宁弈恰如其分的读懂了人心,赌得很有把握,所以都是有惊无险,一一化解,而辛子砚,充其量打了打下手。
此时的楚王远在闽海,辛子砚连请示都没请示就放了凤皓,惹祸上身,说明他对于局势,对于人心的判断,没有楚王看的清楚,还自以为是,越过领导做决定,暴露了他急躁短视的毛病。
这段劫狱私放牵扯的人和事,让我们看到,权势斗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你以为你稳坐钓鱼台,实际上岌岌可危,山雨欲来风满楼。
实话说,宁齐这段表现,与后来听信导演之言绑架宁弈他妈让我前后衔接不上,一个如此有心机有城府,蛰伏许久韬光养晦,只待一日奋起一举成功的人物,你让我相信他得了太子之位后,会看不清宁弈的命门是什么,作死去绑他妈?后期的宁齐坏的太标准了,与前期一比,黯然失色。
最赞回应
这部剧后半段确实有问题,但前面也在铺垫问题。宁齐献月泠也没有深探身份问题,可见是个急功近利的人。急于表现获得父皇看中,失败后惶惶不安找母亲帮忙,可见不是稳重成熟之人,也反应宁齐朝中无可用之人,所以我不认为宁齐是个思虑成熟,深谋远虑之人,相反,他是个投机分子,嘴炮厉害,阴暗小人,又够狠,但这种行事方式迟早可能失败,想必宁齐自己也明白,所以他焦急,他杀皇帝,他绑艳飞这些不仅仅是别人的挑唆,而是自己蛰伏在内心深处的想法(参考杀邵宁时的自我安慰),借由别人的口说出来了。回朝不久就做到太子位,宁齐看到了父皇对楚王的忌惮并利用了这一点,很好。但他也看到了这对父子联合绊倒二皇子,常海,太子,所以他也不清楚父皇是否真的放弃楚王,再加上封太子时的两道旨意,让这份不确定更加突显。所以他明知绑艳飞让父皇不喜,但还要做,另一边着手让月泠杀皇帝。这就是宁齐,智商一直在线,不过是从来没高过罢了。
彭沛是个好角色,从第一集活到大结局,朝堂权力斗争的关键时刻都有他的推动作用,戏份不多,但人物形象都演活了,以他一个随波逐流的小角色就能猜到每次官场局势变幻。
同意对宁齐和赫连的分析,至于滟妃,我认为她的重点不在凤知微,对她来说凤知微只是个外人,她的重点在于用自己的死激发宁弈登上王位的决心和去掉宁弈的软肋――她自己。前面已经有课代表分析过宁弈的性格了,他因为缺失多年母爱突然回到身边心智极度不稳,因为她的存在自愿贬为庶民。但是对于滟妃来说她知道儿子的抱负和能力,同时希望他能出人头地(见她和宁弈说“日落族的男儿……”的台词)而非做个任人鱼肉的庶民。
不得不说滟妃从头到尾都是个心思缜密同时机敏但是又足够决绝之人,在她发现自己的存在才是阻挡儿子前进的脚步的羁绊后她主动消失以激发宁弈的蜕变,我感觉这就是她在马车里不喊也不逃的原因,她估计一早就有必死的决心,只是血浮屠促成了这一点。这点在她最后的遗言里也有体现。
转抄佐佑罗 在其他楼里对老七骚操作的解释,非常透彻
”2018-10-08 00:05:12 佐佑罗
宁齐输在了从小远离父皇,没有底气和安全感上。要是知道双生蛊这回事,他绝不会去搞韶宁。栽赃宁弈结果这个六王兄一句都不为自己辩驳;暗中刺杀又不成,反而让宁弈借此稀松平常地越了狱,顾衍也没把他带回来。这个时候宁齐已经开始心虚了吧。再见面就是声势浩大地自请贬为庶人,眼袋粑粑还爽快地答应了,什么都不追究。所有人都觉得宁弈以退为进,有大哥二哥的前车之鉴摆在那儿,他表面再镇定,心里也该慌得一匹了。眼袋和宁弈过去表现得太默契,这会儿一个真心想扶宁齐上位,一个真心想退出,看在宁齐眼里却成了他父子二人下一个要联手整的就是自己。至于遗诏什么的,只要眼袋活着,予取予夺都不带跟你商量的。我其实挺喜欢编剧这种笔法,不按常理出牌,却又非常合理。“
前面写的真好,后面不做评论。看了一些帖子,创作团队有创作团队的难处,改的结尾有些仓促,让人难以接受,但,我看到了剧组在整体拍摄中表现的诚意和各个演员的认真,这些都不应该被后面的一些瑕疵所掩盖。
所以说后面的剧情不能细推,前面的内容我觉得对于知微的女儿身没有准备是挺不正常的,那可是明显随时能爆炸的呀。
至于说没有处理常氏旧部,我觉得还是因为楚王本身也不是冲着皇权去的,归顺于他的人除了顾衍,其他基本是自发的。
楚王能坐上皇帝这个位子,都是宁齐被导演洗脑,自己作死。
哈哈,有点这个意思,后期主线总体逻辑还有,就是没法细想,细想了都是奇怪的问号啊
宁齐当上储君之后,只要搞死老皇帝就行了,跟楚王纠缠个毛线?顾南衣拐走楚王母,马车要掉下去他妈也不跳,用自己之死让儿子伤心外加跟心上人撕逼?赫连铮用自己的命,来换金狮国夺位死一批人,与天盛交恶征战不休?还有长孙弘、火风帮和大成遗民一干人等,演技颜值逻辑都不在线,加起来都不如顾南衣可爱!
这剧的改编问题非常大,非常无脑,按原文走,其实是双主线,并不是女主一个人强,男主也很强,结果到剧里都变无脑了·····
但原文那种分成两国,是不符合当代统一主旋律的,这样拍即使删减都上不了映的。
前面写的真好,后面不做评论。看了一些帖子,创作团队有创作团队的难处,改的结尾有些仓促,让人难以接受,但,我看到了剧组在整体拍摄中表现的诚意和各个演员的认真,这些都不应该被后面的一些瑕疵所掩盖。
后期的剧情确实比较牵强,宁齐从小在边关长大,不可能那么急躁那么傻吧,前面步步为营,后面居然被导演洗脑等不了?雅乐的戏份删了很多,看剧照是有母子谈心的戏,现在是当天上线当天下线,唉。
彭沛是个好角色,从第一集活到大结局,朝堂权力斗争的关键时刻都有他的推动作用,戏份不多,但人物形象都演活了,以他一个随波逐流的小角色就能猜到每次官场局势变幻。
这里面的配角存在感都特别强,比如朝廷里的姚相、亚相胡圣山、徐侍郎。
这剧的后半段就是个迷,哎~
消消气嘛,你质疑的问题也有些人质疑过了,有的能解答,有的却是不尽如人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喜欢天盛的很多东西,正视了他一些不得已的缺点,优点才格外让人眷念
宁齐当上储君之后,只要搞死老皇帝就行了,跟楚王纠缠个毛线?——能这么轻视楚王的人可能只有你吧,前面几个皇子都怎么倒台的,何况搞死老皇帝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肯定是不会做的,太冒险。
顾南衣拐走楚王母,马车要掉下去他妈也不跳,用自己之死让儿子伤心外加跟心上人撕逼?——这一出确实有点牵强
赫连铮用自己的命,来换金狮国夺位死一批人,与天盛交恶征战不休?——赫连铮本在电视剧里本就是无脑之人,只是对知微痴心一片,所以我个人并没有觉得他的人设崩盘,他就是这么个人,何况月泠告诉他的是让他假死,只是月泠骗了他而已。
还有长孙弘、火风帮和大成遗民一干人等,演技颜值逻辑都不在线,加起来都不如顾南衣可爱!——南衣虽然各种关键时刻被搞掉,也不妨碍大家喜欢他,还有凤皓,其他人都感觉怪怪的。
这部剧后半段确实有问题,但前面也在铺垫问题。宁齐献月泠也没有深探身份问题,可见是个急功近利的人。急于表现获得父皇看中,失败后惶惶不安找母亲帮忙,可见不是稳重成熟之人,也反应宁齐朝中无可用之人,所以我不认为宁齐是个思虑成熟,深谋远虑之人,相反,他是个投机分子,嘴炮厉害,阴暗小人,又够狠,但这种行事方式迟早可能失败,想必宁齐自己也明白,所以他焦急,他杀皇帝,他绑艳飞这些不仅仅是别人的挑唆,而是自己蛰伏在内心深处的想法(参考杀邵宁时的自我安慰),借由别人的口说出来了。回朝不久就做到太子位,宁齐看到了父皇对楚王的忌惮并利用了这一点,很好。但他也看到了这对父子联合绊倒二皇子,常海,太子,所以他也不清楚父皇是否真的放弃楚王,再加上封太子时的两道旨意,让这份不确定更加突显。所以他明知绑艳飞让父皇不喜,但还要做,另一边着手让月泠杀皇帝。这就是宁齐,智商一直在线,不过是从来没高过罢了。
照你这般说,第一集太子直接搞死老皇帝就行了,跟楚王纠缠个毛线,一集剧终!
你都知道楚王母被拐了,想必也不会随意让她行动自如吧,也许点了穴位或绑了脚呢!毕竟是绑架,不是请客喝酒。
金狮王在此剧的人设一直如此无脑啊,在后期剧情那么崩的情况下,被人设计了也能说通,总之后面剧情崩了是事实,剪辑的锅。
最后这句我也非常赞同,长孙弘,月泠我看见就快进,反正二刷。。。。
另外宁齐并未像楼主说的蛰伏已久韬光养晦。其实眼袋早就知道宁齐是什么人,也可能知道邵宁是他杀的,不过是因为宁齐还算听话,而楚王因为预言无法给予皇位,甚至因为预言要和宁奕同归于尽。至于眼袋为何相信预言,一是他的皇位是夺来的,不是顺应天命,二是确子女快死没了,三封建社会,四是
同意对宁齐和赫连的分析,至于滟妃,我认为她的重点不在凤知微,对她来说凤知微只是个外人,她的重点在于用自己的死激发宁弈登上王位的决心和去掉宁弈的软肋――她自己。前面已经有课代表分析过宁弈的性格了,他因为缺失多年母爱突然回到身边心智极度不稳,因为她的存在自愿贬为庶民。但是对于滟妃来说她知道儿子的抱负和能力,同时希望他能出人头地(见她和宁弈说“日落族的男儿……”的台词)而非做个任人鱼肉的庶民。
不得不说滟妃从头到尾都是个心思缜密同时机敏但是又足够决绝之人,在她发现自己的存在才是阻挡儿子前进的脚步的羁绊后她主动消失以激发宁弈的蜕变,我感觉这就是她在马车里不喊也不逃的原因,她估计一早就有必死的决心,只是血浮屠促成了这一点。这点在她最后的遗言里也有体现。
转抄佐佑罗 在其他楼里对老七骚操作的解释,非常透彻
”2018-10-08 00:05:12 佐佑罗
宁齐输在了从小远离父皇,没有底气和安全感上。要是知道双生蛊这回事,他绝不会去搞韶宁。栽赃宁弈结果这个六王兄一句都不为自己辩驳;暗中刺杀又不成,反而让宁弈借此稀松平常地越了狱,顾衍也没把他带回来。这个时候宁齐已经开始心虚了吧。再见面就是声势浩大地自请贬为庶人,眼袋粑粑还爽快地答应了,什么都不追究。所有人都觉得宁弈以退为进,有大哥二哥的前车之鉴摆在那儿,他表面再镇定,心里也该慌得一匹了。眼袋和宁弈过去表现得太默契,这会儿一个真心想扶宁齐上位,一个真心想退出,看在宁齐眼里却成了他父子二人下一个要联手整的就是自己。至于遗诏什么的,只要眼袋活着,予取予夺都不带跟你商量的。我其实挺喜欢编剧这种笔法,不按常理出牌,却又非常合理。“
关于收服常氏余党,以前也有个贴做过解释
废太子不说,只要他是太子,自会有人来投奔。
二皇子 是用挟持他人软肋的方式,一旦软肋没了,跟随的人就散了
老七是用利益交换来选人,没了利益就会反水
宁弈收服人用的是义, 他也还之以义, 这样的联盟最牢固。 所以徐侍郎劝彭沛不要钻营,只要用心做事,自会得到楚王的赏识。这不是往外推,而是他们这个集团的一贯做法。不能接受的不加入也就算了,勉强接受以后也会坏事的。并不是他们的假清高立牌子。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这个描写的很实
关于缴清常氏余党,虽然宁弈一直说除恶务尽,但他这个18线配角 还没有实力在眼袋帝的朝堂上说杀谁就杀谁。眼袋帝也解释了高举轻放的理由。 就算是编剧需要他为下面的剧情推波助澜吧,我也接受
嗯,所以在人物塑造方面,赫连铮就是个小丑,前面几回你看他跳来跳去就是为了铺垫一下让知微可以跟他去金狮而已。这么一个主要配角,有点可惜。
大概后面的,一遇到导演我都快进看的,有些细节漏掉了。这么分析在理。
我倒不是接受不了课代表对艳妃死的解读,我也承认前面的剧情很让人欲罢不能,为什么我说后面的部分不能细想,是因为它剪辑的内容太多,剧情太仓促,观众容易懵逼,无法产生共鸣。这里可以参见之前皇帝让太子去试探五皇子,是有一个明显的皇帝一个人留白的镜头,包括之前也给了太子拿着小铜人在思考着什么的镜头,这样是给观众传递一些线索,让观众有思考的基础。但是后期对艳妃的处理,我暂时还很难看出来这个决心的铺垫。还有后面很久以后,才出现楚王解释某天去金狮找过知微,私以为这个镜头放在艳妃被劫的当天放更有震撼力,能加深观众对楚王的共情。而不是在大家快要忘了的时候再来一遭回忆,这样的剪辑安排我个人觉得是不合适的,与想给观众传递的情感和内容差了不少。
对,所以感觉剪辑真的是这个剧最大的bug,但是吧很多内容是上头要求更改求删减的,其实感觉剪辑师也受到了不少掣肘。只能说导致现在这个情况真的是多方面的原因。何奈何。
可能没表达清楚。我想说的重点是,楚王集团,谁都没有楚王懂人心有手段,会拉队伍,他才是人力资源总监好吗!楚王收服顾衍那段,你看他一是说寻访失散妻儿以情动人,二是认错自己曾经伤害了顾衍,三是激发顾衍同袍之义,后续和顾衍演戏套路老五,逼出了农妇认尸,又亲自出马救下凤知微,最后顾衍不得不投奔楚王时,楚王还逼他说出了扳倒太子的话,我能说666吗?救徐侍郎他哥,也几乎亲力亲为,还以退为进给了徐侍郎选择的自由。人才不是那么好招揽的,不能光靠嘴皮子,楚王给我们上了一课!
强烈同意后期剪辑太快,完全没有留白,让观众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跟上剧中人物的脚步。收官之际,应该留点暴风雨前的宁静,类似太子倒台前,眼袋帝一个人在空空大殿的踱步,这样风暴来临之际才会让观众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个人觉得宁齐没有LZ说得那么高明,几次事件他都是空手套白狼捡漏取胜。所以后期黑化,也很符合人设。
另外彭沛被贬后在主角离开帝京后成了刑部的典狱长(这里皇帝是要牵制宁弈吗?值得探讨),假设辛子砚不急着救人,彭沛早晚都会发现关押的凤皓有特殊身份。只是正好宁澄也走了,辛子砚没办法才出下策去救人。
剧中确实出现了太多的巧合。比如上面凤皓这里,以及宁弈救法场意识到血浮屠还有残余势力,于是让辛大夫继续查,等等。
主角组这个阶段的确没有增加更多的帮手,但是宁弈参与查处常党一案的。如果这种情况收编自己所用,才不符合宁弈的“以法度治国”的理念的,也不符合查处贪案的目前的理解,不是吗?
是的。那是我理解错你的意思了。楚王的确是个矛盾结合体,腹黑的真性情
宁弈的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而且差的十万八千里。他的理想是除恶务尽,让善者得善终,恶者归恶,那我们来看看这满朝文武,有几个彻底的好人?太子造反,只有姚相和亚相胡圣山具本参奏支持倒常海,其他人呢?有的明确支持常氏,有的观望,逼得皇帝让亲儿子宁弈出马杀了常海。臣子那么多,站队站的那么整齐,一个个不说坏透了也坏的差不多吧?难道以后登基把这帮人全换了?谁给你干活?楚王是个热血青年,也是理想楷模,但是现实这么黑暗,不能非黑即白啊。
彭沛的高举轻放恰恰写了老皇帝的帝王之术!用人不是看人好人坏,而是要当用则用,用出领导的水平来。不杀降职是给满朝文武传递信号,免得局面失控。毕竟常党那么多,彻底清剿会动摇朝局,甚至闹出兵变都有可能。老皇帝要的是一个稳字,话说,和现在也挺像的。
赫连铮不是痴心,他是脑残……
如果有后续,就是金狮为了给大王复仇,誓要刺杀天盛皇帝,两国交战不休之类的。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