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知要救楚王,不是真的为了挽救皇上对楚王的看法,因为楚王也是领命平叛的,师出有名,出格杀了太子公主关系都不太大。她救的是楚王陷入“除恶务尽”这种偏执中的自我沦陷。所以她才会提议,让楚王一个都别杀,交给皇上做判决。注意,这里不是不让他杀太子,而是让皇上做判决。说的现代一点,一个要杀人偿命,一个说他的确该死但是还是要走法律程序,咱们先移交法院等通知。注意,这个剧不是宫斗剧的套路,这里的皇上是真正的明君,完全没有皇权的包袱,当年三皇子的旧案那也说翻就翻了。退一步说,至少在魏知心里,皇帝跟最高人民法院一样是伟光正的存在。 2.再说楚王的回答。他心里非常明白魏知为啥会堵自己,所以他的回答是一大段话,翻译过来大意是说:我以为你早就知道我很偏执,我太沉了,你捞不动我,就让我自我放逐吧(如果有人前面不理解魏知的真正想法,可能会觉得楚王这里突然贼啰嗦,但其实真的一句废话都没有)。最后才表态说,太子必须死,邵宁图省事也可以一块杀了。这个锅我愿意背,主动弃疗。 3.这局谁赢了?我认为是各退一步,和棋。魏知真的没捞动楚王,退回起点,保公主。楚王也退了一步,恶没除尽,尽管他已经预见到了后期公主会开大,但还是放了公主。有人说从长远看,公主后期开大,是魏知输了。我认为这里魏知根本没有考虑自己或者家人,纯粹是在掰楚王的三观,掰动了一半(哪怕是楚王主动让的半子),就是和棋。 4.认可与和解。中元节两个人见面,魏知问楚王的问题是,大仇得报,你开心么?楚王笑的勉强,魏知一点儿都不意外。因为她早就知道楚王会如此,这是楚王背上弑杀手足的骂名报的仇,变成了一个大枷锁,日后会锁楚王一辈子,这就是她想救的点,想要楚王避免这个枷锁。可惜楚王自己愿意戴,她是真的捞不动,时过境迁也没办法了。但有意思的是,楚王主动与她和解,说如果你以后一直保持你的理念(吃再多亏都会保持这个理念)那我也敬你是条汉子。所以到这里为止,楚王认可了魏知的行事准则,两条赛道,都是同往理想盛世的路,就看谁能笑到最后。也就是说,他认可了魏知开辟的新赛道,也就认可了魏知这个对手,对弈格局初显。 5.插播,楚王在太子棺前说的话,他说自己以前要自保,经此一役想开了,要主动夺太子位。他为什么会突然想开了,又想开啥了?不是看透了皇上薄情,而是他和魏知的碰撞,帮他碰开了新思路:他要天下公道,如何是公道?他是公道,魏知也是公道(如果他此时不认可魏知,他的思想是不会有转变的)。但是现在为止,两个人的思维都极端,楚王是一黑到底,啥锅都背,啥坑都跳,他执黑子。魏知执白子,相信公道,相信良善,和楚王是完全相反的路子。这里再小声BB一句,根据纪录片的透底,两人最后可能都是各退一步,再各退一步,变成一盘灰色的棋子,谁也看不分明。毕竟世事无常,既没有绝对的公道,也没有分明的善恶。都是在对弈中不断成长和修正自我。 6.宁奕和魏知对峙的这一段虽然有些片段和口型被剪,但是这个版本的逻辑没问题。其实我没有看到魏知剑指楚王的情节我还略略放心,想着这么大的一个冲突被弱化,女主就不会被骂成是白莲花了,没想还是我太我年轻啊
[第20集] 说说魏知殿前一拦,到底是救楚王啥?
> 去天盛长歌的论坛
第20集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活该扑街,戏里抢女角色高光,戏外霸凌女警作者,...(momo)
时隔两年谈天盛长歌,有些话不吐不快。(陈珊珊)
10分的话给5分(黎憨憨)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陈坤演的有点尬吗?(前5集)(rita)
后十集(米酒豆豆🌳)
皇帝为啥要凤知微在身边?(米酒豆豆🌳)
最赞回应
你一拦,本王心就好痛,好气恼
辛苦楼主了。upup
你一拦,本王心就好痛,好气恼
第一个,问题恰恰就在这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最后还得皇帝出来主持"正义"。
分析得太睿智了。哎,我不能单单怪凤知微太圣母。站在她当时的那个角度,你分析得也的确有道理。她的确也是为了楚王好。
可是楚王年幼丧母,失去父爱,失去至亲兄长,众叛亲离孤苦了这么多年,心理滋生仇恨想要宣泄一下太合情合理了,楚王的“除恶务尽”才符合逻辑。
原著里的凤知微丧母,不是也如此仇恨地与楚王对立,陷害辛子砚导致大花惨死。我倒想看看电视剧里的凤知微遭遇自己的母亲惨死后,她自己能不能救自己于“除恶务尽”里的偏执中?
所以魏知还是年轻,但是不白莲
时隔几年才看剧,你这篇文章巨赞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