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下的影评 (93)

kidultcc 2017-07-28 16:37:23

Female Gaze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学习文论的时候,我接触到一个术语,“male gaze”。何谓男性凝视呢?大体上就是讲从男性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的事与物,以男性的快感为主导。数千年的父权传统让无论男性或女性都落入这种定势去思考问题,女性的身体作为欲望的客体得到空前的展现,而男性,只是摄像机背后那个...  (展开)
巴豆虽好 2017-10-02 11:59:03

两版《牡丹花下》异同与杂七杂八

两版异同 1.小说和1971年希格尔版中都有黑人女仆,她在其中戏份不少,原本为麦坎比擦拭身体的,也是女仆。科波拉删掉了这一角色,理由是奴隶问题太过重要,自己只想专注表现隔绝状态下的女性关系。 2.希格尔版的玛莎小姐与哥哥有乱伦关系,在房间也挂着与哥哥一起的画像,在科...  (展开)
胤祥 2017-05-25 17:34:06

《牡丹花下》:女性主义古典小品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胤祥发自戛纳 http://cinephilia.net/57491 评分:★★(场刊体系,四星满分) 在戛纳每天各种玩命看片熬夜写稿之余,最大的乐趣大概就剩下了媒体同行观影后的相互吐槽。开赛前普遍被看好的扑街片头号种子选手《牡丹花下》竟然……没有扑。当然可能首先是因为时长比较短,其次...  (展开)
LOOK 2017-11-12 20:56:12

女性视点下的自然主义铺陈

索菲亚•科波拉在宣传《牡丹花下》的时候特别强调了一点,这部电影不是对1971年唐•希格尔(Don Siegel)版本的翻拍,而是对托马斯•卡利南(Thomas Cullinan)同名原著小说的再次改编。科波拉是读了原著,再观看希格尔版本后,发现自己有比较大的发挥空间。这个发挥空间...  (展开)
个山 2017-08-05 22:17:25

与众不同的“宫斗剧”

“宫斗剧”其实是一个很奇特的类型,美人们为了得到男人垂青明争暗斗互相撕咬,以爱的名义。这些年国内盛行的大型宫斗剧,如美人心计、甄嬛传、步步惊心、芈月传,哪怕是打着女性自强的旗号也难逃窠臼。 而这部牡丹花下,却让我眼前一亮。 故事讲的是美国南北战争背景下,一个...  (展开)
毕赣 2017-09-03 19:02:45

炮打科波拉——我的一张大字报

1. 索菲亚科波拉新作《牡丹花下》,原名《The Beguiled》,直译为“受骗”,这也正是我的观后感:被科波拉名门之后的光环糊了眼,被戛纳最佳导演奖的噱头蒙了心。 2. 片中,少女情怀与恋父情结双管齐下。科波拉把不同年龄的自身分别投射在基德曼、邓斯特、范宁所饰演的角色上,...  (展开)
柯诺 2017-05-29 18:15:28

《牡丹花下》:改编平庸 不及原版

索菲娅-科波拉的《牡丹花下》是对原版小说《A Painted Devil》和原版电影《受骗》的一次改编与翻拍,它保留了原版的故事架构和剧作脉络,试图在叙事层面做一回删繁就简,挪移腾转的再创作,可惜在不知轻重地剔除和删减下,《牡丹花下》更像一棵没了枝叶与新芽的树干,干瘪,无...  (展开)
runorun 2017-10-01 09:22:49

不要轻视小胖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如果说我是谁的脑残粉的话,那索菲亚.科波拉算一个。算不上大师,经常被诟病,从一出道就被冠上“以父之名”。但是如果出身都是错的话,那岂不是最大的不公正?我们看她的电影,不是因为他爸拍过《教父》,而是因为,我们要看她的电影。我为什么喜欢她?现在能想起来的,是《处...  (展开)
晚安Glück 2020-08-03 23:39:45

欲望最终通向空虚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精致的衣装与布景,让人浮想联翩,沉沦其中。 影片开端令艾丽西亚昏昏欲睡的语文课程,每日必进行的祈祷,都反应了她们缺乏激情与刺激,又忘却,甚至没有体会过而显现出的精神麻木。 她们身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不得不屈身在狭小的房园之中,这更加强了与外界的隔离感。而麦克...  (展开)
聂景朋 2018-01-10 16:00:31

受骗

真要看故事的话,这片子就是个通俗情色小说的设定,一个男人被一帮女人玩死,除了蛋疼之外别无意义。如果用回小说的原名“受骗”,那么就有点看头了:这是谁骗了谁? 第一个开始撒谎的人无疑是校长。她声称要把伤兵交给邦联军队,但并未依言而行,原因自然是肉欲的诱惑,而一...  (展开)
死于苍苔 2017-12-11 12:52:47

野蛮的纯粹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就是一部精美打造出的艺术品,琉璃翡翠珍珠珐琅彩,淡淡白月光。 类似于十四行诗。 一、 战争对美国妇女的影响,美国护士的先驱克拉拉·巴顿作了意义深远的论述:要不是战争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她们也许比当时还要落后五十年。 是战争重塑了美国妇女, 缩小了美国男女的社...  (展开)
临冬城主 2017-10-06 23:52:15

滥情者,必为情诛

一部很精致的美国内战南方女性小品图,一场始乱终弃的闹剧,电影最大的看点是静旎温婉的自然景色,可惜了平铺直叙的剧情。 善泳者多为水所溺,滥情者必被情所诛。 电影剧情从逃兵被断腿,开始反转直下。自以为小施手段便可手到擒来,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逃兵,在看到腿被锯...  (展开)
浅水 2020-06-30 05:00:50

自以为得手的采花大盗,其实早拜倒在牡丹花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的佳片,背景是南北战争时期的一所南方女子学校,整体故事情节是:女孩将一名腿部中弹的敌军士兵带回学校治疗,但士兵试图让所有女士(学校还有一个校长、一名老师和五个女学生)都青睐讨好自己以此满足私欲,脚踩多只船,后因事故伤口加重被校长锯断左腿治疗...  (展开)
透明斑马 2019-03-04 21:23:03

男人和女人的爱欲差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刚刚刷完两版电影,其实从中我们反而可以发现一个男人与女人的视角差别,或者是对爱欲的理解差和表达差,科波拉的《牡丹花下》更加的导演个人化的表达,关注点集中在了人物的表达之上,而唐的一版把目光聚焦在了故事性上。 这个故事本身就有很大的噱头,一个男人闯入饥渴的女人...  (展开)
2018-04-05 10:07:44

受骗

索菲亚科波拉之男性、女性心理全解析,战争背景下的人性毁灭。战争背景的配乐、色调阴暗的长镜头,都让人印象深刻。 美国南北战争背景下,但却不是因为某些战争立场原因互相伤害,政治、经济、战争问题都可以轻易化解,而人性的丑恶才是世界矛盾之根源。片名谓之受骗,是指男女...  (展开)
As Water 2017-09-10 06:11:29

本能的游戏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牡丹花下这个翻译好。英语名强调诱骗,法语名说是猎物。到底谁是猎物?最后果然牡丹花下死… 男人狡猾的利用每个女人想要的加以迎合,让她们以为自己是唯一;当发现不是并威胁自身后,女人会稳准狠地抽身自保,并在必要时让“皇上驾崩”。所以女人不要信,男人不要作。 女人如...  (展开)
greenleaf 2023-02-28 00:14:13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BesTV】 不知谁给电影起了这么个含蓄美丽的中文片名,弥漫着死亡气息却又异常撩人,直让人心痒难耐。上一个印象深刻的片名还是“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现在简称:惊情四百年),血腥、恐怖、香艳,隐隐透着股令人震颤的凛然与浪漫。想出这些名字的人,绝对深谙华语看客的心...  (展开)
minami 2020-11-08 16:56:47

《牡丹花下》,误入女儿国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跟1971年的版本和原著相比,科波拉的改编去掉了很多旁枝细节,是工整的三幕剧。如果没有珠玉在前,也算是不错的小品。镜头和风格很有特色,但是故事性被削弱,导致演员发挥受限,人物塑造不饱满。 南北战争背景被削弱,除了科林·法瑞尔饰演的北方伤兵和只出现了一次的南方部队...  (展开)
薄荷绿 2017-10-20 22:40:40

还是那个索菲亚科波拉

宅着看电影,终于等到了索非亚科波拉的《牡丹花下》。听着熟悉的南方口音,看着亲切的美国南部人情风貌,简直不能更爱这么服装超古典,立意超前的科式影片。这部影片非常索菲亚科波拉,漫不经心的克制视角但又不缺乏细节。让我想到同样说战争的许鞍华导演的《明月几时有》,科...  (展开)
hope 创造 2019-06-28 10:53:28

物以稀为贵

全程黑乎乎的 真的👀不清。 男人受追捧 不是因为他多优秀 而是数量少所致。男人被截肢几乎要疯掉了,这群女人真的想留住他啊,干嘛不让他走。本来男人的伤好的差不多了呀,大半夜不老实从楼梯滚了下来,结果伤势太重被截肢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非的截肢。这个男的好渣啊,别人救...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93条)

订阅牡丹花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