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钟120击 短评

热门

1453 LORENZO 洛伦佐 看过 2017-09-27 05:53:00

看完全场没有掌声,只有响指。抗艾之路像一条血之河流,染红了巴黎的天空。每一个每一个死去的人,连灰烬都在对无视之人呐喊。同志题材电影的标杆。

943 内陆飞鱼 看过 2018-01-01 22:27:11

一部自信的电影,拍得沉稳自信,演得诚实自信,自信地面对疾病,自信地面对身体,自信地面对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自信地去激辩,去抗争,去生存,用陈丹青的话说,里面每个人都长了一张“没有被欺负过的脸”,很惭愧啊,别人的电影在自信地关注自信的问题时,我们的电影还在猥琐地关注猥琐的话题。

2057 马西嘿嘿嘿 看过 2017-08-28 20:42:49

非常有尊严和力量的一部电影。对于没看懂最后在家里吊唁场景的朋友,直到2017年6月20日,在法国因为艾滋病去世的人都没有权利得到殡仪服务...

1406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看过 2017-08-03 19:34:01

今年最重要的同志电影,完完全全拍给同志看的、让同志感同身受的生命乐章。激荡的群体运动和个体的爱、病、死交缠在一起,以每分钟120击的强度澎湃敲打心脏,灵活多变的剪辑让人分不清究竟是在抗议还是在开趴体。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我也是HIV阳性。真正该得金棕榈!

589 伪装的甘党 看过 2017-09-14 06:09:27

一些转场真是花哨而巧妙,让人叫好!被高中女生叫fag的时候拉过Nathan的一吻,吻得尽兴而骄傲

601 陀螺凡达可 看过 2017-05-28 20:07:39

A Celebration of love, sex and life 把疾病处理得如此沉重、愤怒和紧迫但又毫不悲伤,反而像游行像抗争像夜店像爱情像性一样充满了生命力,这群人就像被历史遗忘的尘埃,如此精彩且有意义的活过,个体死亡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悲剧,更多的是继续抗争/生活下去的动力。

1417 影志 看过 2017-12-10 16:32:34

如果普通人的心跳是60下,LGBT需要每分钟120击。

445 桃桃林林 看过 2017-05-20 20:02:56

三星半,前半部分更好,社会运动拍得特别热血,剪辑,摄影与配乐全面配合。不提主题,它也是一部很好的社会运动题材。后面逐渐从面进入点,个体情感描述之后,反而落俗了。

325 谢飞导演 看过 2018-01-09 09:14:22

新鲜的内容,独特之形式,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无愧。按我的看片感受,它比获金棕榈大奖的《方块》(又译《广场》)和或评委会奖的《无爱可诉》都要更胜一筹,因为表情精彩,达意清晰。只是明显两段体的结构影响了主角与主题的深入和丰厚。法国人的风格、品味着实特异!

550 bressanone 看过 2017-08-27 01:32:46

电影放完,大家打了响指

476 牛腩羊耳朵 看过 2017-05-20 17:27:06

又一部即将在戛纳载入史册的LGBT电影

419 Upup haha 看过 2017-05-20 16:55:03

旁边的直男大叔刚开始看到激情戏坐立难安,然而后半段却一直擦眼泪~这部电影画面,音乐,节奏,故事都是对的,表演更是动人

235 亵渎电影 看过 2017-12-01 00:23:15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赶在这个时候看了这部电影,感受到无尽的青春和生命力,虽然是关于艾滋病和人权,但片子的基调没有一丝沉重,反而能让人感受到这群年轻人的活力,在死亡面前,越发凸显出那份残酷。影片的第一幕非常完美,从一群人到一个人的生与死,一部非常同志的同志电影,可以入年度十佳了。

298 Peter Cat 看过 2017-05-20 23:52:04

act-up实质都建立在结尾这个完整死的过程中,所有之前的尊严活力都只是——这丑陋的被歧视和孤独占领的死——注脚。拖沓在哪里呢?一个人的死却是所有凭吊者未来,正因他们要独自忍受这结尾(死)的累赘,之前勇敢幽默充满生命力的革命才是好看的!二刷金棕榈,祝最佳外语片。

248 米粒 看过 2017-10-27 11:35:08

以一个外来者的视角,开始是望远镜里的群像,不同的人事无巨细地为活动出谋划策,每个角色都鲜活动人;后来变成放大镜,健康的细胞一点点被侵蚀,两个人热烈的感情被病痛折磨。没能看见抗争胜利就离开,这大约是人一生能有的最大的绝望,但就算化作灰烬,也要提醒世界自己曾经灿烂地存在过🌈

173 欢乐分裂 看过 2017-12-27 22:40:37

与其无声消匿,不如直面迎击,无畏面对是最后的骄傲,携手抗争,你并不孤独;前半程肆意飞扬,后半段沉郁悲哀,病痛的吞噬被寸寸放大,揪心的叹息飘扬在红色塞纳河上,处理死亡的细节剜心,结尾甚感人;特别喜欢几场夜店戏,飞舞在尘埃里的光芒,纠缠在阴影里的爱与死,受损的生命亦在倾力渴求自由。

140 弗朗索瓦张。 看过 2017-08-31 05:35:36

前半段堪称惊艳,然而跟导演前作《东方男孩》相比,影片的节奏掌控力在后半段尤为让人失望。影片在第二次夜店特写尘埃时觉得要结束了,在集体躺尸抗议而且响起一首疑似片尾曲的英文歌的时候也觉得要结束了,在塞纳河水变血水又觉得要结束了。尽管最后的死亡段落冷静克制,仍然觉得累赘。

169 彌張 看过 2017-12-29 14:32:19

这条路太难太艰辛,何时我们才能像说发烧感冒一样谈论它。想到我的hiv好友,在得知他生病后我们依然亲密如常,同食一碗饭,而他至今都不知道我知道他患病,这可能就是我们能做到的最简单的事

97 西楼尘 看过 2018-01-01 22:03:41

舞池里的浮尘遇冷凝结暴风雪,浴缸中的血水外流染红塞纳河。19岁的欲望烈火干柴可以点燃暴风雪,26岁的骨灰扬清激浊翻涌塞纳河。绚烂的彩条中,舞动的啦啦操好似欢庆我19岁的骄傲;躺倒的队伍里,怀抱的十字架如同哀悼他26岁的早夭。会前宣布肖恩的死讯,大家打起响指假装若无其事,只因战役尚未终止。

67 Ocap 看过 2018-01-01 17:04:48

开年第一部。当多数求新的同志电影都在力图把“同性”回归到“爱情”时,BPM回归到了更本质也更同一的“生命”。格局上虽由大变小,实际却完成了从集体到集体组成、从抗争到抗争意义的递进。飞舞的尘埃诠释着散落个体的灵动魅力,血红的塞纳河一如群体运动逝而不息的壮丽。多次以瞬间提升整体,观感非常法式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