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答
中国人挖墓的情节是必要的吗,是符合史实的吗
> 去天上再见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爱德华家境优越,为什么选择参军?(cytt)
关于里面中国劳工不识字的剧情(睫毛都在笑)
姐姐是怎么知道队长的恶行的?(新年换个名字)
很有思想的片子(活在心流)
Edward和父亲的矛盾的根源是什么?(CoConuts)
1080p 中字 √(霍尔)
> 去天上再见的论坛
爱德华家境优越,为什么选择参军?(cytt)
关于里面中国劳工不识字的剧情(睫毛都在笑)
姐姐是怎么知道队长的恶行的?(新年换个名字)
很有思想的片子(活在心流)
Edward和父亲的矛盾的根源是什么?(CoConuts)
1080p 中字 √(霍尔)
最赞回应
符合史实,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其贡献是向欧洲战场输送了十四万劳工,其中英国接受9.6万人,法国接收了3.4万人,还有参加美国远征军的1万人,输送到法国的直接由法国军方管理,主要从事重工业,比如施耐德、雷诺这些工厂工作。还参与了挖战壕、掩埋尸体、修筑公路铁路、抢救伤员、武器制造等等,电影里的就是负责掩埋尸体的中国人。这些劳工非常悲惨,总的来说去英国的更恶劣一些,英国人违反了“华工不上前线”的条款,致使许多华工牺牲在了前线,当然法国也牺牲了不少人。目前在法国和比利时的华工公墓有六十多个,埋葬了1800多人。一战结束后,回国的华工有11万人,有3000名华工留在了法国。
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当时的积弱,巴黎和会时尽管我们是战胜国,但因为说没有派兵参战,遭受到了不公的待遇,公使顾维钧据理力争十四万华工参战,结果也不被列强认可。然后就引发了五四运动,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看样子还是有很多中国人不了解这段历史啊…这是我们历史教育的失败…唉
头一次在外国电影中看到这么标准的普通话
基本符合,不过这只是个符号,对于整部电影没多大的意义。
小说
历史课没学吗。。
符合史实,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其贡献是向欧洲战场输送了十四万劳工,其中英国接受9.6万人,法国接收了3.4万人,还有参加美国远征军的1万人,输送到法国的直接由法国军方管理,主要从事重工业,比如施耐德、雷诺这些工厂工作。还参与了挖战壕、掩埋尸体、修筑公路铁路、抢救伤员、武器制造等等,电影里的就是负责掩埋尸体的中国人。这些劳工非常悲惨,总的来说去英国的更恶劣一些,英国人违反了“华工不上前线”的条款,致使许多华工牺牲在了前线,当然法国也牺牲了不少人。目前在法国和比利时的华工公墓有六十多个,埋葬了1800多人。一战结束后,回国的华工有11万人,有3000名华工留在了法国。
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当时的积弱,巴黎和会时尽管我们是战胜国,但因为说没有派兵参战,遭受到了不公的待遇,公使顾维钧据理力争十四万华工参战,结果也不被列强认可。然后就引发了五四运动,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看样子还是有很多中国人不了解这段历史啊…这是我们历史教育的失败…唉
基本符合,不过这只是个符号,对于整部电影没多大的意义。
历史课没学吗。。
头一次在外国电影中看到这么标准的普通话
小说
对啊 ,普通话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有的
怪不得我觉得有点奇怪,这斗笠怎么和我平时见的有点不太一样……
但是我查百度说1909年清政府将北京官话命名为国语,所以电影里说的这种其实没问题?普通话的基础就是北京官话
民国就有了啊,台湾人学的国语跟我们也一样的
百科后面也说了,新中国之后到55年才进行推广。而之前不是抗日战争,就是军阀割据,虽然已经有了官话,但我相信普通人,特别是这些派往欧洲的劳工,肯定是讲各地方言的。就跟很多法属殖民地,法语是官方语言,也只是社会中上层的人才说
那些华工不少是山东人、河北人,讲的话应该是北方官话,河北人有可能会讲比较标准的国语吧,毕竟河北不是有个地方说自己是普通话之乡啥的
口音肯定不符合就对了
中国劳工啊,和去旧金山的一样
真他妈粉红玻璃心。
台湾人学的国语实际上是老北京话 比如台湾人念“和”为han,而老北京话就读han
可以参考这篇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Yk3x4VAATTp44TPT1uR6kQ
我看的时候也有疑问 学习了 感谢楼上
我记得是高中历史课本里面有提到的啊
电影里对中国人还是八字胡愚昧形象,刻板丑化塑造,可悲的是很多中国人甚至至今仍不觉得被冒犯,
府院之争、华工援欧,都是纳入义务教育中的必学内容。但还是有人不知道。。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