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欢萧平旌这个人物的设定,喜欢程度不亚于梅长苏,但不管是编剧还是正午方的锅,剧情最终没能让平旌立起来,结尾终留遗憾。如果剧情这样改会好点吗?
1、文字功底很差,只能讲个大概的修改方向;没看过原著,修改是以电视剧为底本,与原著无关;
2、写出的是修改的部分,其他情节同电视剧。
3、多谢网友提醒,忘了宁王逝世这茬。既然是修改,那就默认宁王万寿!
46集:
琅琊山上,平旌出山勤王前夜。
平旌和蔺九在查阅江湖武功秘籍,飞盏不解,问平旌:你在做什么?
平旌头也没抬:为确保万无一失。
蔺九看着仍是一脸茫然的飞盏,补了一句:金乌水月。
飞盏惊讶:墨淄侯的成名绝技---金乌水月?墨淄侯已贵为一国之主,难不成还要亲自来一趟?
平旌:墨淄侯虽已为一国之主,但其江湖品性仍未能完全祛除,行事不免带些江湖味道也未可而知;而且除了墨淄侯,还有一个人,一个能和自己的杀母仇人做如此利益交换的人,你又如何能想象得到他们之间的联系到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飞盏更惊讶了:萧元启?你是说墨淄侯可能会把金乌水月传给萧元启?!这不可能吧?……
平旌:不可能吧?就是还是有可能。
飞盏:金乌水月,江湖上传闻施术者能幻化出几个人形,让对手无法分辨其真身,再配合无坚不摧的乌晶剑,实在是防不胜防,至今无人能从此招下逃生……你可曾找到破解之法?
平旌无奈摇了摇头…………
“你的轻功师从飞流,就算是对上金乌水月,逃还是逃得了的,但要 破解此招,以你们目前的实力,都还不够,需得凭借一物。”不知何时,老阁主已站在了门外,看着平旌缓缓说道:此物是当年你的飞流师傅送给你父亲的生日礼物。
平旌恍然大悟:金丝软甲!刀枪不入的金丝软甲自能抵挡乌晶剑致命一击,对战时诱其真身暴露,再伺机反攻…….老阁主好主意。荀大哥,我这就给你取来。
飞盏:我穿上金丝软甲?那你呢?
平旌:老阁主不是说了,我虽破不了此招,但此招也伤不了我。
飞盏:那也不行,这万一有什么闪失,我怎么对得住老王爷……
蔺晨:好了,飞盏不用再推让了,我有一物要送给平旌,此物用好了,效同金丝软甲。说罢从袖套内拿出一手环,递给平旌。
平旌接过手环,自觉手环表面隐隐一股寒气。
蔺晨:此手环的原型,为一故人留给我的唯一纪念,我用你平日打捞上来的寒晶石按照原型一模一样锻造了一个,其坚硬程度可抵世间任何利物攻击。此手环的主人一生没打过败仗,希望你也如此。
平旌心领神会:谢过老阁主!
次日,众人送别平旌和飞盏。
平旌开玩笑的口吻:九兄,老阁主可还有锦囊相送?
蔺九微微点头,递上一锦囊。
平旌轻笑一声:真的还有锦囊?这又是何时可以打开?
蔺九:此时。
平旌打开锦囊,拿出一字条,上面只有两个字:宁王。
聪明如平旌,此刻也无法猜出其中的玄机。不解的望着蔺九。
蔺九微微一笑:见到宁王,只需说是琅琊山故人叫你去找他,他就明白了。
平旌一撇嘴:又是那么神神道道的,帮我谢过老阁主……..
琅琊山顶,蔺九和老阁主望着山下平旌和飞盏的身影。
蔺九:为何不直接告诉他。
老阁主:当初某人决定隐瞒他们的身世,自有他的用意。
蔺九:那老阁主又为何要揭开他们的身世之谜呢?
老阁主:唉…..我只是觉得,祁王一脉,若是最终都无法认祖归宗,实在于心不忍…….
蔺九:那又为何选这个时候告诉他呢?
老阁主:一来为刚才所说之故,二来可解如今大梁之困局。
蔺九:那老阁主认为,平旌会选哪条路?
老阁主:你和他一起长大的,他选哪条路你不知道?明知故问。
T
最赞回应
忘了这茬,直接无视,宁王万寿。
楼主续得挺好,比剧好!书和剧有不少差异,虽然书的结尾也略嫌单薄,但是逻辑还是比拍出来的剧合理一些!特别同意楼主吐槽平旌一开始胸有成竹,说藏身的地方对方一定不知道,结果每到一处都遭埋伏,感觉人设回到最开始的萧平旌状态,确实不知道导演怎么想的。
48集
平旌刷脸起兵,离金陵城还有一日路程。
金陵城下,平旌一展长林威风,箭出战书…….
入夜,长林军帐内。
飞盏: 为何要给萧元启三天的期限?
平旌:只要陛下还在他手里,我们就得投鼠忌器。以我对萧元启的了解,攻城之时,他必会杀了陛下。所以,这三天时间是给我们的。荀大哥,今晚我要进城一趟,应该很快回来,你们不必紧张,就当平常一样巡防即可。
飞盏惊讶:难道你要独自一人去救陛下?万万不可!
平旌:陛下是萧元启的筹码,他必会重兵把守,没有万全之策,我怎么会那么冒失?我只是去见一个人。
飞盏:现在金陵城全城戒严,你要去见谁?
平旌:放心,我要去见的人,萧元启肯定想不到………
平旌换上夜妆,轻松越过城墙,直奔宁王府。
宁王在宗室里辈分极高,又长年不问朝事,萧元启暂时也不愿触动到这尊大佛。所以,其他宗室成员都被软禁在宫里,而只有宁王还待在自己府里。
就府里那些个府兵,平旌轻松的悄然来到宁王榻前。
宁王正要上榻,忽见一蒙面夜行着装的人来到眼前,侍卫竟全无察觉,心中先是一凛,但旋即定下心来,朝来人点头一笑。
“宁王猜到我的来路?”平旌未摘下蒙面。
宁王:我虽不知你是何人,但此时此刻,全金陵城都在莱阳王的掌控之下,需蒙面而来者,必是他的敌人,你可是城外勤王之师派来的?
平旌敬佩:正是。
宁王:可惜我已是即将入土之人,长年不理朝政,怕是帮不到你们咯。如若不然,莱阳王也不会准我待在自己府里而无重兵把守。
平旌摘下蒙面作揖:平旌拜见宁王。
此刻的宁王反倒大惊:平旌,长林王!
平旌:正是旌儿,琅琊山故人要旌儿来见宁王,说您自然会明白。
宁王再惊站起:老阁主叫你来的?……随即又缓缓坐下,自语道:目前的局面,确实是可以说了……..
平旌疑惑:宁王可有破解当前危机之良策?
宁王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旌儿,你认为目前大梁之困局,困在哪?
平旌:我若强攻,3个时辰之内必可破城。但陛下、宗室、朝臣均在萧元启手里,他若玉石俱焚,皇家血脉再无可继承皇位之人,我这勤王大军,又是在为谁打这一仗?
宁王抬手打断平旌,表情忽然变得严肃起来,眼神坚定的看着平旌,一字一句的说:就算萧元启杀尽宫内萧家宗室,尚有一人可继承皇位。此人乃皇室血脉,大梁国内威望极高,内可安邦、外可御敌。他若登基,这大梁天下,必不差于先帝治期。
平旌吃惊道:我在琅琊阁守孝三年,对外事不听不问,真不知宗室内竟出了如此一号人物?可是我认识之人?
宁王:你当然认识他。
平旌:是谁?
宁王目光变得锐利,盯着平旌说:是你!!!
哈哈哈楼主好硬气,果然编剧最厉害!
个人认为他俩提前查墨汁猴属于开天眼的行为,毕竟有杀母之仇,一时合作都难以理解,何况是传授绝学这种私密事情呢。剧里飞盏没有防备受伤逻辑合理,平旌看到了墨汁猴的剑有所防备,小胜元启也合情合理。
48集
平旌刷脸起兵,离金陵城还有一日路程。
金陵城下,平旌一展长林威风,箭出战书…….
入夜,长林军帐内。
飞盏: 为何要给萧元启三天的期限?
平旌:只要陛下还在他手里,我们就得投鼠忌器。以我对萧元启的了解,攻城之时,他必会杀了陛下。所以,这三天时间是给我们的。荀大哥,今晚我要进城一趟,应该很快回来,你们不必紧张,就当平常一样巡防即可。
飞盏惊讶:难道你要独自一人去救陛下?万万不可!
平旌:陛下是萧元启的筹码,他必会重兵把守,没有万全之策,我怎么会那么冒失?我只是去见一个人。
飞盏:现在金陵城全城戒严,你要去见谁?
平旌:放心,我要去见的人,萧元启肯定想不到………
平旌换上夜妆,轻松越过城墙,直奔宁王府。
宁王在宗室里辈分极高,又长年不问朝事,萧元启暂时也不愿触动到这尊大佛。所以,其他宗室成员都被软禁在宫里,而只有宁王还待在自己府里。
就府里那些个府兵,平旌轻松的悄然来到宁王榻前。
宁王正要上榻,忽见一蒙面夜行着装的人来到眼前,侍卫竟全无察觉,心中先是一凛,但旋即定下心来,朝来人点头一笑。
“宁王猜到我的来路?”平旌未摘下蒙面。
宁王:我虽不知你是何人,但此时此刻,全金陵城都在莱阳王的掌控之下,需蒙面而来者,必是他的敌人,你可是城外勤王之师派来的?
平旌敬佩:正是。
宁王:可惜我已是即将入土之人,长年不理朝政,怕是帮不到你们咯。如若不然,莱阳王也不会准我待在自己府里而无重兵把守。
平旌摘下蒙面作揖:平旌拜见宁王。
此刻的宁王反倒大惊:平旌,长林王!
平旌:正是旌儿,琅琊山故人要旌儿来见宁王,说您自然会明白。
宁王再惊站起:老阁主叫你来的?……随即又缓缓坐下,自语道:目前的局面,确实是可以说了……..
平旌疑惑:宁王可有破解当前危机之良策?
宁王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旌儿,你认为目前大梁之困局,困在哪?
平旌:我若强攻,3个时辰之内必可破城。但陛下、宗室、朝臣均在萧元启手里,他若玉石俱焚,皇家血脉再无可继承皇位之人,我这勤王大军,又是在为谁打这一仗?
宁王抬手打断平旌,表情忽然变得严肃起来,眼神坚定的看着平旌,一字一句的说:就算萧元启杀尽宫内萧家宗室,尚有一人可继承皇位。此人乃皇室血脉,大梁国内威望极高,内可安邦、外可御敌。他若登基,这大梁天下,必不差于先帝治期。
平旌吃惊道:我在琅琊阁守孝三年,对外事不听不问,真不知宗室内竟出了如此一号人物?可是我认识之人?
宁王:你当然认识他。
平旌:是谁?
宁王目光变得锐利,盯着平旌说:是你!!!
元启结婚时,荀大人说宁王去世了,
哇这是小说剧情吗
忘了这茬,直接无视,宁王万寿。
宁王早死了,没认真看剧吧
个人认为他俩提前查墨汁猴属于开天眼的行为,毕竟有杀母之仇,一时合作都难以理解,何况是传授绝学这种私密事情呢。剧里飞盏没有防备受伤逻辑合理,平旌看到了墨汁猴的剑有所防备,小胜元启也合情合理。
哈哈哈楼主好硬气,果然编剧最厉害!
我觉得写的蛮好玩的,乌晶剑啊手环挡剑寒晶石交代的都不错,真拍出来也不差的。只是不管楼主怎么写照评论区这样细致的看法多少都会被人说有bug的。
我知道是开挂,所以也给了些解释,如防备墨淄侯亲临。这个桥段有目的,1、是学学正午,为了引出金丝软甲,强刷情怀。2、飞盏不用受伤。
谢谢。写出来的是我自己喜欢的萧平旌,肯定知道不能满足大家的胃口。发出来是看看有没有共鸣的,不怕被喷,就当活跃论坛气氛。PS:后面还要刷情怀的。
顶一个写的挺好继续写哦!
这不妥吧?让平旌争皇上宝座?
还没写完的样子
等更新
支持lz
论坛需要你这样的帖子,比一堆说结尾烂尾要改分的看着舒心多了。
支持!加油!
个人挺喜欢的,很多细节有回应。比如金丝软甲(否则老王爷无端拿出来秀一下干啥?),比如寒晶石,更主要的是呼应了第一部祁王遗腹子的情节,我自己对这点在第二部没有任何着墨和情节进展还是有些失望的!但是绝对不能写成最后平旌登基,那整出戏的主题就崩了(发生的事情无论多不公义,毕竟已经发生,覆水难收。祁王没有登基,那么从萧庭生开始他们就只能是臣子,按照那个年代的道义伦常就是这样)。应该写成,平旌虽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但是依然决定安守臣子本分,同时又设法勤王成功。这样结尾更立体,而且更升华了“忠肝义胆”的主题,只是具体情节如何设计实在不容易。期待楼主后续更新。
还是你懂我哈哈
纵然经历过父兄离世、抗旨出战、琅琊山三年沉淀,听到宁王这样说,平旌仍然控制不住,倒退一步方可勉强站稳,震惊的看着宁王:我?怎么可能?全金陵城都知道,父王是武靖爷……..
宁王打断平旌:全金陵城都以为,你父王是武靖爷收养的义子。平旌,你可知道,你父王为何叫“庭生”?
平旌满眼疑惑和期待的看着宁王。
宁王:你可知为何武靖爷最疼爱你吗?因为你像极了他最好的朋友,当年的赤焰军少帅---林殊:一样的飞扬跳脱,一样的天赋将才。而武靖爷和林殊均受教于当年的太子---祁王……….(又是一波回忆杀,建议导演上4倍速,毕竟是危急时刻,否则不知道弹幕要怎么控制了。)
平旌早已泪流满面,哽咽着说:父王知道吗?
宁王:知道,先帝本想恢复你父王的身份,但你父王谨遵梅先生的教导,不愿你背负过多的仇恨,坚持维持现状。先帝也拗不过他,但在临终前召我进宫,除了商议给你父王一个托孤老臣的身份外,尚给了我一道遗诏,届时选择公开或是不公开,随我自己的心意。唉,这可是给了我一个烫手的山芋啊。为此我曾书信琅琊阁老阁主,请他给我指点一二,但老阁主只回了我一句………
“天下之道,贵在顺其自然,对吧?”平旌会心一笑。一说出这一句,平旌的心瞬间平稳了下来:那遗诏可还在?可以给我吗?
宁王:当然在,也可以给你,但旌儿,你可以告诉叔公,你是怎么打算的吗?
平旌:当务之急,是如何让萧元启放弃杀害陛下之心。来之前,我尚无具体的良策,现在倒是有了个法子,不过可是要搅了叔公的清修了。
宁王:长林王,你还想着怎么救陛下?你难道就不想要这皇位?
平旌苦笑:父王时常教导:长林男儿,志在保家卫国。除此之外,绝无他志。为何朝堂之人总不愿相信,我长林王府,无人恋栈权位…….
宁王热泪盈眶:长林忠心,可昭日月。这道遗诏,我放心交你。需要我做什么,尽管吩咐。
平旌:除了遗诏,我还要贵府的一件信物。待明日萧元启………..
平旌当然不会争夺王位!情节设计大体框架已经想好了,只是没时间斟酌字句,就怪当初语文没学好,半天挤不出一个字来。
对的,看懂本剧的应该都知道。楼主谦虚了,期待中。。。
后续呢?看看是怎么结局的。
49集
平旌拿了遗诏,跪谢宁王后,又开始屋顶之旅。
平旌魅影般的来到了城墙下,突然发觉前方有个小分队埋伏在城墙边,其中一位的肩上还扛着一捆粗绳,看样子是在伺机出城。
平旌低头一笑,自咐道:宁王说的,此时还想偷偷摸摸出城者,必是我方友人,跟上去看看能不能帮上忙吧。
只见小分队利索的偷袭、替岗、放绳索,过程干脆利落,毫无拖泥带水,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平旌也暗自啧啧称赞。却突然发现远处墙角阴暗处,一军官A在偷偷小解,而且似乎已经发现了小分队的异常,正朝这边走来。平旌没有多想,突然向岳银川出手,还没等谭恒等人反应过来就将岳银川制住,对着众人说道:暴露了,你们来追我,他趁乱下去。说完把岳银川推向墙边,朝军官走来的方向跑了过去。
岳银川瞬间会意,大声叫喊:什么人,快追……。
谭恒看到岳银川不断的向他打眼色,楞了一下才回过神来:哦,快追。
军官A听到叫声,加快了步伐,看到一蒙面人朝他飞奔而来,刚欲拔剑应战。但剑还没出鞘,平旌就到了他眼前,按剑、锁喉,这位军官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被击毙。平旌特意放慢了脚步,等谭恒等人追上来后,假意被小分队缠住。待到众巡城兵都被吸引了过来,确定岳银川已翻出城墙后,平旌赏了谭恒一掌,抱拳道:苦肉计,可救你等性命。说罢便翻身跃下城墙,飘然而去。
谭恒嘴角带血,看着平旌的身影叹道:幸好此人是友非敌,否则…
大批巡城兵赶至。
为首的军官B发问:出了什么事?
谭恒:巡城时发现有人欲翻墙出城,我等拦截不敌,我被打伤。
军官B:大家分头搜查。
不一会,有士兵回报:城边发现一捆绳索,地上发现一个腰牌。
军官B:将证物带给何统领过目。
谭恒懊恼:不会是友人留下的吧?要是为了帮助我们暴露了自己,岂不亏欠了人家?………..
城外,岳银川朝长林驻军处狂奔。忽觉身旁黑影闪过,一蒙面人拦在了他面前。
平旌摘下蒙面:你可是要去长林军营?随我来吧。
岳银川借着月光,自觉眼前之人比自己还年轻,眉宇之间一股英气,眼神坚定而醇厚。虽是初次见面,却让人觉得此人值得信赖,脚步不自觉的跟了上去。
“王爷”“王爷”………….巡夜的士兵一见到平旌就抱拳称呼。
岳银川惊道:王爷,你就是长林王?
平旌笑道:正是在下,请阁下进帐内……..
平旌话未说完,岳银川突然跪下:在下岳银川,拜见长林王。陛下以天子之宝相托,诏令末将,请兵勤王………..
平旌吃惊,看着岳银川手里的天子之宝,眼神先是疼爱、瞬间转为愤怒,对着前方帐内喊道:鲁昭东青。
鲁昭、东青闻声出帐:在。
平旌:点齐500骑兵,原地待命,拂晓时分随我再去金陵城下。
鲁昭、东青:是。
岳银川急道:王爷不可冲动…………..
平旌盯了他一眼,轻声道:岳将军随我来。说罢快步走进帐内。
岳银川仍不放心:王爷…….
东青拍了拍他的右肩膀:放心吧,虽然我也不知道王爷在想什么,但他一直心里有数。
岳银川:可是……….
鲁昭再拍他的左肩膀:不服气啊,忍着。
帐内,平旌、飞盏、岳银川和长林众将领围在金陵城防图前。
平旌指着金陵城防图:岳将军,城内的情况你最清楚,请。
岳银川:王爷相信在下?我若观察有误,对战事可就……..
平旌:东海之战,就数你的芡州反击战最为漂亮,最重要的,是最为真实的一战。刚才在城墙上,我看你手下几个小兵皆是训练有素,就知你必定是个将才。你应该是得胜后回京述职吧。萧元启谋反的过程你应该看得最清,你的介绍对我下一步计划很重要,我相信你。
岳银川:东海收复战时期,王爷远在琅琊山,分析战局竟然如亲临战场般,末将佩服!惭愧,刚才我还怀疑王爷是个冲动之人………..
岳银川介绍完毕,平旌已然胸有成竹。
平旌:大家小憩一会,拂晓时分随我再去金陵城下。
飞盏:平旌,你又想做什么?
平旌微微一笑:给萧元启一点提示。
飞盏向众人摊了摊手,表示依然听不懂。众人皆知平旌行事向来不按常理,也都不再追问。
拂晓时分,平旌带着500骑兵再次来到金陵城下。
紧张守在萧元时身边一晚没合眼的萧元启一听到何成的通报,气不打一处来,重重的摔了手中的酒杯。
元时冷笑:你怕他。
萧元启揪起身边的萧元时,狠狠的说:你跟我去一趟城楼,看看他萧平旌到底想干什么!
城墙下,平旌依然一言不发,看到城墙上的萧元时时,目光略显柔和但瞬间又变得犀利起来,拿起东青递过的弓箭,缓缓拉弓,放箭。箭从元时头上飞过,牢牢的扎进元时身后的房梁,箭风强劲,带起元时鬓角的乱发飘动起来。
箭竟然是朝着萧元时发的,这着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城墙上和城墙下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所有人都惊讶的看着萧平旌,但又谁都不敢作声,场面异常的紧张而又诡异。
平旌依旧带着冷峻和藐视的眼光,缓缓后退,带领500骑兵扬长而去。
城墙上,萧元启打开箭上的字条,映入眼帘的,只有两个字:谢谢!
“谢谢?”元启心中暗道:什么意思?上一次的战书还跟我提了条件,这次为何一个条件都不提?这个长林二公子真是无法猜透。
元启转身问何成和狄明:昨夜宫中可曾有什么异动?
狄明:昨夜宫中一切如常,没有任何可疑的情况。
何成:昨夜这城墙上倒是发生了些事。
元启警觉:什么事?
何成:巡城的士兵发现有人意欲翻墙出城,混战中我方士兵一死一伤,来人逃脱。
元启:可曾知道是何人?
何成:来人蒙面,又是夜间,看不清楚。但现场搜到一物件,似是来人打斗中不小心拉下的。因为涉及重要人物,我不敢贸然查问。说毕递上一个腰牌。
元启翻着腰牌,口中嘟囔:宁王…不管真假,何成,把宁王带到宫里来。
朝阳殿内(不大记得是不是这个名称了),元启挨着元时坐在龙椅上,手下把宁王带到了殿内。
元启:宁王,我敬你是长辈,准你待在府中,你竟不知感恩,昨夜竟然派人出城,意欲何为啊?是要给我添乱吗?
宁王假意惶恐:本王近日偶感风寒,整日皆闭门不出,连窗户都不敢打开,又怎么能给你添乱呢?
元启把腰牌扔到宁王脚下:我时间不多……
宁王仍装不知:我确实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啊,还请莱阳王明示?
元启:狄将军,把宗室和朝臣们都请到殿内。如果宁王还是不说,那就一刻钟杀一个,直到宁王愿意说为止。
元时:萧元启,你不就想要皇位吗,冲我一个人来好了。
元启:别装那么伟大。我是会杀了你的,但不是现在。
狄明把宗室和朝臣都带到了殿内。
元启:宁王还是不愿说吗?狄将军,我数到10,你随便杀一个。1、2……7、8、9….
宁王颤颤巍巍的跪下:我说,我说。
元启冷笑:早说不就没事了。
宁王:昨夜,长林王来我府中,跟我拿走了一样东西………..
听到长林王三个字,殿内所有人都大惊。
元时眼角上扬。
元启出乎意料:拿走什么东西?
宁王故意提高了音量:先帝的遗诏……………
殿内人再惊。
元启和元时同时问出口:什么遗诏?
宁王:是关于老长林王身世的遗诏。老长林王,其实是我和武靖爷的哥哥,当年的祁王的遗腹子!!!
震惊、疑惑、不敢相信…….殿内众人充满了各种表情。但谁都不敢作声,殿内突然变得异常的宁静。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元启突然的疯笑打破了殿内安静的气氛,听得众人心中发毛。
元启边笑,边搂着元时的脖子:枉我自以为聪明,枉你自以为了解他,我们全都看错他了,哈哈哈哈哈哈。好一个长林王,我竟然帮他扫清了夺嫡的最后一道障碍,哈哈哈哈。人算不如天算啊。
元时愤怒道:平旌哥哥绝对不会是那个有心人,绝对不会。
元启冷笑:我可怜的弟弟,我现在倒有点同情你了,你比我还悲惨。不要那么天真了,萧平旌早就知道自己的身世,他之所以不敢走这最后一步,是因为师出无名。现在好了,我成了反贼,他这勤王的借口就名正言顺了。我本来以为他在攻城之前,必定想办法救你出去,所以一直守着你寸步不离。现在我敢担保,他待会就会攻城,不管我杀不杀你,最后他必定会把我俩都杀了,然后把罪名全都推到我身上,再凭借遗诏,号令宗室和朝臣捧他登上皇位。
元时吼道:不会的,平旌哥哥不是这样的人。
元启:萧元时,以前你高居在皇位之上,自然人人对你满口忠义。但一旦有了机会,一旦大位当前,人人都和我一样,萧平旌也不例外….狄将军,命令大军即刻进入备战状态。
狄明:王爷放心,我早想看看长林军到底有多大本事,他们若敢攻城,我必让他们付出惨重代价。
元启看着颓坐在地的元时,冷笑道:别废了,现在你我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了,若想保命,跟我联合对付萧平旌吧。
“报………”一士兵进殿急报:长林军攻城!
50集
长林驻军营地,再次箭出战书后,平旌率领众人在帐内布置。
平旌:众位将军,做好准备,一个时辰后攻城。
众人面面相觑。
飞盏率先忍不住:不是给他三天时间吗?
平旌:给他多少时间,只是随口说说。战场上,时机稍纵即逝,怎么可能用一个固定的时间束缚自己?
飞盏:那陛下呢?陛下还在萧元启手里。
平旌:飞盏大哥,我都做好安排了。今晚我俩一起进城把陛下偷出来。
岳银川:今晚?以长林军的实力,不用三个时辰就可以拿下。
平旌:岳将军,今天的攻城由你指挥,先不要攻破城门,拖到今晚。待我们把陛下救出后,再行强攻。
飞盏:平旌,凭我俩的实力,进宫见到皇上不难,但想要把皇上带出城,根本不可能。
平旌:为什么一定要带出城呢?
岳银川:对,出城风险太高,几乎没有办法完成。但是如果可以找机会,把陛下藏在一个萧元启短时间内找不到的地方,那不就相当于把陛下救出来了。但王爷,萧元启此刻最防备的人就是您,不如我和荀大统领一起去…….
平旌打断岳银川:不,你不能去,攻城还得你来指挥。荀大哥,进宫之后,你得先去找一个人。
飞盏:找人?找谁?
谢谢。今晚回来晚了。我想问问,怎么把文章集中起来在一层楼里?
好像在豆瓣讨论区不行?看看其他人懂不懂。或者你可以上传到别的网页,再给个链接?是不是看了原著了?我看今天更新的有参考书的情节,期待继续更新:)
没有啊,除了微博上刊出的一些章节,我没有看过原著。哪些地方有相似?
继续,继续!
没了啊?继续继续啊!!!
平旌:据岳将军所说,萧元启是当着王妃的面烧死了东海来使,当时的场面,萧元启把惊恐的王妃搂在了怀里对吧岳将军?
岳银川:是的。
平旌:说明王妃是知道萧元启和东海有勾结的。而且王妃是荀家的人,萧元启在杀害荀首辅后,却没有加害王妃,足见他是非常看重王妃的。我现在只是不能确定王妃是被迫追随萧元启,还是跟萧元启沆瀣一气。荀大哥,如果王妃明大义,则恳求她帮忙。如果是后者,干脆直接劫走王妃,制造混乱,把萧元启吸引过去。
飞盏:你说得有道理。叔父曾跟我提过,萧元启非常宠爱我这个妹妹。以我对安如的了解,她应该能明辨是非。
平旌:那就更好。届时我埋伏在陛下被困处。等你们把萧元启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后,我再伺机救出陛下。荀大哥,你脱身后,待岳将军进城,你们到长林府门口接我和皇上进宫。
飞盏:什么!长林府?!平旌你疯了,你想和陛下藏身长林府?虽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但那也太冒险了,你怎么疯我管不住你,但你不能拿陛下的性命跟你一起疯……….
平旌:我藏身的地方,不是长林府。
飞盏:那是哪里?是琅琊阁在金陵的鸽房?
平旌:不,琅琊阁不属任何国家管制,超脱尘世之外,只为人答疑解惑,从不参与各国朝政。因为我的特殊身份,老阁主已经多次破例了,这次绝不能再把琅琊阁牵扯进来(我是极反感剧里平旌把陛下带到琅琊阁鸽房的)。
飞盏:那还能藏在哪?
平旌:荀大哥放心,我一定能保陛下周全。忙了一晚上,现在咱俩先去休息,今天的攻城仗,就有劳岳将军了。记住,攻城不要太狠,点到为止,但又不要太假,可别露馅了。
岳银川:是。
辰时过半,岳将军下令攻城!战事胶着,一直持续到戌时,岳银川下令停止攻城。
帐内,平旌和飞盏换在换装。
平旌拿着金丝软甲:荀大哥,今晚你的任务重,如若劝说不成,你可直接动手,动静闹得越大,我就越容易救出陛下,穿上它,我放心些。
飞盏迟疑了一会,不悦道:好吧,你这是在变相夸你自己武功比我好嘛。
平旌笑道:我都夸得那么委婉了你还能听出来啊。……..
平旌对众人:陛下安全后,我会放出信号,你们即可全力攻城。超过三个时辰拿不下,军法处置。
众人:将军放心,必定不辱使命。
朝阳殿内,灯火通明,元启、元时和宗室朝臣们都坐立不安的等着军报。
戌时刚过,狄明快步进殿。
狄明:王爷,长林军暂时退兵了。
元启:狄将军不愧是一代名将,大梁境内能把长林军打退兵,也只有你能做到了。
狄明:但我方损失不小,而长林军还不断有增兵,明日他们再攻城,我们就更难守了。
元启:萧元时,你还在犹豫什么,要想保命,就颁出旨意,斥长林军假借勤王之名,实乃叛军。羽林军忠君护城,望各方驻军明辨是非,不再助纣为虐。
元时:不可能,长林军不可能是叛军,平旌哥哥不可能想夺我王位。
元启怒不可揭,抓住元启的衣领吼道:你不写,我就杀了你元嘉、元佑!
元时:卑鄙!
狄明拉着元时走向养居殿拟旨(剧里看不清楚陛下办公的地方是哪个殿)…..与此同时,平旌和飞盏已潜入宫中。抓住一护卫问清王妃住处后,平旌再嘱托:记住,不要恋战。元启很看重王妃,不会把她怎么样。脱身后即可出城,带岳将军到长林府门前接我和陛下。
王妃的护卫并不多,飞盏轻易的就进入了殿内,出手打晕了安如身边的宫女,向安如表明了来意。安如沉思了一会,说到:荀大哥放心,从知道舅舅遇刺是元启一手安排后,我就对此人死了心了。有一点你说得对,他对我是百般的好,我有办法把他和随从吸引过来。你快离开,舅舅已死、太后娘娘的罪行已昭告天下,我又嫁了判臣,此生已毁,我们荀家今后就只能靠你了。说罢已泣不成声。
飞盏心中掠过一丝不安,嘱咐道:记住,不管怎样,一定要保全自己,我一定想办法让陛下免了你的罪。
飞盏退出后,仍不放心,并没有离开,而是躲在了暗处。
安如清楚知道如何才能最大可能的把元启吸引过来,她本就不想苟活,飞盏的到来更坚定了她赴死的决心。(接下去同剧情)。
看到安如站在栏杆边缘,回想她刚才对自己说的话,躲在暗处的飞盏已猜到安如想要做什么了,就在安如跳下去的一刻,飞盏毫不犹豫的飞身出去,接住了安如。
城墙上的元启看到这一幕,又惊又怒,飞身跳下。宫里的士兵把飞盏和安如团团围住。飞盏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只是心疼得对安如说:你这又是何苦……….
元启:荀飞盏,放开安如。
飞盏想起平旌的话,叮嘱安如一句:记住,不要再做傻事。便将安如抛给元启,并厉声道:萧元启,今后安如少了一根头发,我都唯你是问!
元启:安如我自会对她好,无需大统领过问。倒是大统领,这深更半夜的进我宫里来,意欲何为?………话未说完,他自己就醒悟过来,转头向身后的狄明吼道:快去看住萧元时!
狄明也明白了,刚欲带领士兵返回养居殿,飞盏却拦在了他们前面。
飞盏:你们明白了又怎样,迟了………..
(接下去自是飞盏表现的时间,一人之力亦让千军不得前进半步。)
元启拦住了狄明:我来对付他,你们快去。
飞盏:我正想看看,你到底和墨淄侯学到了什么。
几十招过后,元启不敌,被飞盏踢翻在地,爬起来时已是嘴角带血 (大家自行代入剧情)。元启终出大招,飞盏道:金乌水月。大惊之下,
未过10招,飞盏突绝胸口一闷,低头一看,月光下,一柄乌黑发亮的剑刺在了自己胸口。回过神来的飞盏反手一剑刺向元启。元启反应极为迅速,身形急退十步方站稳,胸前衣服已被飞盏的剑划破。
飞盏心中暗道:金乌水月果然名不虚传,幸好平旌思虑周全………..
飞盏:今晚就先到这,记住,别让安如做傻事。说罢飞身离去。
众人要追,元启拦住:算了,你们追不上他的……..快随我去养居殿。
狄明刚刚赶到时,正遇到平旌带着陛下出来。他那几十号人马怎么可能拦得住平旌?制住狄明的一刻,平旌劝道:念你在东海曾浴血奋战,护国护民,我暂且放你一马,希望你迷途知返,不要一错再错。说罢一掌把狄明打晕。元启赶到时,狄明仍昏睡在地。
元启弄醒了狄明。
狄明不解:王爷不是说长林王会杀了你和萧元时,自己称帝吗?他为何又冒险救了萧元时?
元启叹道:长林王府,当真无人恋栈权位?忠义二字对于他们来说,是刻在骨子里的。我还是上当了。他假意要争夺皇位,实际上是要我打消杀了萧元时的念头,让他有机会救萧元时出去。
狄明急道:那现在该怎么办。
元启:带着萧元时,他逃不出城。今晚翻遍全城,都要把他们找出来,找不出来,明天长林军攻城,就是我们的死期。
狄明:王爷无需涨他人志气,今天我跟长林军对战并不落下风,他们并没有传说的那么神。
元启冷笑:你到现在还不明白?他们今天不过是假意攻城,让我误以为萧平旌是执意要夺这皇位。如果没有萧元时这个筹码,你这羽林军根本无法跟长林军对抗。如今之际,搜查他们可能藏身的地方,长林府、济丰堂、琅琊阁鸽房,都给我重点盯住。
狄明:是。
平旌带着元时,趁着夜色穿行在金陵城内。
元时:平旌哥哥,你要带我出城吗?
平旌:不,带你去一个地方躲起来,天亮之后你就可以回宫了。
元时:到处都是狄明的羽林军和何成的巡防营,我们能躲到哪里去?
平旌:放心,我带你去的地方,他们永远都找不到。
平旌带着元启来到了长郅坊街西,进了一栋荒废的宅子。
元启:这是什么地方?
平旌:我也不知道。小时候我在家里偶然打开了一个密室,密道的另一头就是这间宅子。想必设计此密道的一定是个高人。这密道入口的设计极为巧妙,一般人就是给他十天半月也找不到入口。如果我不是从密道里面打开,又在琅琊阁上学过机关设计的秘术,根本就发现不了这个秘密。小时候父王一打骂我,我就躲进密道里,他们谁都找不到我,直到我自己出现在府里。这一回两回,家里人都知道了,只要我不见了,他们也不必费神找,等我肚子饿了,自然就出现在家里了。
元启噗嗤笑出声来:原来平旌哥哥小时候那么皮啊。
平旌很快找到了密室的入口,在进密室之前,他放出了信号。
元时: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出去?
平旌:长林军明日辰时攻城,巳时进城,午时之前我们就可以出去了。现在呢,陛下就先睡一觉,养足精神了,明天才能神采奕奕的回宫。
元时挨着平旌的肩膀:平旌哥哥,原来你是我的亲哥哥。
平旌这才想起这茬,慌忙扶正元时,退步下跪:陛下,微臣这么做的目的只是想让萧元启放弃杀害陛下之心,让臣有机会救出陛下。臣绝无望顶之心。
元时扶起平旌:平旌哥哥,我自然相信你,想到你我是亲兄弟,我开心还来不及呢。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不必以君臣之礼相称。
平旌:谢陛下。(密道里两人还说了什么,大家自行发挥 。)
翌日,长林府前,荀飞盏和岳银川列兵等候。大门徐徐打开,平旌带着元时安然走出。(场面导演自行发挥)
接下去的情节同电视剧,修改完毕。
……………………………………………………………………………………………………………..
写在最后:最不能容忍最后两集里,萧平旌依然无法掌控大局,一句我们藏身的地方萧元启肯定不知道,结果处处陷入敌人的包围;逃跑时慌乱的表情、动作,毫无大将之风…………不知道导演为何如此处理?剧的主题是由主角来呈现的,主角立不起来,主题就立不起来,这个剧又如何立得起来?我不大愿意相信网上的一些传言,说后十集里元启安如岳银川都曾是正午的自家人之类的。豆瓣近期评分下降,说明了不只是我个人持有这个观点,正午应该引起重视了。最后的最后,依然期待榜3!!!
年底忙啊,接下去没时间了,昨晚连夜赶完,草草结尾了。修改的目的,1、让主角立起来,能掌控全局。虽然改得有点上帝视觉,但比起1的老梅还是不为过的。2、刷情怀可以,但不能强刷,要刷的合理一些。特别是最后的密道,改成由苏宅进入密道不就好了吗?又能呼应前面平旌如此肯定的说:我藏身的地方他萧元启肯定不知道。导演估计是想给大统领一个表现的机会,所以让主角团队陷入困境,由大统领来挡。但却让观众产生了主角考虑不全,把大统领给害了的感觉。现在我把大统领表现的机会放到了宫里,对全局来说更合适些。
而且密道是榜迷心中的圣地,怎能容忍一个反派带着一群宵小之徒践踏圣地?
看完了刚到手的小说,小说里就是平旌和大统领先去了安如那里,安如主动表示可以拖住萧元启,然后就跳楼了。跟LZ写的情形差不多。
小说里是元启在元时身上下了可以追踪的迷香,才一路追了过去。剧里把可以追踪的迷香这个情节删了,降低了我们平旌的智商。
看来我跟海晏的思路还是吻合啊(我是真的没看过小说)。从爆出的各种书的情节来看,这个锅,正午是妥妥的要背了。但这个锅真的杀伤力太大,对正午这次真的很失望。
楼主续得挺好,比剧好!书和剧有不少差异,虽然书的结尾也略嫌单薄,但是逻辑还是比拍出来的剧合理一些!特别同意楼主吐槽平旌一开始胸有成竹,说藏身的地方对方一定不知道,结果每到一处都遭埋伏,感觉人设回到最开始的萧平旌状态,确实不知道导演怎么想的。
谢谢。总结最想修改的地方:1、祁王血脉不能认祖归宗,终究不忍,感觉就像被贬为平民一样。所以我不仅让宁王爆出平旌的身份,还要当着满朝文武和宗室的面爆出。最后拥有皇室血脉的平旌还是决定归隐,这样更显风骨。2、开始给点神助攻还说得过去,但不要到了最后还是需要神助攻,这会让观众更加同情反派。所以安如跳楼部分我改成了是平旌特意安排。这点居然和海晏吻合,很荣幸。我写了平旌为何想到要安如帮忙的理由,是从岳将军的描述中猜到的,但感觉不够充分,不知道书里是怎么描述为何平旌能想到找安如帮忙的。3、琅琊阁在我的心目中是超脱尘世的存在,从不理各国朝政,把元时带到琅琊阁鸽房是最不应该的,也根本不出乎元启的意料。4、躲到苏宅密道我觉得确实比躲到上师密道要好,不仅能呼应1,也能呼应前面平旌遇事就躲起来的剧情,更能刷情怀。从苏宅进入密道是其他人绝对想不到的,而且再让岳将军在长林王府门口迎接平旌和陛下。镜头里众人焦急等待,被萧元时关闭的长林王府的大门徐徐打开,平旌和陛下安然走出,再配上煽情的背景音乐.........这既讽刺了当初陛下撤销了长林封号,又暗喻最终还是长林护卫了陛下,这挺好的立意啊。为何导演要选择是从长林府进入密道呢?而且还让一众宵小之徒也进入密道,践踏我榜迷心中的圣地,实在不能忍。
楼主好赞,顶一个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