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王爷的这番话已经是大逆不道了吧。
Round 1
荀白水:萧平旌在国丧期间,抗旨出兵,违逆圣意。
萧平旌:陛下梦见先帝,先帝一生温厚,若知战机难得,绝对会给予支持。
荀白水:无端臆测先帝英灵,先帝英灵只有陛下方可感应。
萧平旌:承认抗旨,但否认不忠不孝。百官居庙堂之高不体边关军民疾苦,只要边关不失,敌军如何皆可承受。难道他们的生死安危就完全不值得一提了吗?
荀白水:指责萧平旌以自己的喜好办事,以自己的是非观作为判断的标准,而不是以天子的号令为尊,为人狂妄。若天子的旨意不合你的心意,难不成要罢黜天子。
这场辩论赛,萧平旌先是以先帝为名,然后再以边关军民为理由。而荀大人则牢牢抓住重点,抗旨不尊,悖逆天子,最后反问萧平旌难不成要罢黜天子做结尾。
罢黜天子这等话,一般人若是讲出口,那是要掉脑袋的,荀白水还是相当老辣,将这大不敬的帽子扣给了萧平旌。再次向百官与陛下点明萧平旌悖逆之举,不可轻恕,若是谋逆,则可危害天子之尊。
Round 2
这一回合就是老王爷的陈情表了。
罢黜天子,却也可行。
萧庭生:老臣受先帝重托,有些话别人不能讲,怕是没人能讲了。臣位高权重,若是会威胁陛下,加以约束,也是人之常情。长林王府之位,是两朝天子所赐,若陛下心中不安,甘愿退让。但为君执政,弄权术制衡终非正途。
小皇帝:先帝在时,与王爷有许多地方意见不合,朕年纪尚轻,行事不及先帝这般宽厚仁慈。但若人人与萧平旌一般,天子权威何在,所以内心忧惧。
萧庭生:天子惶恐,是臣子的罪过。没有哪个朝代是能够永久传下去的,所以皇帝要想到将来,要心怀万民。制衡朝堂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天子自身。要坐得稳,镇得住。此话本应日后再讲,但老臣恐时日无多。
再向诸位朝臣强调
萧庭生:宁关之战,军资筹措,兵马调拨,皆在本王的掌控之中。你们不必向平旌发难,冲着我来。胜利的果实,过程都摆在那里,也无须我多说什么。
面向荀白水
萧庭生:荀大人不必试探我父子二人的底线,我长林王府无人恋栈权位。
语毕,晕。
面对荀白水发难,萧庭生却没有正面回应,而是从侧面回应天子。 他的这段话重点便是,长林王府无人贪恋权位,若陛下不安,甘愿退让。为君之道,权术制衡终非正途,要想江山久远,要胸怀天下,心怀万民。此次出兵,是在他的掌控之下,你们不必向平旌发难,冲着我来。
要知道,萧平旌抗旨不尊,已是事实,所以面对荀白水大不敬这个帽子,萧庭生没有正面回应。而是从侧面向天子,向朝臣点明长林王府无意权位之争,若天子不安,甘愿退让,荀白水也没有必要步步紧逼,有老夫在,你们不能动我儿子。
但他开头就接了荀白水扣的大不敬帽子,这一点我不理解,这个可是相当大的指控。是他有这个意愿吗?显然没有。但为什么要接这顶帽子?单凭罢黜天子这一点,就是杀头之罪了吧。
希望能与诸位探讨一番,此言何意。
最赞回应
老王爷对小皇帝挺失望的,他留遗言的时候说历 两代明君 那里有个好明显的停顿。看的好难过
这是一个豆友回复的,很全面,很有才
就是,我们长林府不跟你们玩了哈,北境目前十年内应该不会有啥战事,长林受两代帝王恩惠,该还我们家也还了,士为知己者死,现在新君年幼、外戚干政、皇后傻逼,我们惹不起,我们躲了哈,你们慢慢玩。
应该还是民为重君为轻的意思,平旌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我是为百姓而抗旨的,可是荀老头一个劲揪着他不尊君王说,所以老王爷才说,我们父子可以退让,但是你看北燕,已经要换江山了,让小皇帝要胸怀万民,不然迟早有人罢黜你
抗旨不尊已是事实,没法接了,但为什么要接罢黜天子这顶大不敬的帽子?这个不能理解
应该还是民为重君为轻的意思,平旌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我是为百姓而抗旨的,可是荀老头一个劲揪着他不尊君王说,所以老王爷才说,我们父子可以退让,但是你看北燕,已经要换江山了,让小皇帝要胸怀万民,不然迟早有人罢黜你
老王爷对小皇帝挺失望的,他留遗言的时候说历 两代明君 那里有个好明显的停顿。看的好难过
北燕已经改朝换代了,其实就是老百姓罢黜了天子,所以说罢黜天子不是不可能
正是老王爷说的这一点把这部剧的格局抬高了
为君之道,权术制衡终非正途。。。。。。问题是,真的是这样吗?长林王很懂这些吗?为什么一个很有潜力的重点培养的纪将军完蛋了,为什么当年的路原完蛋了,只是因为这些人本质不好,还是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
我想老王爷是先摆出实力,作为后面谏言的铺垫。意思就是以我现在的身份和实力罢黜小皇帝是完全有可能的(后面大臣的震惊和荀白水太后的惶恐也都体现了这一点),借此向小皇帝传达这样的观点:1,任何江山朝代都不是万世永存的,如果想做得稳,不被人废黜不被人篡位,只有心存忧惧,胸怀万民;2,我有这个实力废黜你,但我不这样做,长林王府不是恋栈权力的人。
因为自知时日无多。何况托孤老臣不可轻动,下的圣旨又事关北境,没有和他商议本来就不合适。这次应该是榜2里第一次明言庭生七珠亲王的身份,很明显是在用亲王和托孤老臣的身份在摊牌了,这群人其实就是在赌长林王府的忠心,赌长林王肯定会为了名声承认罪名,但是肯定没想过会直接摊牌。
就是,我们长林府不跟你们玩了哈,北境目前十年内应该不会有啥战事,长林受两代帝王恩惠,该还我们家也还了,士为知己者死,现在新君年幼、外戚干政、皇后傻逼,我们惹不起,我们躲了哈,你们慢慢玩。
他是想给皇帝上课啊,如果自己的圣旨不符合天下人的利益,那么这圣旨就没有意义遵守。这是老王爷想告诉小皇帝的,希望小皇帝明白
道不同,没什么可辩的。一个是民贵,君轻,一个是相反
这是一个豆友回复的,很全面,很有才
皇帝才14岁不到啊,最容易心智不定
老王爷意思也很明白,抗旨是事实,为啥抗旨你们心里没点逼数吗
老王爷不是对小皇帝失望,他是爱小皇帝的,但觉得小皇帝还小,有些话以他现在的心智,理解不了,所以本打算等他长大了说才有用,但现在来不及了。
老王爷师从苏先生 权衡之术看的相当透彻 就是因为看的太通透了所以索性就不跟你们玩了 很多事情就算他跟皇帝讲 皇帝年幼耳根子软 也达不到效果
想说海宴的能力还是提高了很多了,一里面的朝堂论理就没拍,风起长林中这方面的场合都写的还可以的,虽然有些时候还是尬
原来那个停顿是这个意思!我还以为是演员的说话习惯。。
写得好啊
老王爷承认了大不敬,但也指出了他们不敬的是荒谬的旨意。以老王爷的身份,站在宗室长辈和顾命大臣的角度,来教导,甚至教训幼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的本分。只是在朝堂上直接这般说出口是不对的,但剧中解释老王爷没时间了,就也算是稍微找补回了点吧
小皇帝年纪小,应该还不能定论说是不是明君。所以老王爷只说两代明君。
皇帝我都有资格教训,你一个外戚还在这bb,旬老狗你丢人不丢人…
这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很简单,荀同学一直拿着长林王同学忠心为筹码来打击长林王符,咄咄逼人,连大统领这种楞子都看得出来的事你当长林王不知道?
长林王是个软蛋么,由着人来捏,看着儿子被人构陷攻击没点脾气。
何况他有这个资格说这种话。
所以你觉得如果有高手在,整个朝野就不会出现任何犯错的人。有一个人用错了,上位者就是垃圾?
老爷爷身份太特别,今上伯父、先皇兄长、武装统帅、托孤重臣……集合着各类权力,是无冕之王。酒窝皇帝生前的这种安排,体现了他的洞见和智慧。庭生以德为先,自觉将权力关进笼子。不过,嫉妒永远存在,试探底线不会停止,道德你有不代表别人也有……情势逼着他防守。细想一下,也就动了动嘴而已,提前给中二见习皇上讲了一堂政治课。仅此。我看,长林风骨似乎也有琅琊阁的精神,虽说老王当年读的幼稚园,应该是掖幽庭
庭生说,皇权在手,朝堂制衡,不是全部的为君之道,“非正途”的说法是楼主自己说的
糊涂人很多
楼主看前面萧平旌说的话就明白了,前面萧平旌说了宫城大殿上的人(包括皇帝)认为只要北境防线不破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而边关数十万边军和百姓的生命对于朝堂上的人来说没有多么重要,这对于皇帝、对于以黑水为首的文官集团是很严重的指控(事实上也如此),若是长林王府以此来指控黑水,黑水真的不好下台,因此黑水才要拿出罢黜皇帝这种惊悚的话题来转移视线。
实际上 老王爷自从说出 长林之重,重在保境安民 这句话,整个剧的格局基本上就抬高了
荀大人的指控是真的没有问题,违逆圣旨本来就是很大的罪,编剧已经借着飞盏之口说出来了,圣旨本来就不该下,伤的是天子的颜面。
无论如何,那是封建社会,君权还是要高于一切的,至于怎么处置,看统治者自身。小气的人会严惩抗旨的人,即使最终取得了巨大成果。
大气的人就应该有功要赏,有罪要罚。皇帝看到罪,而忽视功,说白了还是年轻格局小。
他不是说自己可以罢黜皇帝 而是如果权利过高 功高震主 这样的人有可能会想要篡位 所以加以制衡原本没什么问题 但是不能以为制衡就是全部的为君之道 你连上后面的话一起看看
荀首辅表面上认为皇权的安危比边境百姓的安危更重要,其实就是放不下自己的权力,还总是拉皇权的大旗来打压长林王府,荀氏一族现在也是权倾朝野了,是不是也应该找人来削弱他们兄妹的权力。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