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来了真正意义上正反派有来有往的第一局棋。布局精妙,破局偶然却又必然(不是主角光环的必然,是个人性格和信息不同导致的必然)。
首先是上师布的局。
首先唆使马场闹事,阻碍燕国使团,一石三鸟,却又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鸟,拉拢荀白水,摆明自己相同立场,不满长林军坐大,阻碍长林军插手管理战马。二鸟,如果事成,挑拨两国关系,增加矛盾和混乱(chaos is a ladder!)。 三鸟,引平旌出城,趁机捕杀,打击长林府。
在布局完整呈现之前,看官以为上师意在前两事。然而,他却表明马场是否成功并无所谓,而是意在做黄雀,捕捉平旌这只螳螂,给长林府致命一击(这是与长林府多大仇。。。)
马场之事引平旌出城后,段桐舟出场,引平旌深入树林并设伏,意图在第四高手和训练的死士的夹击下,杀死平旌。
同时,安排元启通报长林府,又一招一石三鸟。一则给元启做了顺水人情,二则借此让元启平缓与长林府的芥蒂,三则打了一个时间差,让平章即使赶到也于事无补,只能眼睁睁看着弟弟死去,最大化心理打击。
此局如果成功,不可谓不妙。
然而上师人算不如天算,百密三疏。
一疏是不了解江湖人争胜心理,没料到拓跋宇看江湖高手之争甚于保卫皇族的使命(这个跟琅琊榜1中侯爷府寿宴岳秀泽上门挑战卓鼎风这场戏有异曲同工之妙)。二疏是平旌临场应变过人,深谙江湖人心理,一句话就能为自己开辟一条生路。三疏是巡防营领头人晚上与飞盏有约,因此告知飞盏与平旌所谋之事,飞盏来长林府询问,恰好碰上元启来报信。
于是,本来上师要打时间差杀平旌,却被受平旌引导而来的拓跋宇所耽误,又碰上了机缘巧合而来的飞盏。对阵两大高手,加上不差的平旌和元启,段桐舟哪里有活路。
此局以上师损失一员大将告终。
另外,整个故事叙述中还有两点值得琢磨。
之前有人在比较琅琊榜1和2的时候提到一个观点,即1是人物推动剧情,2是剧情推动人物。现在看来,至少在这个局里,2并没有用剧情推动人物,即,并不是因为要破局而故意安排一些人到场或者做出某些行为。反之,这个局之所以被破正是因为参与人员各自的性格和眼界(所掌握的信息)所致。
比如上师不在江湖,不知江湖人比武好胜心理,因此棋差一着。
比如平旌久在江湖,深知此心理,因此兵行险着而致胜(而且还映照了之前父兄评价他的那句“不按常理出招”)。
比如飞盏拓跋宇之类高手好武如命,才让平旌有机会可以引导。
这点还在之后一场戏里有体现。飞盏向皇帝请求与拓跋宇过招,获准之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宴席之上,在飞盏一声“陛下”提醒之后,拓跋宇紧接着一句“殿下”,明显也向惠王提过同样请求。拓跋宇的一句“殿下”,经飞盏请求梁帝的铺垫,即使不必呈现出具体的请求过程,也能体现出他同样好武的特性。这点与之前他弃惠王而追段桐舟的行为所呼应。
人物的行为和性格一致,故事的发展又有人物性格推动。这就是所谓的“人物推动剧情”。
另外还有“留白”这种技巧的使用。
这部剧里面很多留白,比如张府尹怎么从牢车中被移出,周管家怎么被确认有嫌疑等等。这些地方可以不留白,用镜头一一交代,让观众看得更清楚。然而,留白也有益处,一则这些地方跟主线关系不大,不交代不影响大局。二则很多留白可以通过脑补得出符合逻辑的推论。三则有助于加快或者调整叙事节奏。所以是否留白,要看制作者自己取舍,观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评判留白是否合适。
在这两集中,其实大部分信息已经在城外那场打斗中交代了,不用后续解释也很妙。可是导演安排了上师与元启的一番对话,更直白的交代了这个局中上师利用元启的用意以及上师的疏漏。此处不留白,应该是因为这个局很重要,编剧或者导演希望观众更清楚的明白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个人认为,此处不交代,也无可厚非,大部分信息已经明了。还是制作者的取舍和观众的喜好问题。
总之,这一集的布局破局非常精妙,媲美琅琊榜1中大部分你来我往明争暗斗的情节,值得反复观看琢磨。
最赞回应
剧精彩,楼主楼主写得 也精彩
琅琊榜1里面明显宗主实力过于强大,手眼通天,基本属于对全局信息,每个人的性格弱点了如指掌,自己一方又是高手众多,即便太子、誉王、夏江身处高位,仍然算得上被宗主全方位吊打。这就导致琅琊榜1的权谋智斗一经推敲就显得过于理想化了,不够精彩。
琅琊榜2里上师一开始的全局信息掌握能力隐隐有些1里宗主的Bug感觉,但是15集段桐舟的死就像是对Bug的修复。正反派实力均衡才更符合逻辑,斗争也更加精彩。
武功路数不同吧。。而且关键是二公子也不差好吧,要是二公子这里重伤了才是bug了,说好的京城前二的武功呢……
看得很细,写得挺好。另外这次没让平旌多说话,还直接自己否了上次做法(话多),导演也是可爱😊。可见上次是导演故意安排,给柯南迷一个惊喜
这两集好看,下集看似又一个小高潮
剧精彩,楼主楼主写得 也精彩
写的真棒,看的真仔细。
看的真仔细,分析的也准确
写的很赞
电视剧更赞
楼主分析的在理
手动点赞
赞
看得很细,写得挺好。另外这次没让平旌多说话,还直接自己否了上次做法(话多),导演也是可爱😊。可见上次是导演故意安排,给柯南迷一个惊喜
所以这剧中的人物是成长着的嘛,不必早下结论。
惠王这人看着不错啊,居然就要领盒饭了,不能忍啊
给你101个赞,不怕你骄傲😛😛
昨天两集有琅琊榜一季时候的高潮了,树林那场戏打斗拍的比较眩,只是萧平旌中了好几下居然没什么大伤匪夷所思,也说明二季上的琅琊榜高手榜实力真的缩水的多,当年卓鼎风杀送年菜的皇使和禁军那真是切菜一样,迅猛犀利潇洒干净,飞鸟投林那种绝技屌爆酷炫拽,看二季上段四杀个把巡防营那是累的要死,居然还没都拍死。
神马。。。我想听剧透,可是怕楼里的筒子们不同意哈哈
楼主分析有理。正反实力相当,互相制衡才能出好剧。
明白人
剧情和演员尚可,没那么不堪。看样要虐了,哭也是看剧的一种变相的发泄方式,但愿虐的很一些,但结局别太惨。
武功路数不同吧。。而且关键是二公子也不差好吧,要是二公子这里重伤了才是bug了,说好的京城前二的武功呢……
楼主分析的很到位!赞!
4鸟是拉拢元启,并让元启获得长林王府的好感
关于“周管家怎么被确认有嫌疑”没有留白,萧平章给了解释,这个妆盒四年前被摔过一次,由管家拿去修理,如果他稍微查验,定会发现夹层有东西,但是管家却装作无事,因此被确认他是不满萧平章抢了萧平旌世子之位才这么做的
觉得有一点点bug,按照上师的设定和人脉怎没有算到江湖人好武这一点,没有料到拓去追段说也说得过去
剧好,楼主写的也好
楼主分析得很有理……赞一个
哈哈唆使马场这件事还没有这一鸟,你说的是要元启报信的那三鸟。。。
我是之前看了一个帖子,问为什么周管家会知道那是东海朱胶什么的。总之那个帖子里蛮多人有疑问的。我如果找到了就贴上来。
这个帖子: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665065/discussion/615163245/
可能上师以前是宫廷之人或者平民百姓(如果16集那一段病人喝药的情景是他的回忆的话,应该是后者),之后只把江湖人作为利用的工具,但没有深入江湖。
哎哎那个说1是人物推动剧情2是剧情带动人物的就是我和另一个网友啦……但是我并没有说2所有的地方是剧情带动人物,然而我也确实在昨天两集已经找出了相应的证据,你可以去看最近的更新,单纯只顾剧情不顾人设就会崩人设崩剧情。看你言下之意是最新剧情是人物推剧情就论断这“这戏是人物推剧情”这急切为挚爱洗白的心情我能理解却难以服人啊!
。。。你误会了,我大致同意你的看法,并且把“人物推动剧情”这一点的论述范围限制在了这两集中。
这两集正准备二刷
另外,我能说在你提这个观点之前我对2就有这样的感觉了吗?不过不影响我欣赏2吧。
我不存在什么“挚爱不挚爱”,“洗白不洗白”,欣赏的情节就分析,有槽点的吐。我知道你很喜欢1,但不必推己及人,觉得我说2好就是洗白什么挚爱。
怀疑段是夜秦人,不然为什么那么死心塌地为上师,
还有就是信徒,上师洗脑很成功
我觉得段和那个宫女应该同为夜秦人。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最近两集上师设局让萧平章承萧元启的情修复二人关系(这是编剧的意图,为以后元启给长林王背后捅刀子铺路),于是真的如上师期望,萧平章当面郑重致谢,萧元启干了什么呢?跑了个腿通风报信就救了萧平旌一命。
还记得前面吗?为了捉张府尹,保沉船案的人证,萧元启可是舍命相护,这本来和他没有半分关系的事情,算是长林王府欠的一个大人情了,但是回京后半分嘉奖感谢都没有,所有人集体失忆,这么编剧情就是为的就是萧元启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人(包括他自己)可以为他母亲的安葬求情,助他尽快顺利黑化。
看见了吗?这就是剧情硬带人物,剧情需要萧元启被感谢的时候跑个腿通风报信就能被铭感五内,剧情不需要的时候哪怕萧元启是舍命冲锋,也不会被提半个字。
大部分同意你说的话,但不会像你说得那么绝对。我并没有站在你的反面,所以不辩驳。
不过还是有个细节你可能忽视了(跟你论点无关的细节),平章本来不一定真的怪过元启,而现在也不一定就没有芥蒂了。平章安慰元启前的表情似乎是觉察到元启来报信另有蹊跷,毕竟元启去城外干什么?为什么会碰到段桐舟?为什么碰到段桐舟就要来报信?为什么恰到段桐舟就是去杀平旌的?就是因为有疑点,所以平章可能直觉元启被人利用了,才有了那一段的“未来的路由你自己选择”之言。
我同意,他确实不该自己管的不管,没有确凿证据不会说。。。可能是作为长林世子谨慎小心惯了。
平旌恰好相反,什么都要管,知道什么都憋不住(见柯南上身那段,明明自己的安危还未保证。。。),然而却没他哥心细。
这就是为什么这剧可以有8.3分,吊打其他玛丽苏剧
不不哈哈,有一个细节你忽略了,元启给平章报信的时候不仅提了他见到段桐舟,还说会对平旌如何,然而元启并不知道(从平章的角度看)平旌在城外,段的仇人又不是平旌一个,只有知道平旌在城外的平章明白段一旦碰到平旌必然对平旌不利。
我本来以为要么平章问,要么元启自己解释为什么报信的时候会提到平旌,才能把这个漏洞圆回来,然而没有,要不就是编剧这样画蛇添足反而叫剧情出了bug, 要不就是元启智商不足自露马脚然而平章看出来却没有点透,只是点了点他而已,但是这一次的事事关他弟弟的性命安危,他却不弄出究竟,多试探两句,就这么放过了元启,为以后元启窝里反创造条件,我能说这又是剧情硬推人物吗?
拒绝剧透,为了保持惊喜感预告都特意不看
我是在说你那句“跑个腿通风报信就能被铭感五内”并不准确,你这一段里面的叙述实际上也支持了“平章并不是完全感谢,而是有疑虑”这个论点。
你说的元启通风报信时提到平旌,我当时听到这句也惊了一下,觉得平章应该有所反应。不过他当时没反应也可以理解,应该是急着去救弟弟。但事后肯定有疑虑,所以才会问元启为什么出城,又用话点播他。
他虽现在只是点了点,但之后肯定对元启会怀有警惕(如果没有的话就是人物逻辑问题)。一可能是觉得现在元启是受重创后受人蛊惑,自己可能慢慢会想清楚。二元启面对他的疑问明显面有难色不愿多说,再试探是试探不出了,不代表之后平章不会有所行动。
之前大家纷纷说荀白水弱智,元启黑化太快,这两集不就补充了很多细节弱化了这种印象吗?这部剧很可能线埋得比较长(孔导自己说的),现在元启这事刚刚发生,之后平章如何反应还不一定,不必这么快就急着下定论吧?
我觉得你认为2就是剧情推人物已经成思维定式了,什么细节都会往这个论点上套。我自知说服不了你,因此就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言了。
跑个腿通风报信就能被铭感五内” 这句话表达不准确我承认,但我想我的意思已经写清楚了你已经明白了,同样是人情,只是通风报信救了萧平旌一命,和, 冒生命危险为萧平章和死去的长林军找出凶手,如果前者已然值得萧平章郑重致谢,那么后者竟然提都不提,就是编剧的锅了,即,就看剧情是否需要,而不是是否合理。
至于萧平章此后会不会注意上萧元启,还是就这样先放在一旁不管任由他再出剧情,就看看再说。
恩你的意思我明白,我也说了在这一段论述上我大部分同意你的观点。指出来的只是跟你论点无关的一个小细节。
是的
琅琊榜1里面明显宗主实力过于强大,手眼通天,基本属于对全局信息,每个人的性格弱点了如指掌,自己一方又是高手众多,即便太子、誉王、夏江身处高位,仍然算得上被宗主全方位吊打。这就导致琅琊榜1的权谋智斗一经推敲就显得过于理想化了,不够精彩。
琅琊榜2里上师一开始的全局信息掌握能力隐隐有些1里宗主的Bug感觉,但是15集段桐舟的死就像是对Bug的修复。正反派实力均衡才更符合逻辑,斗争也更加精彩。
总的来说这集真的很精彩,对平旌的刻画的角度也更多元了一点
终于看到有人认认真真的讨论剧情了,特别好……
剧中可能没有仔细看,没有注意这么多细节,回想来还真是,楼主高人
只有一点,以上师在京城的眼线,不难查出二公子和林姑娘的关系。所以,随便派一个高手擒拿住林姑娘,借以控制二公子,也就控住了大哥,控制了长林王府。
我想你说的也有些道理我现在确实是在拿着2是剧情带人物在套,怎么办呢?因为现在2还没过半一堆剧情人设脱节的毛病让我失望了一次又一次啊……
不太可行。
一是一座将府应该不会受一个女子钳制,不然也不会这么多年无人能制衡了。
二是上师的目的是彻底扳倒长林王府,绝不是控制这么简单。
三是之前针对长林王府的阴谋上师都是隐于幕后,假借他人之手,因此才未被发现。擒拿林姑娘跟之前手段完全不同,容易暴露自己。加上仅仅控制王府太过温和,这样打草惊蛇,反而容易遭到反噬。
四是济风堂应该也是不好对付的江湖门派,冒险捉拿其堂主,容易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敌人。
五是林姑娘应该也有些功夫,不知道上师现在手中还有几张牌,能不能拿得住林姑娘。
六是看最新几集,济风堂应该还留有他用。
七是这样做太套路了,观众不会愿意看的。。。
总之,这样把握不大,效果不明显,又容易过早暴露自己,成为被打击对象。这样做,不智。
那就放低点期待,自然不会有那么多失望了。
1在我心里是经典,我本来也没有怀着看经典的心情去期待2,剧情推动人物就剧情推动人物吧,只要剧情内在逻辑没有大毛病,OOC不要太夸张,能站在当事人角度圆一下,还是能看下去。之前看的几集我也一直有槽点。就是因为期待不高,这几集情节上环环相扣,人物上添加很多细节,才让我更惊喜。况且惊喜也不代表就否定了它的缺点,比如今天两集的有些处理我觉得仍有可以改进的余地(比如老王爷在朝堂上说“我儿子说的就是事实”这段。。。)。总之态度既要批判(critical),又还是开放些吧。
林姑娘有些功夫的,当初平旌夜探段四的时候还援了一手。
老王爷在朝堂上那一吼,我也是相当震惊,但是在场朝臣们的反应也各个无语,和观众一样,编剧这么写,我有点想不明白,大约是为了表明老王爷其实心里又急又气非常心疼这个小儿子,所以反应不似寻常了?可是这已经不是他长林府的家事或者皇家事务单靠皇帝一句话的事,这已经是国事了,朝臣们站在第三者位置的考量不是没有道理,不能单单因为你位置高你就有理掌握话语权啊,难道编剧想表达长林府就是多年以来这么时不时的以权势压人所以印证了沈浮说多少人盼着长林王府倒,为之后长林府真倒了甚至被墙倒众人推做铺垫?
有可能编剧让王爷说这句话有她的考量。但作为观众,我不是很能get到编剧要表达的东西。。。
我贴一段我在别的地方说的话:
“但长林王一直都是谨言慎行的人,而且毕竟稳坐高位这么多年,应该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就算这件事涉及他儿子,也不应当说出这么容易惹他人侧目的话来。而且之前他跟平章都已经分析好局势了,这样摆出真相是维持北燕内斗,不一致向外的最好解决方法。有这些铺垫了,还说这样的话,让人有些不理解。”
同意,他和平章一直是谨言慎行的人,权高位重,想达到什么目的根本不需要靠身份在明面上压人,要是说这也是在埋线,埋什么线?将来的火药引线吗?
真是啊,昨天平章对元启的不做深究的反应,今天老王爷的一吼,恩,我都要拿小本本记下来,看看到底是啥线
哈哈哈哈你就单开一个贴,专门记录这些坑/线嘛。恩要取个好玩点的名字。
其实我倒觉得孙统领告诉飞盏并非无心。毕竟禁卫军将领,处事谨慎些也是有的
你是说巡防营孙统领让手下跟飞盏说晚上赴约可能赶不回来那段吗?
你们说我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也行 只有我在老王爷那一句 我绝对相信我儿子 时感到一个父亲流露出的深深的爱吗 而且当时确实没有实锤可以证明老二无辜吧 那么一瞬间的感性代替理性就这么不能被理解吗。。。我真的 看剧分析剧情是理性我特别佩服 我还是那句话塑造一个活生生的人更能打动人 榜1里我至今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那句 萧景炎你给我站住。。。
可能跟观众个人性格也有关系。。。
之前看白夜追凶的时候很多人各种不懂关宏峰为什么要嫁祸弟弟,可是个人觉得非常好理解,因为这是最理性、最大化利益和最小化伤害的方案。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做,而不会让感情影响我的决定。
在这里,王爷说出那句话的时候我就不是很能理解,这句话也许能反映他感情上的波动,可是在当时的情景里“没有用”,没有任何说服力,还体现了自己的弱点。
而且他不是当堂提出的不能退让,之前跟平章商量的时候平章就提出了“事实不是人人在意”,他有一晚上的思考时间,肯定会考虑到如果有人质疑北燕不信怎么办。当时更好的说辞应该是事实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北燕内斗,这个事实对有些人有利,因此肯定有人“信”。这样的解释比他一句“我儿子说是事实就是事实”要有用得多,也谨慎、智慧的多,跟他的人设和当时的情景也更符合。
对的,我是看第二遍冒出这个想法。。。
恩,不过孙统领应该也不会料到飞盏会去长林府,元启又恰巧在他在的时候来报信吧?他这样告诉飞盏应该是说,如果我没回来可能是出事了,你要来增援(不过巡防营找禁军增援也怪怪的。。。)
突然觉得平章根本没动手救人啊。。。他存在的意义就是卖人情给元启吧。那飞盏才是多余的
如果说是剧中平章的功能,在上师的布局里他是用来给平旌收尸的。。。
如果说是剧情上平章的功能,那就是连接元启和飞盏,让飞盏有机会去和拓跋宇夹击段桐舟,逼其必死。还有可能为之后平章对元启的警惕(希望能有)埋下一个伏笔。
那飞盏呢,他不去,平章可以上。虽然群殴很精彩,但是太巧了。。。
平章有伤在身,功夫连平旌都不如,上去打自然没有飞盏有威胁力。
飞盏来的是巧,但这个巧是从孙统领晚上跟他有约就开始的,之后都是有逻辑的、大概率会发生的事。
写的好啊
飞盏不是多余。他就是因为在这里看了拓跋宇的身手,后面要求跟拓跋宇比试,然后重华借此机会要跟平旌比试来杀惠王的剧情,才显得顺理成章
沉船案是公事,又不是长林府的私仇,不能算是长林府欠了萧元启人情。萧元启立功回来之后地位没有任何改变是皇帝的锅
我猜测一下 你是不是没怎么上过班?所以你是这样定义公与私的?好,那就算萧元启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舍命见义勇为,是为国家付出了,长林府就算不还这个人情,他们在执行公务的时候遇到这样见义勇为的事情,回去之后要写报告要提的,会做人做事的就会趁这个机会到皇帝面前大大表扬一番为萧元启申请嘉奖,做了顺水人情还能拉拢人心,这放现实生活中像长林王府这样十分爱惜自己羽毛顾及自己名声清誉这么干早被人背后骂以不知感恩忘恩负义傲慢骂死了!
然而剧里所有人集体失忆,就是为后面萧元启无法为自己母亲安葬求情,为他黑化做准备,这不是皇帝的锅,萧平旌还特地跟皇帝说要给他讲具体过程,皇帝这种政治老油条还不爱屋及乌主动给长林王府送人情大大嘉奖萧元启?
这不是皇帝的锅,这是编剧的锅,硬甩给剧里人物,没写好就是没写好,狡辩只会露出自己心智的短板。
你要是还不认同,其实不必回复,即使非要回复,那么我再回应的内容估计不会让你愉快。
手动给楼主点赞~
楼主一句chaos is a ladder才想起上师的确有点像小指头啊,都是在暗地里搬弄是非。
确是精妙 还特别经得起推敲 越想越有味道
打捞。精彩
之前竟然没发现如此好帖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