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母亲和江歌的母亲颇为相似,都是单亲妈妈,性格刚硬,长的还挺像,都是在自己女儿死后通过另一种灰色方式泄愤。
我原本很不喜欢三块广告牌,觉得女主的局限性太明显,而且犯法却没受到惩罚,结尾还是互相原谅的大团圆,但忘记了我作为观众站在上帝视角,其实无法理解女主的心境,不该断然做道德评判。但这也说明电影的叙事水平有欠缺,给观众造成了不解。为啥这样讲呢?我刚看了江歌案的采访视频,直观理解了单亲妈妈的心态,孩子是她们的一切,失去孩子会让她们彻底丧失理性。江歌案的采访是好几个视角拼凑起来的,核心是当事人的内心诉说,相当于一部电影的长度,能让观众直观的理解当事人心态,这才是好的作品。相比之下,三块广告牌,只给观众提供了一个旁观者视角,很多观众无法理解剧中人的心理,对电影产生误解
最赞回应
我也想到了江歌妈妈,这种无法放下,无法和解的无奈与愤怒。
同解,来自母亲的救赎。。。。追查凶手不能让她女儿死而复生,但可以让她对未来留有一点希望
我也想到了江歌妈妈,这种无法放下,无法和解的无奈与愤怒。
同解,来自母亲的救赎。。。。追查凶手不能让她女儿死而复生,但可以让她对未来留有一点希望
这叫门槛,不是电影的问题。
你能理解生活中如果出现了糟糕的事情,就不允许这件事情发生地不明不白这种心理吗?
我一直是这样的,我一定要知道得明明白白。如果我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谜,而这个谜是个坏事,我就一定要求个答案。。。谁干的,为什么。。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