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我们屈家”哈哈哈笑死
更雷的不是楚怀王说“我楚国一向待屈家不薄”吗?本来就是同姓公族,你能薄待他吗?
之前我被人科普这剧是历史正剧,有什么什么顾问。但请问顾问我愤青叔的称谓什么‘屈公子’,什么‘原儿’,感觉跟正剧没什么关系。公子这个称谓要注意使用,比如公子华,从来没人说他是嬴公子或者赵公子的。至于愤青叔是字原,名平,叫原儿,请问这怎么说?
???一般不是都有历史顾问的嘛,这种错误也会犯,真是醉了
张口要钱,豆瓣水军你的目的性不要太明显,藏不住了。
就这样水军还在刷“十年打磨”简直笑cry
原姓是芈,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为氏了,所以说我们屈家有错吗???不知道该是谁要嘲笑谁,人家的历史顾问是刘玉堂
历史顾问是刘玉堂?那秦国历史怎么回事?全是被歪曲的
其实,我觉得杨志刚的屈原一直挺好的。大秦之前没看过杨志刚其他的戏,但是他的表演真的很适合孤高激烈的屈原,就是台词方式太特别了= =
一对比真觉得杨志刚演的不错,至少把屈原的愤青劲演的淋漓尽致,马可跟他比就是一坨屎
那也是这个顾问说屈原历史上爱的是莫愁女,还曾经跟楚怀王搞基?
对,台风有点差,不过屈原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愤青,大方向把握的很好,怎么做其实还是欠缺
这本没错,然而 原儿是什么意思?!你当时小名吗?在男子的字后面加儿简直是嘲讽
没办法,大秦帝国以秦国为主,对整个楚国刻画都比较单薄,何况……屈原的事迹史书除了叙事混乱模糊的史记《屈原列传》,几乎找不到其他记载,按理来说,屈原的人格重点应该在被流放后,然而大秦毕竟要讲秦国,于是屈原流放后就一个渔父了。但这样也恰好和史料上那个粗线条的轮廓相合了。我觉得,宁愿粗线条模糊一点,也别乱YY啥子变法、宫斗……
还有有人回复的公子,以屈原的身份称不到公子,除非穿越到晋代以后,我不认识谁是历史顾问,此剧太浮夸了
编剧是北师大教授,还是文学院的……我简直对他把《山鬼》写作时间和解读惊呆了……
姓氏合并是在汉代才合并的,以前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屈原是屈氏芈姓,而他是男子,所以说的是屈家,是指的屈氏。楚国是熊氏芈姓,所以楚怀王是熊槐,熊是氏
我说了 不管他肚子里有多少墨水 不合理就是不合理
恩 完全客观是不可能的 而且就历史走向来看 后楚国黄歇的作用更大 我觉得屈原主要是代表的一种气节 不能作为政治主流
屈原还是十七岁的少年郎,出身高贵,涉世未深,还未入朝堂,要多愤青。都是一步步转变的。马可从屈原的17岁到62岁的演绎,总要有一个过程。
马可的屈原,表情丰富,细节挺到位的。把屈原少年成名,出身高贵的矜傲演出来了,而且因为是十七岁,把少年调皮,单纯,率真的性格也演绎很到位。这么“一根筋”的性格,才会有后来的千古一跳,我很期待。
那你为毛不打五星?
青史上的屈原最著名的是跳汨罗江。但是他也年少过,少年有情爱,追求情爱,再正常不过了。谁没年轻过,谁没几个思慕的姑娘或帅小伙呐
同姓公族为什么就没有薄待?都说十指连心,都很亲近,但是手指不是还有长短之分吗
叫屈原叫亲近没什么不对啊,父母称呼孩子,叫亲近点,我觉得没什么。现在的人除了正经名字,不是还有小名,昵称,爱称,各种吗?
打五星怕马可骄傲,谢谢。
果真洗脑还是有用的,哎,愤青叔其实名平,字原,称什么‘原儿’,不要太搞笑。学了皮毛,但要看到中华文化的内在。估计演员粉知道点芈姓屈氏觉得那就是天大的财富了,但屈公子估计都要在江里爬出来了,他一辈子都不是什么屈公子。
我没看,真tm叫他“原儿”了?
原儿哈哈哈哈
咋不叫屈儿哈哈哈
原儿……
你就告诉我,屈原对他爹说:“我还想问你呢,凭什么让我跪下!”和“礼法礼法,要是什么都讲礼法我早死多少回了。”这两句怎么符合屈原的人设了?这不是现代的熊孩子跟爹妈撒娇,那是礼法教养严格的春秋战国!
无知的是你。。。。古时候男子只说氏而芈是姓一知半解就不要来炫耀了
楚国姓芈,熊氏族是芈姓的一个分支,屈氏是熊氏的一个分支。
恕我无能,我也看了几集,哪里看出来演技好?你让演人民的名义的戏骨们情以何堪?我这样说吧:我不太懂演技,但我至少知道,他演的人物能让人觉得他就是屈原,屈原就该是这样的!抱歉,这种感觉一点都没有!马可这部戏里演的就是古代版马可,我没看到你所说的屈原!还是说,反正偶像好看就行,只要好看就能包容一切!红几年就消失的鲜肉多了去了,关键他还没咋红呢!
大兄弟,人民的名义随便拉一个老戏骨直接秒杀!别说人家老戏骨是多年演戏经验,那你去对比同时间的周迅等人!既然他是演员,演好是应该的!这年头多新鲜,演员只要有姿色,好像必须大家都来买账?
拿人民的名义来比,实在为难人了。其实就拿楼主说的杨志刚来比,都不如啊,至少人杨志刚还是演出屈子愤青的一面,人还是现场收音的,不说台词功底比大秦其他人,至少秒了这剧里的还是能行的。大秦的文白台词,不是一般人能说的,大秦不算最好的剧,但台词我觉得能让娱乐圈70%-80%的明星阵亡了。
呃,我印象里变法应该也是有过的,但宫斗不可能直线牵扯,这真的是胡来
这种事其实下笔之前查查百度百科都不至于这样
额(⊙o⊙)…春秋战国时期男子称姓女子称氏
男子称氏 女子称姓 谢谢... 这片的问题从来不是历史,倒是这里不少人暴露了自己历史一知半解。
虽然称氏,但本身什么‘我们屈家’这种说法就有问题,比如秦皇族嬴姓赵氏,但他们从来不可能称自己‘我们赵家’,最多我们这些旁观者会说祖龙叫赵政,他们自称‘嬴家’更合理些,因为姓是同宗同源的问题,氏就有地域和分支的问题了
还有这剧不仅仅是历史的问题,但就历史这点就是负分。倒是这里不少人不仅仅暴露了对历史的一知半解,而且还暴露了自认高于他人但实际啥也没搞懂。其实无知不可怕,最怕自己无知还认为自己有知。
……A:我芈家的 B:我芈家的 C:我芈家的 你是这个意思?
现存史料不可能看得出屈原有过变法,所谓“变法”是某些人对《史记 屈原列传》中上官进谗言时的那段“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yy出来的,实际上宪令内容是啥都没人知道,草稿未定就被“疏”了,连这和吴起、商鞅变法的文字记载有天壤之别。 而宫斗……那真的是太扯淡了,就算有宫斗也怎么可能是这种小孩子游戏一样的剧情
讲真郑袖要就这智商死十回都不够
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屈氏自称屈家以别于熊氏。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楚怀王芈姓熊氏,屈家芈姓屈氏。嫁入秦国的熊氏女封八子,史上以姓称之为“芈八子”。屈氏自称屈家,区别于芈姓熊氏。这是对的,怎么有那么多狗屁不通的说屈氏不能称屈家? 《史记》有屈原列传,两千多年前就是这样记的。 杨志刚那个大秦帝国叫什么“芈原”,也不怕笑掉牙齿。你在《史记》中找得到“芈原列传”?那才叫真见鬼。
《大秦帝国》拍了好几部,前面几部出现的都是屈原。这些对《思美人》有那么多意见的观众们怎么就不挑大秦帝国的不是?《思美人》播出倒是挑错。没想到没挑对,反而挑错了。《大秦帝国》最近播出的一部倒是从屈原变成芈原了。没变对反而变错了。《大秦帝国》闹的这出剧倒是很有意思嘛!
大秦帝国里,演员口型是“屈原”自称是“屈平”,最后的“芈原”是因为广电觉得屈原在里面是秦国的反派,有损高大全的形象,要求修改。于是只好补配改成“芈原”。不是别人见鬼,而是你自己无知
1、名和字的问题:“平”是名,名是自称用的;“原”是字,字是给别人叫的。演员自称“屈原”肯定是错的,配音改成“屈平”是对的。 2、《大秦帝国》对屈原的人设错误,成了反派,这是违背史实,广电需要剧组改错,剧组却将“屈原”变成了“芈原”。与史实越行越远。其对屈原人设还不如《思美人》在剧中的定位和人设,错的是《大秦帝国》,怎么反过来成了《思美人》的不对了?这样是非不分,到底是谁更无知?3、对《大秦帝国》的错你愿意宽容和包容,那又何必对《思美人》吹毛求疵?这样两种标准,不大好吧?最起码不公平。
麻烦你再读一遍我的原话:“自称是“屈平””,如果你理解还有问题,麻烦去翻出原片看看口型。为啥对大秦宽容?因为大秦是白璧微瑕,为什么对思美人diss,因为思美人是粪壤充祎。至于人设,孩子,书没读几本还是别说话了,大家眼睛不瞎。
战国四公子中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之子,他们被称为公子理所应当,《史记》中亦如此称呼。《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田文妫姓,田氏,名文,列“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至于黄歇的身份更加不如,都添列四公子之列。屈原身世可以田文相较,怎么不可以称公子?
自称是屈平,这没错。你的意思是因为屈平和演员口中的屈原对不上口型就改成“芈原”了。芈原口型就能对上了?屈原一个历史人物的姓名,就因为口型问题改成了史书上没有出现过的名字用法,这样糊弄,骗谁呢?这种态度还“白璧微瑕”,说你两重标准真没说错。至于大秦帝国屈原人设的问题,你自己说已经设成反派人物了,还有什么要说的?再看几遍反派还是反派。《思美人》当然有提升空间,各方面的制作也很认真,服饰方面比被捧上天的《瑯琊榜》还考究。两部电视制作面对的观众群的年龄不一样,别张口就来什么“粪壤充祎”,你还是先学几年做人再来说话吧。
屈原的史料除了正史中的史料记载,还有一个不能被忽略的文献就是屈原本人的著作。屈原的诗文,用“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继承并发挥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有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就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需要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绮丽的幻想,显示恢弘瑰丽的特征。讲究文采,注意华美。这样一个浪漫的屈原,一出场你就要他表现出孤高激烈,这怎么跟屈原满脑子浪漫、瑰丽、华美的文风相结合?按你“孤高激烈”一成不变的定位,屈原大概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我的书读得不多,不过,屈原写的这样华美、恢弘、瑰丽的的文字我还是读了。微风君你读了吗?
真扯,芈原。服装样式也不对,这种样式也不对,好几百年之后才出现的。
咆哮?这就是演技?西周已经出现了文采斐然的锦织物了。《小雅·巷伯》:姜兮斐兮,成是贝锦。《毛传》:贝锦,锦文也。《郑笺》:犹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锦文。《诗经》:“锦衾”、“衣锦”的记载很多。《穆天子传》:盛姬之丧,天子使嬖人赠用文锦。——锦在当时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织物,弄一身这样灰不溜秋的棉布衣啥意思?屈原诗中描写的芝兰芬芳、华采若英何处寻?
大秦帝国的服饰是不是应该重新做?
这是南北朝的服饰吗?脖子上的白色围兜什么鬼?一部剧看下来,真想将他脖子上那个莫名其妙的白色围兜扯下来。
正宗的南北朝服饰图片在这里。
忿大君
老年屈原枯槁、憔悴、绝望。每个年龄段的眼神和神态变化细腻而到位。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呵哈哈哈哈哈2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求你了,不要讨论这种没有的东西好吗
还使用了《诗经》拜托你多读几篇论文把!!!王逸《楚辞章句》的说法已经被驳过多少次了你大概都没有看过吧,别随处粘贴点东西就冒充大鸟,我看到了shit还不能说了?自己审美是shit还教别人做人?你自己先瞅瞅自己吧
求你了,去看一下大秦原剧,他人称屈原的口型是什么,屈原自称自己的口型又是什么吧,你这智商太侮辱人了。别浪费时间了
马可的粉丝,你有时间在这里回复我这种没流量、没质量、没口碑的玩意,不如去给你加主子动点钱吧233333333333现在,我不仅要说“粪壤充祎”,还要送你几句话“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苏粪壤以充祎兮,谓申椒其不芳。”嘻嘻~~~~教你做人
狂躁症啊你!你愿意睁着眼睛说瞎话,我贴了图你都看不见,剧中拍得好好的你非说没有。你要做睁眼瞎子,你就做着呗,我没有义务来治你的睁眼瞎病。
王逸《楚辞章句》的说法——你要引用王逸的说法和观点,请将具体的观点标注出来,记得标明文章刊载的刊物、时间、页码和行数。连标准规范的引用注文都不会,用这些语焉不详的泛泛之论来充数,想蒙混过去?你自己都说不明白的观点,还是歇菜吧你。
电视剧中配音口型对不上的太多了。我没有时间做这种无聊的事情。口型对不上不能成为乱改历史人物的姓名和将屈原的人设变成反派的理由。
从来不粉谁,闲瑕时间说说自己的看法,花钱做什么也不必花到这里来。上上茶馆合适得多。要说看剧,宁静的剧我挺喜欢,连早期的联手警探之类的我都看。思美人奔着屈原看的,跟演员无关。这部剧有自己的观众群。你不能说屈原谈个恋爱人设就有问题。历史上像汉武帝的妈王皇后,再婚二婚,而且与前夫有女儿,后来照样入了太子宫生下刘野猪,不仅贵为皇后、且贵为皇太后。这是史实。李世民杀兄、杀弟、逼父、霸嫂,个人德行百分百有亏,这也是史实。相比之下,先秦人物包括屈原在内谈个恋爱不是什么大逆不道不可原谅的。婚后屈原德行无亏。电视剧允许适当虚构。你要百分百求实,可以看记录片。不管是纪录片还是大秦帝国甚至于思美人都有自己的观众群。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来看就可以,没必要用百分百的态度来苛求思美人。当然,你如果是别有用心,另当别论。你就只能继续在这里别扭下去。“苏粪壤以充祎兮,谓申椒其不芳”——这样的词用在《大秦帝国》的“芈原”身上更合适。当然,对你这种睁着眼的瞎子,我只能对牛弹琴。
是是是,《思美人》是旷古烁今光华闪耀脱离于流俗情节流畅故事洒脱风格飘逸关注现实遵循历史精神的电视剧,屈原看了会拜服,大师看了会惭愧,它应该得到飞天金鹰白玉兰等大满贯,甚至登陆CBS、ABC、NBC、FOX……之所以会收视扑街,播完大半年后风评比播出时还低,都是因为水军功力太强,都是因为观众有眼无珠,即便在剧集完结N久后还能收到无穷无尽的钱。
——好了,我是牛,所以您老别再弹琴了,求求您别回我了,我不想看到这部恶心的垃圾出现在我的豆瓣提醒里了,不想看到“屈原”的名字从您这高人口里说出来了,求求您去给您的知音弹琴吧。
它应该得到飞天金鹰白玉兰等大满贯,甚至登陆CBS、ABC、NBC、FOX……之所以会收视扑街,——这委屈吧啦的满嘴昏话、一肚子气话,怎么像个受气的小媳妇?收视扑街?——陈宝国的《大明王朝1566》不是照样扑?收视还不如《思美人》呢。你们豆瓣水军不就是看这部剧大热,压着打低分,好让粉丝花钱,让你们从中图利吗?我不是谁的粉,别想从我这里要一分钱。
你不是看《大秦帝国》吗?你看图、看细节的水准就是这样看的? 这张图的表现:山河变色,日月隐退,天地一片烧灼。梦中的屈原被挖心揪肺,痛彻心髓,仰天狂啸。你要读不懂,就别冒充什么你会看剧还在这里东挑西拣。你没这水平也没有这资格。 投江的戏没问题,头发入水是四面发散式的,仰拍的很真实。你将图贴出来想表达什么? 你说不回就不回?你作你自己的主,我说我的话。你不想被我喷,那就老实点将你的臭嘴给我闭上。
有人极力推崇《大秦帝国》,好吧,芈原是硬伤之一。本着黑子吹毛求疵的精神,我随便扒一扒《大秦帝国》的硬伤。赢荡死了,居丧期间,披带孝服,却铺着大红地毯,硬伤1。如图。睁眼瞎的,看清楚了。
硬伤2,穿着丧服,配着大红的滚边,真尬。
硬伤3,穿着丧服,内里配着大红的纹饰。这些穿着是谁教的啊?
硬伤4,居丧期间,穿着孝服,却带着头饰,还有后面红色的布饰。
硬伤5,这样的硬伤,红白相间居然从第一集演到第二集,分分钟尬死了。
硬伤6,出殡时,惊现3个戴红色帽子的。太不走心了。
硬伤7,出殡时,再现红色帽子和侍女衣着滚着红边。
硬伤8,新王登基,众诸侯国派使来贺。韩国使臣当面请求秦国援手出兵相助,芈八子当着众朝臣的面答道(看图):想起侍奉先王的时候,先王坐在她身上,她疲惫不堪。只有先王整个人将身躯横卧身上时,这样对她有好处,才舒服啊。王太后自惭不如。韩国使臣不给好处,她芈八子不舒服,怎么可能出兵相助呢?这样污的情节,《大秦帝国》好意思拿来现,跟思美人比较?
看看,众朝臣听芈八子说话,个个不好意思了。真尬。
硬伤9:本宫的称呼是什么鬼?那个时候有这种称呼吗?
对比1,丧服。太后去世,衣冠全素。《大秦帝国》做得那么烂,怎么好意思来叫板思美人?细节处吊打《大秦帝国》。
对比2。莫愁女的义兄去世。素服。
这样的画面,一点也不俗艳。
不俗艳
历史上记载就是如此,嗯,能够还原历史值得鼓励,难道还把这几句话改成文明的话不成?塑造人物,不是美化历史人物。。。。。。历史剧就要让人看了有真实性的感觉。。。。思美人问题太多,标准的垃圾剧。。。
历史上记载就是如此?别逗了。你把芈八子在朝堂上说的这些话,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典给我找出来?出处在哪里?从哪里出处翻译过来的白话文?对大秦这样的垃圾剧你可以无限包容,对思美人剧将小缺点无限放大,我去!不用拿重标准来跟我讨论。我不吃这一套。
干嘛那么大的火气?很怀疑你是不是热爱屈原的人哦。。。。。这电视剧就是挂着历史外衣的偶像剧,言情剧,宫斗剧,就不要谈历史了吧。。。。。。讲历史,楚怀王是屈原的爷爷辈,年纪大了两轮不止,而且楚怀王还是个胖子。。。。。这剧里屈原和楚怀王成了兄弟了,楚怀王还成了帅哥,和屈原争风吃醋。。。。。。。基本的东西都是假的不得了,还谈什么身临其境的历史感受。。。。
楚怀王(前355-前296),屈原(前340-前278),楚怀王不过比屈原长了十几岁,你读史书了?你的原话说“楚怀王是屈原的爷爷辈,年纪大了两轮不止”,你是来搞笑的。哈哈哈哈😄还有啊,你推崇的大秦帝国之崛起,杨志刚的芈原,那把胡子和头发比楚王还白,看着比楚王老。你怎么不去指责大秦帝国当中的楚怀王的年龄设置不像爷爷辈?思美人的人物年龄设置是对的,你非得说是错,大秦帝国是错的,你非得力挺说是对的。是非不分,黑白颠倒,就是你这种人。
对个鬼哦,电视剧里楚怀王即位,屈原就出来了,那时候屈原才12岁哦,少年儿童呢,古代差15岁就差好多知道吗?古代妇女30就成了徐娘半老了,楚怀王快30岁了,连胡子都没有,是太监吗?编剧为了搞狗血的三角恋,特意把楚怀王搞成年轻人,不是为了博眼球是什么?
不对啊,以前百度过的哦,怎么更改了?历史就是小姑娘。。。。。
不要去跟活在梦中的傻子辩论,就算你辩赢了,他也不会认输的
而且剧里的人物历史关系很混乱,那个范雎第一集出现在秦国是个什么鬼,他不是几十年后才出来的吗?而且秦王和楚怀王是年纪一般大的,楚怀王连胡子都没有,秦王大把胡子是个什么鬼?
年轻什么啊?思美人的楚怀王一出场就已经有两儿子,两儿子都10岁左右了。
哦,那楚怀王即位时候,屈原才12岁,就成了诗人吗?这儿童还是天才哦,还成了屈公子。。。。。不是为了剧情硬凑的吗?。。。。。
这剧里一口一个屈公子是什么鬼?战国时期不是这样称呼的哦,好笑的很。。。。。。
战国四公子中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之子,他们被称为公子理所应当,《史记》中亦如此称呼。《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田文妫姓,田氏,名文,列“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至于黄歇的身份更加不如,生于江夏郡,只是楚国大臣。他都可以添列四公子之列。屈原有诗曰“朕之皇考曰伯庸”,他的身世可以田文相较,比黄歇高出很多,怎么不可以称公子?
> 去思美人的论坛
这剧也是厉害!用水军和亲友团把分从3.7拉到4.1(月大喵)
既然这个剧这么差,为什么看还要会员啊?(柳依雪)
思美人真的有那么难看吗?(yyyyyyqx)
两个楚国候选人第三次比试理政那里是不是删减了?(柳依雪)
子横子兰小时候挺善良的呀,怎么长大了都变坏了?(柳依雪)
本以为南后是一个相对正派的角色,后来才发现某些...(柳依雪)
最赞回应
更雷的不是楚怀王说“我楚国一向待屈家不薄”吗?本来就是同姓公族,你能薄待他吗?
之前我被人科普这剧是历史正剧,有什么什么顾问。但请问顾问我愤青叔的称谓什么‘屈公子’,什么‘原儿’,感觉跟正剧没什么关系。公子这个称谓要注意使用,比如公子华,从来没人说他是嬴公子或者赵公子的。至于愤青叔是字原,名平,叫原儿,请问这怎么说?
???一般不是都有历史顾问的嘛,这种错误也会犯,真是醉了
张口要钱,豆瓣水军你的目的性不要太明显,藏不住了。
???一般不是都有历史顾问的嘛,这种错误也会犯,真是醉了
就这样水军还在刷“十年打磨”简直笑cry
原姓是芈,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为氏了,所以说我们屈家有错吗???不知道该是谁要嘲笑谁,人家的历史顾问是刘玉堂
更雷的不是楚怀王说“我楚国一向待屈家不薄”吗?本来就是同姓公族,你能薄待他吗?
之前我被人科普这剧是历史正剧,有什么什么顾问。但请问顾问我愤青叔的称谓什么‘屈公子’,什么‘原儿’,感觉跟正剧没什么关系。公子这个称谓要注意使用,比如公子华,从来没人说他是嬴公子或者赵公子的。至于愤青叔是字原,名平,叫原儿,请问这怎么说?
历史顾问是刘玉堂?那秦国历史怎么回事?全是被歪曲的
其实,我觉得杨志刚的屈原一直挺好的。大秦之前没看过杨志刚其他的戏,但是他的表演真的很适合孤高激烈的屈原,就是台词方式太特别了= =
一对比真觉得杨志刚演的不错,至少把屈原的愤青劲演的淋漓尽致,马可跟他比就是一坨屎
那也是这个顾问说屈原历史上爱的是莫愁女,还曾经跟楚怀王搞基?
对,台风有点差,不过屈原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愤青,大方向把握的很好,怎么做其实还是欠缺
这本没错,然而 原儿是什么意思?!你当时小名吗?在男子的字后面加儿简直是嘲讽
没办法,大秦帝国以秦国为主,对整个楚国刻画都比较单薄,何况……屈原的事迹史书除了叙事混乱模糊的史记《屈原列传》,几乎找不到其他记载,按理来说,屈原的人格重点应该在被流放后,然而大秦毕竟要讲秦国,于是屈原流放后就一个渔父了。但这样也恰好和史料上那个粗线条的轮廓相合了。我觉得,宁愿粗线条模糊一点,也别乱YY啥子变法、宫斗……
还有有人回复的公子,以屈原的身份称不到公子,除非穿越到晋代以后,我不认识谁是历史顾问,此剧太浮夸了
编剧是北师大教授,还是文学院的……我简直对他把《山鬼》写作时间和解读惊呆了……
姓氏合并是在汉代才合并的,以前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屈原是屈氏芈姓,而他是男子,所以说的是屈家,是指的屈氏。楚国是熊氏芈姓,所以楚怀王是熊槐,熊是氏
我说了 不管他肚子里有多少墨水 不合理就是不合理
恩 完全客观是不可能的 而且就历史走向来看 后楚国黄歇的作用更大 我觉得屈原主要是代表的一种气节 不能作为政治主流
屈原还是十七岁的少年郎,出身高贵,涉世未深,还未入朝堂,要多愤青。都是一步步转变的。马可从屈原的17岁到62岁的演绎,总要有一个过程。
马可的屈原,表情丰富,细节挺到位的。把屈原少年成名,出身高贵的矜傲演出来了,而且因为是十七岁,把少年调皮,单纯,率真的性格也演绎很到位。这么“一根筋”的性格,才会有后来的千古一跳,我很期待。
那你为毛不打五星?
青史上的屈原最著名的是跳汨罗江。但是他也年少过,少年有情爱,追求情爱,再正常不过了。谁没年轻过,谁没几个思慕的姑娘或帅小伙呐
同姓公族为什么就没有薄待?都说十指连心,都很亲近,但是手指不是还有长短之分吗
叫屈原叫亲近没什么不对啊,父母称呼孩子,叫亲近点,我觉得没什么。现在的人除了正经名字,不是还有小名,昵称,爱称,各种吗?
打五星怕马可骄傲,谢谢。
果真洗脑还是有用的,哎,愤青叔其实名平,字原,称什么‘原儿’,不要太搞笑。学了皮毛,但要看到中华文化的内在。估计演员粉知道点芈姓屈氏觉得那就是天大的财富了,但屈公子估计都要在江里爬出来了,他一辈子都不是什么屈公子。
我没看,真tm叫他“原儿”了?
原儿哈哈哈哈
咋不叫屈儿哈哈哈
原儿……
你就告诉我,屈原对他爹说:“我还想问你呢,凭什么让我跪下!”和“礼法礼法,要是什么都讲礼法我早死多少回了。”这两句怎么符合屈原的人设了?这不是现代的熊孩子跟爹妈撒娇,那是礼法教养严格的春秋战国!
无知的是你。。。。古时候男子只说氏而芈是姓一知半解就不要来炫耀了
楚国姓芈,熊氏族是芈姓的一个分支,屈氏是熊氏的一个分支。
恕我无能,我也看了几集,哪里看出来演技好?你让演人民的名义的戏骨们情以何堪?我这样说吧:我不太懂演技,但我至少知道,他演的人物能让人觉得他就是屈原,屈原就该是这样的!抱歉,这种感觉一点都没有!马可这部戏里演的就是古代版马可,我没看到你所说的屈原!还是说,反正偶像好看就行,只要好看就能包容一切!红几年就消失的鲜肉多了去了,关键他还没咋红呢!
大兄弟,人民的名义随便拉一个老戏骨直接秒杀!别说人家老戏骨是多年演戏经验,那你去对比同时间的周迅等人!既然他是演员,演好是应该的!这年头多新鲜,演员只要有姿色,好像必须大家都来买账?
拿人民的名义来比,实在为难人了。其实就拿楼主说的杨志刚来比,都不如啊,至少人杨志刚还是演出屈子愤青的一面,人还是现场收音的,不说台词功底比大秦其他人,至少秒了这剧里的还是能行的。大秦的文白台词,不是一般人能说的,大秦不算最好的剧,但台词我觉得能让娱乐圈70%-80%的明星阵亡了。
呃,我印象里变法应该也是有过的,但宫斗不可能直线牵扯,这真的是胡来
这种事其实下笔之前查查百度百科都不至于这样
额(⊙o⊙)…春秋战国时期男子称姓女子称氏
男子称氏 女子称姓 谢谢...
这片的问题从来不是历史,倒是这里不少人暴露了自己历史一知半解。
虽然称氏,但本身什么‘我们屈家’这种说法就有问题,比如秦皇族嬴姓赵氏,但他们从来不可能称自己‘我们赵家’,最多我们这些旁观者会说祖龙叫赵政,他们自称‘嬴家’更合理些,因为姓是同宗同源的问题,氏就有地域和分支的问题了
还有这剧不仅仅是历史的问题,但就历史这点就是负分。倒是这里不少人不仅仅暴露了对历史的一知半解,而且还暴露了自认高于他人但实际啥也没搞懂。其实无知不可怕,最怕自己无知还认为自己有知。
……A:我芈家的
B:我芈家的
C:我芈家的
你是这个意思?
现存史料不可能看得出屈原有过变法,所谓“变法”是某些人对《史记 屈原列传》中上官进谗言时的那段“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yy出来的,实际上宪令内容是啥都没人知道,草稿未定就被“疏”了,连这和吴起、商鞅变法的文字记载有天壤之别。
而宫斗……那真的是太扯淡了,就算有宫斗也怎么可能是这种小孩子游戏一样的剧情
讲真郑袖要就这智商死十回都不够
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屈氏自称屈家以别于熊氏。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楚怀王芈姓熊氏,屈家芈姓屈氏。嫁入秦国的熊氏女封八子,史上以姓称之为“芈八子”。屈氏自称屈家,区别于芈姓熊氏。这是对的,怎么有那么多狗屁不通的说屈氏不能称屈家?
《史记》有屈原列传,两千多年前就是这样记的。 杨志刚那个大秦帝国叫什么“芈原”,也不怕笑掉牙齿。你在《史记》中找得到“芈原列传”?那才叫真见鬼。
《大秦帝国》拍了好几部,前面几部出现的都是屈原。这些对《思美人》有那么多意见的观众们怎么就不挑大秦帝国的不是?《思美人》播出倒是挑错。没想到没挑对,反而挑错了。《大秦帝国》最近播出的一部倒是从屈原变成芈原了。没变对反而变错了。《大秦帝国》闹的这出剧倒是很有意思嘛!
大秦帝国里,演员口型是“屈原”自称是“屈平”,最后的“芈原”是因为广电觉得屈原在里面是秦国的反派,有损高大全的形象,要求修改。于是只好补配改成“芈原”。不是别人见鬼,而是你自己无知
1、名和字的问题:“平”是名,名是自称用的;“原”是字,字是给别人叫的。演员自称“屈原”肯定是错的,配音改成“屈平”是对的。 2、《大秦帝国》对屈原的人设错误,成了反派,这是违背史实,广电需要剧组改错,剧组却将“屈原”变成了“芈原”。与史实越行越远。其对屈原人设还不如《思美人》在剧中的定位和人设,错的是《大秦帝国》,怎么反过来成了《思美人》的不对了?这样是非不分,到底是谁更无知?3、对《大秦帝国》的错你愿意宽容和包容,那又何必对《思美人》吹毛求疵?这样两种标准,不大好吧?最起码不公平。
麻烦你再读一遍我的原话:“自称是“屈平””,如果你理解还有问题,麻烦去翻出原片看看口型。
为啥对大秦宽容?因为大秦是白璧微瑕,为什么对思美人diss,因为思美人是粪壤充祎。至于人设,孩子,书没读几本还是别说话了,大家眼睛不瞎。
战国四公子中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之子,他们被称为公子理所应当,《史记》中亦如此称呼。《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
田文妫姓,田氏,名文,列“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至于黄歇的身份更加不如,都添列四公子之列。屈原身世可以田文相较,怎么不可以称公子?
自称是屈平,这没错。你的意思是因为屈平和演员口中的屈原对不上口型就改成“芈原”了。芈原口型就能对上了?屈原一个历史人物的姓名,就因为口型问题改成了史书上没有出现过的名字用法,这样糊弄,骗谁呢?这种态度还“白璧微瑕”,说你两重标准真没说错。
至于大秦帝国屈原人设的问题,你自己说已经设成反派人物了,还有什么要说的?再看几遍反派还是反派。
《思美人》当然有提升空间,各方面的制作也很认真,服饰方面比被捧上天的《瑯琊榜》还考究。
两部电视制作面对的观众群的年龄不一样,别张口就来什么“粪壤充祎”,你还是先学几年做人再来说话吧。
屈原的史料除了正史中的史料记载,还有一个不能被忽略的文献就是屈原本人的著作。屈原的诗文,用“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继承并发挥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有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就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需要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绮丽的幻想,显示恢弘瑰丽的特征。讲究文采,注意华美。
这样一个浪漫的屈原,一出场你就要他表现出孤高激烈,这怎么跟屈原满脑子浪漫、瑰丽、华美的文风相结合?按你“孤高激烈”一成不变的定位,屈原大概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我的书读得不多,不过,屈原写的这样华美、恢弘、瑰丽的的文字我还是读了。微风君你读了吗?
真扯,芈原。服装样式也不对,这种样式也不对,好几百年之后才出现的。
咆哮?这就是演技?西周已经出现了文采斐然的锦织物了。
《小雅·巷伯》:姜兮斐兮,成是贝锦。
《毛传》:贝锦,锦文也。
《郑笺》:犹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锦文。
《诗经》:“锦衾”、“衣锦”的记载很多。
《穆天子传》:盛姬之丧,天子使嬖人赠用文锦。
——锦在当时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织物,弄一身这样灰不溜秋的棉布衣啥意思?屈原诗中描写的芝兰芬芳、华采若英何处寻?
大秦帝国的服饰是不是应该重新做?
这是南北朝的服饰吗?脖子上的白色围兜什么鬼?一部剧看下来,真想将他脖子上那个莫名其妙的白色围兜扯下来。
正宗的南北朝服饰图片在这里。
忿大君
老年屈原枯槁、憔悴、绝望。每个年龄段的眼神和神态变化细腻而到位。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呵哈哈哈哈哈2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求你了,不要讨论这种没有的东西好吗
还使用了《诗经》拜托你多读几篇论文把!!!王逸《楚辞章句》的说法已经被驳过多少次了你大概都没有看过吧,别随处粘贴点东西就冒充大鸟,我看到了shit还不能说了?自己审美是shit还教别人做人?你自己先瞅瞅自己吧
求你了,去看一下大秦原剧,他人称屈原的口型是什么,屈原自称自己的口型又是什么吧,你这智商太侮辱人了。别浪费时间了
马可的粉丝,你有时间在这里回复我这种没流量、没质量、没口碑的玩意,不如去给你加主子动点钱吧233333333333
现在,我不仅要说“粪壤充祎”,还要送你几句话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苏粪壤以充祎兮,谓申椒其不芳。”
嘻嘻~~~~教你做人
狂躁症啊你!你愿意睁着眼睛说瞎话,我贴了图你都看不见,剧中拍得好好的你非说没有。你要做睁眼瞎子,你就做着呗,我没有义务来治你的睁眼瞎病。
王逸《楚辞章句》的说法——你要引用王逸的说法和观点,请将具体的观点标注出来,记得标明文章刊载的刊物、时间、页码和行数。连标准规范的引用注文都不会,用这些语焉不详的泛泛之论来充数,想蒙混过去?你自己都说不明白的观点,还是歇菜吧你。
电视剧中配音口型对不上的太多了。我没有时间做这种无聊的事情。口型对不上不能成为乱改历史人物的姓名和将屈原的人设变成反派的理由。
从来不粉谁,闲瑕时间说说自己的看法,花钱做什么也不必花到这里来。上上茶馆合适得多。
要说看剧,宁静的剧我挺喜欢,连早期的联手警探之类的我都看。
思美人奔着屈原看的,跟演员无关。
这部剧有自己的观众群。你不能说屈原谈个恋爱人设就有问题。历史上像汉武帝的妈王皇后,再婚二婚,而且与前夫有女儿,后来照样入了太子宫生下刘野猪,不仅贵为皇后、且贵为皇太后。这是史实。李世民杀兄、杀弟、逼父、霸嫂,个人德行百分百有亏,这也是史实。相比之下,先秦人物包括屈原在内谈个恋爱不是什么大逆不道不可原谅的。婚后屈原德行无亏。电视剧允许适当虚构。你要百分百求实,可以看记录片。不管是纪录片还是大秦帝国甚至于思美人都有自己的观众群。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来看就可以,没必要用百分百的态度来苛求思美人。当然,你如果是别有用心,另当别论。你就只能继续在这里别扭下去。
“苏粪壤以充祎兮,谓申椒其不芳”——这样的词用在《大秦帝国》的“芈原”身上更合适。当然,对你这种睁着眼的瞎子,我只能对牛弹琴。
张口要钱,豆瓣水军你的目的性不要太明显,藏不住了。
是是是,《思美人》是旷古烁今光华闪耀脱离于流俗情节流畅故事洒脱风格飘逸关注
现实遵循历史精神的电视剧,屈原看了会拜服,大师看了会惭愧,它应该得到飞天金
鹰白玉兰等大满贯,甚至登陆CBS、ABC、NBC、FOX……之所以会收视扑街,播完大
半年后风评比播出时还低,都是因为水军功力太强,都是因为观众有眼无珠,即便在
剧集完结N久后还能收到无穷无尽的钱。
——好了,我是牛,所以您老别再弹琴了,求求您别回我了,我不想看到这部恶心的
垃圾出现在我的豆瓣提醒里了,不想看到“屈原”的名字从您这高人口里说出来了,
求求您去给您的知音弹琴吧。
它应该得到飞天金
鹰白玉兰等大满贯,甚至登陆CBS、ABC、NBC、FOX……之所以会收视扑街,
——
这委屈吧啦的满嘴昏话、一肚子气话,怎么像个受气的小媳妇?
收视扑街?——陈宝国的《大明王朝1566》不是照样扑?收视还不如《思美人》呢。
你们豆瓣水军不就是看这部剧大热,压着打低分,好让粉丝花钱,让你们从中图利吗?我不是谁的粉,别想从我这里要一分钱。
你不是看《大秦帝国》吗?你看图、看细节的水准就是这样看的? 这张图的表现:山河变色,日月隐退,天地一片烧灼。梦中的屈原被挖心揪肺,痛彻心髓,仰天狂啸。你要读不懂,就别冒充什么你会看剧还在这里东挑西拣。你没这水平也没有这资格。 投江的戏没问题,头发入水是四面发散式的,仰拍的很真实。你将图贴出来想表达什么? 你说不回就不回?你作你自己的主,我说我的话。你不想被我喷,那就老实点将你的臭嘴给我闭上。
有人极力推崇《大秦帝国》,好吧,芈原是硬伤之一。本着黑子吹毛求疵的精神,我随便扒一扒《大秦帝国》的硬伤。
赢荡死了,居丧期间,披带孝服,却铺着大红地毯,硬伤1。如图。睁眼瞎的,看清楚了。
硬伤2,穿着丧服,配着大红的滚边,真尬。
硬伤3,穿着丧服,内里配着大红的纹饰。这些穿着是谁教的啊?
硬伤4,居丧期间,穿着孝服,却带着头饰,还有后面红色的布饰。
硬伤5,这样的硬伤,红白相间居然从第一集演到第二集,分分钟尬死了。
硬伤6,出殡时,惊现3个戴红色帽子的。太不走心了。
硬伤7,出殡时,再现红色帽子和侍女衣着滚着红边。
硬伤8,新王登基,众诸侯国派使来贺。韩国使臣当面请求秦国援手出兵相助,芈八子当着众朝臣的面答道(看图):想起侍奉先王的时候,先王坐在她身上,她疲惫不堪。只有先王整个人将身躯横卧身上时,这样对她有好处,才舒服啊。王太后自惭不如。韩国使臣不给好处,她芈八子不舒服,怎么可能出兵相助呢?这样污的情节,《大秦帝国》好意思拿来现,跟思美人比较?
看看,众朝臣听芈八子说话,个个不好意思了。真尬。
硬伤9:本宫的称呼是什么鬼?那个时候有这种称呼吗?
对比1,丧服。太后去世,衣冠全素。《大秦帝国》做得那么烂,怎么好意思来叫板思美人?细节处吊打《大秦帝国》。
对比2。莫愁女的义兄去世。素服。
这样的画面,一点也不俗艳。
不俗艳
历史上记载就是如此,嗯,能够还原历史值得鼓励,难道还把这几句话改成文明的话不成?
塑造人物,不是美化历史人物。。。。。。
历史剧就要让人看了有真实性的感觉。。。。
思美人问题太多,标准的垃圾剧。。。
历史上记载就是如此?别逗了。你把芈八子在朝堂上说的这些话,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典给我找出来?出处在哪里?从哪里出处翻译过来的白话文?对大秦这样的垃圾剧你可以无限包容,对思美人剧将小缺点无限放大,我去!不用拿重标准来跟我讨论。我不吃这一套。
干嘛那么大的火气?很怀疑你是不是热爱屈原的人哦。。。。。
这电视剧就是挂着历史外衣的偶像剧,言情剧,宫斗剧,就不要谈历史了吧。。。。。。
讲历史,楚怀王是屈原的爷爷辈,年纪大了两轮不止,而且楚怀王还是个胖子。。。。。
这剧里屈原和楚怀王成了兄弟了,楚怀王还成了帅哥,和屈原争风吃醋。。。。。。。
基本的东西都是假的不得了,还谈什么身临其境的历史感受。。。。
楚怀王(前355-前296),屈原(前340-前278),楚怀王不过比屈原长了十几岁,你读史书了?你的原话说“楚怀王是屈原的爷爷辈,年纪大了两轮不止”,你是来搞笑的。哈哈哈哈😄还有啊,你推崇的大秦帝国之崛起,杨志刚的芈原,那把胡子和头发比楚王还白,看着比楚王老。你怎么不去指责大秦帝国当中的楚怀王的年龄设置不像爷爷辈?思美人的人物年龄设置是对的,你非得说是错,大秦帝国是错的,你非得力挺说是对的。是非不分,黑白颠倒,就是你这种人。
对个鬼哦,电视剧里楚怀王即位,屈原就出来了,那时候屈原才12岁哦,少年儿童呢,
古代差15岁就差好多知道吗?
古代妇女30就成了徐娘半老了,楚怀王快30岁了,连胡子都没有,是太监吗?
编剧为了搞狗血的三角恋,特意把楚怀王搞成年轻人,不是为了博眼球是什么?
不对啊,以前百度过的哦,怎么更改了?历史就是小姑娘。。。。。
不要去跟活在梦中的傻子辩论,就算你辩赢了,他也不会认输的
而且剧里的人物历史关系很混乱,那个范雎第一集出现在秦国是个什么鬼,他不是几十年后才出来的吗?
而且秦王和楚怀王是年纪一般大的,楚怀王连胡子都没有,秦王大把胡子是个什么鬼?
年轻什么啊?思美人的楚怀王一出场就已经有两儿子,两儿子都10岁左右了。
哦,那楚怀王即位时候,屈原才12岁,就成了诗人吗?这儿童还是天才哦,还成了屈公子。。。。。
不是为了剧情硬凑的吗?。。。。。
这剧里一口一个屈公子是什么鬼?战国时期不是这样称呼的哦,好笑的很。。。。。。
战国四公子中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之子,他们被称为公子理所应当,《史记》中亦如此称呼。《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
田文妫姓,田氏,名文,列“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
至于黄歇的身份更加不如,生于江夏郡,只是楚国大臣。他都可以添列四公子之列。屈原有诗曰“朕之皇考曰伯庸”,他的身世可以田文相较,比黄歇高出很多,怎么不可以称公子?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