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木。
这个角度好。
在那个局势下,曹操只畏惧民意。
得民意者,得曹操。
问题是,只能是曹操得民意。
而司马懿设计的局里,如曹操所言,得民意者是曹丕。
这犯了曹操大忌。如果不是自己亲儿子,别人可能当即就下狱了。
司马懿的仁义木,只会让及布死。
仁义木,可以立。但不能以曹丕的名义立。
只能由曹丕借曹操的名义立,及布才会生还。
比如,【丞相怜恤孝子,为天子惜才、为百姓立仁义】。
走这个路子,曹操就会欣然笑纳。
---------------------------------------------------------------------
2017年6月28日19:43:50
应该是我表述错误。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以曹丕的名义立仁义木;但是将所有仁义归为曹操。
曹丕只是仁义木的执行者。
最赞回应
但是曹操当时没说会赦免汲布,所以无法以他的名义立仁义木
现在这样处理更争锋相对一点,就是跟他老爸杠一杠
但是曹操当时没说会赦免汲布,所以无法以他的名义立仁义木
看到这里我也觉得,此招大险!!!要是曹操不认曹丕的“仁义”,那他和汲布都没好果子吃。当然,编剧同学肯定会让曹操认的,不然没法往下写了。
这件事情得民意的是曹操,毕竟最后可以当中赦免汲布的只能是曹操,而且曹操还当中演讲,说了当年以发代首的往事。
曹丕主要是顺利完成了曹操交代的使命,给曹操一个获取民意的舞台。所以才会有事件完结后的父子对话。
昨天播到你说的这些了吗?
我只是边看手机边看的,心里随便想了想。料到肯定是赦免汲布的,没想那么多。
为了有根据,剧中特意通过司马懿和曹操嘴说了曹操的往事,表明已经当了丞相的曹操一定会顺民意赦免汲布
哦,有往事,不过,曹阿瞒终是个不按牌理出牌的,还是有点儿玄。记得前情中也有他派汲布去也是有用意的,知道汲布大有可能放过徐庶。。然后他也拿这把柄跟曹丕说事的。
你要想曹操没同意的情况下,子桓还用他的名义立仁义木有点假传诣意的意思阿,这在古代可是重罪,立马给了曹操让子桓出局的借口。
曹丕没有代替曹操立木,曹丕说的是自己去保汲布。
曹操到了现场演讲,没有把这场戏的功劳全给曹丕领走。
以曹操的名义立?风险可能更大吧。
竖子安敢假我之名?
我只是针对楼主的问题说不能让他以父的名义立而已拉。
卖人情给曹操,曹操自己都说了。因为汲布的命始终是掌握在曹操手中,曹操给曹丕的命令是抓住汲布而非处置。司马懿这招都看到了。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