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实验不用考试,已经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教育不适合英国学生。
因为孩子表现出不满。主要原因是听不懂,不允许提问,记笔记同时听讲太难,另外潜在原因就是孩子不怕中国老师,怕的是学校的教务主任和校长,深层原因是有保障体系,无后顾之忧,这个是中国老师普遍的结论,我表示赞同。
这个实验如果放在实验室做,肯定是要除去“纪律”这个因素的。但是这个实验放在了学校这个真实的小社会中,实验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已经接受英式小学教育的孩子,所以纪律是首当其冲会出现的因素。
所以当孩子出现逆反情绪,已经说明中式教育是不能被这些中学孩子所接受的,更不能被推行 ,这个校长已经说得很清楚。
其实国人已经指出了中式教育的弊病:只有一套教学大纲,知识点很多,所以只能选用填鸭式教学,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够因材施教,喜欢上高等学校的去高考,而只要谋生的就去走职业学校道路的话,我想孩子们会更快乐。
另外“中式教育”在这个纪录片中确实表现生硬,难道中式教育就是不能小组讨论的吗?我们中国不是提倡兼容并包的吗,而纪录片里边的中式教育太单一。而且在国内,同学也可以在课后去老师办公室提问,以及补课,其实是有对话空间的。而英国这边只有一次授课,所以孩子们没有别的机会去把知识点搞懂,纪律可以说是一种抗议。
所以我觉得在记录片中应该体现纪律问题在非实验班中是如何被解决的,或许并不这么突出,而在中式课堂里却是最大问题。有些孩子也在镜头前承认他们的纪律很不好,但他们也知道这个是实验,他们的未来还是英式教育,所以不担心不害怕。而中国老师也不用哭泣,因为任何一项教学都是有配套体系的,所以在中国绰绰有余,在英国差强人意。
优酷上柚子木字幕组有了
这么收呀,找不到第二集
赞同,越来越多的不可控因素展现出这个实验的不严谨。
"而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够因材施教,喜欢上高等学校的去高考,而只要谋生的就去走职业学校道路的话,我想孩子们会更快乐。"
----------------------------------------------------------------
谁拦着你去上中专职校了?
我才发现原来我们从小都是一心两用的(一边听一边记笔记。。。),哈哈哈。
上课听不懂,下了课去找别的老师提问,就是不问中国老师。是不允许提问还是学生们不想提问?不学也就算了,随便说话,喝茶,唱歌,逃学,这已经不是学习态度的问题了,而是没礼貌。这种学生不仅中国有,国外也有。
第一集有个女生说自己来学校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见朋友。像这样的学生既然不想学,上课又想说话,那为什么不自觉离开教室呢?何必为难老师?
还有第二集那个上课喝茶的学生,他母亲说了一段话,大致意思是我认为拿电热壶去学校,有可能会伤到他人,因此不建议自己的孩子这么做,但是他的孩子没有听她的话。而且她明确反对孩子这么做了吗?她明确表态这么做是不礼貌吗?
开家长会时最后一排有个家长说学生在学校不守纪律,好像成了家长的错,这不应该是学校的责任吗?如果学校完全肩负起督促学生遵守纪律的责任,那么家长在孩子上学这件事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果家长放任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孩子就会想父母对我没有要求,我想怎样就怎样,老师批评我又怎样,父母又不会给我压力。没有家长的配合,只凭老师恐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教导主任巡视教室,学生们老实了,是因为“怕”。为了维护课堂纪律,怎么让学生“怕”老师?不是每个老师都有大块头,也不是每个老师都有不怒自威的气场,更不是每个老师讲课都有吸引力。对于教育方式和学生,其实是双向选择的关系,有人适应有人不适应。你适应就认真听讲,不适应就要捣乱吗?不适应就请离开教室。
就比如企业与员工,员工觉得企业的制度不适合自己,他可以辞职。不辞职就要服从管理,想不服从管理又想拿工资有这种好事吗?也就是这些学生仗着自己未成年,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家长撑腰。等成年后,现实这堂课就会等着他们。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