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电影《二十二》,一部讲述中国幸存的慰安妇的纪录片。这段历史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电影平静而克制,几乎没有渲染。之所以选择支持这种稍显枯燥的纪录片,源于我内心深处的一份人文关怀。看到导演说,这片子的所有盈利一分不留的要全部捐给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观影就当作为了这一善举尽一份绵薄之力。相比当下热映的《战狼2》,我把所有爱国热情都投放在了二十二上。与其臆想我国多么的强大昌盛,并且毫无逻辑不合常理的酷炫拽(主角光环护体,只能当漫威英雄来看了),满足我们那点虚荣心,不如选择正视历史,尊重事实,铭记战争的痛苦和珍惜世界和平。
我们以为那些老太太内心对敌人充满仇恨,恶意,但到了耄耋之年 ,还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看不开的?她们比我们更懂得和平的可贵。陈林桃老人说:“我希望中日一直友好,不要打仗。一打仗会有很多人死去”。乐观的老人韦绍兰说:“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着半条命来看”。我深深被她们感动。经历了那么多灾难,依然善良,依然坚强乐观。
说起来,我这大脑似乎能算分裂了,前天明明还在看综艺节目《我爱二次元》,被那些动漫情节感动的热泪盈眶,今天看《二十二》却也为战争年代百姓的不幸义愤填膺,惆怅心酸。一个看着动漫和蔡澜的文章长大的人,虽然在和平年代是个亲日派,但希望日本人民比电影中这些老人更渴望和平,否则我们必须老账新账一起算。
爱国是本能,这根本不需要煽动,就像你一定会无条件保护自己父母。但如果跳出自身的立场,重新思考战争可能更有价值。我相信人类终究会明白,无论是出于君王的私欲、种族仇恨还是被披上正义或宗教的外衣,甚至带上国家自由、道德的面具,战争最终只是一场普通人消灭普通人的悲剧,诉说着人类存在的荒诞。几十年过去了,回头认真审视历史就会发现战争对一个地区长久的影响并不大,而文明进步才应该是人类的主旋律。反省战争的必要性,远的不说,就说甲午战争,日本完胜,中国惨败,但是12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日本又胜出了多少?中国不可抵挡的崛起,靠的是30多年的和平发展,文化进步。再往前,德国在二战前的很多诉求今天都通过欧洲一体化得到了,而70多年前它诉诸于战争,则给全世界带来了灾难。战争是绞肉机,摧毁着一切文明,无论是哪一方胜利,牺牲的人民都只是充当了炮灰的角色而已。
那些为战狼欢呼雀跃的观众们,我推荐你们冷静下来再看一场《二十二》。
关于爱国主义和反战
|
> 去二十二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请问哪里可以看112分钟的版本呀?(Sonja)
看完后朋友说这部片就不应该被拍出来(Darcy)
就是个主旋律忽悠(吃葡萄不吐皮)
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中国“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鹅鹅鹅)
这部电影留下的回忆(Just my luck)
后面会有《十二》和《二》吗?(qq)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