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觉稀有程度堪比安迪的人生轨迹。都是非常少见的,从而戏剧冲突太过,对比的太残酷。
真实的残酷,但有情人终于在一起,还保留了一丝的希望。祝福真心相爱的人。2016-05-05 17:36:12 霆子 (霆子)
常见,我小堂妹家就是呀!她哥根本就没上过大学,而她完全凭自己半工半读的,直到研究生,马上要毕业了,被我堂叔、婶子和她哥给逼着退学了,理由是读的太高了将来不好嫁……她哥有一次把她当时的男友后来的老公打了,原因竟然是他已经收了一个秃头打款的彩礼钱,要把自己刚刚23岁的妹妹给人家做续弦,兼做一个16岁孩子的后妈!!!够奇葩吧!!她挣的钱是她哥的十好几倍,可是她父母却说是她哥哥养的她,要她要对她哥知恩图报的……后来,她结婚,她父母就让她把名下自己买的房子过户给她哥才把户口本给她的,她老公很硬气,当时跟她家定出条件说不管婚后两人过成什么样都不会人小堂妹要娘家一分钱,但是,娘家也不能要他们俩一分钱,这样才算勉强摆脱了家里……小堂妹的婚礼只有我们参加,她哭的很伤心,但是公公婆婆对她很好,最奇葩的是她哥还有她爸妈,不参加婚礼就算了,还跑来捣乱要将婚礼搅黄,让他俩分,后来弄清楚原因竟然是她哥认识的一个韩国也不是日本的农村人,娶不上媳妇,给了她哥4万美金要娶他妹妹!!……我小堂妹一边看这个故事一边哭……樊胜美的家庭真的很普遍的,女孩出息,哥哥败家的有的是,家里把女孩当摇钱树养,榨干了算,有的不堪如此境地的,还有自杀的呢,这算什么?
感谢 不知错 的分享,报以最良好的祝愿。2016-05-05 12:00:34 不知错。
不常见,但是应该也不是特例。
举例说明我自己的家庭。因为并不主要是因为重男轻女。更多的是劫富济贫。
我的哥哥只读到初中,然后就下学打工。
而我读完了职高。主要原因是我无心读大学。虽然我父母天天说读那么多书没用,但是,该交学费该给生活费的时候从来没有少过我。
毕业之后我四处游荡,没怎么给家里人钱,家里对我也没有期待。我哥哥和我一样,然后我哥哥每年省下来一两万都寄到家里,我只是过年的时候意思一下给家里五六千。
家里拼命问我要钱是从我工作稳定开始,我留在了一个公司,收入稳定,混上了管理。从此父母开始了劫富济贫。
因为我的哥哥一年年,越来越不会赚钱,父母发现女儿能干,就开始生活费问女儿要,我哥生活费不够问我要,每年我花在家人身上要两三万了,我哥计划明年结婚,我父母直接叫我给我哥哥再准备十万。
因为不舍得父母难过,也知道我哥哥的确需要帮忙,所以我之前一直帮,帮到后来他们习惯了,如果我不帮的他们也会觉得我有能力,为什么不帮。。
我小的时候我父母要疼爱我多一点,然后,长大后,谁没出息,父母就更偏爱谁。
感谢carina junjun 的分享
2016-05-05 05:36:31 carina
你如果是问重男轻女,那不是很稀有。你如果是问完完全全跟樊一样,那估计真的很稀有,因为像她那样的家庭根本不会供女孩上大学,更多的是读完初中就让女孩去打工或者上个职高找工作,然后还要敲婆家一笔彩礼钱。舌尖里面那个做点心的姑娘不就说“父母觉得女孩没必要读太多书,所以挣钱出来养弟弟”吗?呵呵!还有天涯上一家父母狮子大开口跟婆家要彩礼,理由是“我们供女儿上了大学,要回本”,真想反手一个煤气罐!
2016-05-05 07:59:36 junjun
不常见。以她的家庭,及父母对她的态度看,她很难上完中学。况且有这么不靠谱的哥哥也少见。生活中所见最多的是姐姐补贴弟弟,极少见妹妹补贴哥哥。一般哥哥条件好,会给妹妹一些帮助,条件不好也不会找妹妹要,毕竟做哥哥的一般还是要点面子的。
最赞回应
稀有?楼主过得真幸福,至少没有体验过从小到大父母都重男轻女是什么滋味。微博上、天涯上、百度贴吧里爆出的各种重男轻女的新闻时间、情感话题,楼主也从不关注,就在今天,微博热门话题之一不就是一个小女孩被一家子人集体抛弃吗。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不要说广大农村地区,就算是在各个城市的许多角落里类似的家庭状态一点都不少见,即使没有做到极端,但是日常言行中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随时都在流露;至于广大农村地区,虽然说并非所有人都重男轻女,但是这种观念的荼毒面积大小实在并非那些从来没有了解过真实情况者所想的那么乐观。
你如果是问重男轻女,那不是很稀有。你如果是问完完全全跟樊一样,那估计真的很稀有,因为像她那样的家庭根本不会供女孩上大学,更多的是读完初中就让女孩去打工或者上个职高找工作,然后还要敲婆家一笔彩礼钱。舌尖里面那个做点心的姑娘不就说“父母觉得女孩没必要读太多书,所以挣钱出来养弟弟”吗?呵呵!还有天涯上一家父母狮子大开口跟婆家要彩礼,理由是“我们供女儿上了大学,要回本”,真想反手一个煤气罐!
想想天朝三千多万女孩被流产溺死,就知道这种重男轻女家庭绝不会稀有
我想起一件事。我有个朋友,做文具代理的,未婚,独生女儿,但父亲这边的亲属中有几个堂兄弟,平常她总跟我说从奶奶那起,他们家叔叔伯伯、堂兄堂弟经常向她要钱花,因为在这些人中她的经济状况最好,不给还不行,因为自己的父亲会很生气。不是没为这件事闹过,但是最后都是以向父亲妥协告终。
我觉得这已经很让人无语了,后来知道一件更让人无语的是她家名下有一套房子,这房子在几年前被她爸给了其中一个堂兄弟。当时我很好奇,问她为什么,她说她爸始终觉得男孩子才能继承血脉,传宗接代。然后我追问了一句得到房子这个堂兄弟是不是平时和你爸走得近,特别能讨你爸欢心——所以这样才得了房子。她说根本没有这回事,平时都不怎么来往,仅仅是因为她爸觉得女儿是外人,产业总得给一个有血脉的男的。
一件寒透人心的真事。——原谅我把这件事在这个贴子再贴一遍,打字的时候心里好难受。
中国不仅只有北上广,不仅只有那些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与此同时社会文化水平与之保持适应状态的地方,更多的地方那些早已被我们抛弃的陈旧的、落后的、腐朽、真该见鬼去的观念仍然顽固地存在着,留给多少女性无奈、痛苦、愤慨甚至是绝望。
我妈也是这么觉得,说100万之一的概率。我说按中国的人口来算也是不少的。在过去是主流的,但是现在比过去好很多,但也还是有。不是主流。
父母的差别对待,小美从哪里来的人生努力的动力呢?
原来已经有人开贴了,才看到^0^
觉得算不上常见,但肯定有。
或许这个电视剧能多少让那些家庭反思一二
稀有?楼主过得真幸福,至少没有体验过从小到大父母都重男轻女是什么滋味。微博上、天涯上、百度贴吧里爆出的各种重男轻女的新闻时间、情感话题,楼主也从不关注,就在今天,微博热门话题之一不就是一个小女孩被一家子人集体抛弃吗。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不要说广大农村地区,就算是在各个城市的许多角落里类似的家庭状态一点都不少见,即使没有做到极端,但是日常言行中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随时都在流露;至于广大农村地区,虽然说并非所有人都重男轻女,但是这种观念的荼毒面积大小实在并非那些从来没有了解过真实情况者所想的那么乐观。
中国不仅只有北上广,不仅只有那些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与此同时社会文化水平与之保持适应状态的地方,更多的地方那些早已被我们抛弃的陈旧的、落后的、腐朽、真该见鬼去的观念仍然顽固地存在着,留给多少女性无奈、痛苦、愤慨甚至是绝望。
稀有指的是 强烈的对子女区别对待,被歧视的子女却有超水平的个人能力,可是在处理父母关系上反抗的又过于无力。以上3点出现在一个家庭,稀有在此。家庭压榨的过于厉害,个人反抗的过于无力。
如果小樊没有能力给他哥找工作,没有能力给他哥买房子,只是在大城市打拼的能给父母些许生活费才普通员工。又会怎样?
我摘录《“性学教父”潘绥铭揭秘红灯区(全文)》中的一段,你看看
可是相处之后了解多了,也会聊到家里的情况。我才发现,县里面一个局长,那可以了吧,在当地也算是上流阶层,局长的女儿,也在做小姐。还有一个四川大学在册的二年级学生,学习好好的,什么事儿都没有,暑假来干了,就在低端发廊里面。这是亲眼见,不亲眼见你也不大会相信。所以所谓穷就是一个公共借口,舆论都这么说。
尤其是,究竟怎么个穷法呢?我知道的很多小姐,都有弟弟哥哥。她们一开始都不会说,但是聊着聊着就说漏了,我弟弟怎么怎么。因为你是大学的嘛,她说我弟弟也在上大学呢。那老父亲老母亲都是农民,怎么供得起?这弟弟的钱谁供呢?我们聊着呢,说到弟弟的学费多少钱,你怎么都知道呢?住宿费都知道,伙食费都知道。结果说出来了,都是姐姐掏的钱,至少贴补一大半。我说话不客气,有时候跟学生就说,我们在座的人,有的姐姐,就是做这行的,支持你来上大学。
农村社会啊,男孩儿宝贝,女孩子糟心,牺牲姐姐培养弟弟,太常见了。这是穷吗?是男女不平等啊。
就我有限的了解来看。不算稀有。生活在北上广是真的幸福的。平等观念已经算执行的很彻底。但是中国真的有很多地方根深蒂固的男女不平等和家庭观念的确就是这样的。樊姐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
我想起一件事。我有个朋友,做文具代理的,未婚,独生女儿,但父亲这边的亲属中有几个堂兄弟,平常她总跟我说从奶奶那起,他们家叔叔伯伯、堂兄堂弟经常向她要钱花,因为在这些人中她的经济状况最好,不给还不行,因为自己的父亲会很生气。不是没为这件事闹过,但是最后都是以向父亲妥协告终。
我觉得这已经很让人无语了,后来知道一件更让人无语的是她家名下有一套房子,这房子在几年前被她爸给了其中一个堂兄弟。当时我很好奇,问她为什么,她说她爸始终觉得男孩子才能继承血脉,传宗接代。然后我追问了一句得到房子这个堂兄弟是不是平时和你爸走得近,特别能讨你爸欢心——所以这样才得了房子。她说根本没有这回事,平时都不怎么来往,仅仅是因为她爸觉得女儿是外人,产业总得给一个有血脉的男的。
一件寒透人心的真事。——原谅我把这件事在这个贴子再贴一遍,打字的时候心里好难受。
会一直被父母骂白眼狼、没出息,不知道顾家,为什么别人能做官能赚大钱你这样不如当初生块叉烧。或者,赚这么点儿谁信你就不要哭穷了,都藏起来了吧?
嗯嗯,我编得还行吧?
前段豆瓣不是有人发帖说有个弹钢琴有名的人,被父母所累,现在发展越来越不好么
即便不是重男轻女,因为父母的关系造成子女人格发展问题也不少吧
像蔡,吴那种还是明星恩,当年为父母还债,不也是弄的很痛苦么,之前有报道说,蔡年轻时那么有名,可平时穿的连个普通演员都不如,她身边应该不缺能帮她出主意的人吧,
重男轻女只是作者要觉得一个例子,以亲情为枷锁所累的例子,看看那些调解矛盾的节目不是每天都有么
樊自己拼命读书长得又好看,能混成现在这样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昨天另一个论坛还有人说,这不是现实,现实是很多樊这样姑娘十多岁就会辍学出去卖。所以估计她家在她读书的时候曾经还有点钱,估计父母那时候还工作什么能供得起她。不然早就会被迫嫁个大十多岁丑男人,家里拿财礼钱给他哥哥娶媳妇了。
前两三个月有个新闻,山东一父亲把从美国回来探亲的女儿女婿砍死了,因为觉得她结婚后给的钱不如以前多了
是的,这更符合现实的状况
想起看过个新闻,父母是吸毒的,对孩子没照顾到,小孩夭折。对夭折的生命真不知是不幸还是幸运。但对那些已经能够独立生活的人来说,虽艰难,有些事也还需决断。
剧中不是有台词说“家里的存款还有你爸这个月的退休金都已经给了他们了”,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小镇,能每月领退休金一般都是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职工,而这些工作在那样的环境中是比较好的,只是禁不住有个无底洞一样的败家儿子。
我认为中国的家庭在独生子女政策之前,重男轻女是普遍的,独生子女后,也是存在的,所以,几十年后总体上女性人口比男性少. 农村厉害一点, 所谓重男轻女,不就是私心作怪吗,可笑的是,如果家家如此, 整体上又公平了. 既然存在,电视剧完全有权利夸张地表现一下. 把樊胜美逼到没有活路,才能引起每个家庭的反思. 想到一句话,习俗并不等于道德. 有些习俗真可怕. 父慈子孝的基础是亲爱,不是自私.
.
想想天朝三千多万女孩被流产溺死,就知道这种重男轻女家庭绝不会稀有
你一点没编 ,现实真有这样的。
父母会让她回到家乡,找个男人把她嫁掉,收彩礼。
是不是恩格斯说过,家庭的实质是财产关系.没想到,中国农村落实的如此彻底。挺可怕的。
如果说因为下岗,突然间生活窘迫,通过一些歪门邪道挣钱,这时应以创造就业为重。
如果因为孩子多,好吃懒做,逼迫小孩子,残害小孩子,就应该把那样的家伙肉体消灭
说个实话 我前女友家里情况和樊胜美几乎一模一样
肥水不流外人田。 难道对财产的关切超过了对女儿的亲爱?
就是说,毫无希望了。 看来农村女子的第一件事是赎身。
如果是樊这样被压榨,我倒真有些动摇,与死亡相比哪个更痛苦
讲真,楼主你觉得在这个好几千万女婴被流产溺亡的国度,让家里的女孩补贴男孩是稀有???看过太多极端案例,农村小女孩卖血供她几个哥哥上大学,最后那女孩死了村里还给她集体送葬,各种赞美表扬发锦旗,还有家庭把男孩当宝贝养,把女孩当畜生养,最后把女孩虐待死掉的,苏丽案你知道吗,自行度娘吧,太多了,多到可怕,我大学室友,家里还是二三线城市的,依旧存在这种情况,正是因为这种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所以这种家庭的女孩,往往更加努力想脱离原生地,去到大城市,想出人头地,摆脱曾经的生活,还记得前段时间微博上火热的话题“岳父砍死留学女儿女婿”吗?就是家里让女儿一直补贴癫痫弟弟,要女儿给弟弟张罗房子和结婚,女儿不答应,被她爸睡梦中拿斧子砍死,她爸在法庭上还声称自己一点也不后悔……什么叫人血馒头,就是这样的
我94年上海的 办公室里几个比我大一两岁的外地小姑娘 孩子都三四岁了 全部像旧社会一样父母介绍只见过两三次因为男方给的彩礼多就草草结婚 还有一个30岁生了三个孩子就因为全是女儿 还想生第四个 还说如果再是女儿就送人 我刚开始知道的时候三观都毁了 后面才觉得是我太幸运
当能养活自己后,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反抗,只是受限于个人的能力。只是都把樊描述成资深hr,对人的心态不断的在研究。可她的反抗却还停留在发发牢骚的最最初级阶段,让人看着太过于憋气了。
你以为是在回应谁? 你回应你爸妈会那么理直气壮吗?出生是不能选择的,命是有好坏的
要反抗的是自己的父母啊,再怎么说也是生你养你的,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决绝呢
所以说,大道理人人都明白,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生活中大部分也都会选择奇点的做法,理解,同情,但真的帮不了
不知你办公室的那些同事,会不会看欢乐颂,若有看,看了后是个什么反应?
那些淳朴的小姑娘估计就单纯当做一部电视 吃吃晚饭哄哄孩子的时候看看热闹
坦白说,其实这个状况绝对不算极端不算稀少
说稀有的人大概是生活在象牙塔吧?现实就是这样,不幸的人依旧不幸,落后者依旧落后,但那些脱离了这种不幸的人已经忘记了这些现实,看不到了这些落后
我一个邻居,学校打防疫针,只给家里男孩打,女孩不给打,他们爹娘还说男孩骂都比女孩喊爸妈好听。。。
看见楼主定位北京,有这样的看法也就不奇怪了。
不是对财产的关切,如果真是看重钱,那么即使认为女儿是外人,也可以选择把房子或卖或租,弄一大笔钱存着养老,恰恰是重男轻女,认为只有男性才能延续血脉的古老观念压倒了一切,自己只有一个独生女儿,侄子虽然不是亲生的,好歹也是一姓之人,终归算是继承吧,就是这样的逻辑,我们觉得可笑可悲不可理解,可它实实在在发生了。
重男轻女的家庭里面,不少见。
尤其是有的农村重男轻女家庭更严重。
别说什么家产给儿子不给女儿了,这算好的, 不压榨女儿来贴补供养儿子都不错了。
当我第一次从一老师那里听说之前一个成绩不错的女孩初中没读完就出来做小姐供弟弟的时候震惊了。
对的!这才是大多数家庭条件不好而又重男轻女家庭里面女孩子的现状。能像剧里樊胜美那样读书走出来大城市工作的都挺少的。很多初中没毕业就被迫出来打工赚钱贴补家里了。更严重的是做小姐,这样来钱快点,家里弟弟什么读书需要花钱,家里盖房子需要花钱,以后弟弟娶老婆需要花钱。
农村这种情况不要太多,父母为了生个男孩,生了3、4胎最后得个男娃,弄得家涂四壁,即便没钱也对男孩过分溺爱,这种家庭的结果很可能是其他的姐姐们,上个几年学就外出打工养家,男孩在家要什么给什么,读书不上进,在社会上混,还要家里养。。。
知道为什么中国现在男女比例这么失衡么。。。 就是因为很多女婴或者还没生出来就被堕了或者生下来被溺死了。。 这种父母在中国真的太多了。。。
你如果是问重男轻女,那不是很稀有。你如果是问完完全全跟樊一样,那估计真的很稀有,因为像她那样的家庭根本不会供女孩上大学,更多的是读完初中就让女孩去打工或者上个职高找工作,然后还要敲婆家一笔彩礼钱。舌尖里面那个做点心的姑娘不就说“父母觉得女孩没必要读太多书,所以挣钱出来养弟弟”吗?呵呵!还有天涯上一家父母狮子大开口跟婆家要彩礼,理由是“我们供女儿上了大学,要回本”,真想反手一个煤气罐!
既然楼主对诚心诚意发问了,就忍不住想简单扼要地回复一下,真的,不稀有!
不常见。以她的家庭,及父母对她的态度看,她很难上完中学。况且有这么不靠谱的哥哥也少见。生活中所见最多的是姐姐补贴弟弟,极少见妹妹补贴哥哥。一般哥哥条件好,会给妹妹一些帮助,条件不好也不会找妹妹要,毕竟做哥哥的一般还是要点面子的。
去知乎看看,我记得有很多人再控诉自己的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
她的父母觉得她有钱,才会一直压榨她吧。。却不能体谅她在大城市的艰辛。隔着屏幕都被樊她爸恶心到
别忘了中国有10亿左右的农民,只不过追这剧的人主要是大小城市里的人
是的 “你如果是问完完全全跟樊一样,那估计真的很稀有” 正是这样的感觉
计划生育上,樊胜美是不会出生的。
百度了一下小苏丽案,吓坏我了,有点崩溃
如果有神就不应该让这样的事情出现。可还是出现了,就先不要废除死刑,个人感觉死刑都不一定够,但在一个坏蛋身上又不值得花那么多心思。如果大家都在想积极地办法,总有机会去推进,从而保护那些需要保护,值得保护的幼小生命。
carina 说的很对,确实是的。这样的父母一般不会让女儿上大学的。所以,我还挺疑惑,她爸妈怎么还让她上大学了。
然后在我身边,我表姐就是上了大学,她的2个弟弟学习不好自己不愿意上,表姐有个高中时候就在一起的恋人,她妈就天天说,要把女儿上大学的钱给赚回来,不拿够几十万不让他俩结婚。。。。逼了好多年。。。哎。。。。这世界就是不公平的
其实樊胜美的情况真的超级普遍。完全一样肯定不可能,但是,很多人会感同身受吧。如果樊胜美是姐姐,把名字改成“招娣”,估计更具普遍性。
看了最新的预告,不想看下去了,樊的一家子真的恶心到我了,看了影响我心情。什么时候逆袭了我再看。。。
说第二个女孩不会出生的,80年代初农村户口因生产力关系很长时间内都允许生两个。到80年代底才结束。她家这个情况非常正常。
说很少妹妹补贴哥哥的,你们知道中国农村有种陋俗叫“换亲”嘛?
她唯一不太合理的是读了大学,感谢下奖学金和曾经很松的学费贷款政策。当然也有可能她家确实给了学费,也才比较合理解释她的心理亏欠感和为什么一直会出钱。
因为樊胜美有个哥哥,计划生育不会再让生第二个孩子的,另外,身边的江苏朋友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也一样。
在西部真的很普遍,他哥那种家庭就像狗皮膏药,辛亏小美混的好点,不然很难有自由的生活。她嫂子那种最贱,看不得别人过的好,人性卑劣,全是算计。这种亲戚之间根本谈不上血缘,很冷漠。小美很了不起了,没有选择家庭的机会,就应该选择自己的人生,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小美已经无愧于心了。
妹妹补贴混账哥哥很有可能,但如果有这样的父母,樊绝对绝对不可能读到大学。
好不容易从农村跻身城市,其他亲人就觉得“很能耐啊”,全家大大小小鸡毛蒜皮的事理所当然都要靠他/她。这种事很常见,至少我身边就很多。
不不,很长时间是允许生两个的(问你爸妈,我爸老家农村的。除了我,我叔我姑家都是两个)。第一个女孩允许再生第二个是后来的折中政策一直到现在,在90年代中后才在开始全面推广实施。农村是存在劳动力问题的。
是啊。。可樊胜美有个哥哥啊。。哥哥。。第一个孩子是男孩。。。
而且定位南通的话。。应该是没有这个折中政策的。
第一个是男孩不允许生,第一个是女孩允许再生一个。——这个政策到计划生育法出来才严格执行的。那都2001年了。此前农村一直允许生2个,甚至个别地方2个女孩土政策允许生第三个。
对计划生育和大学学费问题上大家有点代沟。安迪原著是79年出生,推理樊是80年。这时候计划生育政策没有全面推广,生2个很正常。到剧本里面的85,86年。中国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允许生两个。
你盆友的爸爸脑子被门板反复夹过了吧。。
今天晚上就会逆袭了~~~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430092/discussion/613532528/你看这个贴子里的某些回复,脑子被门反复夹过的人还真不少。
今天晚上就会逆袭了~~~
不常见,但是应该也不是特例。
举例说明我自己的家庭。因为并不主要是因为重男轻女。更多的是劫富济贫。
我的哥哥只读到初中,然后就下学打工。
而我读完了职高。主要原因是我无心读大学。虽然我父母天天说读那么多书没用,但是,该交学费该给生活费的时候从来没有少过我。
毕业之后我四处游荡,没怎么给家里人钱,家里对我也没有期待。我哥哥和我一样,然后我哥哥每年省下来一两万都寄到家里,我只是过年的时候意思一下给家里五六千。
家里拼命问我要钱是从我工作稳定开始,我留在了一个公司,收入稳定,混上了管理。从此父母开始了劫富济贫。
因为我的哥哥一年年,越来越不会赚钱,父母发现女儿能干,就开始生活费问女儿要,我哥生活费不够问我要,每年我花在家人身上要两三万了,我哥计划明年结婚,我父母直接叫我给我哥哥再准备十万。
因为不舍得父母难过,也知道我哥哥的确需要帮忙,所以我之前一直帮,帮到后来他们习惯了,如果我不帮的他们也会觉得我有能力,为什么不帮。。
我小的时候我父母要疼爱我多一点,然后,长大后,谁没出息,父母就更偏爱谁。
生活中基本见不到,网上很多~
你为瑟么要不舍得他们难过?根本不需要啊,因为他们根本没不舍得你过啊!!你根本没义务要帮你哥啊!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每个人感受不同吧,我很明显的感觉到我父母是爱我的,我哥哥也是爱我的,我小学的时候看中了有钱同学的手表,和我哥哥提了一句,我哥哥两个月没舍得吃菜,顿顿白馒头剩下来钱给我买了。我哥哥读中学的时候,我妈妈每周只给10块生活费,我读中学的时候,我父母说女孩子要花的钱多,每周25元,对于我们那里的农村来说,我父母给我的算是很多很多了。
我父母并不是不爱我,而是,他们觉得有能力的人,应该多帮趁没能力的那个人。
他们知道有能力的帮没能力的那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在。
如果他们不在,也许就从此不会怎么联系和帮助了。
所以他们要趁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多为那个没出息的打算,以免以后他过不下去。
很多劫富济贫的父母应该都是这么想的。
把专注点放在男女不平等问题上其实还是没有看透本质,我们真正应该反对反抗的是仍然很强大的封建思想,重男轻女只是封建思想里一个分支而已。在封建思想笼罩下,你们以为男孩就一定很幸福?封建思想严重的父母根本没有现代社会以自由平等法制相互尊重为基础的价值观,也没有现代“爱”的思想。对男孩也不过是一种私人物品和投资的思想,养儿为了防老,供孩子上大学是为了以后孩子以后能挣大钱得回报,只是把儿女到道具,根本不是看作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等男孩长大了,经常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儿子的一切就是自己的,自己的话自己的意愿不管儿女什么观念一定要听,否则就是忤逆、就是不孝顺、就是造反,说白了就是封建思想的核心三纲五常,父为子纲。在结婚、生子种种问题上往往粗暴干涉,不管儿子喜不喜欢,只想着找个女人能生孙子才是第一重要的事,否则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才是我们这代人要共同抵抗的,而不是因为其中重男轻女导致成男女之间的性别矛盾,至少我们应该把这些封建遗毒阻止到我们这一代,让我们下一代可以生活在真正的现代社会,真正得到人权的尊重,感受到自由平等
我朋友,靠助学贷款,奖学金,打工 读完大学 这期间还给家里寄过钱....还真能行....不过肯定没樊姐这样夸张。
我个人认为 重男轻女的根本原因还是利益原因。为什么想生儿子?因为男人能多赚钱,结婚还能在家里,老了能养自己;而女儿赚钱少,结婚就走了,对自己没有利。如果现在变成:男女收入相等,结婚都单独住,儿子要花很多钱买房、给彩礼,女儿能收彩礼还很贴心,这就是城里的情况,利益让城里男女平等。二孩政策影响女性工作也是一样的,因为这影响了公司的利益。所以归根到底都是利益问题。
我觉得你说的这个问题有部分是樊自己造成的,父母一问她要钱,她就无条件给,各件无理要求也都满足,只会让她的父母认为樊在大城市有钱,而且挣钱容易,不要白不要。。
可能戏剧冲突不强烈,不足以引起那些“轻微”重男轻女的家庭的反思吧
男女不平等只是现象,不是社会问题的根源.我想,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家庭缺乏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孝的基础,当然,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养育成人,恩情尚在.子女是要报恩的.只是有些糊涂的父母,偏心偏爱,也一定程度破坏了人伦.从子女角度,这样的父母还是要孝顺的,也要规劝. 樊胜美身上既体现了百善孝为先,也体现了万恶淫为首.
应该是少数,虽然没遇到过,但肯定有,特别是贫穷点的地方这种观念还是深入骨髓,而且还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思想。
这就是道德绑架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存在谁“应该”帮衬谁
万恶淫为首是什么鬼哈哈哈哈哈
很常见,比樊胜美惨的也不在少数。不心甘情愿,又不够狠心,更不忍心拒绝,只能在那亲情的旋窝苦了自己。有时候他们好口口声声为了你好,道德亲情绑架。能力可以,我想大多数都会选择帮帮自己的亲人,可就怕不知足两个字,帮九次第十次不帮就记住了你没帮,最可气的是那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亲戚邻居就开始传闲话了。人都不是圣人,没必要把自己逼得那么苦。 那血脉啊,男丁啊,香火啊,若不幸生在重视这个的家庭或者地区,不要妄想可以凭着自己一己之力改变那根深蒂固世的封建思想。没有用的,即便儿子再混球,再不是人,那也看着儿子那都好。什么都留给儿子,但往往到最后伺候在老人身边的大多是都是女儿。这一点都不夸张。我是我爷爷奶奶养大的,我爸爸就亲口对我说过,以后我不能嫁远了,以后我爷爷奶奶病了,我赶不及伺候他们,说我以后要帮着弟弟妹妹而且是同父异母的三个。就连我爷爷也说当初要我就是方便以后给他们养老的。家里劝我不要上学了,当然不是他们说出口,最后也是我决定的。气愤,后悔,不公,说没有那不现实,但那都已经过去了,也看淡了。 我会尽我所能做我该做的,我想让他们好,都好好的,健健康康的,这绝对是真心话。但是千万别把我当傻子,当枪使,因为我火起来绝情起来,连我自己都害怕。
的确是。但是,血缘关系很难办的。对兄弟姐妹可以说NO,但对父母说NO很难。有时候甚至不用他们说,只要自己看着自己父母一把年龄,还在努力赚钱,然后吃不好,穿的差。根本没办法狠下心肠去想让他们自立更生,没办法去想怎么抛弃他们,怎么对付他们。
之前还看过一个心理的帖子,说是父母不平等对待的子女,有些会因为过度渴望来自家庭的关爱而找不到理由或者方法为父母解释,会开始受害者自责,潜意识中要求过分要求自己乖,好,希望某一天父母能够给她应有的关爱
真不能理解她这样的父母
重男轻女的家庭不要太多---拿儿子当宝贝,哪怕是败家子,视女儿为刍狗,哪怕是二十四孝。
因为她在父母男尊女卑的思想下养大,多少也会被影响的,不然古代怎么那么多主动举案齐眉的
男尊女卑只是封建思想的一个分支,封建思想才是残害人性的根源,男孩在三纲五常封建思想下也并不比女孩幸福太多,也不过是被父母当私人物品和未来投资品粗暴干涉,并不会得到独立的尊重。我上面有回帖详细说过
是,你说的对,我非常认同,封建思想下无论男女都是受害者,我只是说,樊不愿意摆脱摆脱父母,是因为受到了这个思想的影响
这你就错了,农村是可以生二胎,一胎只针对上班族和城镇户口
这事太常见了,重男轻女,樊会读大学我觉得可能学费可能是自己争的,樊的父母应该没出什么钱。我以前有一女同学就这样,从读初中开始就自己挣学费,有时候老师见她可怜会叫她跟着自己一起吃饭。
那种一看是女孩就做掉的,生出来也是送人的,最后是生了儿子了,没给你养老,还把你气死的,也是一大票,生命本是平等的,连父母都没有平等以待,何以为人父母
如果小樊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职业的话,估计会更糟糕,农村这样的事也是很普遍的,至少我知道我老家那边很多此类型的事,而且现实更残酷。小樊这个已经艺术加工过了,身边还有人能帮上点。
我在一线城市,可是身边一样有很多重男轻女的,虽然只能生一胎,也都宝贝说男女一样,但是事实上,我结婚的时候,我爸妈就说,这下你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啊
这话爸妈说了不是说不爱我了,我知道他们是一种害怕寂寞的感慨,但是也部分体现了他们的想法
樊胜美那个房产证不能给女儿,否则就是人家的姓了,我突然就有了同感
古代吧,女人嫁给男方,基本上就是必须要给对方父母养老尽孝的,几乎等同男方多了一个女儿
现代根本就没这个事儿,但是古话长期积累,还是给爸妈留下的影响的
在我的老家就有很多这样的家庭,为了要儿子左一个右一个生都是女孩,太穷养不起就送人了,等孩子稍微大一点还想往回要,那孩子根本不认你。还有就是,女儿学习成绩明明很好,但是父母就是不给你掏钱,只能逼着姐姐辍学去打工然后帮着父母供弟弟,最后,那弟弟上了个鸟大学,毕了业连人影都没了,过年都不回家,现在俩老人都是姐姐照顾的。这种牛掰的父母本就不值得同情,但是为人子女有时候你只能闭着眼睛尽量做到自己应尽的,其他的只能说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苦果也是让他们自己去吃吧。
万恶淫为首出自明朝《古今贤文》,(又名《增广贤文》《昔时贤文》):
万恶淫为首,百行孝当先。
各种罪恶之中以放纵为首,各种行为当中以孝道为先。
父母劫富济贫倒是可以理解,毕竟父母愿意把子女和他们都看成一体,不是每个个体.还是有点道理的,本来没有子女,他们生的,传统的家庭观念也是一个大家庭,家庭抚育孩子,孩子将来回报整个家庭,有出息的孩子光宗耀祖,没出息的接受接济.这样一来,不会出现社会问题,家庭内都解决了.不过,原本是指望儿子出去,女儿享福的.男女分工明确.到了小家庭,就把这套搞乱了,这个剧竟变成压榨女儿补贴儿子了.这样的劫富济贫既邪恶又可笑,出发点自私,后果还一塌糊涂.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