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挺高的一部剧,前期地方台播的时候都忍着只看了几集等卫视高清,各种给亲友推荐。演员还可以,导演、编剧功力还是不行啊,虽说战争场面少了,几条线的叙事方式还不错,尤其是金旺那条,洗纱布水中倒影那场戏创意十足。但最后两集严重烂尾了啊,说好了不走神剧路线啊,但长顺和金旺俩人站着对射美军一群人和坦克愣是没中弹,这跟手撕鬼子区别不大啊;最后两集所有前期攒着没死的主角配角统统领便当,频率太快受不了啊,导演是冰火粉丝啊!
anyway,鉴于中国导演神剧拍多了,客观起来需要一个转变过程,本剧还是很值得推荐的,希望以后这种题材的越来越多
最赞回应
烂尾烂的我现在都没有缓过劲儿来,经费不够了,2集里堆进了22集的剧情,本来可以拍成60集。回2L,李长顺牺牲了,老一连的人都牺牲了,最后出现的老战士是老年李学文,就是小李子。
这剧前面可以,烂尾烂出了水平,也许有很多原因(经费、剧目销售、审查),但导演你忍心这么烂尾吗?
拍20集就行了,后面实在是对不住观众。
带着孩子还能追上美军?
美帝能顶住不被赶入大海,实在太强大了。
不知道结局是不是被剪了许多,感觉很突兀,过渡不自然......最后我也不知道那个老战士是谁?长顺有没有牺牲?
估计最后两集都是有完整故事的,可能是因为某些不可抗的因素,不得不减少集数,删减剧情。烂尾是肯定烂了,这没的讲,但总的来说还是一部可以看的电视剧。但始终想不明白为啥让长顺,金旺死的这么憋屈。前期铺垫的爱情戏,主角死了不是还应该交代一下吗。最后给我的感觉就是,考试还剩5分钟突然发现卷子背面还有一面题,仓促写上解,答交卷了事,也许拍摄出去是有这个能力或者想法拍好的,到最后失败了
题材很好 演员实力也挺强的 导演挖坑挖太多 填坑填的又虎头蛇尾的 最后烂尾是毋庸置疑的 可能是为了体现战争的残酷 但是电视剧毕竟是艺术创作 还是要符合观众的心理。不管怎么样 这个剧还是不错的
不知道结局是不是被剪了许多,感觉很突兀,过渡不自然......最后我也不知道那个老战士是谁?长顺有没有牺牲?
要真拍真实了,那岂不是纯粹的悲剧了吗?谁还看啊
我觉得之所以没有结尾,可能是朝鲜战争还没有结束的缘故吧(不要忘了,53年签订的只是停战协议,所以在法律层面上,那场战争还未分胜负......)
这部戏从粗糙的很啊
冷枪冷炮运动真实历史上很精彩,双方涌现出大量神级狙击手,拍好了还真能有‘兵临城下’的味,可惜剪辑剪得太多。
烂尾烂的我现在都没有缓过劲儿来,经费不够了,2集里堆进了22集的剧情,本来可以拍成60集。回2L,李长顺牺牲了,老一连的人都牺牲了,最后出现的老战士是老年李学文,就是小李子。
这剧前面可以,烂尾烂出了水平,也许有很多原因(经费、剧目销售、审查),但导演你忍心这么烂尾吗?
拍20集就行了,后面实在是对不住观众。
带着孩子还能追上美军?
美帝能顶住不被赶入大海,实在太强大了。
最后的感觉是小李子
只有四五集能看 其他全注水 何止烂尾哦
唉,最后一集真是无语,不明不白的就把所有人交代了,哪怕再多拍个5集出来也好点吧
ps 最后老爷子是当年扮演王成的演员刘世龙,2017年去世,致敬。
014年3月。
老年李长顺追忆的目光中,迎接烈士遗骸归国的东航的波音747缓缓降落……
少先队员们捧着菊花花篮。
第一个解放军礼兵托举棺椁,迈出机舱,他头顶着蓝天!
机场停机坪上——
437名解放军礼兵,托举棺椁,迈着礼步,整齐划一,前进……
礼兵们整齐地将棺椁放在搭着黑布的台子上……
军乐队奏起了《小号独奏思念曲》……
老年李长顺缓缓抬起手,敬礼。
……
在朦胧的泪光里,那些老兵,张达铁、陈平、一排长、线材臣、二排长、郑铁牛、于忠、张林、王栓子等,一个接一个的走来,微笑着,向老年李长顺敬礼!
集合了,老兵。
列队完毕,老兵。
回家了,老兵。
每一个中国人,都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祖国献出年轻生命的烈士们!
英雄。永垂不朽!
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致敬!
全剧终
估计最后两集都是有完整故事的,可能是因为某些不可抗的因素,不得不减少集数,删减剧情。烂尾是肯定烂了,这没的讲,但总的来说还是一部可以看的电视剧。但始终想不明白为啥让长顺,金旺死的这么憋屈。前期铺垫的爱情戏,主角死了不是还应该交代一下吗。最后给我的感觉就是,考试还剩5分钟突然发现卷子背面还有一面题,仓促写上解,答交卷了事,也许拍摄出去是有这个能力或者想法拍好的,到最后失败了
李长顺为了救小李,被美军不想带回国的炮弹炸死了。
比抗日神剧好看多了!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