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感人的印度电影,本来我对摔跤一无所知,一个普普通通的局外人,但是看到最后泪水直流。我本来看电影很少很少流泪,更别提看这部本非刻意煽情的电影。不得不承认,我已经被这部电影迷住了,被它深深地感动了……
由于印度特有的发展史、制度及社会政治、经济等发展的不平衡,又加之受传统制度及陋习的深刻影响,印度妇女的社会地位仍然较低,妇女基本的生存权及安全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妇女生活境遇悲惨。从影片的开头就揭晓了女孩并不受欢迎,马哈维亚夫妇积极求子,可是老天爷偏偏跟他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接连生了四个女娃。我十分清楚地记得,影片中马哈维亚一个人默默地站在房间,双眼出神,四个女儿怎么办?一般女孩从一生下来就与锅碗瓢盆为伍,年龄一到14岁就被家庭安排嫁给一个陌生没见过面的男人,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女孩整日只有忙不完的家务,干不完的活,结婚、生子,一辈子的命运就是这样,终其一生。
据蒋茂霞教授的文章《印度女性社会地位探析》,她指出印度政府已经将女性发展列入国家发展计划,女性成为一股推动社会发展的杰出力量,但是这只是局限在大城市等思想开明的地方。而在广袤的农村大地,很多女孩的命运就像影片中那个14岁新娘,她的命运在她一生下来就已经被注定,铁板钉钉。片中的马哈维亚发现俩女儿拥有杰出的摔跤天赋,于是将这份希望寄托在了两个女儿身上,为了国家和自己赢得荣誉。这也注定了他的女儿有了不同其他女孩的命运,不只是结婚生子,还可以有自己的职业。就这样,在马哈维亚的悉心指导下,吉塔和巴比塔开始了艰苦的训练,两人进步神速,很快就因为在比赛中连连获胜而成为了当地的名人。
美国女性主义诗人阿德里安娜.里奇指出:父权就是父亲的权力……男性通过强力和直接的压迫,或通过仪式、传统、法律、语言、习俗、礼仪、教育和劳动分工来决定妇女应起什么作用,同时把妇女处置于男性的统辖下。大女儿吉塔在进入国家队之后,用新学到的技巧战胜了自己的父亲,这让主人公的父权权威受到了挑战。他没有因女儿独立成长而欣慰,而是黯然神伤。这源于女儿脱离了自己的统辖,更源于自己父权权威不容置疑:男性天然优于女性,不仅在生理机能,也体现在社会性别上。
在父权社会中,女性接受父权制文化习俗的熏陶,承袭父权制文化的传统,她们会不自觉地以父权制的标准来要求自身的发展。当主人公决定要将女儿培养成专业摔跤手时,妻子的反应就深刻反映了男权社会中女性天然弱于男性,妻子与丈夫之间的奴隶与主人的关系。埃莱娜西苏认为,女性进入父权制的权力结构,导致女性的独立意识丧失,学着像父权制思想训练下的男性那样去思维。而当妻子生下第二个女儿后,向主人公道歉,而他却给予安慰。不难发现,他对印度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已开始出现松动。随后,被女儿揍得跟猪头一样的邻家男孩的父亲找上门要求道歉时,他才发现女儿也可以摔跤,也可以为印度赢得世界级的金牌,使得传统的女性依附于男性的观念出现了松动。由于世俗的眼光,女儿不能进入摔跤场,只好在田间搭建临时摔跤场;为了让女儿得到更好的训练,还找了男孩训练,这是对女儿能力的一种认同,更是对女性突破男性的控制管理的一种支持。他的一系列做法已经颠覆了印度的传统,并用实际行动反抗了父权制,这就体现了他是女性独立尊严的维护者。他要让女儿变得更加非常优秀,让男孩们没资格去挑选她们,让她们在将来的生活中有更多自主选择权,这简直是对印度社会女权主义的维护、男权主义致命的一击。尊重妻子,认同女儿,一个敢于打破世俗传统,高瞻远瞩的女权捍卫形象就出现了。
男权世界里,女性的存在是为了让男性的主体性得到实现。而他在发现两个女儿盛装打扮偷偷参加苏塔尼的婚礼之后,并没有对女儿拳脚相加,而是重重打了其堂哥奥玛卡一记耳光。这一记耳光,不是气愤女儿们参加这种看似喜庆、实则悲剧的婚礼,而是希望女儿们能成为一个新时代励志印度女性,拥有自己的事业、独立的人格,彻底摆脱传统的性别角色对女性的偏见,这更是对传统男权、父权的一种不满与抗争。
大女儿决赛前夜,他说了这样一段话:“你要以一种能让人们记住你的方式去战斗,因为明天的胜利,不是属于你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成千上万女孩的,她们被迫于禁锢于家务之中,一生的价值只在于结婚生子。明天是一场重要的比赛,因为你要战胜的不只是你的对手,还有所有轻视女性的人。”这无疑是对女性能力的认可。他身为男性,更是作为父权统治阶级的代表,却能够为女性发声,从受制于父权制,转变成女性同盟者,担负起解救受父权制危害的女性的重任。最后在父亲缺场的情况下,吉塔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和努力战胜了对手,向世界宣告了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而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取得这样的成果,是作为女性的努力的结果,更是父亲承认与支持的结果。
父权制塑造了男性,奠定了父权的统治地位。而主人公作为父权社会的掌控者,随着女儿的成长,从父权制下的挣扎到松动,直至崩塌,无形中展露了自身的男人属性,独裁专制的父亲形象,却又在最终打破父权桎梏,成为一名反父权制的女性同盟者,做出对抗世俗的巨大努力,争取女性独立,坚决反对父权制对女性的毒害。
不管是在电影艺术审美上,还是在其背后巨大的社会意义上,我们都应该向《摔跤吧!爸爸》致敬,这是一部口碑极好的电影。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