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这里的撕逼似乎关于电影,又根本与电影无关,就像当时土创YCY,是两种观念的撕逼。
因为电影一定要娱乐人,花了钱那就是为了图一乐,所以姜文被骂了,被骂没有以观众为本,被骂太傲慢。
不过我想邪不压正里面,就只看构图、配乐、老北京的复原、彭于晏的肉体,这些也够让一部分人“一乐”,寻找所谓的隐喻,用来“装逼”也好,体现“文化人”、“文艺范”也罢,也是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只不过这部分人,跟看类型片获得满足的观众,本来就是观念比较对立的两部分人群。
看似骂得是姜文,是一部电影,其实是文化消费的新人群在向旧消费者开炮,在向“文化消费有文化门槛”的观念开炮,在向“艺术可以不向消费主义低头”的观念开炮。是大众在向“精英”以文化的方式开炮。
至于谁的观念是对的,这个问题就像问电影里谁是好人一样无聊也无意义。
关键是赢的,必定是有实力的一方,从经济学角度,这几年各种领域都在证明精英文化和精英消费在衰落,电影业也势必如此,毕竟,甲方是爸爸。
同时,评分低于动物世界,说明电影业的主要消费人群年龄正在降低,就算同样是粉丝电影,老腊肉是拼不过小鲜肉的(手动哈士奇)。
最后,看电影的确就是为了图开心,所以,大家各自去不同的厅看自己想看的就好了,豆瓣的存在不就为了这嘛?
“同时,评分低于动物世界,说明电影业的主要消费人群年龄正在降低”。这条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