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历史BUG应该就是盘尼西林了吧——1941年的时候美国那边才开始在人身上试用青霉素,到1942年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这个随便搜一下青霉素的历史就能知道,但是在国内好几部关于抗日的剧里都让盘尼西林提前登场,《红色》里面也是,而且十好几箱的盘尼西林还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道具,有点遗憾。抗战时期中国这里能拿到的抗菌消炎药也就是磺胺类药物了吧,这个细节在我看过的抗日剧里也就《我的团长我的团》是对的。
三角地菜场——其实在虹口,不在租界里。天哥每天都要到日占区上班啊,果然做人没意思……
第一集里的BUG比较多,不过考虑到第一集被删改过,也可能是后来改的时候没注意——比如“瑞金医院”,之后就一直叫“广慈医院”了;在解放前的上海哪个医院敢取名叫“瑞金”,真是找死啊……
然后,“虹口区”这个行政区划貌似是1945年后才出现的,之前只有“虹口”的叫法,但好像没有正式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当时,四川北路也不叫四川北路,应该叫“北四川路”。
1937年的时候也还没有江湾机场。虽然江湾五角场一代最早是民国的大上海计划开始开发的,但是江湾机场其实是后来日本人造的,后来还建造了伪上海市政府,一幢中式的建筑,现在是体育学院的房子~
虹口的日本宪兵司令部里会招一个中国籍的打字员,也很有点不可思议……这种重地在37年那会儿哪会让中国人混进去……
不过要表扬的是,总算这部剧里没有让日军情报机构出现个身居要位的日本女特工!可能很多人都是被川岛芳子这个著名女特务的存在给误导了,以为当时日本情报机构里有大量女特务身居要职——但其实不是这样的;而且川岛芳子也不是真正的日本人。不过女特务之类的嘛,比较容易吸引眼球和编点儿戏吧~
对影佐的称呼——第一集里影佐自我介绍,叫木内影佐,那么其他人称呼他应该都是称呼“木内先生”而不是“影佐先生”吧。天哥叫他“影佐”也就由此显得两个人特别亲密……这就跟人家影佐反过来直接叫他“天”一样的赶脚啊……可能编剧是根据梅机关的影佐祯昭取了“影佐”这两个字吧~
暂时想到这些,欢迎纠正讨论~ 嗯其实我是很喜欢这剧的……哎我其实不是处女座……
最赞回应
还有历史错误是当年并没有红宝石,吃饭去红房子比较好
我是处女座,哈哈,这部剧反复刷了4遍,现在看来真是处处bug,不过还是很爱啊...
我就住在广慈医院附近,看到丹丹炸医院莫名激动
还有历史错误是当年并没有红宝石,吃饭去红房子比较好
我是处女座,哈哈,这部剧反复刷了4遍,现在看来真是处处bug,不过还是很爱啊...
我就住在广慈医院附近,看到丹丹炸医院莫名激动
因为后面有青霉素过敏的剧情,要不就换成奎宁,阿司匹林什么的也行,要不然就自己创造一个不明所以的药物。不过这些历史bug以前在看金庸,梁羽生的小说里已经见惯不怪了,所以也没太在意。
其实我觉得最难受的BUG是和长青药房接头的那位军统特务的装扮。。。噢!扎眼就算了还一直不换装!就差拿荧光记号笔把自己标注涂红。每次刷这一段都特别痛心疾首。
对哦,这个也忘记了
不过我一直怀疑红房子有给赞助哈哈……
西点蛋糕的话,可以改成去凯司令啊;吃大餐么红房子比较有名
唉同感,就差在脑门上写上4个大字“我是军统”了……
尤其那个大狗皮帽子叫一个抢眼……上海即使是在最冷的时候也很少有人戴这样款式的帽子,而且画面里满大街其他人都没穿那么厚实的,再脸盲都不会认错了他= =
涨姿势啦~
我看到有一个bug没人提,金刚死后那场戏,金爷独自对着金刚尸体叨叨,那尸体的肚子很明显地一起一伏一起一伏,瞬间出戏......
第30集背景里出现《不法之徒》海报 https://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363777135/,但这个电影是1943年上映的,不可能出现在1938年的冬天。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