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发散的思考 可能跑得比较远🤣
我的理解是
靠被动获得的往往是快感,而主动创造的才有快乐。
比如给你200元💰吃火锅🍲
去海底捞,你可能获得的味觉快感更强烈,但来得快消失得也快,一顿饭吃完也就过去了。
而自己选材洗菜下锅,从踏入超市开始就感受着喜悦,如果发挥的不赖,还值得拍张照偶尔回味下。
这可能与自我效能感有关,在一场美妙的体验,你不但是接受者,也是创造者,当然可以获得双倍的快乐。
这部纪录片对我启发挺大,从正式毕业算起,工作了七个月,普通职员的工资,但没攒下来钱还欠了5000多的花呗。
可钱花在哪里了呢?
它们大部分被花在“我想获得什么”
比如:我想喝新出的奶茶,我想买最潮的衣服,我想看这个展出泡那个药浴,都是被动的接受产品和服务,而在商家的精巧设计下,价格越高,快感才越强烈。
但换个思路呢? “我想创造什么”
比如:我想爬这座城市最高的山,我想学一些拿手的家常菜,我想每天舒舒服服的洗个热水澡,我想学一门技能一个副业。
这当然也需要金钱投入,但是快乐和金钱就不是成正比了,同时每个人的志趣不同,可能你喜欢跑步我喜欢爬山还有人喜欢蹦迪。
也才能冷静下来想想,到底什么是对我来说更享受的事,而不是被市场营销们牵着鼻子走🤣
比如对我来说,看完这部纪录片我获得的愉悦是✨✨,而通过自己的思考写完这篇总结,获得的愉悦就变成了✨✨✨
Over!
真的耶!自己动手做的火锅其实比购买到的更加的有意思而且也更加实惠
非常认同你
可是自己做的没有秘方的味道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