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电影
搜索:
  • 影讯&购票
  • 选电影
  • 选剧集
  • 排行榜
  • 影评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第9集] 骑兵退出历史舞台------------从古代到近...

Jon 2016-06-23 13:02:28
"标题:"[第9集] 骑兵退出历史舞台------------从古代到近代的战争兵种演变

看过第九集,对谷地骑兵大破波顿枪盾兵的场景记忆犹新,但在历史长河中实际情况是怎样的,今天为讨论下,不足之处大家拍砖。
   
古代战争到近代战争的分界点出现在欧洲,今天不说中国,因为一直到英国打破国门,中国一直处在古代争战的战术水平里,一点进步都没有。

在欧洲中世纪晚期到现代早期(14-17世纪)的一系列军事变革中,步兵革命是最早发生的。曾经所向披靡的重甲骑兵在多场著名战役中,被装备简陋但训练有素的步兵击败,骑士称霸野外战事的时代一去不返,步兵的地位极大提升,成为欧洲各国主力兵种。
  很多历史学家将1302年的金马刺之战视作步兵战胜骑兵的典范,并认为这场战役预示着步兵革命的开始。实际上早在骑士制度处于全盛时期的11、12世纪,就偶有步兵击败骑兵的先例。
       
1065年的黑斯廷斯战役,征服者威廉的军队发起了冲锋,英格兰步兵手持长斧和长枪坚守阵型,法国骑士冲击未果,英军阵前躺满了被砍倒的战马和军人。1106年的坦什布赖战役,英王亨利一世的下马骑士(作用相当于步兵)发挥关键作用,战胜了诺曼底公爵罗贝尔·柯索斯的骑兵。1176年,德国骑士在意大利北部也败给了伦巴第联盟的长矛兵。
       
黑斯廷斯战役
       在中世纪之前的古典时代,步兵更是主流兵种。马其顿步兵方阵在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中立下了不世战功,罗马步兵军团在从共和国到帝国的漫长岁月里是罗马霸业的中流砥柱。从长期历史来看,14世纪的步兵革命称作步兵复兴或许更合适。
       
中世纪封建制度确立后,贵族骑士阶层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占据主导地位,某种意义上中世纪就是一个骑士时代。主要由农民组成的步兵社会地位低下、装备简陋、毫无自信,彻底沦为陪衬角色。需要指出,骑士只在野战中是决定性的角色,在攻城等更常见的战事中,骑兵无用武之地,步兵不可替代。
骑兵与步兵的优劣势
       
从纯粹战术角度考虑,两军对峙时,骑兵从正面发起的冲锋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威慑。经过训练的步兵只要不被骑兵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巨大声响吓到,严守阵型而不给骑士留下冲击空间,那么骑士的战马很可能止步不前或者在步兵阵前转身而走,而如果玩命的骑士冲倒前排步兵,后排的会毫不犹豫补上,以保持阵型不破。
       
这种情况下,对步兵的心理素质和战术纪律要求非常高,这样的素质能力不经过有效的组织和培训是很难获得的。一旦步兵阵型有空隙或者有人逃跑,骑兵的冲击力就能尽情发挥。
      
 骑兵可以利用步兵阵型过于严密不利于转身和变阵的情况,从步兵侧翼和身后发起突袭,这是充分利用了骑兵的速度优势。所以很多情况下步兵的侧翼要么利用地形障碍,要么有骑兵或弓箭手保护。步兵还有一个固有的缺陷,排列阵形时防御最薄弱。
       
黑斯廷斯战役最后的胜利者是威廉公爵,但英国的失败不是因为防守阵型出现了破绽,而是英国步兵喜欢贸然追击溃散的敌军。这一点很快被威廉洞察,于是他的骑士多次诈败诱使英军追击,脱离了密集阵型的英军就成了骑兵宰割的羔羊,白白消耗了有生力量,同时威廉的弓箭手造成更多的英军伤亡。
黑斯廷斯战役布阵图
金马刺之战和克雷西战役
       
不考虑社会和经济地位等非军事因素,为何古典时代的步兵拥有强大的战斗力,而中世纪中前期的步兵却不堪一击?军事史学家斯蒂芬·莫里罗认为“步兵的战斗力来源于纪律、凝聚力和相互协作”,而纪律和协作等要通过训练获得。有强大中央政府的古罗马能组织和训练公民兵,而中世纪大部分欧洲政府“缺乏建立有效步兵的能力”。
      
1302年的金马刺战役,弗兰德斯军队(9000人)在科尔特赖克附近遭遇以重装骑士为主力的法军(8000人)。法国骑士在训练有素的弗兰德斯长矛民兵阻击下全军溃退。此役中超过1000名法国骑士被杀,法军统帅阿图瓦的罗伯特二世也阵亡。金马刺之战的结果震惊了欧洲封建诸国。法国的重装骑士向来是欧洲骑士的翘楚,号称一个骑士相当于十个步兵,却被他们不齿的手工业行会民兵彻底击败。
       
金马刺之战
 法军进入战场后,法国国王命令热那亚军队向处于山坡顶部的英军发起攻击。热那亚军人还没进入己方的有效射程,长弓箭雨破空而至。十字弩手败逃,与开始冲锋的法国长矛兵撞在一起,战场一片混乱。法国骑兵按奈不住开始进攻。从黄昏到天黑,骑兵共冲锋了十六次,无不遭到英国长弓的无情射杀。即使有些法国骑士突破箭网冲倒英军阵前,与以逸待劳的英国步兵(下马骑士)交手,也占不到任何便宜。战场上留下法国11名大贵族和1500多骑士的尸体,热那亚十字弩手和法军步兵伤亡人数不详,英军只有200多人的伤亡。
       

克雷西战役
       英军完胜至少两倍于己的法军,英国一跃成为欧洲的军事强国。克雷西战役成为战争史上最有影响的会战之一,严密组织的步兵(包括弓箭手和下马骑士)战胜重装骑士再也不是偶尔发生的神话。
       
英国长弓的威力大大刺激了法国(欧洲)盔甲技术的发展。在百年战争中后两次英军胜利的著名战役中(普瓦捷和阿金库尔战役),更坚固的板甲替代锁子甲成为法国骑士的主要盔甲,法军的主要伤亡已不是英国长弓手所为。实际上两场战役下马骑士的激烈肉搏导致大量伤亡。
瑞士长矛兵称雄
       与英国长弓手大致在同一时期崛起的是瑞士的长矛兵。1291年施维茨、乌利和尼特瓦尔登等三个地区结成永久同盟,共同抵制哈布斯堡家族的暴政,这个军事同盟就是现代瑞士联邦的起源。与英国弓箭手一样,瑞士山民从小习武,每个男性都有参战的义务,各地区也在农闲时组织集体演练,早期瑞士步兵的武器是戟——伐木斧头上加上长柄,顶端钉上钉子。
      
 1315年的莫尔加尔滕战役,哈布斯堡的军队败给瑞士农民,损失1500名骑士。这次战役令永久同盟名声大振,不过瑞士农民取胜的原因是在沼泽地带偷袭不备的敌军,并非骑兵与步兵的正面对抗。1339年牢彭战役瑞士长矛兵首次登场,大胜弗莱堡骑兵为核心的联军,此后与哈布斯堡-奥地利的两次关键战役(1386年的森帕赫和1388年的奈佛尔斯),瑞士长矛兵均是以少胜多。
       
森帕赫战役
       瑞士人的长矛通常在12-15英尺,后期发展到20英尺长,比骑兵冲锋的长矛还长。集结迅速、密集排列的长矛阵不但在防守中令对手胆寒,甚至在步兵通常不擅长的进攻中也能取胜,这主要是瑞士人充分利用了适用于步兵的地形,通过训练和战争形成的高效作战方式,并以严格的纪律保证实施。
       瑞士长矛兵通常分成至少三个独立的方阵,这样每个方阵都会与他方阵协防,互相支援;如果进入肉搏战,长矛不便使用,其身后的戟兵杀出,充当主力。长矛兵还有一个原则:绝不追击败兵,免得失去阵型优势而遭败军反扑。瑞士人通过旗帜和军乐鼓点指挥协调,经过长期磨合,军队集结、阵型变换都异常迅速。
       

瑞士长矛兵
       瑞士人通常选择地势狭窄的战场尽量减少被敌兵迂回包围的可能。在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多场战役里,罗马共和国的军团被汉尼拔的精锐骑兵迂回包抄,损失极为惨重。不过中世纪欧洲骑兵和战马的盔甲沉重,战术简单,分割、迂回、奇袭等发挥骑兵机动性的战役很少见,意大利城邦的雇佣兵除外。一个经典战例是1387年的卡斯塔尼亚罗之战,意大利雇佣军将领霍克伍德运用骑兵绕过侧面战场突袭敌军背后一锤定音。
       14世纪可以视作瑞士军团战术发展形成的阶段,15世纪他们才树立起不可战胜的声誉。在对勃艮第的大胆查理的三场战役中,瑞士长矛兵的纪律、勇敢和善用地形天气发挥到极致,强盛一时的勃艮第公国覆灭,大胆查理葬身山谷。此后欧洲各国竞相招募瑞士雇佣军或者仿效瑞士人扩充本国步兵。步兵装备廉价,兵源数量庞大,昂贵的重装骑士越来越显得徒有其表,军中地位日趋下降。
步兵时代
      
 英国长弓手和瑞士长矛兵在中世纪晚期为步兵兵种赢得了失落已久的荣光,并加剧了封建骑士制度的衰落,这固然是步兵相对骑兵已有的优势,比如远距离杀伤和密集防御阵形,但运用战术、地形、天气因素增加优势、控制劣势,也同样重要。
       
在克雷西战役中,英国长弓手部署在山坡上居高临下,两侧有河流、村庄、森林掩护,同时在阵前安置壕沟、钜马、铁蒺藜,甚至步兵以保护长弓手,以防敌军近身攻击。瑞士长矛兵则多次选择狭窄战场限制敌军骑兵的迂回能力;瑞士人还擅长在森林和雪雾掩护下快速行军,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逆光的因素也被利用,克雷西战役和勃艮第战争中的穆尔滕之战,英国人尤其是瑞士人充分利用对手处于逆光的劣势。
       

穆尔滕之战(1476年)
       在14世纪步兵战胜骑兵的著名战役里,步兵凝聚力很大程度来自已经萌芽的民族主义,金马刺之战的背景是弗兰德斯人抵制法王的横征暴敛,1314年班诺克本战役是苏格兰人民为独立而战,瑞士长矛兵成名的四次战役更是促进了现代瑞士国家的形成。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军民同仇敌忾,民族凝聚力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再辅之以正确战术和有利地形,终于成就了步兵的复兴。
       

班诺克本战役
       在火药武器出现的早期,英国长弓的效率和精确性仍然是远程武器里最优的。欧洲大陆只有意大利城邦国家和西班牙雇佣英国长弓手,而其他国家仍宁愿使用十字弩,原因在于长弓要数年的训练才能熟练使用,而十字弩花上几小时就可掌握,后来的火绳枪也是同样道理。从十七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在战争中也很少使用长弓了。
       
意大利战争(1494-1559年)中瑞士长矛兵勇猛依旧,然而时代已经改变,火绳枪在军队中已广泛配置。在一系列战役中瑞士雇佣军接连败北。他们失败的主因是兵种单一,缺乏保护,一交战就不受控制。火绳枪兵声名鹊起,火炮、步兵、骑兵和火绳枪兵等兵种的协同作战是获胜的关键,单一兵种已不能主宰战场。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SFE1983
2016-06-23 13:11:46 SFE1983

兵种优劣势永远只能局限在某一时间段来衡量。如果非要比较个优劣,那么我只能拿核弹来说话。毋须联合兵种配合只求精准
如果非要论冷兵器骑兵的优劣,那么胜者只有草原弓弩轻骑

赞
>
刺桐
2016-06-23 15:29:44 刺桐 (我们活着只是为了相互温暖)

平原战轻骑无敌,速射武器的出现结束了骑兵大规模冲锋的时代。
重装骑兵从来没形成过军团级别的战力,只能算特战队。
欧洲小公国几百个人打生打死能看出来个屁。

赞
>
流星
2016-06-23 15:59:30 流星

没蒙古骑兵太片面了

赞
>
不伺机
2016-06-23 17:21:54 不伺机 (日暮途远)

都是复制粘贴,好歹按两下回车

赞
>

> 我来回应

> 去权力的游戏 第六季的小组

第9集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2016年就26岁了。(杨过)

三傻比snow高多了(chinadust)

对Hodor梗看了毫无感觉的人有么?(passionfly)

三傻应该这样劝囧恩(北极熊暖手宝)

讲真这剧到现在能称得上神演技的只有两人而已(野蛮大坏猫)

巨人上战场为什么不带武器?这一季槽点太多。。。。(怪力乱貓)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