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从艺术角度去看这部片子,细腻隐忍,让观众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沉溺感在里边,因为这种爱情太普遍地几乎在每个人身上都体验过,那种微妙的错位感——为什么仿佛感情里每一步都是他们顺从着自己的心意、做了他们能做的,最后却导向无可避免的来回交换的掌控与臣服之间。
但现实点说,这部片子所反映的东西丝毫都不浪漫,甚至可以说导演在用这种无法抗拒的荷尔蒙力量讽刺着一个爱情悲剧。在我看来,托尼和乔治亚就是两个自我边界没有建立好的逃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的结合。这样的组合是彼此伤害力最大,但偏偏又是依恋型中最容易相互吸引、最普遍的结合。
抛开乔治亚的渣男设定不说,我站在女主地角度来看,托尼与其说输给了爱情,不如说败在了自己。她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迷恋着爱情的感觉,但又担忧自己不配被爱,这让她在自己的尊严和权利在受到侵犯的时候不敢说出自己的不满,而是默默准许着分居、未了感情的发生。在乔治亚一步步做出跳出托尼所理解的夫妻生活框架的时候,托尼选择了将不满忍气吞声、将丈夫的行为合理化,但这样不沟通、假性理解的方法并不能疏解情绪更,不能解决关系中已然存在的问题。积攒着怨愤总有一个时刻会占领了头脑,然后一股脑悬泻而出。
在片中有三次宣泄:一次是离家出走,一次是看丈夫的新房子失控,一次是乔治亚的戒毒庆贺宴会当众嘲讽。无一例外都是同一个问题的不断重复:
1⃣️首先女方默许伤害的发生,自己默默在小本子上记了一笔。
2⃣️第二步是男方被女方教会:我这么做是ok的。因此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不会自知。
3⃣️第三步就到了双方信息差越来越大的循环中,男方一直在不经意间伤害着女方,女方越被伤害就越期望着对方的主动道歉或者一个“复仇”的突破口。
4⃣️最后一步,就是关系的决堤,掌控权的互换,“复仇”开始。
宴会上的那场戏非常有意思,前两次爆发托尼只是痛苦流泪,甚至在弟弟说出真相的时候还试图包庇丈夫,而最后一次托尼在乔治亚的朋友们面前获得了高度的控制权,她终于能头一次大声地喊出了一直没有对乔治亚说出的怨愤,用言语鞭挞他最宝贝的自尊,把之前乔治亚对他的伤害一刀刀还给他。
古话说的好,细水才能长流。感情中的问题要靠耐心的沟通去遇到一个解决一个,而这种沟通的达成关键是靠第一步:当不满和伤害发生时,被伤害方(通常来说是女性)要先守住自我边界,大声的说出自己的委屈和需求。在一切都还没有太晚、掉入恶性循环之前,把问题宣之于口。
然而,这部影片中的悲剧在于,就算到了最后两人都不再纠缠,但缠绵于他们关系中的那份爱仍然逃不掉掌控和臣服的主旋律,甚至于可以这样解读:当乔治亚用冷淡再次显示出掌控感的时候,最后那组以托尼的视角拍摄的乔治亚充斥着情欲的镜头,道尽了托尼心中的心悦诚服,而这次,才是托尼永远被锁在国王枷锁下的宣判——她对他的感情只能以这种渴望可不可及的结局而终。
总结起来,就是片中提到过的那个问题——那些能够长厢厮守的爱人,是怎么去经营感情的?答案是:他们之间没有谎言。而这种完全坦诚的沟通是需要建立在清晰的自我边界之上的——
在健康的爱情里,我能和另一半分享喜悦,也能够在ta侵犯到我的时候分享我的愤怒。
当然,更进一步来说,也需要双方都拥有去接纳对方愤怒和脆弱的包容和自省力。或许,当乔治亚对托尼展现出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脆弱的时候,托尼和他患难与共、鼓励包容,他们的感情就会出现新的拐点呢?
最赞回应
有些地方不太认同。女主一直是包容男方的,而且每次受伤她也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但是男方有很高级的策略和话术:比如在女方提出离婚时,辩白说,你爱的就是这样的我,我不需要为你改变;而女方几次生气时,他又反复道歉,表示要忏悔和改正;当他终于认识到女方坚决要离开时,又翻脸拿孩子的抚养权相威胁。几次三番,一直是这样的套路。女方恰恰是过于鼓励和包容了,在知得男方出轨吸毒欠债的时候,一旦男方软弱认错就原谅,才让彼此一直纠缠,自己也一再受伤。
写得很好 我还看到一个讨论说男主是高级版pua
有些地方不太认同。女主一直是包容男方的,而且每次受伤她也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但是男方有很高级的策略和话术:比如在女方提出离婚时,辩白说,你爱的就是这样的我,我不需要为你改变;而女方几次生气时,他又反复道歉,表示要忏悔和改正;当他终于认识到女方坚决要离开时,又翻脸拿孩子的抚养权相威胁。几次三番,一直是这样的套路。女方恰恰是过于鼓励和包容了,在知得男方出轨吸毒欠债的时候,一旦男方软弱认错就原谅,才让彼此一直纠缠,自己也一再受伤。
就是pua
就是npd的操控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