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英文明明就叫理查德朱维尔,直接这样不好么,非要加个哀歌?
完全剧透,看到炸弹我还认为他要被炸死;当英雄之后我就知道肯定要调查他了。
一个人名的电影名非得加哀歌两个字?
1997年2月的《名利场》杂志中有一篇报道名为:AMERICAN NIGHTMARE: THE BALLAD OF RICHARD JEWELL(https://archive.vanityfair.com/article/1997/2/american-nightmare-the-ballad-of-richard-jewell)电影在初期使用了这个名字,直到之后正式改为Richard Jewell。Ballad作为叙事诗(曲),写出来或者读出来就是诗,唱出来就是曲,内容涵盖方方面面,有喜有悲,有浪漫有幽默,单从这一点来看译成哀歌是不合适的,又不是Elegy。如果非要替换掉Ballad的话,Story算是最合适的词。因此其它译名中的“美国噩梦:理查德·朱维尔的歌谣”,或者“美国噩梦:理查德·朱维尔事件”都算是比较规矩的译名。但是本片并不是1997年的那篇报道,它不会知道1999年AJC的那两个记者被起诉,也不会知道2003年真凶Eric Rudolph被捕,更不会知道Jewell在2007年44岁时就与世长辞。从片中多次Jewell在事件后有心绞痛的镜头这一点来看,老爷子就是在指责无良的政府和媒体间接杀害了一个真英雄。因此,本片作为Richard Jewell的挽歌却又是恰如其分的。再考虑到虽然实际片名是Richard Jewell,但是一个在国内无人知晓的美国保安直译其名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所以我认为现译名并无不妥,还很贴切呢。
这又不是什么悬疑片,而且是真实事件,剧透不剧透对观影有啥影响吗?这要算剧透,那开国大典也算了
我觉得“哀歌”对应的是社会对理查德的迫害
假如哪天有个人对你说一句“该吃饭了”,是不是你也觉得是剧透,气的今天就不吃饭了?
我是昨天看豆瓣讨论才知道,当时媒体和FBI对他的“迫害”给他造成了很大很长久的心理压力,让他在事件结束后也一直有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影响,对他的指控结束的十年后,年仅44岁就心脏病突发去世了,我觉得当时的事件有间接的加速了他的死亡,对他的身心健康绝对是有着巨大影响的。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真的理解了哀歌,为他惋惜。
完全同意楼主,加了哀歌这俩字总以为男主会含冤入狱。开国大典那位也是为杠而杠
老美的电影名字一向很简朴,直译根本没有任何感觉,简介也会说明,剧透名字可不背锅,就像玩具总动员,原名就一个toys 直译不好听也不信达雅
就你这水平还来杠?吃饭去吧
随便聊一句就认为别人在抬杠,那你的问题是不是也是在抬杠,我不剧透了,楼主快去吃饭吧
我以为他判死刑了……
我一开始猜小朱受到不公待遇后,来个报复社会啥的(以为东木要鞭挞这个吃人社会,把好人逼疯直到邪恶)。到后半段一看时间不够反转了,才放弃这个念头。😃
你就是在杠
> 去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的论坛
U1S1,没觉着FBI做错什么,除了过早把信息泄露给媒体(难得糊涂)
被FBI拆家后没有赔偿吗?(Momoko)
片尾字幕音乐真的很好听啊(Paul)
和萨利机长也太像了吧(周一)
理查德,一个不讨喜的名字(米字路口)
这帮人怀疑男主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春树暮云)
最赞回应
1997年2月的《名利场》杂志中有一篇报道名为:
AMERICAN NIGHTMARE: THE BALLAD OF RICHARD JEWELL
(https://archive.vanityfair.com/article/1997/2/american-nightmare-the-ballad-of-richard-jewell)
电影在初期使用了这个名字,直到之后正式改为Richard Jewell。
Ballad作为叙事诗(曲),写出来或者读出来就是诗,唱出来就是曲,内容涵盖方方面面,有喜有悲,有浪漫有幽默,单从这一点来看译成哀歌是不合适的,又不是Elegy。如果非要替换掉Ballad的话,Story算是最合适的词。因此其它译名中的“美国噩梦:理查德·朱维尔的歌谣”,或者“美国噩梦:理查德·朱维尔事件”都算是比较规矩的译名。
但是本片并不是1997年的那篇报道,它不会知道1999年AJC的那两个记者被起诉,也不会知道2003年真凶Eric Rudolph被捕,更不会知道Jewell在2007年44岁时就与世长辞。从片中多次Jewell在事件后有心绞痛的镜头这一点来看,老爷子就是在指责无良的政府和媒体间接杀害了一个真英雄。因此,本片作为Richard Jewell的挽歌却又是恰如其分的。
再考虑到虽然实际片名是Richard Jewell,但是一个在国内无人知晓的美国保安直译其名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所以我认为现译名并无不妥,还很贴切呢。
这又不是什么悬疑片,而且是真实事件,剧透不剧透对观影有啥影响吗?这要算剧透,那开国大典也算了
我觉得“哀歌”对应的是社会对理查德的迫害
假如哪天有个人对你说一句“该吃饭了”,是不是你也觉得是剧透,气的今天就不吃饭了?
我是昨天看豆瓣讨论才知道,当时媒体和FBI对他的“迫害”给他造成了很大很长久的心理压力,让他在事件结束后也一直有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影响,对他的指控结束的十年后,年仅44岁就心脏病突发去世了,我觉得当时的事件有间接的加速了他的死亡,对他的身心健康绝对是有着巨大影响的。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真的理解了哀歌,为他惋惜。
1997年2月的《名利场》杂志中有一篇报道名为:
AMERICAN NIGHTMARE: THE BALLAD OF RICHARD JEWELL
(https://archive.vanityfair.com/article/1997/2/american-nightmare-the-ballad-of-richard-jewell)
电影在初期使用了这个名字,直到之后正式改为Richard Jewell。
Ballad作为叙事诗(曲),写出来或者读出来就是诗,唱出来就是曲,内容涵盖方方面面,有喜有悲,有浪漫有幽默,单从这一点来看译成哀歌是不合适的,又不是Elegy。如果非要替换掉Ballad的话,Story算是最合适的词。因此其它译名中的“美国噩梦:理查德·朱维尔的歌谣”,或者“美国噩梦:理查德·朱维尔事件”都算是比较规矩的译名。
但是本片并不是1997年的那篇报道,它不会知道1999年AJC的那两个记者被起诉,也不会知道2003年真凶Eric Rudolph被捕,更不会知道Jewell在2007年44岁时就与世长辞。从片中多次Jewell在事件后有心绞痛的镜头这一点来看,老爷子就是在指责无良的政府和媒体间接杀害了一个真英雄。因此,本片作为Richard Jewell的挽歌却又是恰如其分的。
再考虑到虽然实际片名是Richard Jewell,但是一个在国内无人知晓的美国保安直译其名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所以我认为现译名并无不妥,还很贴切呢。
这又不是什么悬疑片,而且是真实事件,剧透不剧透对观影有啥影响吗?这要算剧透,那开国大典也算了
完全同意楼主,加了哀歌这俩字总以为男主会含冤入狱。开国大典那位也是为杠而杠
我觉得“哀歌”对应的是社会对理查德的迫害
老美的电影名字一向很简朴,直译根本没有任何感觉,简介也会说明,剧透名字可不背锅,就像玩具总动员,原名就一个toys 直译不好听也不信达雅
假如哪天有个人对你说一句“该吃饭了”,是不是你也觉得是剧透,气的今天就不吃饭了?
就你这水平还来杠?吃饭去吧
随便聊一句就认为别人在抬杠,那你的问题是不是也是在抬杠,我不剧透了,楼主快去吃饭吧
我以为他判死刑了……
我是昨天看豆瓣讨论才知道,当时媒体和FBI对他的“迫害”给他造成了很大很长久的心理压力,让他在事件结束后也一直有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影响,对他的指控结束的十年后,年仅44岁就心脏病突发去世了,我觉得当时的事件有间接的加速了他的死亡,对他的身心健康绝对是有着巨大影响的。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真的理解了哀歌,为他惋惜。
我一开始猜小朱受到不公待遇后,来个报复社会啥的(以为东木要鞭挞这个吃人社会,把好人逼疯直到邪恶)。到后半段一看时间不够反转了,才放弃这个念头。😃
你就是在杠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