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位声唱 Counter-Music (2004)

导演: 哈伦·法罗基
类型: 纪录片 / 短片
官方网站: http://www.farocki-film.de/gmusikg.htm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 法语
上映日期: 2004
片长: 23 mins
又名: Gegen-Musik / Contre-Chant
暂无评分

对位声唱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热门 /  最新 / 

0 苏格 看过 2019-12-11 14:01:55

《Contre-Chant》

2 熊仔俠 看过 2019-02-14 21:42:25

哈倫通過老電影、軟件模擬、監控錄像、科學圖像等等東西重塑城市。除了一貫的“世界本身是圖像”的觀點外,也論及了這個“世界”的維度、限定和容量。在涉及監控錄像的論述時,還提到了真實世界中重要的“劇情化”觀點。究竟劇情化是蓄意預謀還是機緣巧合?飄來飄去的塑料袋引發出這個思考。

1 マツハラ 看过 2020-08-01 16:50:33

借助维尔托夫与鲁特曼的灵感:“城市交响曲”在当代的新处理。(@西岸

1 デブリ 看过 2020-05-25 00:29:47

转了一圈看到这部眼前一亮。我说是谁呢!@西岸

0 阿茶 看过 2021-03-11 03:05:53

新世纪的欧洲之星之城里尔,对照二十世纪的敖德萨和柏林:法罗基常用的双分屏手法,电子之眼时代对《柏林:城市交响曲》和《持摄影机的人》城市之梦的再回顾。城市与肉体的隐喻,对人之肉体的监视与对城市肉体的监视,血管与循环系统,轨道之défile与胶片的互文与轨道的被监测性。 维尔托夫提示了摄影机的在场,而法罗基提示了当代社会中摄影机已经成为有机的一部分,与人体不再分离。鲁特曼与维尔托夫用摄影机之眼记录了城... 新世纪的欧洲之星之城里尔,对照二十世纪的敖德萨和柏林:法罗基常用的双分屏手法,电子之眼时代对《柏林:城市交响曲》和《持摄影机的人》城市之梦的再回顾。城市与肉体的隐喻,对人之肉体的监视与对城市肉体的监视,血管与循环系统,轨道之défile与胶片的互文与轨道的被监测性。 维尔托夫提示了摄影机的在场,而法罗基提示了当代社会中摄影机已经成为有机的一部分,与人体不再分离。鲁特曼与维尔托夫用摄影机之眼记录了城市一日生活之绮梦,而在电子之眼无处不在的今天,作为空间的现代城市中,每时每刻影像不断在产生、传播、流通、被捕获、被监控,各种机构与利益团体无意识记录下的城市一日揭露了旧日绮梦随科技发展慢慢滑向视觉/数据监视无处不在的梦魇,见证了福柯的规训社会发展向德勒兹的控制社会。 (展开)

> 更多短评 14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对位声唱的影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讨论区   ·  ·  ·  ·  ·  ·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0条)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对位声唱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