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懂此剧为何大肆渲染女性地位微贱、毫无尊严可言这种时代论调
如题。
我还没见过哪个剧这样呢,就算历史正是如此,哪怕没有动过脑子的芈月传也不会这么突出这一点。
尼玛几集下来每天都是听杭当家的骂女主:你的名节怎么办啊怎么办怎么办啊怎么办死了才好啊死了才好呢!
中国社会男权地位已经根深蒂固,男尊女卑现象虽然略有改进但仍然不可根除。还要在这里给那些没有觉醒的妇女们洗脑,真的是极其费解。
"标题:"不懂此剧为何大肆渲染女性地位微贱、毫无尊严可言这种时代论调
如题。 我还没见过哪个剧这样呢,就算历史正是如此,哪怕没有动过脑子的芈月传也不会这么突出这一点。 尼玛几集下来每天都是听杭当家的骂女主:你的名节怎么办啊怎么办怎么办啊怎么办死了才好啊死了才好呢! 中国社会男权地位已经根深蒂固,男尊女卑现象虽然略有改进但仍然不可根除。还要在这里给那些没有觉醒的妇女们洗脑,真的是极其费解。 |
霍建华 饰《皇帝》(Filigree)
弃了(🎷🎷🎷)
不帅=演技好?我觉得黄轩既不帅也不丑演技也不算好。(_青柠_)
最后一集时间线没看懂(Vickie)
费解女医明妃传评分那么低?(无枝流离)
这什么女主(你的心事海)
我的意思是 没必要特别突出这一点
这不是唯一表现手法。
嘻嘻 您看得惯我没妨碍 每个人都有发言权而已
挺真实的,算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为何不突出这点。
芈月传还要怎么不宣扬这点,获宠小妾掰成大叔恋,色诱敌人变成真爱,连晚年的风流快活都成了回忆初恋。通篇讲的是女人最厉害的应该是床上功夫好&睡的男人强,征服男人才能征服世界。你看同样是黄轩演的角色,做个接盘侠都没资格。
您好,似乎我们讨论的不是同一个问题?
我不太认同的,是此剧将男权压迫女性地位的封建陋习过度放大了,以至于全剧的很多重点都在听杭当家的辱骂女主不守妇道,满耳的名节、贞洁,所以有些听不下去。
或许本人是有点女权主义的吧。芈月甄嬛之流,不管怎么说,征服男人,征服男权,未曾把女性压低。
抱歉你貌似是伪女权,征服男人若等于征服男权,大概天下最厉害的女强人就是床技最好的名妓了。芈月甄嬛之流核心都是宁做王侯妾不做文士妻。
再说放大陋习,先抑后扬是编剧惯用手法也是最好用的手法,类似于芈月最爱挂嘴边的我不要靠男人,要不怎么能凸显女主的特别单纯好不一样的感觉好让男主爱上呢?
你也别对一部偶像剧担心过多了。剧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人们都只会看到自己得不到的,讨厌和自己很像的。越是未觉醒的女人,越是爱看野蛮渣渣女屌被高富帅爱上的戏码,越是希望自己活在一个霸道任性貌似女权的幻想世界。
先不提女权,这点在当下的对应也应该是“你咋还不结婚?”
额 我有说过靠身体征服男人就是女权爆发么 靠身体只是征服男人的部分手段 而非全部
芈月也并不是妓女 她有政治手腕和聪慧头脑 眼力精锐 审时度势 前提:我不喜欢芈月传 只是将其打造的氛围跟女医做一比较 然而您还是没和我谈论同一问题 嘻嘻
所以说女人没地位这事儿还是确实存在的。
您当然没法谈论同一问题,因为您说芈月有政治手腕和聪慧头脑 眼力精锐 审时度势 blabla..抱歉我们看的是同一部作品吗?您真看过吗?看过的话请说出芈月的老师分别有几位而他们分别教了芈月什么而芈月什么时候用上了这些技能好吗?
另外女权爆发我可没这么说,但是您这句“或许本人是有点女权主义的吧。芈月甄嬛之流,不管怎么说,征服男人,征服男权,未曾把女性压低。”可是您说的吧?
没有过度放大,明代就是这样的,剧中表现得已经很开放了,作为一个四品官家的姑娘,竟然只带一个丫头出门,回去绝对是要被打死的。
抱歉 您所说的作品是否指的那部剧 或其原著呢?如果是的话 我看了一些 我想没必要在这里详细论述它都说了什么吧?
更何况,我们如果真要讨论秦宣太后是什么样的女人 应该从正史中寻找答案吧?您是通过那本小说了解一个人的吗?
试问您的点在哪里?和我题目提出的点是一样的吗?您是赞成女医剧中女人需要名节还是什么呢?我不赞成的是这个,而不是您说的那些。
嗯 是的 道理我都懂 只是觉得放在当代媒体上 应该点到即止就好了 不然 左一个打死你才能还我家族清白 右一个学医不守妇道真是丢我脸的 多少会对一些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吧
可能是我敏感了 多包涵
你确实敏感了。剧里展现了封建礼教如何迫害女性,而女主致力于成为一个医生,有自己独立的人生追求,难道不正是女权主义么。展现封建礼教如何迫害女性竟然会被你认为是在宣扬封建礼教,你的点也够怪异的。
讲真,芈月才是毁我三观的人,但是对于这部剧,我觉得意外地还能接受呢,起码已经看到13集了,芈月是8集弃的。我宁可一个妹子在这种轻视女性的环境下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士,也不愿意她靠睡姐姐男人上位,虽然历史上的宣太后并不是这样的。
当然是剧,原著我也没看,正史告诉我这是一位执掌朝政四十年的权力女性,剧里告诉我想把她真的拍出来是没门的。
女医的时代背景就是那样的,而没有像芈月之流在先秦躯壳下包藏了满清女子的封建文化,女医还未播完,走向不明,不敢妄言它是否能比芈月显得女权点。但是着重笔墨在女子地位上我认为是还原人物所处的环境,从戏剧角度和历史角度讲都挺合理,你小题大做且过分敏感了。
您好,我说的是“渲染” 而非“宣扬”。
或许是有点吧 我承认
因为事实是 我在这个社会中所体会到 感受到的 或直接或间接 都可以证明男权明显过高于女权 所以可能我个人期许是能够在咱们的娱乐文化中 少放大些这种东西
毕竟在中国 女人们已经很不容易了 如果让些顽固不化的男人看到这样的剧 可能会借机认为自己的思想没错呢 你说呢
在此重申下 本人不喜芈月那部剧 不是在拥趸其人 也非褒扬其剧 还是请各位别再讨论芈月了 好么
古代朝鮮日本也是男尊女卑,而且日本比中國還嚴重,韓國和日本至今還是男尊女卑,但是他們的電視劇里從來不提這種東西,中國還有不少的女癡追捧韓劇日劇
对嘛 我的意思其实就是 你可以再现历史 明朝就是这样没错 但不一定非要借人物之口 骂她个狗血喷头 才算是真实啊
你的逻辑好奇怪。事实就是事实,只要不是捏造的,进行展现很正常。看到这样的剧,直男癌会觉得理直气壮?可以这么说,直男癌的眼光看什么都能看出男尊女卑来,这不以剧拍的如何,怎么拍为转移。
你看过日韩古装剧么?呵呵。
如果沒看過我會提起這個?
日韩古装中的男尊女卑,上下尊卑不要太严格哦。
那就是个人看法问题了 对吧 看剧的人 心情都不一样
你去看看《桃李花歌》再说:“但是他們的電視劇里從來不提這種東西”这句话吧。去看看,古代朝鲜,连板索里这种都只能男的唱,女的唱就是大逆不道。
只有少數的日韓劇會偶爾提起,幾乎沒有會強調和宣揚
我插一句哦 别人我们可以先不管 重要的是自己怎么做 对不对
呵呵。大多数韩剧里都说提及女性受到的压迫,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你知道什么是从母法么?不是强调和宣扬。剧里表现的是历史事实。
你的想法真奇怪啊。。。你既然认为剧是渲染而不是宣扬,那么何来放大一说呢?
何况娱乐文化里一直在放大,一直在宣扬男权。电视上永远的婆媳争斗,其实就是永远的认为祸起女人。永远的剩女话题,其实就是永远害怕屌丝讨不到老婆。更不要提宫斗了。少放大男权,中国电视剧种类要少一大半。
韩国发源的花美男言情剧,里面的男人都是很尊重女人的,生活都是以女人为中心的。然而现实韩国家暴严重妇女地位很低。多放这种电视剧也改变不了女人的地位。女人的地位不是由娱乐文化决定的,是思想文化和法律决定的。
为何要关心一群奇葩男是咋想的?人家都能从明代背景的偶像剧里看出大哲理了,哪会稀罕和凡妇俗女聊天。
因为有受众 才会有人喜欢看婆媳斗来斗去的肥皂剧 难道要认为这种喜爱是正确的么?
我的想法没什么不正常的 只是大家都见怪不怪而已了
還原歷史事實的意思就是每集都得提起?
為什麼《仁顯王后的男人》《擁抱太陽的月亮》那麼紅,因為他們有宣揚朝鮮時代的男尊女卑
。。。不要跟我强调事实 是糟粕就该去除 不对?
寓教于乐 它对人有影响
反正你这句“但是他們的電視劇里從來不提這種東西'已经被打脸了。我一开始问你看古装韩剧么,你真应该认真想想再回答。
封建礼教是糟粕,当然应该去除。但是怎么个去除法?把二十四史改了?把留有一起封建礼教痕迹的东西毁了?
我个人是觉得,历史就是历史。我们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最重要而且最有效果的就是去关注现实中的男女平等问题。
你的言行似乎认为直接将女卑的事实赤裸裸展现才是宣扬,而片面地或者大张旗鼓的宣扬但是套上几句女权的空话就不是了。你对婆媳剧剩女剧都没有这么见怪不怪,反而对这么直接的描写如此反感,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那一套。
相比一个戏剧中背景的描写,我认为把男权渗透进故事,渗透进人物,渗透进思想更可怕。
你才是大多数见怪不怪的“大家”,见怪而不怪,不怪而见怪。
您也别专注于看别人自己打脸 这不是我发表意见的初衷 谢谢
还是那句话 寓教于乐
你行你上吧。教教应该怎么拍。或者你觉得国内古装剧哪部符合你的要求。
没有必要这样臆测别人是什么样的人 我有评判您是什么样的人么 还是我说的话令您感觉到我中伤了您喜欢的剧?
婆媳剧我从来不看 不知您看不看?我不需要什么台词高喊女权 我只是说 不要突出表现名节 贞洁的重要性 看不懂问题?
不能发表看法?只许说好好好?
然而明代名节贞洁就是如此重要,看不懂故事背景?还是说你只关心你看的剧里的女权,你不看的剧就不关心了。如果此剧不拍这个剧情,其余剧拍了,但是你没看,所以你也不管了。你希望你看的剧里女主都是脱离古代历史背景的神存在。总而言之你就是觉得这个剧不该这么拍,你看得不舒服了。凡是能被你看的剧,一定要按你的意思拍。
你是广电啊。
真是受不了没话说了就开始u can u up这种论调
电视剧拍来不是给人看的?我又不是导演我干嘛拍
提自己的想法和用自己的想法代表全人类是两码事,你要是直接说这个剧情你不喜欢看得难受也就算了,但是你表达出来却是认为你看到的剧会影响未觉醒的妇女&放大男权,你没看的你就不管了不操心了,但是你看到的剧那是一定会影响未觉醒的妇女&放大男权。
明朝是这样的,你注意看街头女生出门都把脸遮住的,第一集开头也把当时历史背景有交代。我觉得不能用现代思维去希望一部古装剧符合当下价值观,并且这部剧也没有意图引导观众认为这种观念是对的,它只是呈现当时社会,剧情女主应该是会和封建思想斗争到底最后成为大BOSS,做男人能做的医生。这剧已经比较主角光环和脸谱化了,阻止女主前进道路的一眼就看出是坏的,所以与其说是大肆渲染女性地位卑贱,更不如说是和男尊女卑的思想做抗争。
我觉得这剧还原这点还是蛮好的,于剧情或者于历史而言
其实即使不提也无法对社会的现象做出积极意义方面的改善,真的有人借这样的剧去更加在意贞洁名节这样的字眼再渲染,只怕在网络里也活不了几分钟吧。
我总觉得最很难去破除的绝不是有形的敏感字眼,而是一点就着的各种无形意识
您好,
此剧本身女主这个形象是很励志不错,我从头到尾也没批判这一点。
这不是大环境造就了当代现实嘛 所以略微激进一点 希望做电视剧的能多多考虑积极因素 毕竟那些台词听着也不是很中听 个人浅见 嘻嘻
您好,最后一句我赞同,可是我依然非常执拗地觉得,潜移默化,最终就变成了意识。
对,渲染得太过头了,后面女主不光要成功成为一位女大夫,还要和三个男人发生情感纠葛(男女大防呢?怎么解释啊)按照这种渲染程度来说女主一人都可以颠覆明朝的三观吧,台子搭太高下不来,说到底女主光环而已
您好呀隔壁的朋友。关于您说的还真是,若非得穷究历史背景,那跟三男纠缠的开花式剧情不就是违背真实性了。
正因此允贤的独立自强、一心学医救人才更可贵,剧中对此社会背景也是贬抑的态度。杭纲其实很矛盾,他一方面希望允贤符合社会对她“守妇道”的要求,一方面又希望允贤能幸福,这种矛盾的撕扯感更让人厌弃所谓的“礼教”。重要的是以什么态度提起这段社会背景。
说起来就是想把允贤塑造成拥有现代精神的古代人
所以说我还是认可一个标准:去除糟粕。如果为了收视率不得不用些手段,至少不要总抓着纲常礼教来说事儿。
哈喽……
这就是明明想拍偶像剧谈恋爱,偏偏还要很夸张的渲染这些女性地位的低下、男女之防。自己给自己设置这么大的跨不过的障碍,讲着一个自己圆都圆不过来的故事
您好,如果照您这么说,此剧似乎意味深长。只不过前面“抑”的方式有些令人不以为然,后面或许会好些?
同意“世说”表达的。还有就是拍给现代人看的,特别是给女生看的。因为编据就是女的。她写了古装女性三部曲,女相、女医、女傅,第一部已经播完,后两部正在播。剧中强调封建压迫是必须的,不过作者应该更加想表达的是在封建社会都有那样的一群人哪怕是少数,都要想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那我们今天的现代女性,在历史上男女平等差距最小的时代,有什么理由连古代人都不如。剧中所谓的渲染很正常,现代人不会有男权的优越感,应该看到时代不一样了,男性的观念已经变了,而女性的观念可能反倒有些倒退。
古代女子地位很低下,能当医生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但是为什么喜欢男二那个渣人
他的台词只是为了展现当时社会人们思想,当然呈现方法和台词都不怎么滴。不过我并不反对它对明朝男尊女卑情况的展现,不是我支持这一想法,而是它本来就客观存在,这就是古装剧和现代剧的区别,如果放到当代剧来拍肯定会引争议,并且这剧本身还是对这种思想持批判态度。就像如果一条女性遭家暴的谴责评论文,我们不会说:"不要把家暴这样的事提出来,这样会有不好的影响" 吧,因为提出来是为反思和为了更积极的改变。虽然你说这会带来潜移默化,这点我同意,但别忘了这剧的思想本身就是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不然也不会让女主成为女医,潜移默化只会带来更多的是对男尊女卑的批评。文艺作品是有一定社会责任,但同时也要承担文化功能。
都不觉得是仅仅展现男尊女卑了 感觉剧中是提倡男尊女卑 虽然历史环境如此 但是现代人来拍历史剧 主创总该从历史里提炼出与现代对应的观点吧 另外这个剧 哪里女性励志成长 明明是女性传奇故事啊 哈哈
请问您在说什么?本贴没有针对剧中任何人哦
现代剧也一样在玩男权游戏呀。就像我说的婆媳这类。我不觉得这就是划分现代与古装的标准。
更何况,剧作者也没有您说的那个意识,想要反思和改变?只是为了抓眼球吧。
您好~
历经磨难——学医成才——嫁作人妇。
哈哈哈!
首先我并没有提任何婆媳剧,并且我本人也不喜欢,不是什么男权女权,我猜编剧写剧时可能都没想到要注入什么意识,只剩剧情无法吃撑莫名其妙的吵吵闹闹。其次我并没说这是划分现代与古装剧的标准,我意思是说拍古装剧时一些思想会向当时社会情况靠拢,和现代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因为思想也会体现在个人行为上,或多或少影响剧的饱满程度。最后我想说剧作者本意如何,我不知道,也不想为了玛丽苏剧解读出什么题图。我只是从我个人观感针对你的po文回答。
男二到目前为止应该看不出来哪不好
我刚被明吧科普,其实当时女性的地位没有像电视剧里讲的那么低,休闲娱乐活动神马的还是相当丰富的,什么郊游踏青还是男女成群结队的去的。貌似还有学者写过论明朝妇女法律地位提高什么的论文的。大约编剧用晚清的思想恶意的揣测明朝这个相对自由开放又富裕繁华的社会吧。
这么说还真是咱们自己认怂了 嘻嘻
原来是这样,就觉得有点违和。我记得明朝还是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呢,明朝大臣就是大臣不是奴才,这样的时代女性地位怎么会低到这么离谱?难怪,看到剧里这么一直说女性地位的低贱真的还挺火大的
明代女性的休闲生活 http://tieba.baidu.com/p/2965519620 浅论明代妇女法律地位的提高 http://tieba.baidu.com/p/2950372678
贴明吧给我回复的论文。反正让我产生了去看看明代通俗小说的强烈兴趣~~~
呃我不知道“抑”指的是什么。允贤在答应跟祁钰结婚的时候说婚后也会继续学医救人,祁钰表示一定支持——这部分就很现代,或者说允贤梦想成为医生本身在剧中就是“离经叛道”的。谈不上什么意味深长。
哈哈,我决定自己去看看明代的一些小说。不过我就自己脑补,作为宗主国,明朝和清朝总是宽以待己严以待人的,我感觉礼教最森严的莫过于朝鲜。同时期的朝鲜尚且有医女,我们宗主国的明朝不太可能没有这种类似的职位啊。而且明代还是出过很多了不起的女性的,比如马皇后徐皇后,尤其后者还带着一群娘子军打过仗的。到了后期秦淮八艳这么有名,就觉得不太可能女性地位低到这种地步。
谢谢!我也对这些东西挺感兴趣的
哈哈,大家积极探讨~
我只是想说 郕王的默许只因他对她有爱有包容 而不是一种社会性质的反叛
不管怎么说 我是希望电视剧注意一下塑造人物的手段 倘若要体现独立和成功 并不一定要在前期不断胁之以贞操和妇道 出现的频率太高了
刚刚写完牡丹亭鉴赏的表示 明代背景就是这个样子╮(╯▽╰)╭
也没人说明代女性没有任何休闲生活和法律地位啊。这和明代女性是否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不矛盾啊。再怎么有休闲生活再怎么有法律地位,也无法超越时代背景:明代及其他封建时代,女性是处于被压迫地位的。
按照你的逻辑,没有一部古装剧符合你的要求,你自己拍吧。
剧中提倡?请问,在剧中,主要人物对男尊女卑持的是什么态度?女主是大力驳斥姓于的为了所谓男女大防耽误妻子治病的。你们到底看没看过啊就来黑。
这位姑娘,我随便摘取文中几段话来回应一下好了:
《浅论明代妇女法律地位的提高 》
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女性的婚姻和情感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信条,导致女性在配偶选择上,处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悲惨境地,而封建伦理压制着女性真实的情感,要求她们恪守妇道,成为男人所需要的所谓贤妻良母,这种不平等的婚姻,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
中国古代凡女子在父母家,尚未适人者,即称之未嫁女,又称在室女。关于未嫁女的名分,受男尊女卑观念影响,未嫁女在家服从祖辈、父辈,即“未嫁从父”;另一方面,又受“长幼有序”伦理影响,同辈中年长之女,不仅对年幼之女享有相对优越权,即使对年幼之男子,有时也有优势,正如赵凤喈所言:“中国的礼教,素重视伦常,而‘长幼有序’,即五伦之一,故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虽较同辈男子为卑逊,而长幼之名分,仍然保持。”[7]明代对于“诸殴兄姐者”判刑较重,与唐宋律相似。可见,明代为人女的法律地位,首先是服从父辈,而在同辈兄弟姐妹中,主要依“长幼之序”划分其地位的高低。
明律只是在户绝的情况下,才承认未嫁女的法定继承权,即“果无同宗应继,所生亲女承分,无女者,入官。”[8]唐宋元朝的法律都有规定,内容上大致相同,承认在户绝情况下,财产由女继承。所不同之处,宋律的《丧葬》令规定“若之人在日,自有遗嘱处分,证验分明者,不用此令,”即父母可以用遗嘱的方式:剥夺未嫁女继承遗产权利。而元律则明确则明确肯定户绝,女可继承,可见,宋时还受遗嘱的制约,元代则享有绝对的继承权,相比之下,明律对此规定稍显苛刻,那就是必须“无同宗应继承者”的情况下,女子方可继承,这种有条件的继承比之唐、元律无疑是女性继承权的削弱。总之明代未嫁女的财产继承权较之前代大大削弱。
明代以后,随着统治者对妇女贞节控制的日趋严格以及统治者对女性离婚改嫁及寡妇再嫁行为的歧视,原属于出嫁女的个人财产—嫁妆已逐渐演变为夫家财产的一部分,明朝法律对此作出限制:“凡妇人夫亡无子……改嫁者,夫家财产及原有嫁妆并听前夫之家为主。”对于寡妇守节者则允许其继承遗产,同时还做出“合承夫分”的规定,可见,明律规定妻子实质上没有财产权。
《明代女性的休闲生活》
大部分体育休闲活动和文化休闲活动,都是在室内进行的。早期妇女们除了节日与宗教性质的郊游,也是几乎不出门的。你得注意文中说的日常郊游是吴越妇女和名妓。名妓不多说,吴越地区因为商业经济的发达和女子教育文化的兴起,女性地位确实有所提高。
======================================================================
这两篇文章的大标题都是论明朝女性,但是仔细细究,伦理纲常在文中还是非常严重的,而女性这个群体也是要看阶级来论的。首先秦淮八艳这种名妓,无论哪朝哪代她们都有出门冶游的权利,因为去官家唱和也是她们工作的一部分。
还有细讲一下,在古代无论哪种国家,下层劳动妇女受到的经济压力是最深的,但是道德伦理压力也是最浅的,为了养家糊口,她们必须抛头露面。也因此裹小脚这种东西在下层女性中流行速度非常缓慢,很长一段时间农家妇女都是大脚。
明朝是个很有意思的国家,因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带来的新思潮和传统士大夫宗族观念的不断碰撞催生了多姿多彩的市民文化通俗文学,如果不是这种思潮也不会诞生王阳明了。也因为思潮流行而到后期礼乐崩坏,普通工商家庭女子几乎是不受封建限制的,但是传统纲常的作用依然很强大。可以说明朝后期就是两股势力不断斗争的过程,从朝堂到市井莫不如此。
举个栗子。
《金瓶梅》诞生于明朝后期嘉靖年间,主人公西门庆原是个药材连锁店总经理,因为仕途不考科举,他家又是商人,按道理讲他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什么官。但是商业经济的繁荣买官卖官太普通了,因此他成功成了山东提刑所的理刑副千户。
但是西门庆也自知来路不正,于是也千方百计要给他老祖宗安个官位,以图名正言顺。
这本小说中的女性以今天观点来看依然奔放至极,寡妇孟玉楼和李瓶儿都是三嫁并继承了前夫的遗产,似乎法律条例在现实中并未起到什么作用。家有贞节牌坊的贵族林太太,每月定时来找西门庆偷情。
但是对妇女畸形审美到达了顶峰,家奴宋惠莲以一双比三寸更小的金莲为荣并以此羞辱潘金莲。同时明代士族家庭的女子,如西门庆正室吴月娘和何千户的娘子蓝氏又奉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家随夫仍夫辱骂等等行为。
你如果观阅明朝的通俗小说会发现这种文化之间的矛盾贯穿每本的始终,《儒林外史》范进考了一生才得中举,临了仍是托人买官换得一个官位。《三言两拍》多的是春心动荡的官家小姐小尼姑,但她们一旦跟从了官人,便不能脱身,否则如同弃履导致一族人被耻笑。
======================================================================
《古今贞洁烈妇图集》唐朝收录51人,宋朝收录267人,明朝收录2.6万人。
【汉系】常建华:明代溺(女)婴问题初探 http://tieba.baidu.com/p/4222880022
=======================================================================
这两篇文章都是着重讲明朝中后期女子的地位与生活,而明朝社会变革的这个中期,就是以明英宗为开端的。谈允贤是中九流的出身,又是做三姑六婆的药婆,又是社会变革期的代表人物,被人不齿太正常了。明朝通俗小说里但凡出现三姑六婆,不是拉皮条的就是卖淫的。
感谢上层科普,明代是个很有意思的朝代,正因为严格遵守程朱理学,立长子为太子被严格遵守,好像没有发生在皇位继承方面父子和兄弟相残的事件。
我是觉得这剧有刻意放大(虽然不一定是放大)这一点,引起大家对那种吃人礼教的反感……
女主虽然不是三姑六婆这个阶级,但她干的活就是这个阶级的。至于当着尼姑面说,我觉得也很正常,人总是有劣根性,当然这和思想控制也有很大关系。就是放在今天,我们即使得到了我们认为那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人的帮助,我们内心也不会真正瞧得起的。
是有意放大了,但有意放大的目的就是反襯女主的抗爭。這是本朝文藝作品的常見手法了。
其实就中医而言,医、药可能真得不太好分呢。
真是众口难调啊,违背历史有人喷,符合历史呢又有人喷。我觉得在看古装言情的时候,应该先出一个观众须知。培养下自己作为观众的素养,才不至于埋没了一部好剧。
剛又回之前那幾個大罵洗白抹黑的樓裏瞅了瞅,發現他們還真是看了片花就腦補出了全劇細節,然而僅僅現在播過的十幾集中已經有不少打臉的地方了。
古代药婆医婆是不分家的,并且医婆在古代泛指所有市井女医生,因为女性是没法坐堂的,所以大部分女医还是草医。孙仲景先生也是从草医做起,到开铺子做坐堂医。
三姑里稳婆药婆都属于女性医疗人员,牙婆有时候还兼仵作。
明代,女医地位远低于尼姑。实际上人们虽瞧不起尼姑,但是尼姑地位一直因宗教关系比女医高。
谈允贤历史上是选进宫的女医,已经是地位最高的女医了,但是同为民间选进宫的女官奶子都比女医地位高。
一个女医能做乡君确实瞎扯淡。本剧爵位不是一般的混乱,不过这位编剧写《女相》的时候就挺混的。她可能只懂个大概或者觉得不这样写就不能写出剧情,哎。
支持楼上,这部剧在这方面还原的还挺好的,楼主若真不明白多看看历史,涨点姿势。
孙仲景?
朋友您好 注意言辞 别动不动就长知识多看书的 请您先看懂了我题目所不忍的地方再发表意见
没错 本贴主要意思就是 该剧的某些表现手法让人不舒服 既然是改编剧 又放在当今环境下 就该考虑到话语传播力的负面影响
我说了别再拿芈月说事儿 对题目主旨领会不了的大可不必多言
这位仁兄您好 正如楼上某位姑娘所言 剧本其实肯定没有考究这么细则 应该他们费的脑筋倒让我们替他做了
前部分那么演 无非就是先抑后扬 反衬谭允贤最后开创历史的光辉形象 我们在这里辩解这么多 一点用都没有 嘻嘻
钻进这个贴子里极力维护剧情需要和动不动就开口说“不懂别瞎说”“没事多读书”的人 我是真心觉得好笑 倡导女权反倒是我的不对了 你们忍得了这些侮辱性的台词 我可忍不了
女权我更倾向弗吉尼亚伍尔夫,她的书我安利下。男女关系是挺复杂挺好玩的一件事。女权没那么简单。芈月、甄嬛、克利奥帕特拉的女权,其实是已经遵守了男人的游戏法则。
换个角度或许你们就能理解我的想法。
说现在社会不同了,怕老婆的多,妻子都敢打骂丈夫,女性地位可不是比古时候高得多了?可是哪部剧里敢表现女人极尽能事羞辱、歧视男人的现状呢?退一步讲,倘若真的出现了,那就快去看看男人的反应吧。别说男人,就连女人都会一边倒地说,她不是个贤妻良母。
楼主还是坚持要问那句:是不是真实再现历史,女人就必须卑躬屈膝、言听计从,男人就必须百般折辱、言语暴力?这真的跟芈月允贤无关,而和我们自己有关。
嗯 您说的这几个人物吧 并没有什么女权可言 只是叛逆和诡谲的性格导致的 终归是男人膝下囚
而我这里想提倡的女权呢 是另外一种希望更社会、更全面的改善
多谢安利
明朝的天下已经很大,人口已经很丰富,每个人的视野却依旧狭小。
这时候说出的观点,准绳性本来就小,都那么说,各家也不会都那么做,各有不同罢了。女人毕竟占所有人口的一半。真实明朝的状况,恐怕比剧里还要低,因为这部剧是文剧。明初比较接近的是——《水浒传》《三国》,明中后期比较接近的是《金瓶梅》《三言二拍》,你要问现代女性的地位,其实不是这部戏能决定的,那是由我们的生产方式中女性占的比重决定的。为什么农村女性地位低?因为女性做农活比较差。但这都是普及现象,不是说每家每户都一样。
您怎么回复我那层楼去了 嘻嘻
个人认为 史上为数不多的那几位所谓女精英女强人 之所以出现 其原因根本上升不到女权意识的高度 她们很可能是年幼时生活环境与别家女子不同 而意外萌生出了似乎非同寻常的人生态度 简单说其实很简单 就是我不喜欢做女人 或者说 我不喜欢做相夫教子的女人 当然最终她们的结局还是得绕回老路子
这个现象放到现在也是一样的 有人喜欢做温顺小女生 有人乐意当独立女汉子
为什么二战后女性地位显著提升?还是因为女人承担了男人在战争中不做的事
——生产。所谓怕老婆那依旧不是女权——而是反男权。历史也是男女关系史。女人在“性”上面的地位和她的社会地位。
男人打骂女人,女人打骂男人,这都不是特别出色的解决之道。当然了,普遍采取这种方式的人,也是根据自己的能力,找到的——自己的解决之道。女权的路,会在我们的生产方式有大的变革的时候有改变。这个时代,其实已经有这方面的契机。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