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既然大家觉得这电影二,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大家可以说下你觉得去年或者前年的好电影,要在中国公映的,你有花钱买票去看的,豆瓣评分多少,豆瓣评分人数多少。也让我们这种脑残粉学习学习,提高下审美水平和智商。如果从电影专业的角度,很多人应该好好反思。商业电影不能纯粹定义为艺术,他是消费品,是服务业,应该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重。如果你看爸爸去哪儿全程不笑一下,你可以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太牛了,别人都太XX。一个不恰当的比喻,隔壁部门专业方向不同的一同事调到你们部门,比你做得好赚得比你多,你会不会嫉妒,你会不会背后说他点什么不专业,领导没眼光之类的话。
云图
他们现在已经开始阿Q的精神胜利法了,干脆不承认这个是电影。所以,你的主问题是无效的。
说白了你应该这么问,现在适合人们在过年期间,父母和13岁之前的孩子一起去看得电影有几部?
所有商业电影票房好于艺术甚至奥斯卡提名类电影是全球现象,也不知道为啥在豆瓣他们就接受不了了。过年真的放张以庆的《幼儿园》,你以为人们就会蜂拥买票进场看了么?别扯了,一部商业电影就该做它该做的,电影当然需要流芳于后的作品,但也需要这类就是为挣钱拍的,如果片商没钱,谁有钱来投资那些高风险的流芳于后的作品。
这本来就不是电影。所以不在电影讨论。是给粉丝的圈钱之作。
张以庆的《幼儿园》
同样也是纪录片。
战马
单列今年的国产,另外爆米花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不列了。
<8分>
《逆光飞翔》,8.3,44527人。
《无人区》,8.2,124075人。
<7分>
《中国合伙人》,7.7,246353人。
《全民目击》,7.6,78955人。
《北京遇上西雅图》,7.4,263842人。
《一代宗师》,7.5,169212人。
算上其他6分国产,再加上外国大片,我今年至少看了二十部电影。总体上国产水平不高。
商业电影当然不能纯粹定位为艺术,因为电影本身也是一门综合学问。商业与艺术都只是电影很多面中的两个面而已。用艺术娱乐的形式达到观众的需求从而获得商业的成功才是商业电影。
不过它不是电影。
我希望有人回答我它为什么是电影而不是只会质问我它为什么不是电影。
别扯里面的内容,一直谈论的都是外面的形式,你说你住的再舒服它也是房车不是房子。
我看爸爸去哪儿笑了,于是它就是电影了?
你踩脚踏车爽了,于是它就是汽车了?
你可以问问开汽车的是不是你意淫过度了。
何止不恰当,简直不恰当,你们都是偷换概念的高手啊。
这哪里是部门与部门,这特么是产业与产业!
部门与部门做的工作再怎么不同,本质都是为同一所公司同一类产品服务。恐怖片的导演说要改拍喜剧片,做潜水手表的说要改做商务手表,我要是对这说坏话除非我不想在公司干了。
可是现在,做秒表的来抢做手表的生意。如果是在手表的基础上加上秒表的优势也就算了,可特么这就是块秒表,而且制造商还明白无误的说我们没有追求美感就是来赚钱的,我们用做手表的态度来做秒表。结果上市之后秒表还是那块秒表却居然卖出了手表的价格!还卖的很好!!!!
做手表和卖手表的简直都疯了啊!!!!!!!!
做手表的想辛辛苦苦金刚钻水晶石给你精雕细琢结果输给一块价格一样的秒表!
买手表的想原来送朋友爱人亲戚同事不用那么贵重一块秒表就解决了!
买了秒表的发现它走的比某些品质低劣的手表还准,于是喜大普奔,说秒表是手表界的突破,新世界的大门!
瑞士表商哭成翔,体育老师仰天长笑:干得漂亮!什么叫高端奔放有深度,拿出来给你们亮亮相!有眼不识真土豪,秒表手表是一家!
买手表的跳出来说:这就不是手表!
买秒表的拿着秒表的销量表,一边打买手表的脸一边叫嚣着:
穷光蛋,装逼格。我拿数据当盾牌。
有本事,你去卖。料到你也卖不来。
走的准,就是好。迟早世上没手表。
心黑暗,嘴巴脏。看我简直是如来。
搞创新,求发展。迟早古董都完蛋,嘿!都完蛋!
买秒表的这时又说话了:既然大家觉得这块表挫,那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手表才是好手表?
于是买手表的回:我去年买了个表!!!!!!
笑NMLGB,你妈被人强X你也会在旁边拍手哈哈笑!
呵呵,没错,真是笑话。你这一段话代表与被代表了多少人啊。
《五月天》可是有剧情有演员有故事的。
“如果市场认可了,那么在电影院看电视剧为什么就行不通?”
关于你对影迷的狭义看法我除了呵呵想不出其他的,观众就是预备影迷,两者本无差别,观众只是欣赏程度还没到,别说的跟猫和老鼠似的。
我说了一大堆了,秒表跟手表无法相提并论。你的理论更多,说了很多还是说只要卖的好秒表也等于手表的混蛋逻辑。
你自己的逻辑留给你自己去吧,反正没人愿意在电影院看电视剧的。
还有市场都下映这么久了,水军都回家吃饭了,你还来挖我的坟理论市场决定不决定,钱都赚走了,市场只决定票房,票房关它是不是电影屁事白痴。
综上所述你丫就是蛋疼,散场啦,回家睡吧你。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