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电影
搜索:
  • 影讯&购票
  • 选电影
  • 选剧集
  • 排行榜
  • 影评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动态语篇的多模态分析—以《琅琊榜》为例(学术论文)

无关风月 2019-09-08 10:21:35

刊载于《东南西北》2019年第12期。《东西南北》是由吉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省级期刊。

动态语篇的多模态分析——以电视剧《琅琊榜》为例

李佳欣(山东科技大学)

摘要:动态模态语篇分析的研究是多模态语篇研究的重要内容。多模态话语是将我们的多种感觉和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和符号结合起来进行交际的现象。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电视剧《琅琊榜》进行分析,一方面研究该剧的话语技巧,加深对影视作品中多种模态应用所起效果的认识,对理解影视艺术和认识剧集主题有所帮助,更能深刻理解某些镜头的弦外之音;另一方面,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广大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促进了话语技巧的运用,并进一步推动语言学的发展。

关键词:多模态;动态语篇;琅琊榜

Abstract:

The analysis of Dynamic modal discour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research. Multi-modal discourse is a communicative phenomenon that combines our various senses, sounds, images and other forms and symbols. This paper uses the theory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TV play Lang Ya Bang. On the one hand, it studies the discourse skills of the play so that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multi-modal application in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and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theme of the play. It ha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voice of some scen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theory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is widely used by scholars. It provides a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promotes the use of discourse techniques, and further boosts the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s.

Key words:muti-modal Dynamic modal discourse Lang Ya Bang

一、引言

动态模态语篇分析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并加以多模态语法,如视觉语法,将多模态话语分析运用到动态语篇。本文以电视剧《琅琊榜》为研究对象,对动态语篇常出现的的场景、象征、语调、话语、音乐、色彩、服饰等多模态话语予以分析。从画面模态、言语模态、音乐模态、视觉模态在电视剧整体意义建构中的作用出发,正确的解读话语的意义,从而推动动态模态语篇的分析与研究。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及其理论基础

多模态在历史上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现代语言学中,被看作是非语言特征和伴随语言特征,一种语言的辅助表达系统,没有作为意义表达模态来研究。而多模态产生的原因:其一,话语分析理论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人们发现话语的意义很大一部分是由非语言特征来实现的。其二,人类话语越来越多模态化:多媒体和网络的产生促进了多模态话语的研究。令人欣慰的是,近 20 年来,多模态研究在不同的学术路径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生态。[3]早期学者对多模态理论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如表 1 所示。

表 1 学者对多模态理论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 表I 学者姓名/年份/重要贡献

R.Barthes/1977/在他的论文《图像的修辞》中探讨了图像在表达意义上与语言的相互作用。

Kress,G. and van Leeuwen,T. /1996-2002/研究了模态与媒介的关系,专门探讨了多模态现象规则的表达意义的现象。

O’Halloran,K.L/1999-2004/研究多模态理论建构,专门研究数学语篇中的多模态现象。

Royce,T. /1998-2002/研究了不同符号在多模态话语中的互补性,以及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多模态的协同性。

————————————————————————————————————————

近 20 年来多模态理论的发展成果丰硕,我国包括冯德正、黄立鹤、郭恩华、张德禄等多名学者都对多模态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其中,冯德正的论文探讨了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基本问题,对促进国内多模态语篇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黄立鹤的论文运用多模态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对言语行为这一语用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郭恩华、张德禄的研究首次将会话分析路径的多模态交际研究介绍到国内。

模态话语分析是对交际符号的多种模态、各模态之间的关系、它们所构成的整体意义、及其特征和功能的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模态所代表的表层意义进行融和,并将多种相关因素涉入,从而整合出深层含义,达到顺利交流和成功交际的目的。目前,学者已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研究过广告、电影、新闻、诗歌、戏剧和文本等众多领域,电视剧和电影的多模态话语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就研究方法而言,理论建构通常是提出一个分析框架,然后选取几个典型例子证明理论的可操作性,语料起辅助作用。定性分析中语料的地位比理论建构略为重要,旨在通过细致深入的文本分析发现其语篇特征。[3]要正确理解多模态话语的意义,需要掌握两个要领。第一个要领是确定不同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第二个要领是要弄清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关系。[5]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符号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数字化和多模态化成为人类的语篇话语世界的特点之一 。语篇意义体现手段的多元化,使我们必须重视各种模态的应用以及在译文中的体现方式。[4] 运用多模态的理由是一种模态不足以表达清楚交际者的意义,从而利用另一者来强化、补充、调节、协同,达到更加充分。而电视剧则是多模态运用的经典,电视剧一般都会包括画面、言语、音乐等多种模态,所以对电视剧进行多模态分析是了解电视剧内容表达意义的必要手段。

总得来说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将语言和其他相关的意义资源整合起来,它不仅可以看到语言系统在意义交换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而且可以看到诸如图象、音乐、颜色等其他符号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从而使话语意义的解读更加全面、更加准确,进而发现人类如何综合使用多种模态达到社会交际的目的。[5]

三、电视剧《琅琊榜》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一)《琅琊榜》剧情简介

江湖传言:

“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作为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的首领,梅长苏“梅郎”之名响誉江湖。然而,有着江湖至尊地位的梅长苏,却是一个病弱青年、弱不禁风,背负着十多年前巨大的冤案与血海深仇,就连身世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秘密。原来,十二年前,赤焰军少帅林殊随父出征、率七万将士抗击敌军,不料七万将士因奸佞陷害含冤埋骨梅岭。林殊从地狱之门拾回残命,历经至亲尽失、削骨易容之痛,化身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盟主梅长苏。十二年后,梅长苏假借养病之机、凭一介白衣之身重返帝都,从此踏上复仇、雪冤与夺嫡之路。面对曾有婚约的霓凰郡主、旧时的挚友靖王萧景琰以及过去熟悉的所有,他只能隐忍一切,于看似不经意间,以病弱之躯只手掀起波波血影惊涛,辅佐明君靖王登上皇位,为七万赤焰忠魂洗雪了污名。然而由于梁武帝晚年的昏乱治理,南朝境内纷乱四起,已代北魏而立的东魏趁机兴兵南下,朝中一时竟无人能够领兵。为解国难,梅长苏不顾身体病弱,毅然束甲出征,仅用三个月时间,带领大梁军队一举平定北境狼烟,还大梁以和平安定。而此时的梅长苏,也煎熬尽了自己最后的一点心血,在沙场上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二)剧中画面模态的分析

电视剧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它以运动画面为主,通过依据运动画面的相对位置或者画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向观众传递不同的信息,并以此来确定目的信息的起点和终点。这是多模态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画面模态中场景具有重要作用。在本剧的第一集,第一次出现琅琊阁,视角跟随一只白鸽在崇山峻岭中穿梭,时而略过水面,时而飞跃树梢,时而划过瀑布,最终飞向坐落于山间的琅琊阁。飞鸽传书是古代传递信息最迅速的手段,镜头以一只白鸽开始,暗示出是琅琊阁以信息情报为最重的机构。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崇山峻岭衬托出琅琊阁不同于凡俗,可以衡量世间万事,而琅琊阁则是山中的“仙”,为崇山峻岭增添了灵气。短短十几秒的镜头,将琅琊阁在本剧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含蓄的表达出来,剧名“琅琊榜”在剧中就是指琅琊阁衡量出的天下英才的排名。

(三)剧中言语模态的分析

言语模态中语调具有重要作用。语调在言语表达中的作用可谓至关重要,在汉语中,相同的言语内容会因为语调的不同而出现较大的含义差别。例如:“你真有意思。”若用轻声的,无重音的表达这句话,则是想表达出称赞对方有趣的意思;若是在“真”处加入重音,该句的意思则完全变了味道,则是想表达对方说的话做的事不符合逻辑,对双方不公平等。在本剧第 23 集中,梅长苏去天牢看望被关押起来的谢玉,产生了如下的对话:谢玉:“梅长苏,我跟你何怨何愁?你要害我到如此地步?”梅长苏:“何怨,何愁?!”对话发生的背景是梅长苏设计将谢玉最后的救命稻草割断而逼他说出当年的真相。由于梅长苏隐藏了自己林殊的身份,谢玉并不知道他就是林殊,而谢玉则是十二年前将林殊全家陷害致死的罪魁祸首。所以当谢玉问道这句话时,林殊想到的是他陷害他全家,又让林父率领的 7 万赤焰军全军覆没。仅仅“何怨何愁”四个字,中间有所停顿,又在“怨”和“愁”字上加上了重音,将林殊满腔的怒火和不能暴露身份的矛盾表达的淋漓尽致。

本剧的对话由文言文、半文言文、白话文组成,在部分剧情中,文言文的对话表达效果是最好的。在第 54 集中,林殊成功昭雪旧案,国家却又遭受大渝入侵,不得不拖着病体披挂出征。穆霓凰与林殊在十二年前就已立下婚约,旧案昭雪后却依旧无法相守,林殊需要北上抗击大渝,而霓凰需要南下抗击南楚,在二人离别之时留下了二人最后的对话:霓凰:“兄长不要忘了,你答应过我,要带我一起寄情山水,周游天下,待战事终了,你一定要先来云南。我知道,兄长胸怀家国,只要天下还有狼烟纷争未了,你我就不能像平常儿女般厮守。”林殊:“都说缘许三生,希望来世我们都可以生在平常人家,可以平淡安稳的携手终老。”霓凰:“兄长此诺,来世也一定要记得。”林殊:“此生一诺,来世必践。”说罢,林殊便跟随军队远去。霓凰林殊二人自小一起长大,在林殊被陷害之前又由太皇太后赐婚定下婚约,二人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却因为生在贵族将门心系家国而无法厮守。“此生一诺,来世必践。”短短八个字,将林殊此生对霓凰的亏欠和林殊对霓凰的爱含蓄却又充分的表达。

(四)剧中音乐模态的分析

音乐能赋予影视作品以强烈的立体感与真实感,为影视作品之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作为语言的一种表意方式,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能够引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从而更好的传达影视作品的主旨。

本剧第 20 集,在景睿的生日宴上,谢玉邀请了艺伎宫羽为众宾客演奏乐曲。宫羽的真实身份是梅长苏的手下,同样谢玉也是宫羽的杀父仇人,而谢玉的夫人莅阳长公主则在 20 多年前与一位南楚质子相恋,谢玉设计让莅阳长公主无奈之下嫁给了他。宫羽弹奏了一曲《凤求凰》,《凤求凰》是一曲悲伤的歌颂爱情的曲子,象征着没有结果的爱情。宫羽在此时演奏,勾起了莅阳长公主伤感的回忆,同样也让观众们的感情得到共鸣。悠扬的琴声更暗示在景睿生日宴上将会有大事发生,莅阳长公主,谢玉,卓鼎风,宫羽,萧景睿,宇文念六个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将在今晚彻底爆发,而所有的恩怨情仇归根结底则是莅阳长公主与南楚质子的感情因世事无常无法圆满而导致的。

本剧第 28 集,有一段鼓点配乐,兼之以弦乐做背景音。这一段是在大段略写靖王的火速崛起,以及在朝廷之上靖王和誉王的相争渐渐激烈。背景音乐一开始先无缝对接上一幕的画风,以弦乐开端,主节奏音渐入,而后随画面发展渐渐将主节奏音替换为鼓点,而弦音不断,把控整段音乐的音乐性———绵音衬鼓,更显紧凑。起初弦音大于主节奏音,以免突兀;而后鼓点声渐起,并有压过弦音之势,弦音渐弱,以显局势紧张。

(五)剧中视觉模态的分析

视觉模态中色彩具有重要作用。本剧在第 1、23、42、51 集都有对旧时梅岭战役的镜头描述。战场的混乱、硝烟、梅岭大雪、大火、战士们的刀光银甲、鲜血混杂在一起。在这些镜头里,大火染红了天际,鲜血洒在的雪地上,白色与红色的冲撞使得红色分外刺眼,凸显出战事的惨烈。硝烟则衬托出战场的混乱与朦胧,让观众只能看清镜头前的几位战士的惨烈,七万赤焰军全都像这几位战士一般,突显出赤焰军受得冤屈之大,引出剧集后文。

结语: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华语电视剧《琅琊榜》进行研究,对多模态、多模态话语和多模态话语分析进行回顾并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先前研究进行简单介绍,本研究选取《琅琊榜》中多个镜头,从画面、言语、音乐、视觉四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研究了该剧独特的语言技巧,对影视作品中多种模态应用所起效果有了再认识,促进了影视主题升华,加深了大众对该剧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应用,是对该语言学理论研究的促进,同时为广大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并进一步推动语言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 Edward Arnold,1985.

[2]Kress G & van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Visual Design [M].London: Routledge,1996.

[3]冯德正. 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基本问题探讨[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3:1-11

[4]陆阳. 多模态语篇话语分析———语篇翻译的新视角[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4:54-58

[5] 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J]. 外语学刊,2007,5:82-86

[6]马爱梅.动态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电视剧《红高粱》为例

[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9):99-103

[7]罗莹莹.电影《达芬奇密码》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0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 我来回应

> 去琅琊榜的小组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静妃和林殊相见这段演得太好了(淡月微云)

看完剧,大家对哪句话印象最深(Fragments)

有些情节还是再看一遍才明白(福康安)

把脉这里泪目啊!(矮小缺)

编剧真的圆不了这个BUG了,智商堪忧。。。(土狗唐)

是不是没有靖王和林殊相认的戏?(猫睿)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