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影评 (15)

FIFF26丨DAY5《教师》:对于诗的饥渴,是灵魂的饥渴,也是生理的饥渴
第26届法罗岛电影节第5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主竞赛单元的《教师》,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的评价了! 果树 镜头内的运动与视角选择很值得玩味,文本上结合着题目呈现了从接受平庸到摆脱嫉才到献祭自我的完整轨迹。 Pincent “夏甲美丽至极。于我而言,金色的雨洒在她的屋顶,那正是...
(展开)

在主题与电影语言上有出人意表的探索与启发
这位以色列导演似乎很喜欢用角色的职业来命名电影,上一部是《警察》,这一部是《教师》,而且跟上一部同样,导演在主题与电影语言方面都有不少出人意表的探索与启发。关于诗人的电影,我们看过不少,有伟大的兰波,也有平民诗人帕特森,但这部影片里的诗人绝对让人始料未及,...
(展开)

在这么黑暗的时代,每一位诗人都是奇迹,他要对抗世界的本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教师》是一部以色列的影片,导演通过讲述一个嗜诗成癖的幼儿园老师妮拉在这个仇恨诗歌的时代里面,奋不顾身的保护一个5岁的天才诗人约阿夫去对抗这个世界的本性,却最终失败的悲剧,来探讨诗歌在当代的命运以及人类面对强大时代潮流的无力感。 影片一开头画面中间就是... (展开)
[Films Review]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 (2014, 7.3/10) and (2018, 8.1/10)
Mining into the delicate bond between a kindergarten teacher and one of the children under her care, whom she finds out, apropos of nothing, is prone to blurt out sublime poems as if struck by lightning, and what makes her tick is that she is an amateur poe...
(展开)

从一场戏里看见拉皮德和以色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切入中段1h13m的戏码,六分钟只有三个镜头,却让我之后无数次想起,又无数次在潜意识里倒带、揣摩、抚摸。它表面上达到了女性主义视角在影片中的阶段性胜利,完成了人物和环境交相映的弧光刻画,实则集中了多重涉指意涵,拉皮德的作者性视角和思考也在此一一体现: 1.交流频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