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仆二主》编剧有意识地羞辱80后和河南人,发现了没?
一部剧的好与不好,完全取决于编剧的心理状态与对生活的感悟,这可能就是大家经常提到的一剧一世界吧。从整部剧中所有人物的描述来分理,可简单地分理出三段爱情叙述,70后的唐红与杨树;80后的顾菁菁,莉莉为女性代表,男的代表则为林西北与齐建军;至于90后则以杨树苗和高小军。相信大家都有同感的是,70后的人要么事业成功,要么心灵美好;80后和90后呢?80后女的现实,物质。莉莉是明面的;而顾菁菁则虚伪的,装的;骨子里比谁都想傍大款(医院打点滴知道杨有老婆/女人之后,依然想着和杨树好;知道杨是司机后,再次见面就装不认识)。男的代表呢,明着的是齐建军,摆明了要吃软饭;而林西北则是暗暗地吃软饭。90后在编剧眼里根本不懂什么叫爱情。在这里我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非要黑我们80后?把我们80S的一代人写得这么颓废?或许编剧会说:“这只是生活中的典型”。可是你为什么不设一正一反的对比呢?可是,没有!可能很多80后看了这部剧之后都会种跟着被这个编剧羞辱的感觉吧?没错,在编剧眼里,80后是女的天天想着找有钱人,傍大款;男的天天想着找个女富婆/富翁之女(这部剧就只告诉我们这个)。连王大壮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也顺带揩人一把油,然后再说他是河南人。我了个天,河南人怎么了?怎么了你了?
看完这部剧之后我心里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编剧会这样写80后的男女?为什么会如此理直气壮地调侃河南人?我想了很久,很久。最后只好不得不得出这样一个YY的结论:“编剧可能在感情生活中与80后的河南女子有过竞争,但是输得一败涂地。本来输赢(胜败)都是常事,可是编剧这方面的心结一直打不开,更放不下。久而久之形成了对80后的极端心理(态度)并把它带进了这部戏中。可怜的整个河南人和80后青年,你们躺枪了。
一个因私怨而对一个时代的人,对一个地域的人有极端反感的人,你们觉得这样的人的作品能好到哪里去?我想很多人会 有同样的答案。《一仆二主》的顾菁菁披着纯情向往爱情的外衣,骨子里去行着傍大款之实,真的让她装出 个春天。这样的人物角色不是在诱导人吗?所为此我觉得应该一起来抵制像这种心理有问题的编剧写出来破坏我们的和谐社会极端边角料。
最赞回应
问了几个看过的人没人觉得这部电视剧羞辱了80后和河南人,楼主你太敏感了吧?连这种调侃都接受不了?按照你的逻辑,赵本山就侮辱东北人啦?我想他没这个意思吧?你可能是河南的80后,在生活中受过挫折。那你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即使别人有歧视你的地方,也应该一笑而过!这叫气度和涵养!而不是堵别人的嘴!
有没有必要这样啊,带过一下就是黑河南人,那孟老板演山西土豪在公众场所擤鼻涕吐痰是不是黑山西人啊,小品里总有人装上海人是不是在黑上海男人像女人啊,赵本山演小品拍电视是不是黑东北人土啊??就河南人敏感了??说一下他就歧视了??
春晚的小品里面好多都是东北那边的 难道是央视每年带头黑东北人 给人带来欢乐 就是好的 不要玻璃心 好好看剧吧!
玻璃心。
看这个电视剧,刚开始觉得顾菁菁这个角色还好,可是慢慢的觉得别扭,最后终于是虚伪!作为河南人,再次表示躺着中枪。不是,河南方言真的能增加娱乐效果吗?搞不懂
现在怎么动不动就黑河南人?真没意思……有事说事,可以激发地域歧视,这个有问题啊,这个不符合主旋律啊。我觉得何大壮就得这么干,我想你推荐商品,你爱买不买,我就是个造型师,我就得挣钱,谁出白工啊。还有啊,我也是80后,我也没标榜自己心灵美,我也就是一穷那啥,看看电视感动感动自己就行了,别气着自己。
如我上面所分析,我觉得是编剧有意为之
我好几个河南朋友都很好.对朋友关心,真诚.只是不明白为什么编剧要如此对待河南人?
顾菁菁和旗舰军都是上海口音呢,弹幕还开始黑上海人了呢。真tm可笑
问了几个看过的人没人觉得这部电视剧羞辱了80后和河南人,楼主你太敏感了吧?连这种调侃都接受不了?按照你的逻辑,赵本山就侮辱东北人啦?我想他没这个意思吧?你可能是河南的80后,在生活中受过挫折。那你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即使别人有歧视你的地方,也应该一笑而过!这叫气度和涵养!而不是堵别人的嘴!
你高看编剧了,这个剧的编剧基本的故事都没说清楚,细节BUG无数,前后两半人物性格迥异,用方言就是为了学小品一样的搞笑
我也是问过好几个看过这部剧的80后,他们一致认为此剧在有意识地贬低80后,如果不是他们这样说我还不会去关注这部剧.80后的男女,在这部剧里全是.........记得在杨树给唐红花8万买化妆品那一段.为什么一定要重点说彼得河南人却港台腔? 编剧这样写到底想观众说什么? 很多人都都认为这是明显的地域攻击.很多人!顺便说一下我不是河南人也算不上80后,但我有好几个很要好的河南朋友.你,也同样在搞地域攻击.
是这样的
我觉得你们真的错怪编剧了..........编剧出完剧本就对全剧毫无控制力了。作为一个编剧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能够容忍制片人导演大牌演员对你劳动成果的随意解读修改。同时也有档期,资金,环境等等相关因素导致的变动。
正常一部剧,就是制片人和导演出构思,然后找编剧把剧本出来,再然后就是导演和演员去研究剧本,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改动的,而且一般来说投资方和制片人总要加入点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编剧只能看着自己的心血被人改来改去,大部分情况下已经面目全非了。
有没有必要这样啊,带过一下就是黑河南人,那孟老板演山西土豪在公众场所擤鼻涕吐痰是不是黑山西人啊,小品里总有人装上海人是不是在黑上海男人像女人啊,赵本山演小品拍电视是不是黑东北人土啊??就河南人敏感了??说一下他就歧视了??
春晚的小品里面好多都是东北那边的 难道是央视每年带头黑东北人 给人带来欢乐 就是好的 不要玻璃心 好好看剧吧!
楼主太敏感了吧,此剧很现实啊
人家那皮特叫何大壮,不是王大壮。
lz你是不是觉得叫大壮的就得姓王,lz你是从心里有意识的就觉得姓何后面名字就特高大上,姓王就可以随意土圆肥是么lz?
玻璃心。
玻璃心
楼主说自己既非河南人又非80后,果真如此,不能算是玻璃心吧?
噗~~
太玻璃心了。有刷存在感的嫌疑。
一仆二主演绎的情节,还是比较贴近生活的。 只不过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有自知之明,有些人敢于挑战自己。
不止,编剧还有意识的羞辱:
考不上大学的90后北京女学生(北京人 女生 学生 90后)
羞辱了西北中年女人(不会穿衣,嫁不出去)
羞辱了江浙人:吃软饭
羞辱了人民大学
羞辱了博士生
羞辱了管理学专业的学生
羞辱了非北京 陕西 河南 江浙地区以外省份的人,不够格出现在此剧中
羞辱了健身教练这个职业:求包养,人形rbq
羞辱了姓杨的人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