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电影
搜索:
  • 影讯&购票
  • 选电影
  • 选剧集
  • 排行榜
  • 影评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谢襄理是怎样提前把徐铁英老婆的名字加入股东名册的?

千寻 2019-09-17 00:19:01

方行长让谢襄理开了三张支票,但只有一张上面有签名,并说每过10天,要是崔中石活着,才会给后面的两张签名,徐铁英说自己第二天就有可能被调离北平,这些支票还有什么意义,眼看就要谈黄了,谢襄理神奇地从包里拿出了一个股东名册,说上面有徐铁英的老婆的名字,感觉这个好处并不是方行长的授意,谢襄理是在什么时候预料到了并提前做好功课的?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最赞回应

    雾中风景
    2019-09-24 16:48:24 雾中风景

    是的,徐铁英的胃口真的是很难想象的,原先那20%的股份半年的利润就将近50万美元,现在一张支票才10万美元,几张下来还分着签,又担着这么大的风险实在是划不来,更要命的是徐铁英要是拿不着钱,真的气急了,深入调查崔中石与方孟敖的关系是方步亭和谢培东最不愿意看见的局面。
    关于这个股份还有一件事,就是徐铁英也确实咽不下这口气,如果拿不着股份,徐铁英就真得是彻头彻尾的被人家耍了,崔中石当初带着侯俊堂的股份去找徐铁英,也并没有完全答应将股份给徐铁英,徐铁英也明白,但是崔中石传达出了一个信息,只有杀了侯俊堂,股份不在让侯俊堂占着了,徐铁英才有分股份的希望,因而在法庭上,徐铁英用一卷录音带杀了侯俊堂而减轻了孟敖的罪行,从某种角度上说,崔中石借徐铁英这把“刀”杀了侯俊堂,而侯俊堂的背后是宋美龄与周至柔,这中间徐铁英将要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之前为了孟敖杀了一个有背景的国军中将,现在又担着通共的风险保崔中石不死,这个价格也不算太离谱

    赞(8)
    >
    雾中风景
    2019-09-25 16:10:14 雾中风景

    侯俊堂与方孟敖之间存在着证据链,你所说走私罪也的确存在,但是这种情况下,侯俊堂走私的罪案也仅仅存在重大嫌疑。因为侯俊堂背后的人为了那20%的股份在拼命救他,为了切断证据链不惜损失几个国军王牌飞行员的性命除掉了“老鹰”(剧情一开始驾机逃走的人),“老鹰”是唯一的有效证人,虽然曾可达寻找到了部分物证,但是没有第一手参与走私的人证出庭作证,很难保证物证的有效性(侯俊堂可以一口咬死不认或者做伪证),更难将整个走私案案情完整还原,在此情况下走私案会因缺乏太多环节而极有可能难以成立,更有可能会因为侯俊堂背后的人借机活动使整个案件拖到不了了之。
    现在剩下的就是侯俊堂与方孟敖的证据链之间的关系了,这一层关系比较复杂,有一点绕。
    我们在前面走私案不成立的基础上做一个假设,侯俊堂伪造了军令,但是这个军令到底是什么?这个军令很可能不是手令,而是由侯俊堂口头传达的,或者就算有手令也因为缺乏“老鹰”出庭作证而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军令也只能在这些嫌疑人中间相互对质证明了,在这种局面下,侯俊堂的军令存在两种情况:一.命令方孟敖及其飞行大队轰炸开封。二.命令方孟敖及其飞行大队不轰炸开封。如果命令方孟敖及其大队轰炸开封这一条军令成立,那么侯俊堂仅有伪造军令罪,而方孟敖有违抗军令罪或涉嫌通共罪,在这种情况下开封战役的失利有关空军方面的责任就会大部分落到孟敖头上。如果命令方孟敖及其飞行大队不轰炸开封的这条军令成立,那么整个开封战役失利有关空军方面的责任会大部分落到侯俊堂的头上,侯俊堂这时就同时存在伪造军令罪与涉嫌通共罪。此种情况下,任意一条都会杀死一个人,这时就只能看辩护人徐铁英的取舍了。但是徐铁英不能明目张胆的指认不轰炸开封的命令成立,这种情况会引起曾可达的怀疑,且侯俊堂也会完全不承认,到最终弄成很尴尬的局面。因此,徐铁英适时拿出了录音带,想以侯俊堂贪腐罪的名义先除掉他,然后以侯俊堂发布的是不轰炸开封的军令为理为方孟敖进行辩护,将开封战役失利空军方面的责任推到一个死人头上,这时的方孟敖已不存在与侯俊堂的证据链了。而此时不轰炸开封案的所剩唯一证人侯俊堂也不存在了,整个案件已经难以成立。方孟敖就此解脱。

    赞(5)
    >
    雾中风景
    2019-09-26 20:46:36 雾中风景

    不知道有没有联系,这个情节中间信息实在是太少,到后面其实还有很多剧情隐隐的暗射到了这里,但是实在是隔得太远,我也没有办法去臆测。
    有一点需要声明一下,就是北平的整体剧情极其复杂,而且期间的任何博弈都是来自多个层次与方面,事件都是多个要素错综叠加的结果,因此许多人说的话也会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局面。包括许多看似级别很高的官员说的话也并不是那么管用(包括蒋经国在内,因为接触到的大佬实在是太多)。
    先说一下中共方面在此事件中的运作,方孟敖是周恩来直属发展的特别党员,那么他们的上下级关系是周恩来—谢培东—崔中石—方孟敖,在此期间由谢培东传达周恩来的示意让崔中石去救方孟敖,根据战时谍报工作基本原则,他们这条线与其他部门绝对不会交叉,(比如在剧中出现的北平城工部,方孟敖与他们一直都没有任何交集),方孟敖这条线上一共就是这四个人,在此情况下,剧情里提到共产党高层关心这件事,只可能是周恩来,因为谢培东此时处于北平分行,什么也做不了。周恩来要为这条战线负起全部责任,至于周恩来会因此采取什么措施以及收到的效果如何就无从得知了。
    第二层是蒋经国在这个案件中所处的位置与干预的时机也很值得深思,因为三案并审是国防部预备干部局的提议,剧情中,崔中石见到徐铁英时也曾经提到了这件事,三个案件是在崔中石去徐铁英办公室前一天并的案。崔中石7月6日飞抵南京,蒋经国7月5日并的案并开始干预案情,其实在这次见徐铁英之前,崔中石两次飞抵南京做的已经足够了(开始包括方步亭在内也一直没有关心这个案件,因为方步亭不知道三案并案以及预备干部局的干预,之前的公诉人不是预备干部局)如果是别人单独审判孟敖,徐铁英知道该怎么做。在三案并案后,才有了谢培东令崔中石带账本去南京找徐铁英的剧情。并案之前由他人任公诉人时,许多事请可能不会咬死不放,仅仅轻轻放下。而现在蒋经国精心布下一个局,案情重点变成了到底是侯俊堂伪造军令还是方孟敖违抗军令的矛盾,在预备干部局咬住不放的情况下,二者必死其一,但预备干部局也不能铁板钉要求一定要三案并案,这件事情也仅是一个提议而已,作为辩护人的徐铁英还是有权利提议不按照三案并案的原则去审判,当然最终的决定权是在多方博弈结果生成后由法官判定。在此情况下,拿出录音后,侯俊堂必死,但是方孟敖的案情可以继续拖,到了这个局面的关键点就是徐铁英能不能将方孟敖拖到侯俊堂死后进行判决
    我之前写的关于审判的内容是站在徐铁英的角度上进行的分析,以及可行的思路,除掉侯俊堂这个证人让这个死人背锅且让这个案件死无对证,以此救方孟敖。除了这个办法以外,我也想不出徐铁英还有别的救孟敖的办法了。
    当然徐铁英只能先除掉侯俊堂才有救方孟敖的希望,不除掉侯俊堂,两个人就只能听天由命了,综合说来,蒋经国布局将本可以救出方孟敖逼入绝境,又将其救出然后加以利用,蒋经国是整个过程的幕后策划者,但是这期间他的具体的心理活动以及他到底为什么以及怎样做出这种决策的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赞(2)
    >
雾中风景
2019-09-23 11:17:19 雾中风景

你看完剧了吗?这个是有方步亭的授意的,你往后看就知道了(有剧透),有两次提到过这件事,第一次是27集方孟敖去审姑爹过程中问共产党为什么不去救崔中石时,谢培东说利用襄理的身份,冒着暴露的危险,出面劝说方步亭调一笔钱将之前的股份补上,第二次是51-52集时,徐铁英在金库审谢培东提到党通局的调查时说,“你出面劝说方步亭从别的地方调来那么一大笔钱将党产补上时,你不觉得自己那时已经暴露了吗”。是谢培东出面劝说,后有方步亭同意才有的股东名称

赞
>
千寻
2019-09-24 15:06:46 千寻
你看完剧了吗?这个是有方步亭的授意的,你往后看就知道了(有剧透),有两次提到过这件事,第一
你看完剧了吗?这个是有方步亭的授意的,你往后看就知道了(有剧透),有两次提到过这件事,第一次是27集方孟敖去审姑爹过程中问共产党为什么不去救崔中石时,谢培东说利用襄理的身份,冒着暴露的危险,出面劝说方步亭调一笔钱将之前的股份补上,第二次是51-52集时,徐铁英在金库审谢培东提到党通局的调查时说,“你出面劝说方步亭从别的地方调来那么一大笔钱将党产补上时,你不觉得自己那时已经暴露了吗”。是谢培东出面劝说,后有方步亭同意才有的股东名称
... 雾中风景

所以他们早预料到了徐铁英胃口很大,一张支票搞不定,所以才在去警察局之前补的股东名单?

赞 来自 豆瓣App
>
雾中风景
2019-09-24 16:48:24 雾中风景

是的,徐铁英的胃口真的是很难想象的,原先那20%的股份半年的利润就将近50万美元,现在一张支票才10万美元,几张下来还分着签,又担着这么大的风险实在是划不来,更要命的是徐铁英要是拿不着钱,真的气急了,深入调查崔中石与方孟敖的关系是方步亭和谢培东最不愿意看见的局面。
关于这个股份还有一件事,就是徐铁英也确实咽不下这口气,如果拿不着股份,徐铁英就真得是彻头彻尾的被人家耍了,崔中石当初带着侯俊堂的股份去找徐铁英,也并没有完全答应将股份给徐铁英,徐铁英也明白,但是崔中石传达出了一个信息,只有杀了侯俊堂,股份不在让侯俊堂占着了,徐铁英才有分股份的希望,因而在法庭上,徐铁英用一卷录音带杀了侯俊堂而减轻了孟敖的罪行,从某种角度上说,崔中石借徐铁英这把“刀”杀了侯俊堂,而侯俊堂的背后是宋美龄与周至柔,这中间徐铁英将要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之前为了孟敖杀了一个有背景的国军中将,现在又担着通共的风险保崔中石不死,这个价格也不算太离谱

赞(8)
>
千寻
2019-09-24 19:09:20 千寻
是的,徐铁英的胃口真的是很难想象的,原先那20%的股份半年的利润就将近50万美元,现在一张支票
是的,徐铁英的胃口真的是很难想象的,原先那20%的股份半年的利润就将近50万美元,现在一张支票才10万美元,几张下来还分着签,又担着这么大的风险实在是划不来,更要命的是徐铁英要是拿不着钱,真的气急了,深入调查崔中石与方孟敖的关系是方步亭和谢培东最不愿意看见的局面。 关于这个股份还有一件事,就是徐铁英也确实咽不下这口气,如果拿不着股份,徐铁英就真得是彻头彻尾的被人家耍了,崔中石当初带着侯俊堂的股份去找徐铁英,也并没有完全答应将股份给徐铁英,徐铁英也明白,但是崔中石传达出了一个信息,只有杀了侯俊堂,股份不在让侯俊堂占着了,徐铁英才有分股份的希望,因而在法庭上,徐铁英用一卷录音带杀了侯俊堂而减轻了孟敖的罪行,从某种角度上说,崔中石借徐铁英这把“刀”杀了侯俊堂,而侯俊堂的背后是宋美龄与周至柔,这中间徐铁英将要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之前为了孟敖杀了一个有背景的国军中将,现在又担着通共的风险保崔中石不死,这个价格也不算太离谱
... 雾中风景

为什么说是为了救方孟敖而杀了侯俊堂?假如崔中石没有给徐铁英10万美金,徐铁英收了侯俊堂的10万美金,那侯俊堂利用空军走私的罪行也免不了啊,而并不影响因走私而导致调用方孟敖部下的因果关系呀,请解惑

赞 来自 豆瓣App
>
雾中风景
2019-09-25 16:10:14 雾中风景

侯俊堂与方孟敖之间存在着证据链,你所说走私罪也的确存在,但是这种情况下,侯俊堂走私的罪案也仅仅存在重大嫌疑。因为侯俊堂背后的人为了那20%的股份在拼命救他,为了切断证据链不惜损失几个国军王牌飞行员的性命除掉了“老鹰”(剧情一开始驾机逃走的人),“老鹰”是唯一的有效证人,虽然曾可达寻找到了部分物证,但是没有第一手参与走私的人证出庭作证,很难保证物证的有效性(侯俊堂可以一口咬死不认或者做伪证),更难将整个走私案案情完整还原,在此情况下走私案会因缺乏太多环节而极有可能难以成立,更有可能会因为侯俊堂背后的人借机活动使整个案件拖到不了了之。
现在剩下的就是侯俊堂与方孟敖的证据链之间的关系了,这一层关系比较复杂,有一点绕。
我们在前面走私案不成立的基础上做一个假设,侯俊堂伪造了军令,但是这个军令到底是什么?这个军令很可能不是手令,而是由侯俊堂口头传达的,或者就算有手令也因为缺乏“老鹰”出庭作证而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军令也只能在这些嫌疑人中间相互对质证明了,在这种局面下,侯俊堂的军令存在两种情况:一.命令方孟敖及其飞行大队轰炸开封。二.命令方孟敖及其飞行大队不轰炸开封。如果命令方孟敖及其大队轰炸开封这一条军令成立,那么侯俊堂仅有伪造军令罪,而方孟敖有违抗军令罪或涉嫌通共罪,在这种情况下开封战役的失利有关空军方面的责任就会大部分落到孟敖头上。如果命令方孟敖及其飞行大队不轰炸开封的这条军令成立,那么整个开封战役失利有关空军方面的责任会大部分落到侯俊堂的头上,侯俊堂这时就同时存在伪造军令罪与涉嫌通共罪。此种情况下,任意一条都会杀死一个人,这时就只能看辩护人徐铁英的取舍了。但是徐铁英不能明目张胆的指认不轰炸开封的命令成立,这种情况会引起曾可达的怀疑,且侯俊堂也会完全不承认,到最终弄成很尴尬的局面。因此,徐铁英适时拿出了录音带,想以侯俊堂贪腐罪的名义先除掉他,然后以侯俊堂发布的是不轰炸开封的军令为理为方孟敖进行辩护,将开封战役失利空军方面的责任推到一个死人头上,这时的方孟敖已不存在与侯俊堂的证据链了。而此时不轰炸开封案的所剩唯一证人侯俊堂也不存在了,整个案件已经难以成立。方孟敖就此解脱。

赞(5)
>
千寻
2019-09-26 14:45:40 千寻

关于没有老鹰这个人证,走私案可能不成立,我觉得你说的很对,后面的部分不同意,因为是三个案件一起审,不存在先把侯俊堂搞死,再自说自话的可能。有两个细节,崔中石在河边接到一个电话,电话说让他不要再操心了,貌似上面还有人在营救方孟敖;法官审讯当中,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然后法官就终止审讯了,开始宣判了。中共上面到底是谁在救方?法官接到的电话很有可能来自建丰,这两件事应该是没有联系的,对吗?

赞(1) 来自 豆瓣App
>
雾中风景
2019-09-26 20:46:36 雾中风景

不知道有没有联系,这个情节中间信息实在是太少,到后面其实还有很多剧情隐隐的暗射到了这里,但是实在是隔得太远,我也没有办法去臆测。
有一点需要声明一下,就是北平的整体剧情极其复杂,而且期间的任何博弈都是来自多个层次与方面,事件都是多个要素错综叠加的结果,因此许多人说的话也会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局面。包括许多看似级别很高的官员说的话也并不是那么管用(包括蒋经国在内,因为接触到的大佬实在是太多)。
先说一下中共方面在此事件中的运作,方孟敖是周恩来直属发展的特别党员,那么他们的上下级关系是周恩来—谢培东—崔中石—方孟敖,在此期间由谢培东传达周恩来的示意让崔中石去救方孟敖,根据战时谍报工作基本原则,他们这条线与其他部门绝对不会交叉,(比如在剧中出现的北平城工部,方孟敖与他们一直都没有任何交集),方孟敖这条线上一共就是这四个人,在此情况下,剧情里提到共产党高层关心这件事,只可能是周恩来,因为谢培东此时处于北平分行,什么也做不了。周恩来要为这条战线负起全部责任,至于周恩来会因此采取什么措施以及收到的效果如何就无从得知了。
第二层是蒋经国在这个案件中所处的位置与干预的时机也很值得深思,因为三案并审是国防部预备干部局的提议,剧情中,崔中石见到徐铁英时也曾经提到了这件事,三个案件是在崔中石去徐铁英办公室前一天并的案。崔中石7月6日飞抵南京,蒋经国7月5日并的案并开始干预案情,其实在这次见徐铁英之前,崔中石两次飞抵南京做的已经足够了(开始包括方步亭在内也一直没有关心这个案件,因为方步亭不知道三案并案以及预备干部局的干预,之前的公诉人不是预备干部局)如果是别人单独审判孟敖,徐铁英知道该怎么做。在三案并案后,才有了谢培东令崔中石带账本去南京找徐铁英的剧情。并案之前由他人任公诉人时,许多事请可能不会咬死不放,仅仅轻轻放下。而现在蒋经国精心布下一个局,案情重点变成了到底是侯俊堂伪造军令还是方孟敖违抗军令的矛盾,在预备干部局咬住不放的情况下,二者必死其一,但预备干部局也不能铁板钉要求一定要三案并案,这件事情也仅是一个提议而已,作为辩护人的徐铁英还是有权利提议不按照三案并案的原则去审判,当然最终的决定权是在多方博弈结果生成后由法官判定。在此情况下,拿出录音后,侯俊堂必死,但是方孟敖的案情可以继续拖,到了这个局面的关键点就是徐铁英能不能将方孟敖拖到侯俊堂死后进行判决
我之前写的关于审判的内容是站在徐铁英的角度上进行的分析,以及可行的思路,除掉侯俊堂这个证人让这个死人背锅且让这个案件死无对证,以此救方孟敖。除了这个办法以外,我也想不出徐铁英还有别的救孟敖的办法了。
当然徐铁英只能先除掉侯俊堂才有救方孟敖的希望,不除掉侯俊堂,两个人就只能听天由命了,综合说来,蒋经国布局将本可以救出方孟敖逼入绝境,又将其救出然后加以利用,蒋经国是整个过程的幕后策划者,但是这期间他的具体的心理活动以及他到底为什么以及怎样做出这种决策的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赞(2)
>
雾中风景
2019-09-26 20:52:14 雾中风景

还有,我也觉得木兰的演技很棒,看着就同一只容易受惊的小鹿一般

赞(1)
>
千寻
2019-09-27 19:15:06 千寻
不知道有没有联系,这个情节中间信息实在是太少,到后面其实还有很多剧情隐隐的暗射到了这里,但
不知道有没有联系,这个情节中间信息实在是太少,到后面其实还有很多剧情隐隐的暗射到了这里,但是实在是隔得太远,我也没有办法去臆测。 有一点需要声明一下,就是北平的整体剧情极其复杂,而且期间的任何博弈都是来自多个层次与方面,事件都是多个要素错综叠加的结果,因此许多人说的话也会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局面。包括许多看似级别很高的官员说的话也并不是那么管用(包括蒋经国在内,因为接触到的大佬实在是太多)。 先说一下中共方面在此事件中的运作,方孟敖是周恩来直属发展的特别党员,那么他们的上下级关系是周恩来—谢培东—崔中石—方孟敖,在此期间由谢培东传达周恩来的示意让崔中石去救方孟敖,根据战时谍报工作基本原则,他们这条线与其他部门绝对不会交叉,(比如在剧中出现的北平城工部,方孟敖与他们一直都没有任何交集),方孟敖这条线上一共就是这四个人,在此情况下,剧情里提到共产党高层关心这件事,只可能是周恩来,因为谢培东此时处于北平分行,什么也做不了。周恩来要为这条战线负起全部责任,至于周恩来会因此采取什么措施以及收到的效果如何就无从得知了。 第二层是蒋经国在这个案件中所处的位置与干预的时机也很值得深思,因为三案并审是国防部预备干部局的提议,剧情中,崔中石见到徐铁英时也曾经提到了这件事,三个案件是在崔中石去徐铁英办公室前一天并的案。崔中石7月6日飞抵南京,蒋经国7月5日并的案并开始干预案情,其实在这次见徐铁英之前,崔中石两次飞抵南京做的已经足够了(开始包括方步亭在内也一直没有关心这个案件,因为方步亭不知道三案并案以及预备干部局的干预,之前的公诉人不是预备干部局)如果是别人单独审判孟敖,徐铁英知道该怎么做。在三案并案后,才有了谢培东令崔中石带账本去南京找徐铁英的剧情。并案之前由他人任公诉人时,许多事请可能不会咬死不放,仅仅轻轻放下。而现在蒋经国精心布下一个局,案情重点变成了到底是侯俊堂伪造军令还是方孟敖违抗军令的矛盾,在预备干部局咬住不放的情况下,二者必死其一,但预备干部局也不能铁板钉要求一定要三案并案,这件事情也仅是一个提议而已,作为辩护人的徐铁英还是有权利提议不按照三案并案的原则去审判,当然最终的决定权是在多方博弈结果生成后由法官判定。在此情况下,拿出录音后,侯俊堂必死,但是方孟敖的案情可以继续拖,到了这个局面的关键点就是徐铁英能不能将方孟敖拖到侯俊堂死后进行判决 我之前写的关于审判的内容是站在徐铁英的角度上进行的分析,以及可行的思路,除掉侯俊堂这个证人让这个死人背锅且让这个案件死无对证,以此救方孟敖。除了这个办法以外,我也想不出徐铁英还有别的救孟敖的办法了。 当然徐铁英只能先除掉侯俊堂才有救方孟敖的希望,不除掉侯俊堂,两个人就只能听天由命了,综合说来,蒋经国布局将本可以救出方孟敖逼入绝境,又将其救出然后加以利用,蒋经国是整个过程的幕后策划者,但是这期间他的具体的心理活动以及他到底为什么以及怎样做出这种决策的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 雾中风景

我的感觉是崔中石给徐铁英送那十万块之前,徐铁英是要保已经行贿了十万美金的侯俊堂的,但是崔中石答应了多给徐铁英20%的股份,所以徐铁英临时变卦了;而且侯俊堂没有必要伪造不轰炸开封的命令,因为方孟敖并不是走私的证人,判方孟敖死罪对他没有好处,反而加了一条通共的罪名。

赞
>
千寻
2019-09-27 19:18:25 千寻
还有,我也觉得木兰的演技很棒,看着就同一只容易受惊的小鹿一般
还有,我也觉得木兰的演技很棒,看着就同一只容易受惊的小鹿一般
雾中风景

嗯,木兰演得不错,很符合她的人设。

赞
>
雾中风景
2019-09-28 18:28:22 雾中风景
我的感觉是崔中石给徐铁英送那十万块之前,徐铁英是要保已经行贿了十万美金的侯俊堂的,但是崔中
我的感觉是崔中石给徐铁英送那十万块之前,徐铁英是要保已经行贿了十万美金的侯俊堂的,但是崔中石答应了多给徐铁英20%的股份,所以徐铁英临时变卦了;而且侯俊堂没有必要伪造不轰炸开封的命令,因为方孟敖并不是走私的证人,判方孟敖死罪对他没有好处,反而加了一条通共的罪名。
... 千寻

徐铁英临时变卦一点也没错,侯俊堂也没有伪造不轰炸开封命令的必要,但是别人可以这样质疑他

赞
>
雾中风景
2019-09-28 18:35:42 雾中风景
我的感觉是崔中石给徐铁英送那十万块之前,徐铁英是要保已经行贿了十万美金的侯俊堂的,但是崔中
我的感觉是崔中石给徐铁英送那十万块之前,徐铁英是要保已经行贿了十万美金的侯俊堂的,但是崔中石答应了多给徐铁英20%的股份,所以徐铁英临时变卦了;而且侯俊堂没有必要伪造不轰炸开封的命令,因为方孟敖并不是走私的证人,判方孟敖死罪对他没有好处,反而加了一条通共的罪名。
... 千寻

+
赞
>
雾中风景
2019-09-28 18:37:24 雾中风景

后半部分可否把逻辑说得再清楚些吗?

赞
>
千寻
2019-09-29 14:35:29 千寻
后半部分可否把逻辑说得再清楚些吗?
后半部分可否把逻辑说得再清楚些吗?
雾中风景

谢谢你的这张图片,我终于明白你的意思了。可以说,方孟敖是被建丰强行无罪的。侯俊堂如果没有通共,他没有必要伪造不轰炸开封的命令,第一,方孟敖跟老鹰不一样,老鹰是走私的人证,所以必须治他一个违抗军令的死罪,消灭人证。但是方孟敖并不是人证。第二,这样做没有好处,反而会落下一个通共的罪名。如果是这种情况,方孟敖至少有一个违抗军令涉嫌通共的罪名。如果侯俊堂通共,那当曾可达问方孟敖为什么不轰炸开封的时候,他的回答就会是我接受到的命令是不轰炸,而不是他在剧里的回答,所以,观众(我)得到的逻辑就是,侯俊堂没有下达不轰炸开封的命令,方孟敖违抗军令。所以,男主角在法庭上就是这么配合一直营救他的崔中石的?他亲历过侯俊堂杀人灭口,一副狂拽炫酷吊炸天并亲口承认违抗军令是因为仗着家里的背景,还是看淡生死,又或者是觉得自己是民族英雄,肯定不会被判罪,或者是没有更好的辩护方法了?

赞
>
千寻
2019-09-29 15:05:40 千寻
后半部分可否把逻辑说得再清楚些吗?
后半部分可否把逻辑说得再清楚些吗?
雾中风景

我觉得男主公然承认违抗军令的原因就是编剧让观众得到我上面说的逻辑,从而跟建丰强行判方孟敖无罪,是因为后面建丰要实行币制改革了,必须要有方步亭的配合,所以不能杀他儿子的剧情逻辑吻合。既然要卖这个人情,为什么不先公诉方孟敖然后再判他无罪?是怕侯俊堂罪名不够逃脱了?这个三案并审真的很晕乎。方家真正应该感谢的人是建丰,结果后来徐铁英对方行长说为了救你的儿子,不惜牺牲了一个国军中将,方行长默然,这里就觉得很奇怪,到这个时候还不明白是建丰救了他的儿子……

赞
>
千寻
2019-09-29 16:04:30 千寻
后半部分可否把逻辑说得再清楚些吗?
后半部分可否把逻辑说得再清楚些吗?
雾中风景

我觉得有的网友对这个电视剧的评价是对的,有些地方爱装逼,非要用观众听不懂的文言文或者典故,然后让剧里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比如方太太讲谢安的故事,何校长说白发如新的事,北平城工部的人说(把钱让他们带走,把民心给我们留下的)事,真的很尴尬……当然欢迎高逼格,但是不要让观众看出来你在装逼。除此之外,梁经纶强行闯入,在徐铁英和曾可达面前的演讲的前半部分内容感觉是在给观众补课,这部分补课内容可以以别的形式放到别的地方去,这点国情难道徐铁英和曾可达不知道吗?

赞
>
千寻
2019-09-29 16:09:53 千寻
后半部分可否把逻辑说得再清楚些吗?
后半部分可否把逻辑说得再清楚些吗?
雾中风景

另外,还有两个问题,筹粮的事情不是民调会的事情吗?北平分行只负责走账,为什么谢襄理会亲自筹粮?

赞
>
千寻
2019-09-29 16:19:49 千寻
后半部分可否把逻辑说得再清楚些吗?
后半部分可否把逻辑说得再清楚些吗?
雾中风景

崔中石在从南京回来的火车上,李晨给了他一张报纸,并在桌子上敲密码,特务告诉了曾可达,曾可达解释了一下,没看懂,你能详细解释一下吗?谢谢

赞
>
雾中风景
2019-09-29 17:57:28 雾中风景
我觉得有的网友对这个电视剧的评价是对的,有些地方爱装逼,非要用观众听不懂的文言文或者典故,
我觉得有的网友对这个电视剧的评价是对的,有些地方爱装逼,非要用观众听不懂的文言文或者典故,然后让剧里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比如方太太讲谢安的故事,何校长说白发如新的事,北平城工部的人说(把钱让他们带走,把民心给我们留下的)事,真的很尴尬……当然欢迎高逼格,但是不要让观众看出来你在装逼。除此之外,梁经纶强行闯入,在徐铁英和曾可达面前的演讲的前半部分内容感觉是在给观众补课,这部分补课内容可以以别的形式放到别的地方去,这点国情难道徐铁英和曾可达不知道吗?
... 千寻

唉,关于这一点,我真的想举双手赞成,这刘和平,写东西是一点都不顾及观众的,看他写的剧本真的是相当辛苦,反正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还有孔导演..,本来这个剧已经是相当难理解了,结果还将剧本里的东西删掉了一大堆,经常可以把人弄到云里雾里的。
还有,中间的好多东西根本就不一步一步写,经常能跳好几步,老实说,真没这个必要,多写点把事情交代清楚也没有什么,北平的剧本大约60万字左右,我觉得把它拓展到150万字的话,剧情任然会非常扎实,而且看起来不会那么辛苦。
你说那几个地方还不是最尴尬的,最尴尬的还是在庭审时林大潍长篇大论教做人,本来这点剧集想把事情说清都够紧张的了,导演还用将近半集的篇幅...

赞(1)
>
雾中风景
2019-09-29 18:01:09 雾中风景
谢谢你的这张图片,我终于明白你的意思了。可以说,方孟敖是被建丰强行无罪的。侯俊堂如果没有通
谢谢你的这张图片,我终于明白你的意思了。可以说,方孟敖是被建丰强行无罪的。侯俊堂如果没有通共,他没有必要伪造不轰炸开封的命令,第一,方孟敖跟老鹰不一样,老鹰是走私的人证,所以必须治他一个违抗军令的死罪,消灭人证。但是方孟敖并不是人证。第二,这样做没有好处,反而会落下一个通共的罪名。如果是这种情况,方孟敖至少有一个违抗军令涉嫌通共的罪名。如果侯俊堂通共,那当曾可达问方孟敖为什么不轰炸开封的时候,他的回答就会是我接受到的命令是不轰炸,而不是他在剧里的回答,所以,观众(我)得到的逻辑就是,侯俊堂没有下达不轰炸开封的命令,方孟敖违抗军令。所以,男主角在法庭上就是这么配合一直营救他的崔中石的?他亲历过侯俊堂杀人灭口,一副狂拽炫酷吊炸天并亲口承认违抗军令是因为仗着家里的背景,还是看淡生死,又或者是觉得自己是民族英雄,肯定不会被判罪,或者是没有更好的辩护方法了?
... 千寻

+
赞
>
雾中风景
2019-09-29 18:05:20 雾中风景
我觉得男主公然承认违抗军令的原因就是编剧让观众得到我上面说的逻辑,从而跟建丰强行判方孟敖无
我觉得男主公然承认违抗军令的原因就是编剧让观众得到我上面说的逻辑,从而跟建丰强行判方孟敖无罪,是因为后面建丰要实行币制改革了,必须要有方步亭的配合,所以不能杀他儿子的剧情逻辑吻合。既然要卖这个人情,为什么不先公诉方孟敖然后再判他无罪?是怕侯俊堂罪名不够逃脱了?这个三案并审真的很晕乎。方家真正应该感谢的人是建丰,结果后来徐铁英对方行长说为了救你的儿子,不惜牺牲了一个国军中将,方行长默然,这里就觉得很奇怪,到这个时候还不明白是建丰救了他的儿子……
... 千寻

第四集的内容

+
赞
>
雾中风景
2019-09-29 18:05:35 雾中风景
第四集的内容
第四集的内容
+
... 雾中风景

+
赞
>
雾中风景
2019-09-29 18:23:48 雾中风景
谢谢你的这张图片,我终于明白你的意思了。可以说,方孟敖是被建丰强行无罪的。侯俊堂如果没有通
谢谢你的这张图片,我终于明白你的意思了。可以说,方孟敖是被建丰强行无罪的。侯俊堂如果没有通共,他没有必要伪造不轰炸开封的命令,第一,方孟敖跟老鹰不一样,老鹰是走私的人证,所以必须治他一个违抗军令的死罪,消灭人证。但是方孟敖并不是人证。第二,这样做没有好处,反而会落下一个通共的罪名。如果是这种情况,方孟敖至少有一个违抗军令涉嫌通共的罪名。如果侯俊堂通共,那当曾可达问方孟敖为什么不轰炸开封的时候,他的回答就会是我接受到的命令是不轰炸,而不是他在剧里的回答,所以,观众(我)得到的逻辑就是,侯俊堂没有下达不轰炸开封的命令,方孟敖违抗军令。所以,男主角在法庭上就是这么配合一直营救他的崔中石的?他亲历过侯俊堂杀人灭口,一副狂拽炫酷吊炸天并亲口承认违抗军令是因为仗着家里的背景,还是看淡生死,又或者是觉得自己是民族英雄,肯定不会被判罪,或者是没有更好的辩护方法了?
... 千寻

你先不要太着急往后分析剧情,我先慢慢补充一些细节,大约二三十个左右,差不多补充完后,三案并审的案件全貌就能梳理清晰了,之前你说的关于曾可达打电话的事我虽能回答你,但是那件事情也很复杂,牵涉到的面很广,以后会完整的告诉你的

赞
>
千寻
2019-09-29 19:11:44 千寻
唉,关于这一点,我真的想举双手赞成,这刘和平,写东西是一点都不顾及观众的,看他写的剧本真的
唉,关于这一点,我真的想举双手赞成,这刘和平,写东西是一点都不顾及观众的,看他写的剧本真的是相当辛苦,反正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还有孔导演..,本来这个剧已经是相当难理解了,结果还将剧本里的东西删掉了一大堆,经常可以把人弄到云里雾里的。 还有,中间的好多东西根本就不一步一步写,经常能跳好几步,老实说,真没这个必要,多写点把事情交代清楚也没有什么,北平的剧本大约60万字左右,我觉得把它拓展到150万字的话,剧情任然会非常扎实,而且看起来不会那么辛苦。 你说那几个地方还不是最尴尬的,最尴尬的还是在庭审时林大潍长篇大论教做人,本来这点剧集想把事情说清都够紧张的了,导演还用将近半集的篇幅...
... 雾中风景

嗯,林这段我猜编剧是想强调曾可达依然是一个非常传统只认领袖个人的人,跟古代的忠君思想没有区别。所以他一会要问建丰,一会听总统的,一会又说要问宋美龄的,真真地觉得党国就是蒋家的。毕竟建丰对他真的有知遇之恩,所以被抛弃后的自杀就不奇怪

赞 来自 豆瓣App
>
千寻
2019-09-29 21:14:56 千寻
+
... 雾中风景

噢,有这么一段,我忘记了,也许他后来的默然是有别的原因?

赞 来自 豆瓣App
>
千寻
2019-09-29 21:34:12 千寻
你先不要太着急往后分析剧情,我先慢慢补充一些细节,大约二三十个左右,差不多补充完后,三案并
你先不要太着急往后分析剧情,我先慢慢补充一些细节,大约二三十个左右,差不多补充完后,三案并审的案件全貌就能梳理清晰了,之前你说的关于曾可达打电话的事我虽能回答你,但是那件事情也很复杂,牵涉到的面很广,以后会完整的告诉你的
... 雾中风景

晕乎乎,感觉这个电视剧默认的受众是上层社会的人,对政治和银行有点了解才行,我们一般的底层百姓有些地方是难以理解的。还有因为年代的关系也不好理解,比如,方何两家关系这么好,女主又和木兰的关系很好,但是女主似乎平时根本不去方家,所以方孟敖回来之后她每一次去方家,在外人看来,都是反常的,有目的。当然,也可以理解,毕竟她和方孟敖是娃娃亲,方孟敖又不认父亲,她不去方家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我觉得不是所有观众都能理解这一点的……

赞 来自 豆瓣App
>
千寻
2019-09-29 22:34:32 千寻

方孟韦对谢襄理说,只是她(木兰)爱着的那个人不是什么好人。方孟韦是怎样看出梁经纶很阴险,不是好人的?

赞 来自 豆瓣App
>
千寻
2019-09-29 22:56:28 千寻
嗯,木兰演得不错,很符合她的人设。
嗯,木兰演得不错,很符合她的人设。
千寻

哈哈,她像小鹿,但不是容易受惊的小鹿。她是一只单纯又勇敢的小鹿。个人觉得在梁经纶身份被暴露的那段,木兰应该有更多的戏,估计被砍掉了,毕竟她的反应不是重点。木兰牺牲的时候以及电视剧最后她跟梁经纶的镜头特别催泪,他们单纯热情,对新中国满怀希望,却成了斗争的牺牲品,是某一个群体的代表。刘烨在北京卫视的一个节目中介绍木兰这个演员时,说,这是我妹妹,可能因为人长得漂亮,脑子有点问题。如果他真的这么看待木兰这个角色的话,我就对他太失望了😞

赞 来自 豆瓣App
>
千寻
2019-09-29 22:59:23 千寻

同时,刘烨在介绍女主的时候说他俩之间恋爱过,但最后无疾而终了还是不了了之了(非原话,大意如此)。不了了之是男主女主到了台湾以后的事?

赞 来自 豆瓣App
>
千寻
2019-09-29 23:27:23 千寻

廖凡演的真是太好了,中青代里演技最佳,尤其是他的台词感,特别好。最出彩的就是念新中国诞生的那一段话,与他心怀理想、整日忧国忧民的形象神契合。感觉他有点像杜甫,哈哈。但是他明明喜欢的是女主,却接受了木兰的感情?在方孟韦接木兰的时候并没有劝木兰离开,为什么?

赞(1) 来自 豆瓣App
>
雾中风景
2019-09-30 20:16:10 雾中风景
方孟韦对谢襄理说,只是她(木兰)爱着的那个人不是什么好人。方孟韦是怎样看出梁经纶很阴险,不
方孟韦对谢襄理说,只是她(木兰)爱着的那个人不是什么好人。方孟韦是怎样看出梁经纶很阴险,不是好人的?
... 千寻

关于孟伟我有一些看法,我曾经与别人聊到剧情时,发现孟伟这个角色很容易被人低估,但是实际上孟伟其实并不简单。

1.孟伟作为北平市警备司令部的侦测缉处副处长,不可能不知道梁经伦共产党这一层身份,在此基础上站在孟伟的角度上看,肯定是不希望表妹卷进去

2.梁经伦在玩弄木兰,这一点也是非常清楚的,梁经伦很清楚木兰对他的感情,但是中间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梁经伦面对木兰的感情时所表现的态度非常暧昧,最要命的是他自己还是何其沧心中默认的女婿,可是他既不跟何家父女说清楚,也和木兰不说清楚,既不表示出完全同意,也不表示拒绝,孟伟当然会怀疑他到底要干什么

3.还有一点就是梁经伦的名声确实有点不太好

赞
>
雾中风景
2019-09-30 20:17:21 雾中风景
关于孟伟我有一些看法,我曾经与别人聊到剧情时,发现孟伟这个角色很容易被人低估,但是实际上孟
关于孟伟我有一些看法,我曾经与别人聊到剧情时,发现孟伟这个角色很容易被人低估,但是实际上孟伟其实并不简单。 1.孟伟作为北平市警备司令部的侦测缉处副处长,不可能不知道梁经伦共产党这一层身份,在此基础上站在孟伟的角度上看,肯定是不希望表妹卷进去 2.梁经伦在玩弄木兰,这一点也是非常清楚的,梁经伦很清楚木兰对他的感情,但是中间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梁经伦面对木兰的感情时所表现的态度非常暧昧,最要命的是他自己还是何其沧心中默认的女婿,可是他既不跟何家父女说清楚,也和木兰不说清楚,既不表示出完全同意,也不表示拒绝,孟伟当然会怀疑他到底要干什么 3.还有一点就是梁经伦的名声确实有点不太好
... 雾中风景

+
赞
>
雾中风景
2019-09-30 20:20:37 雾中风景
关于孟伟我有一些看法,我曾经与别人聊到剧情时,发现孟伟这个角色很容易被人低估,但是实际上孟
关于孟伟我有一些看法,我曾经与别人聊到剧情时,发现孟伟这个角色很容易被人低估,但是实际上孟伟其实并不简单。 1.孟伟作为北平市警备司令部的侦测缉处副处长,不可能不知道梁经伦共产党这一层身份,在此基础上站在孟伟的角度上看,肯定是不希望表妹卷进去 2.梁经伦在玩弄木兰,这一点也是非常清楚的,梁经伦很清楚木兰对他的感情,但是中间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梁经伦面对木兰的感情时所表现的态度非常暧昧,最要命的是他自己还是何其沧心中默认的女婿,可是他既不跟何家父女说清楚,也和木兰不说清楚,既不表示出完全同意,也不表示拒绝,孟伟当然会怀疑他到底要干什么 3.还有一点就是梁经伦的名声确实有点不太好
... 雾中风景

第一集的内容,就是剧中没有明写

+
赞
>
雾中风景
2019-09-30 20:21:06 雾中风景
+
... 雾中风景

+
赞
>
雾中风景
2019-09-30 20:32:17 雾中风景
噢,有这么一段,我忘记了,也许他后来的默然是有别的原因?
噢,有这么一段,我忘记了,也许他后来的默然是有别的原因?
千寻

不是有别的原因,是因为现在的方步亭实在是没有必要和徐铁英争论谁救的方孟敖,不论是方步亭还是徐铁英,两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孟敖到底是谁救的,没有争论的必要,徐铁英这样说不过就是伸手在要钱的一种说辞,方步亭也知道,所以就没有戳破,这个时候方孟敖是谁救的就不是那么重要。

赞
>
雾中风景
2019-09-30 20:43:24 雾中风景
晕乎乎,感觉这个电视剧默认的受众是上层社会的人,对政治和银行有点了解才行,我们一般的底层百
晕乎乎,感觉这个电视剧默认的受众是上层社会的人,对政治和银行有点了解才行,我们一般的底层百姓有些地方是难以理解的。还有因为年代的关系也不好理解,比如,方何两家关系这么好,女主又和木兰的关系很好,但是女主似乎平时根本不去方家,所以方孟敖回来之后她每一次去方家,在外人看来,都是反常的,有目的。当然,也可以理解,毕竟她和方孟敖是娃娃亲,方孟敖又不认父亲,她不去方家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我觉得不是所有观众都能理解这一点的……
... 千寻

既然你谈到了木兰,又说道了孝钰,我也说道了孟伟,那我也说一点他们三者的一件事,就是在方孟敖跟曾可达在顾大使宅邸闹翻后本要送木兰去学校发粮但是又应父亲的令去找木兰谈心的那件事,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上可以感觉出木兰是个什么都藏不住的女孩,还有这件事发生在你刚刚说的那个剧情之前(孟伟保住木兰说梁经伦阴险)

赞
>
雾中风景
2019-09-30 20:48:00 雾中风景
既然你谈到了木兰,又说道了孝钰,我也说道了孟伟,那我也说一点他们三者的一件事,就是在方孟敖
既然你谈到了木兰,又说道了孝钰,我也说道了孟伟,那我也说一点他们三者的一件事,就是在方孟敖跟曾可达在顾大使宅邸闹翻后本要送木兰去学校发粮但是又应父亲的令去找木兰谈心的那件事,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上可以感觉出木兰是个什么都藏不住的女孩,还有这件事发生在你刚刚说的那个剧情之前(孟伟保住木兰说梁经伦阴险)
... 雾中风景

13集的内容,方孟韦与曾可达大闹后,和木兰在圆明园谈心,本是试探下木兰愿不愿意和自己在一起,可是仅仅几句话就传达出了大量的信息

+
赞
>
雾中风景
2019-09-30 20:57:01 雾中风景
13集的内容,方孟韦与曾可达大闹后,和木兰在圆明园谈心,本是试探下木兰愿不愿意和自己在一起,
13集的内容,方孟韦与曾可达大闹后,和木兰在圆明园谈心,本是试探下木兰愿不愿意和自己在一起,可是仅仅几句话就传达出了大量的信息
+
... 雾中风景

1.孟伟证实了自己的想法,不论是何孝钰还是孟敖,就是共产党员,因为木兰说出了不论学联有多喜欢孟敖,也不可能这个时候嫁给他,那么孝钰与孟敖的见面很让人感到怀疑

2.其次也向孟伟传达出了梁经伦与何家的关系,不过单纯的木兰自己信息告诉了小表哥,可是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3.木兰真的不会撒谎,觉得孝钰不是,但是又觉得怪怪的,这句“比我要进步些”里面藏了太多的东西,我想孟伟肯定会将此事回家逐一告诉父亲,这为后来方步亭分析出梁经伦的真实身份埋设了部分铺垫

你可以将这几点联系起来想

赞(1)
>
雾中风景
2019-09-30 21:14:54 雾中风景

有一件细节烦你思考一下

方孟敖不轰炸开封共军存在两种说辞

1.方孟敖是因为不愿意轰炸共军,因此没有轰炸开封共军,可推知方孟敖涉嫌通共

2.方孟敖是因为不愿轰炸开封,因此没有轰炸开封共军,推知方孟敖违抗军令罪

3.这种情况,曾可达二选一想怎么说都行,只要对自己有利

赞
>
千寻
2019-10-01 15:16:42 千寻
关于孟伟我有一些看法,我曾经与别人聊到剧情时,发现孟伟这个角色很容易被人低估,但是实际上孟
关于孟伟我有一些看法,我曾经与别人聊到剧情时,发现孟伟这个角色很容易被人低估,但是实际上孟伟其实并不简单。 1.孟伟作为北平市警备司令部的侦测缉处副处长,不可能不知道梁经伦共产党这一层身份,在此基础上站在孟伟的角度上看,肯定是不希望表妹卷进去 2.梁经伦在玩弄木兰,这一点也是非常清楚的,梁经伦很清楚木兰对他的感情,但是中间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梁经伦面对木兰的感情时所表现的态度非常暧昧,最要命的是他自己还是何其沧心中默认的女婿,可是他既不跟何家父女说清楚,也和木兰不说清楚,既不表示出完全同意,也不表示拒绝,孟伟当然会怀疑他到底要干什么 3.还有一点就是梁经伦的名声确实有点不太好
... 雾中风景

明白了,但是梁经纶作为建丰口中的无双国士,肩负着推动币值改革的重大任务,为什么要跟木兰暧昧,得罪女主?他跟木兰暧昧有什么好处呢?还被方行长一顿痛批,怎么让人家配合啊

赞
>
千寻
2019-10-01 15:27:43 千寻
1.孟伟证实了自己的想法,不论是何孝钰还是孟敖,就是共产党员,因为木兰说出了不论学联有多喜欢
1.孟伟证实了自己的想法,不论是何孝钰还是孟敖,就是共产党员,因为木兰说出了不论学联有多喜欢孟敖,也不可能这个时候嫁给他,那么孝钰与孟敖的见面很让人感到怀疑 2.其次也向孟伟传达出了梁经伦与何家的关系,不过单纯的木兰自己信息告诉了小表哥,可是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3.木兰真的不会撒谎,觉得孝钰不是,但是又觉得怪怪的,这句“比我要进步些”里面藏了太多的东西,我想孟伟肯定会将此事回家逐一告诉父亲,这为后来方步亭分析出梁经伦的真实身份埋设了部分铺垫 你可以将这几点联系起来想
... 雾中风景

我同意这个逻辑,赞~

赞
>
千寻
2019-10-01 15:29:24 千寻
明白了,但是梁经纶作为建丰口中的无双国士,肩负着推动币值改革的重大任务,为什么要跟木兰暧昧
明白了,但是梁经纶作为建丰口中的无双国士,肩负着推动币值改革的重大任务,为什么要跟木兰暧昧,得罪女主?他跟木兰暧昧有什么好处呢?还被方行长一顿痛批,怎么让人家配合啊
... 千寻

一开始是暧昧,后来真的变成恋爱关系了,全然不顾方行长的警告

赞
>
千寻
2019-10-01 15:43:40 千寻
有一件细节烦你思考一下 方孟敖不轰炸开封共军存在两种说辞 1.方孟敖是因为不愿意轰炸共军,因
有一件细节烦你思考一下 方孟敖不轰炸开封共军存在两种说辞 1.方孟敖是因为不愿意轰炸共军,因此没有轰炸开封共军,可推知方孟敖涉嫌通共 2.方孟敖是因为不愿轰炸开封,因此没有轰炸开封共军,推知方孟敖违抗军令罪 3.这种情况,曾可达二选一想怎么说都行,只要对自己有利
... 雾中风景

曾可达说的是: 谁命令航校的共党分子不轰炸开封的?

赞
>
千寻
2019-10-01 16:04:41 千寻

为什么木兰牺牲后,建丰跟梁经纶通话时,徐铁英一定要让自己的秘书在旁边陪着?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1 21:59:36 雾中风景
明白了,但是梁经纶作为建丰口中的无双国士,肩负着推动币值改革的重大任务,为什么要跟木兰暧昧
明白了,但是梁经纶作为建丰口中的无双国士,肩负着推动币值改革的重大任务,为什么要跟木兰暧昧,得罪女主?他跟木兰暧昧有什么好处呢?还被方行长一顿痛批,怎么让人家配合啊
... 千寻

可以通过木兰推论方家的情况(同时还有孟敖和孝钰,毕竟没事就和他们接触),就比方说孟伟根据木兰的仅仅几句话可以得知大量的信息,刚才我写的那几条其实不完整,站在孟伟的位置与角度上,远比我知道的更多,更不用说梁经纶了。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1 22:03:25 雾中风景
曾可达说的是: 谁命令航校的共党分子不轰炸开封的?
曾可达说的是: 谁命令航校的共党分子不轰炸开封的?
千寻

+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1 22:04:19 雾中风景
+
... 雾中风景

那仅仅是其中一次质疑,两个都可以说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1 22:23:45 雾中风景
为什么木兰牺牲后,建丰跟梁经纶通话时,徐铁英一定要让自己的秘书在旁边陪着?
为什么木兰牺牲后,建丰跟梁经纶通话时,徐铁英一定要让自己的秘书在旁边陪着?
千寻

告诉蒋经国,这个孙朝忠,是你们预备干部局的,你们的事就自己去处理,当然就是告诉蒋经国自己已经完整掌握了孙朝忠的身份。

之前杀崔中石的时候,徐铁英也知道孙朝忠是铁血救国会的人,但是并没有直接证据,孙朝忠也是属于死也不说的那一类人,但是在得到中央党部的支持后,徐铁英找到了孙朝忠入铁血救国会的关键证据,就是入会申请书,铁血救国会证件,或者入党签证人等等(比方说杀木兰的时候拿出了梁经纶的国民党证件,且上面写着入党介绍人是蒋经国等这一类的东西)

这时的徐铁英是有点得意的,在有中央党部已经明令支持下,徐铁英应该基本掌握了铁血救国会的所有人员的重要档案与证据,才列出了有利于与不利于经国局长的那份名单,接下来就是要准备对预备干部局大清洗了

还有,王蒲忱的身份也完全被掌握了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1 22:28:13 雾中风景
告诉蒋经国,这个孙朝忠,是你们预备干部局的,你们的事就自己去处理,当然就是告诉蒋经国自己已
告诉蒋经国,这个孙朝忠,是你们预备干部局的,你们的事就自己去处理,当然就是告诉蒋经国自己已经完整掌握了孙朝忠的身份。 之前杀崔中石的时候,徐铁英也知道孙朝忠是铁血救国会的人,但是并没有直接证据,孙朝忠也是属于死也不说的那一类人,但是在得到中央党部的支持后,徐铁英找到了孙朝忠入铁血救国会的关键证据,就是入会申请书,铁血救国会证件,或者入党签证人等等(比方说杀木兰的时候拿出了梁经纶的国民党证件,且上面写着入党介绍人是蒋经国等这一类的东西) 这时的徐铁英是有点得意的,在有中央党部已经明令支持下,徐铁英应该基本掌握了铁血救国会的所有人员的重要档案与证据,才列出了有利于与不利于经国局长的那份名单,接下来就是要准备对预备干部局大清洗了 还有,王蒲忱的身份也完全被掌握了
... 雾中风景

+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1 22:30:28 雾中风景
+
... 雾中风景

+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1 22:47:45 雾中风景

+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1 22:51:48 雾中风景
+
... 雾中风景

中央党部的实力真是可怕,预备干部局7月7日到达北平,党通局8月18日左右就基本完全掌握了的铁血救国会全部核心人员的全部身份与证据而列出了名单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1 23:13:30 雾中风景
廖凡演的真是太好了,中青代里演技最佳,尤其是他的台词感,特别好。最出彩的就是念新中国诞生的
廖凡演的真是太好了,中青代里演技最佳,尤其是他的台词感,特别好。最出彩的就是念新中国诞生的那一段话,与他心怀理想、整日忧国忧民的形象神契合。感觉他有点像杜甫,哈哈。但是他明明喜欢的是女主,却接受了木兰的感情?在方孟韦接木兰的时候并没有劝木兰离开,为什么?
... 千寻

梁经纶劝不动的,这种情况下木兰已经是被革命激情冲昏了头,谁劝都没用,只能听天由命了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1 23:14:45 雾中风景

唉...

+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2 08:20:32 雾中风景
崔中石在从南京回来的火车上,李晨给了他一张报纸,并在桌子上敲密码,特务告诉了曾可达,曾可达
崔中石在从南京回来的火车上,李晨给了他一张报纸,并在桌子上敲密码,特务告诉了曾可达,曾可达解释了一下,没看懂,你能详细解释一下吗?谢谢
... 千寻

那张报纸相当于一个密码本,一般情况下,沟通使用的摩尔斯,但是为了保护崔中石,基本上每次传递信息就会用一份新报纸(相当于一个新的密码体系)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2 08:22:08 雾中风景
那张报纸相当于一个密码本,一般情况下,沟通使用的摩尔斯,但是为了保护崔中石,基本上每次传递
那张报纸相当于一个密码本,一般情况下,沟通使用的摩尔斯,但是为了保护崔中石,基本上每次传递信息就会用一份新报纸(相当于一个新的密码体系)
... 雾中风景

+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2 08:24:18 雾中风景
那张报纸相当于一个密码本,一般情况下,沟通使用的摩尔斯,但是为了保护崔中石,基本上每次传递
那张报纸相当于一个密码本,一般情况下,沟通使用的摩尔斯,但是为了保护崔中石,基本上每次传递信息就会用一份新报纸(相当于一个新的密码体系)
... 雾中风景

曾可达毕竟受过军事训练,知道许多一般的电报基本格式,根据这个基本格式反推而得知这次传递信息的方式是没有任何规律的,因此就不在做过多深究了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2 08:26:28 雾中风景

这两个曾可达手下的青年军,在监视崔中石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的曲折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2 08:32:24 雾中风景

补充一个前几集的细节,就是庭审刚结束,曾可达正在向蒋经国汇报思想工作,预备干部局派人监视崔中石,告诉他方孟敖要被救出

+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2 08:39:33 雾中风景
补充一个前几集的细节,就是庭审刚结束,曾可达正在向蒋经国汇报思想工作,预备干部局派人监视崔
补充一个前几集的细节,就是庭审刚结束,曾可达正在向蒋经国汇报思想工作,预备干部局派人监视崔中石,告诉他方孟敖要被救出
+
... 雾中风景

方孟敖庭审结束之后在荣军招待所出晚饭后,去金陵饭店210房间见崔中石,图中为209房间监听的两位预备干部局青年军

+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2 08:44:54 雾中风景
方孟敖庭审结束之后在荣军招待所出晚饭后,去金陵饭店210房间见崔中石,图中为209房间监听的两位
方孟敖庭审结束之后在荣军招待所出晚饭后,去金陵饭店210房间见崔中石,图中为209房间监听的两位预备干部局青年军
+
... 雾中风景

“崔惊喜”表示下午并没有听懂黄包车车夫传达的信息,并不提前知道方孟已被救出,如果崔中石的反应平淡,那么就表示崔中石听懂了下午黄包车夫传达的信息,预备干部局将会将此作为线索往上摸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2 08:48:17 雾中风景

老实说一句,我看过的历史书不算太少,包括三国演义也是读了不知道多少遍,但是也远远没有那么复杂,将北平基本看通后,回过头再看诸葛亮郭嘉之类的人物也没觉得有什么,因为在北平里,基本上人人都是诸葛亮与郭嘉

赞
>
千寻
2019-10-02 14:14:34 千寻
+
... 雾中风景

男主在法庭上承认自己是共产党是什么心态?并在后面说,你只要问我是不是,我就这么回答。虚虚实实,空城计?

赞
>
千寻
2019-10-02 14:32:25 千寻
梁经纶劝不动的,这种情况下木兰已经是被革命激情冲昏了头,谁劝都没用,只能听天由命了
梁经纶劝不动的,这种情况下木兰已经是被革命激情冲昏了头,谁劝都没用,只能听天由命了
雾中风景

除去感情上的污点,单单从剧里传达出来的信息,梁经纶是一个非常正面的形象,真正的孤臣孽子,不明白编剧为什么要这么写他; PS: 劝地动和劝不劝是两码事,我原本以为他因为失意而接受了木兰,不说真心爱她,至少会爱护她吧。结果他一直闭着眼睛,劝都不劝。作者到底什么意图啊?

赞
>
千寻
2019-10-02 14:40:02 千寻
那张报纸相当于一个密码本,一般情况下,沟通使用的摩尔斯,但是为了保护崔中石,基本上每次传递
那张报纸相当于一个密码本,一般情况下,沟通使用的摩尔斯,但是为了保护崔中石,基本上每次传递信息就会用一份新报纸(相当于一个新的密码体系)
... 雾中风景

我知道,但是看李晨敲得那么快,我想那么大的报纸,一个一个找字,李晨都不考虑崔中石找得过来嘛,再说了,李晨要记多么长的一串数字啊。

赞
>
千寻
2019-10-02 15:25:37 千寻
补充一个前几集的细节,就是庭审刚结束,曾可达正在向蒋经国汇报思想工作,预备干部局派人监视崔
补充一个前几集的细节,就是庭审刚结束,曾可达正在向蒋经国汇报思想工作,预备干部局派人监视崔中石,告诉他方孟敖要被救出
+
... 雾中风景

这个车夫是曾可达派来的?你确定吗?我以为是共党派的,因为崔中石不知道为什么错过了五点的电话,所以共党派一个人来通知他,不需要再去中央通讯局了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6 10:43:48 雾中风景
男主在法庭上承认自己是共产党是什么心态?并在后面说,你只要问我是不是,我就这么回答。虚虚实
男主在法庭上承认自己是共产党是什么心态?并在后面说,你只要问我是不是,我就这么回答。虚虚实实,空城计?
... 千寻

不是什么计略,理由很简单,如果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就可以一个人把事情扛下来,不去牵连自己飞行大队的弟兄们,如果是违抗军令罪,那么就会追究整个飞行大队,当然由于单线联系与严密的保护措施,曾可达也在这方面上很难追究下去,但这一切并不在方孟敖的考虑范围之内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6 10:44:43 雾中风景
这个车夫是曾可达派来的?你确定吗?我以为是共党派的,因为崔中石不知道为什么错过了五点的电话
这个车夫是曾可达派来的?你确定吗?我以为是共党派的,因为崔中石不知道为什么错过了五点的电话,所以共党派一个人来通知他,不需要再去中央通讯局了
... 千寻

就是因为那个黄包车夫的监视,崔中石才没有接电话的

+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6 10:46:41 雾中风景
除去感情上的污点,单单从剧里传达出来的信息,梁经纶是一个非常正面的形象,真正的孤臣孽子,不
除去感情上的污点,单单从剧里传达出来的信息,梁经纶是一个非常正面的形象,真正的孤臣孽子,不明白编剧为什么要这么写他; PS: 劝地动和劝不劝是两码事,我原本以为他因为失意而接受了木兰,不说真心爱她,至少会爱护她吧。结果他一直闭着眼睛,劝都不劝。作者到底什么意图啊?
... 千寻

这种程度上只能问作者本人了,我们读者在读得怎么细也不可能会有作者更了解这个角色

赞
>
千寻
2019-10-07 17:08:44 千寻
就是因为那个黄包车夫的监视,崔中石才没有接电话的
就是因为那个黄包车夫的监视,崔中石才没有接电话的
+
... 雾中风景

这个车夫跟后面他坐的那个车夫是一个车夫吗?国民党应该不会派一个黄包车一直监视他吧

赞
>
千寻
2019-10-07 17:11:44 千寻
补充一个前几集的细节,就是庭审刚结束,曾可达正在向蒋经国汇报思想工作,预备干部局派人监视崔
补充一个前几集的细节,就是庭审刚结束,曾可达正在向蒋经国汇报思想工作,预备干部局派人监视崔中石,告诉他方孟敖要被救出
+
... 雾中风景

如果真的是监视他的国民党,为什么连大少爷的病这种暗语都能知道?除非崔在公用电话亭的电话被监听了。而且既然是监视,为什么要自作主张改崔中石的目的地?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8 13:00:46 雾中风景
这个车夫跟后面他坐的那个车夫是一个车夫吗?国民党应该不会派一个黄包车一直监视他吧
这个车夫跟后面他坐的那个车夫是一个车夫吗?国民党应该不会派一个黄包车一直监视他吧
千寻

是一直在监视他,而且从下午2点一直监视他到晚上

+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8 13:01:02 雾中风景
是一直在监视他,而且从下午2点一直监视他到晚上
是一直在监视他,而且从下午2点一直监视他到晚上
+
... 雾中风景

+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8 13:12:21 雾中风景
如果真的是监视他的国民党,为什么连大少爷的病这种暗语都能知道?除非崔在公用电话亭的电话被监
如果真的是监视他的国民党,为什么连大少爷的病这种暗语都能知道?除非崔在公用电话亭的电话被监听了。而且既然是监视,为什么要自作主张改崔中石的目的地?
... 千寻

预备干部局这个时候对崔中石的监视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崔中石前两次飞抵南京时应该已经被预备干部局盯上了,因为对方孟敖的重视使得预备干部局不可能不知道崔中石,也不可能不对崔中石产生怀疑,知道崔中石使用哪部电话也是理所应当了吧,只要对电话进行监听就可以了,再加上这个暗语比较简单

崔中石现在可不仅仅是个黄包车夫在跟着,预备干部局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在盯着他,崔中石7月5日到达南京,住房隔壁就有人监听,黄包车夫盯了一下午,离开南京上火车还有预备干部局的两个青年军在盯着。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8 13:16:42 雾中风景
是一直在监视他,而且从下午2点一直监视他到晚上
是一直在监视他,而且从下午2点一直监视他到晚上
+
... 雾中风景

这句话中的“那辆“指的就是一直跟着他的那辆,这辆黄包车是下午一点半开始监视崔中石的,而蒋经国是下午将近6点左右才给法官打电话判方孟敖无罪,这期间,黄包车夫是怎么知道“大少爷的病好了”这件事的?所以我推测这个只能是预备干部局的人。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8 13:21:56 雾中风景
这句话中的“那辆“指的就是一直跟着他的那辆,这辆黄包车是下午一点半开始监视崔中石的,而蒋经
这句话中的“那辆“指的就是一直跟着他的那辆,这辆黄包车是下午一点半开始监视崔中石的,而蒋经国是下午将近6点左右才给法官打电话判方孟敖无罪,这期间,黄包车夫是怎么知道“大少爷的病好了”这件事的?所以我推测这个只能是预备干部局的人。
... 雾中风景

这几个词

+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8 13:27:28 雾中风景
如果真的是监视他的国民党,为什么连大少爷的病这种暗语都能知道?除非崔在公用电话亭的电话被监
如果真的是监视他的国民党,为什么连大少爷的病这种暗语都能知道?除非崔在公用电话亭的电话被监听了。而且既然是监视,为什么要自作主张改崔中石的目的地?
... 千寻

崔中石已经知道那个电话亭很危险了,所以才赶紧离开,还有那个电话第一次是下午2点左右响的,包括你之前说的5点,但是方孟敖的判决是6点后下的因此这个电话不会是通知方孟敖已经得救的内容

我的猜测这个电话主要是想告诉崔中石他自己已经暴露了这个消息,因为没有接这个电话,所以才有了后来派人在火车上与他接头的剧情,而火车上别人传递给他的信息,就是那个电话想要传达给他的指示

赞
>
千寻
2019-10-08 17:50:05 千寻
崔中石已经知道那个电话亭很危险了,所以才赶紧离开,还有那个电话第一次是下午2点左右响的,包
崔中石已经知道那个电话亭很危险了,所以才赶紧离开,还有那个电话第一次是下午2点左右响的,包括你之前说的5点,但是方孟敖的判决是6点后下的因此这个电话不会是通知方孟敖已经得救的内容 我的猜测这个电话主要是想告诉崔中石他自己已经暴露了这个消息,因为没有接这个电话,所以才有了后来派人在火车上与他接头的剧情,而火车上别人传递给他的信息,就是那个电话想要传达给他的指示
... 雾中风景

嗯嗯,说地有道理,明白啦,谢谢

赞
>
千寻
2019-10-08 17:51:57 千寻
这句话中的“那辆“指的就是一直跟着他的那辆,这辆黄包车是下午一点半开始监视崔中石的,而蒋经
这句话中的“那辆“指的就是一直跟着他的那辆,这辆黄包车是下午一点半开始监视崔中石的,而蒋经国是下午将近6点左右才给法官打电话判方孟敖无罪,这期间,黄包车夫是怎么知道“大少爷的病好了”这件事的?所以我推测这个只能是预备干部局的人。
... 雾中风景

他说的是,下午六点就出了院,说明崔中石坐上车的时候,已经过了六点了。

赞
>
千寻
2019-10-08 18:04:57 千寻

讨论了这么多,我也看了不少评论,发现有的网友非常厉害,头脑清楚,很有大局观,细节也搞地很清楚,比如一个最近刚刚发帖的叫吹不散眉弯的豆友,而我电视剧都看了3遍了,还是有一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感觉……也许是跟思维方式有关,太注重逻辑,看不到导演和编剧想突出和强调的东西,到现在男主在我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

赞
>
千寻
2019-10-08 18:08:38 千寻

但是,我不想再花时间深究了,不管怎样,我从来没想到这个楼会盖这么高,非常感谢你的耐心解答,再次感谢~~~

赞
>
雾中风景
2019-10-09 11:21:18 雾中风景
讨论了这么多,我也看了不少评论,发现有的网友非常厉害,头脑清楚,很有大局观,细节也搞地很清
讨论了这么多,我也看了不少评论,发现有的网友非常厉害,头脑清楚,很有大局观,细节也搞地很清楚,比如一个最近刚刚发帖的叫吹不散眉弯的豆友,而我电视剧都看了3遍了,还是有一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感觉……也许是跟思维方式有关,太注重逻辑,看不到导演和编剧想突出和强调的东西,到现在男主在我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
... 千寻

才看3遍就能问这么深,你也是很厉害的了

你说的那个评论我看过,写得很赞,当然还是存在大量的遗漏与错误,但是丝毫不掩盖评论的优秀

这个剧不论剧本还是电视剧我看了累计40遍以上,基本上大部分台词都能背出来。既然不深究剧情了,我也想大致说一下看这个剧的感受。随手一写,比较散乱

我个人对历史与政治感兴趣,这部剧比较和我的胃口,这部剧与其他许多剧的不同是在于真实性,因为我看过不少谍战剧,但是感觉大部分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就是不符基本常识的乱设定。

这部剧基本符合了谍战与官场还有政治斗争的低层逻辑,在真实的世界中也许事件并没有发生但是很多事就是以这样的情节发生,因此对于历史痴迷的我才会将每一个细节纠得很深,因为我想看一看事情的全貌。

北平整个剧本大博弈事件几十次,小斗争上千回合,内容的丰富度是普通剧本的数十倍。这部剧大部分时间是在50集之前,剧本开头是7月5日,50集左右是8月19日,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却发生了一个普通人一辈子甚至几辈子都经历不了的那么多事,每一次读我都感觉到无尽的沧桑,24岁的我如同穿越到了60岁以后,深切体味到人世间世事的艰辛与人心的曲折。

在北平这个剧中没有什么主角配角,按道理来说,应该人人都是主角,刘和平写的这个剧不是想去为哪一个人写传记,而是想去描绘一段特殊历史下的众生相,当然在众生相全部脱离扁平化而立体鲜活起来时,剧情的复杂程度也就不难想象了。

由于剧情并没有以哪个人为主,全部以大小历史事件背景作为因果推动,而许多人物在事件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这也是北平与其他许多剧的不同之处,人物在历史车轮与政治斗争面前显得渺小而无力,因而很多的观众对此感到极为不适。

我仍然记得孟敖明知木兰回不了家但就是不肯自我承认的无奈与疲惫,徐铁英被叶秀峰一顿威胁与狂骂后可还不得不强打起精神继续翻云覆雨的可怜与艰辛,曾可达在得知心中的旗帜倒掉后仍然自我怀疑的幻灭与极度孤独,梁经伦得知费劲半生心血的币值改革完全失败后不顾一切的悲愤交加..等等数不胜数,多重的人性与无数的矛盾叠加出了一个如万花筒一般复杂而又徇烂的世界,让人目不暇接。

但是到了临近剧终时,孟伟的一问又似点醒梦中人一般

“我们这些人,我们这些国民党到底在干什么?”

这可真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好在作者借方孟敖的嘴回答了我们“许多的事情,发生之前没有答案,发生时没有答案,过后依然没有答案”。

在梁经伦常去的那家外文书店,孟敖打开了梁经伦常看的那本唐吉坷德,扉页上的那段文字更真切的回答了那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回答了作者与我们的疑惑,虽然这是个不明确,不清晰,不像答案的答案,如同历史本身那样迷雾一般…

“我的丰功伟绩值得浇铸于青铜器上,铭刻于大理石上,镌于木板上,永世长存;
等我的这些事迹在世上流传之时,幸福之年代和幸福之世纪亦即到来…”

有没有结果也许不重要,这些过程有没有人记住也不重要,就如同姑爹说的:历史是人书写的,但是很多人是写不进历史的。我们书写着我们进不去的历史书,在无人能挡的洪流中,尽管明知不可行,但是仍然去坚持与自我完成,书写出了每一个人属于自己的历史。悲剧之中,也许更显我等的价值吧…

赞(1)
>
雾中风景
2019-10-09 11:34:29 雾中风景
但是,我不想再花时间深究了,不管怎样,我从来没想到这个楼会盖这么高,非常感谢你的耐心解答,
但是,我不想再花时间深究了,不管怎样,我从来没想到这个楼会盖这么高,非常感谢你的耐心解答,再次感谢~~~
... 千寻

这部剧也许现在还与你没有缘分或者缘分不够深,但是你可以在几年后,十年后甚至几十年后重温,那时的感受也许极为令人感慨,就如同至今我依然会为那些有童年回忆的作品深受感动。

赞
>
千寻
2019-10-10 10:09:09 千寻
这部剧也许现在还与你没有缘分或者缘分不够深,但是你可以在几年后,十年后甚至几十年后重温,那
这部剧也许现在还与你没有缘分或者缘分不够深,但是你可以在几年后,十年后甚至几十年后重温,那时的感受也许极为令人感慨,就如同至今我依然会为那些有童年回忆的作品深受感动。
... 雾中风景

电视剧的摄影、服装道具、绝大部分演员的表演都是顶尖的,就是剧本还欠了点功力,如果分开,单独一幕幕,都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合起来就不行了,也许有一个豆友评价地很准确,“太用力”,张力太足,但是内容不清晰,可能就差一点点吧

赞
>

> 我来回应

> 去北平无战事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方孟敖和何孝钰的结局(tmreG)

来自专业人士方步亭的降维打击(平平无奇的马甲)

可达的理想主义是奴性(自豪人)

方孟敖游泳(鸢尾爱喝可乐)

给一分的都是些什么人,给两分也可以呀(yjjyjj)

看完白痴庭审果断弃剧。(路加诺维奇)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