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绝伦的现代京剧。身为90后,我们一直被灌输样板戏的罪恶,但是当我认真看完现代京剧《杜鹃山》后,才真正懂得了他为什么被称为“样板”。无论是剧本,贯穿全剧押韵的念白,动听的唱腔,还有精致的舞美,精彩的电影拍摄手法还有老艺术家的动情表演,每一项都是京剧前无古人的革命,京剧舞台上的表演主角真正由帝王将相转变为工农群众,京剧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只可惜由于政治原因京剧改革没有继续传承,现在的京剧舞台一潭死水,成为了出土文物。
杜鹃山的交响乐伴奏非常好听,柯湘的音乐主题动机得设计是京剧中的一大创新。整部剧的主题是党指挥枪这一主题,听上去非常空洞,很不容易用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而京剧杜鹃山成功做到了这一点,环环相扣的剧情和感人的唱词让我感动到落泪。杜鹃山是我最喜欢的现代京剧,非常推荐没有看过样板戏和现代京剧的年轻人观看,绝对打破你对样板戏的偏见!
最赞回应
写得好。倒是这楼弄个导演在现今的意识形态下评论前朝有点逗
偏见不偏见的,还是参考谢铁骊导演的回忆自述吧:
「之后有一次,在天桥剧场看《杜鹃山》,我们去了。休息的时候,忽然有人来找我和钱江,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去了。进去一看,江青坐在那儿。我们几乎都没敢坐下。她就开始了:“怎么?你们是不是对样板戏拍摄不感兴趣了?”这话一说,我们吓一跳,我们赶紧说:“没有没有!”对样板戏不感兴趣,这是多大的罪名!她接着讲:“没有就好!今天你们看一下《杜鹃山》,看完以后,赶快把它拍出来。”
在看《杜鹃山》以前,我已经把《海霞》的剧本改好了。本来我想筹备《海霞》了。这样一来,就只能拍《杜鹃山》了。江青那样说了,如果我们草草收兵,拍得不如前边,罪名就更大了。我们挖空了脑筋,各方面都很努力。所以在这几个样板戏中间,《杜鹃山》是我们自我感觉最好的。有个内景需要一个小瀑布,我们就在上面放个大水箱,预备开拍,水哗啦啦下来。还有场戏,背景是竹林,竹叶怎么弄也不行,怎么弄都像是假的。江青知道这事了,说:“这个好办,从江西运一点竹子来。”当时就把军队参谋长叫来,说:“你们想办法弄个专列,从江西运批竹子到北影。”这些竹子现在还在北影长着呢。我在拍《红楼梦》的时候,还用到这批竹子。是从江西连根运来的,一运到我们就把它种下了。拍的时候,连包抬到舞台中,用个小山坡挡住,拍完了就植到地里,居然活下来了。
《杜鹃山》江青看了并不很满意。她已经带有成见,认为我们的心思已经在故事片上了。但是也挑不出什么毛病,这时她恐怕已经参与了整个上层的政治斗争了。」
写得好。倒是这楼弄个导演在现今的意识形态下评论前朝有点逗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