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三个故事,唯有最后一部血色江州才像个“案子”,本来好好讲查案也就是了,但偏偏要借狄仁杰等人之口讲些所谓道理出来。屡屡大放厥词,看似正义秉然,实则冠冕堂皇双标林立,看完如鲠在喉,十分难受。
比如一开始的县丞衙役本有善心,倒是锦娘撒泼,不问缘由上前拉扯,想来是剧情安排狄仁杰故意不拦,就是为了引出一番责难,可是骂县丞衙役骂的再解气,对方也不过是被四品侯爷欺压的七品小官,剧情安排他们被骂之后便奋起反抗,那可就真奇怪了,按照这个逻辑,难道百姓被官府欺压,狄大人会鼓动他们造反吗?如果不会,这不是双标又是什么?四品侯爷仗势欺人,我相信不管剧里剧外,“狄大人”都明白应该是系统监管不力甚至放纵所致,要不是假侯爷酒后失言,不管内卫还是狄公,都不会出现在这里。只是不敢明言,骂一顿小官给观众出出气罢了。
后来识破内卫身份,狄仁杰对温开一副痛惜之色,这就好笑了,温开又不是当年曾泰,利诱之下错投了起二心的内卫阁领许世杰,被狄仁杰拿住了把柄。剧中武则天治下的内卫也是政府机关,温开堂堂内卫阁领,怎么就见不得人了?说了一堆废话最后免温开的罪,这就更好笑了,之前说过内卫是皇帝亲率,旁人无权干涉,话吃回去了?温开是奉旨来做事的,事情做得好不好自有皇上查问,要问罪也是你狄仁杰具折给皇上,看皇上问不问罪。温开以内卫身份仍尊你一声老师,已经够可以的了,什么时候轮到你狄仁杰大言不惭治罪免罪了?
最后这个最可气,锦娘为复仇委身于假薛青麟而失贞,如燕责难林永忠愧为人父,如燕如此也就罢了,你狄仁杰也跟着骂?就没想过这样的复仇大计,是不是他们一家早已商量好的?张义不过是个书童,一个外人,都豁进去卖命了,林永忠事败之后也没打算乞命苟活,怎么女儿为报血仇就不能自我牺牲了?命都可以不要,何况区区贞操?被如燕这一番先声夺人,哪怕女儿真是出自自愿,林永忠也不能再说了,只有自己扛下骂名,哑巴吃黄连了。狄仁杰这么聪明,看不出也就算了,还要讲上一番高论,是嫌做父亲的不够痛苦吗?这与落井下石何异?退一万步讲,锦娘委身几个月,实属可怜,那小云呢?小云也是有爹娘的女人,也委身假薛青麟了,委了两年还差点死了,有人为她抱不平吗?就因为她是内卫,所以贞操不值钱了?还是复仇的失贞高尚,公干的失贞低贱?从剧中到剧外,仿佛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如此双标思之令人发笑 。
最赞回应
内卫把侯府满门都灭了,你不觉得有点过分了吗,温开尊狄为老师,那可是真心的,做的事过分了,老师嘴上批评几句没问题吧。我倒觉得这个案子最大的bug是林县令的那个大铁锤,就算你有天生神力,拿着那样一个扎眼的作案工具,一是真正作案的时候很难突袭,二是平时很难隐藏,一旦被人发现,就是证据确凿。如果你的目的是杀人,不是吓唬人,怎么会选这样一个独特的作案工具呢。
仔细想想也符合逻辑啊,狄仁杰在武平赋闲,是平民身份,没事惹官府干嘛,但平南府的人惹上他,他来主持正义也正常;痛斥温开,痛的是温开血洗薛府,杀了太多无辜的人;而痛斥林永忠,痛的是明明是个好人好官,却为了复仇牺牲了一家子人,狄仁杰一向认为这世上有比复仇更重要的事(第一部对虍金辉说的)
楼主的疑惑我在看的时候也有同厨,只能说导演编剧对人性刻划不浪,对三观不太注意,一切为推理情节服务了。若说漏洞,最荒谬的应该是连武则天都敢刺杀了,偏怕狄仁杰,不敢刺杀。
楼主的疑惑我在看的时候也有同厨,只能说导演编剧对人性刻划不浪,对三观不太注意,一切为推理情节服务了。若说漏洞,最荒谬的应该是连武则天都敢刺杀了,偏怕狄仁杰,不敢刺杀。
还真的有些道理
对 伟光正 没有对人性的拷问。其实这个电视剧它是用的比较现代的方式拍的,这种手法不容得虚假的人性,它要是用戏剧的方式拍我觉得反而更好。
这个片子跟包青天我同时看的,前几个月我才看完包青天 我感觉,狄仁杰要突出的是探案本身,而不是人情,正义。所以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光明正义的人设,这和侦探的背景冲突了,就把他拍成一个田园版福尔摩斯,探案很有智慧,就完事了
狄仁杰无论是史实还是传说,都是情商高到极点的人,他不可能不体谅天朝官场秩序内的下层小角色。我觉得可以拍狄仁杰内心的冲突,我有智慧可以破案,但是连我狄仁杰也拿深不可测的“规则”没有 办法,我觉得这样才算活了
后来有幸看了86版的狄仁杰断案传奇,比这个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除了原著加持之外,服化道和演员的表演都堪称一流,无可指摘。可惜虽有珠玉在前,96年狄仁杰断案传奇的续集,质量急剧下跌,我连前两集都坚持不下去,甚至连灵魂主角演了几集之后都弃演了。我也不知道这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风骨”是个很抽象的概念,有和没有,却是云泥之别。
内卫把侯府满门都灭了,你不觉得有点过分了吗,温开尊狄为老师,那可是真心的,做的事过分了,老师嘴上批评几句没问题吧。我倒觉得这个案子最大的bug是林县令的那个大铁锤,就算你有天生神力,拿着那样一个扎眼的作案工具,一是真正作案的时候很难突袭,二是平时很难隐藏,一旦被人发现,就是证据确凿。如果你的目的是杀人,不是吓唬人,怎么会选这样一个独特的作案工具呢。
锦娘为了给母亲报仇,甘愿献出自己的贞操,卧底侯爷身边,最终杀敌一万,自损三千。
因为剧中有个设定是元芳基本无敌,不说一个打十个,打十万个估计都没问题,刺杀狄仁杰等于找死,反观武则天身边连婢女都能反水
特别同意,96版我特意挑出孙承政老师演的那两个案子,看完就弃剧了
仔细想想也符合逻辑啊,狄仁杰在武平赋闲,是平民身份,没事惹官府干嘛,但平南府的人惹上他,他来主持正义也正常;痛斥温开,痛的是温开血洗薛府,杀了太多无辜的人;而痛斥林永忠,痛的是明明是个好人好官,却为了复仇牺牲了一家子人,狄仁杰一向认为这世上有比复仇更重要的事(第一部对虍金辉说的)
还有,温开杀了侯府400多人,只是留了几十个妇女儿童,狄仁杰竟然说他不是滥杀无辜之人,感情郭楠的命就不是命,杀了就活该?
这根本就是封建王朝的局限性,封建王朝是没有出路的。
哈哈哈,回击得真好!不过提问的人不一定认识戴笠~
并没有,分情况的,在蛇灵总坛里,元芳面对上百人也打的很辛苦
难道儿童里没有男的,还是儿童不算男人?不要什么事都扯男女关系,在当时的情况下,确实就是侯府手下没几个好东西,而这些人也都是男的
前面的在县衙之中,狄仁杰刚开始确实是骂县尉不作为,但导演也借县尉之口说了,他们也想正常办案,但底层人民根本没办法,狄仁杰也承认了自己的不足
侯府里的成年男子基本都是薛的打手,死有余辜
温开办事不力,以狄仁杰的身份如果在皇帝面前参了他一本也够他受的。更别说他还能“便宜行事”
锦娘明显不是自愿的啊,后来都一心寻死了。小云是内卫,人家受过培训没有心理负担。这不一样的。
赞同。
我觉得最双标的是对待黄国公冤案的态度上,这个冤案最大的凶手是武则天,其次是武三思,最后才是那几个水匪。可是到最后,武三思一点事也没有,狄老不敢说武则天也就罢了,还要一边为这个最大的凶手做辩护,一边大义凛然地斥责那几个无关紧要的帮凶和不惜代价想要复仇的人。
封建王朝的律法是王法,也就是王制定的统治百姓清除异己的工具罢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不过是圣人自我安慰的话罢了。
也有道理。
现在再看这一部分,感觉和当年不一样了,复杂
我觉得狄仁杰确实是一个双重标准的人,历史上的狄仁杰如果真是这个样子的,早就死一万次了,我真不明白编剧为什么要编造历史,其实真正的历史比他编的“精彩”剧情精彩一万倍!
不可能所有人都生活在阳光下,总要有人做些被别人瞧不起却不可或缺的工作,那些清高的君子们一边享受着安全部门人员用血换来的和平,一方面却瞧不起这些人,我看有温开和小云这样的人也许并不是坏事,让这些士大夫闭嘴是很有必要的,就冲这一点,向以温开和小云为代表的的安全人员致敬!
最近重温,我极其不赞同楼内的反驳。
县衙是不是受欺压,当时的制度跟今天的制度能比吗?按照一开始县令说锦娘和吴四快逃是无奈下的折衷了吧,如果不这样,那县令跟他们一起死才算是好县令吗?除非有上级派下来管理的钦差大臣,否则一个七品县令怎么跟侯府比……
观众是开上帝视角的,狄仁杰有权有能力所以敢管,但是看每一部狄仁杰每次说保护证人,证人是不是都有被杀死的情况。
我可能不太赞同lz的一点是我觉得如燕是最没资格骂林永忠的人,她在蛇灵的时候杀的人不多吗?难道因为洗白了这些罪恶就都没了吗?(剧中这段令我对她的观感突然急转直下)温开血洗侯府难道不是在替皇帝办事?要这么说皇帝才是罪魁祸首。
86版的才是孩子的噩梦,猴子送了截断手指,床下埋个死人!我一听86版的音乐,现在鸡皮疙瘩还起来,央视电视不分级,真坑孩子!
剧里的内卫对的是明朝的东厂,是专门暗中监视大臣的间谍组织,一般和酷吏挂钩,不走常规侦查程序的机构,所以在剧中是被官员忌讳和看不起的机构,狄大人对内卫的态度,估计在士大夫阶层里算好的了。
如燕他们觉得锦娘为了复仇而委身仇人是错误的。其实展现的是编剧现代的伦理观念。为了复仇,委身仇人,现代人都会不理解,反正我有朋友这么干,我真会抽她,她有病!大家反的是封建伦理道德,封建社会人是依附于家族的,没有什么独立人格和自主选择,为了家族荣誉和仇恨,个人可以做出任何牺牲。所以在古代,锦娘这个行为,她最后在选择自杀,如果被大家知道了,反而会被列碑。但剧中一众人都反对她的做法,都指责父亲,都是现代观念,个人幸福要高于家族仇恨,她太可惜和可怜了。而那个卧底的女孩,作为女特务,选择进这个部门,委身是任务之一了。一个有选择权的特务,一个没有选择权,被家族仇恨,父亲权威裹挟的女孩,当然后者更让人同情。当然,如果剧里写下,小云她们是孤儿,也是无法选择,为了生存而进去内卫,就是另一个说法,但这又扯的太远了。
86年那个时候很多电视剧到如今都是经典,可以断案不是,只能算好电视
这里有两个案子,黄国公的冤案的凶手是武则天,但薛家冤案的凶手是那几个水匪,毕竟他们先杀人劫才后,才有的后面的事。所以,小云父女不是为了给黄国公翻案,而是给自己家人报仇。至于为什么不敢说武则天,亲,武则天杀死过一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孙女和孙女婿,还有若干儿媳妇等等。那个不冤?对骨肉都这么狠的,能让旁人说什么?先活下来吧。毕竟第一部就说过,狄仁杰都被酷吏拷打过,只不过狄公是个小机灵,感觉被安的罪名不致死后,立马认罪,避免被打死。
你提到了核心问题。梁王武三思肯定有武则天的授意或默许,迫害李氏,就算没有平南候也会有平北候、平西候~只是推波助澜罢了。剧中林永忠亲手杀死仇敌报了血仇,黄国公九泉下却难以瞑目,只能说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所以,我认为这种影片只要拍的爽就可以了,让观众看的爽,还是不要掺杂zz这些东西
神探狄仁杰系列反复看了很多遍,说一下自己的观点:第一点作者表达的意思没太看得懂,不好意思😬;第二点,温开是狄仁杰的学生,狄仁杰对内卫本来就没什么好感,说好听点内卫是皇帝的亲信,说不好听点有一部分内卫就是仗着皇帝的势为非作歹,况且武则天吩咐做的事也不一定都是正义的,所以狄仁杰对温开加入内卫非常痛心,温开即使奉皇帝的命做事也不一定都是好事,所以狄仁杰如此反应很正常,再者狄仁杰有便宜行事之权,说你温开有罪无罪想预判说一下也在清理之中,没什么大不了;最后一点,锦娘和小云是完全不同类的角色,小云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正间谍,就像军统刺杀那些高层牺牲色相,很正常,人家是专门受过训练的,就是36计的美人计。而小云就不一样了,她是冒险赌一把的那种,没有张义协助,她不可能完成任务,这不是双标,这是两个人设完全不同的人物,我觉得很正常,谈不上双标。
侯府那些奴仆哪有好的,各种坏事不知道做了多少,杀了他们也是为民除害
侯府的妇女儿童就都是好的?
不一定,但他们没有时间甄别,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不要吹毛求疵
什么沸羊羊
?你的逻辑是什么?学了一个新词就拿来用?
为官便有为官的要求,当兵也有当兵的觉悟,当然和平民老百姓不同。有些人能发狠豁出性命,但不能摁头豁出别人的性命,本来就是看是否自愿。
同意这点。武三思是始作俑者,狄公还吐槽了两句;冤案能成立取决于武则天,狄公却帮她说话。不过这也是现代的思维了。“代天巡狩”出发点就是“天”是对的。
电视剧你是怎么看的,为了喷而喷~~~你可以说狄仁杰光环太强,但是情节设置和台词对话在对应的情景中没毛病。看似你写了这么多细节,但是也是断章取义,片面展示,很难不让人相信这就是水军~
连电视剧都没看过还在这瞎逼逼
1.狄仁杰初到江州,什么都不知道,他以为到底官吏不管事就臭骂一顿,后来,县丞解释了,狄仁杰才明白,你还搁这阴阳怪气
2.文开是狄仁杰学生,本来就对狄公有仰慕之久,而且是按照皇帝旨意办事没办好,那封信愣是没找到,而且中间还把皇帝骗了,武则天没把他按失职之罪杀了都算好的了,而且狄仁杰也是奉旨致仕,也是奉皇帝之命来查办,狄仁杰也掺和进去了,都属于合作关系,他把事情没干好他还有理了?
3如燕只是觉得锦娘可怜,骂他一下,狄仁杰什么时候骂他了?只是说教他是一个好官不是一个好父亲,身为父亲,在这种情况下不好好保护女儿,反倒把她推向危险,难道办法就只有一个吗?而且狄仁杰也只是无奈,最后还不是给了他升了官,让他好好做一方父母官,还有最后是不是没得喷了?是不是狄仁杰还要亲自跑一趟安慰小云,脑瘫东西,电视剧是一点不看,话是张口就来,屁都不懂跑着来秀你大爷的智商,你那么喜欢同情怎么不带礼物去看看小云呢?
我来问你杀了狄仁杰,你来演?
神探狄仁杰不只是侦探,人家是政治家,不是一个死脑筋的官
你看嘛,又来一个踩一捧一的2货,拍的内容风格都不同,你是怎么比的?你给我说说?神狄里细节和漏洞同时存在,主要以剧情为主,服饰有时候会随着剧情而变化,有什么好黑的?两部都是经典佳作,你在恶心谁呢?
你的意思是那些人罪恶之人要留着是吧?不杀妇孺已经够仁慈了?麻烦求求你看看剧好吗?
影视剧是不看,评论是要恶心的
看了这么多评论,最赞同你说的
他应该是个脑瘫
狄胖胖一直维护的都是皇权 不要脱离时代去评价他
我也是,看到最后一集,如燕在打了林永忠还一直责骂他,我对这个角色的好感直接跌倒谷底。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