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片子基本上展示的是dv级别的镜头语言。
很多地方处理上导演显得非常幼稚。
随便说两个,比如鲁迪一个人跑去和两个裸女洗澡,突兀的要命,这种设计太简单太漫画式了。其实电影通篇都充满了这种故作猎奇的镜头,这种西方人在东方的俗套设计。
再比如鲁迪最后在富士山前跳舞,他应该是面对富士山才对,而不是把富士山当成摄影的背景作秀,显得特没诚意。
不过片子流露出的感情倒是还比较丰满,算是一个合格的情感小品。只是形式太差了。
估计此片可以骗得一般观众几滴眼泪,但这样的影片也可以得奖,只能说明德国电影是真够烂的现在。
刻意得要命,但也还感人
|
> 去樱花盛开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那些个子女..............................(Molly)
那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的书(42G020000)
去低级娱乐场所是什么含义啊(伊珑)
儿女们。。(Yu)
OST~~(幽猫)
开始也觉得和2个裸女洗澡很突兀,但是思考之后反而觉得很合理。
一个老男人,突然之间失去了一切,走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头,看到的都是陌生的面孔,对他而言,一切已经没有意义,他很麻木,不知所措,他似乎只是需要一些他潜意识里向往的东西给他带来一次刺激, 减轻一下他的痛苦,让他还知道自己还在呼吸。。。
男人,哪怕是老男人,潜意识里对性还是向往的,抛开道德的因素,没有男人会反感那些东西,而且他也是现在酒吧看艳舞,之后才去的。。
我觉得导演还是下了心思的,起码同作为男人, 我真的很能体会老鲁迪的心情, 他只是单纯想用一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他去尝试,可最终还是那个小女孩帮他做到了
如果你失去过一个这样的人……才是会明白这片子处处是泪痕……
原来楼主发话就是为了说明自己不是一般观众啊。身在异乡,形影相吊,最后只有和过着流浪生活的女孩一起才找到了久违的温情。被这个社会边缘化的老人是如此无所适从,这份悲凉让人唏嘘。情感小品......也罢也罢,希望楼主在成年之后,起码是第二此发育之后再来看看这部片子。
ls你以为人家拍片之前是怎么分析受众的?人家要打动的就是你这样的喜欢装老的一般观众呀。
2008-12-13 07:30:43 everrr 开始也觉得和2个裸女洗澡很突兀,但是思考之后反而觉得很合理。
------------
请相信你的第一感觉!电影就是第一感觉的艺术。
如果是稍微有点想法的作者,如果一定要安排这个段落,会把重点放到他进入这个浴室的过程中,这种冲击更细腻,虽然表现难度大一点。而不是很简单的漫画式的直接把三个裸体抛给观众,这是最俗套的拍法。我这样说你明白么?
另外,此例这是我随便一举而已,这个片矫情的地方太多了。
大概某些眼睛只看到女人的身体
还有,未成年人怎么看到这种镜头的,家长也不管管,太不负责了,给社会造成多大危害!!
2008-12-18 17:27:18 婴儿.请相信你的第一感觉!电影就是第一感觉的艺术。
首先我不赞同你的观点,其次就是如果大家都是在平视对方,那么交流还可以继续。
第一感觉未必就是最终感觉,也一定未必就是最正确的。很多电影不是第一次就看的懂,很多歌也不是第一次听就能触及心灵,首先我不排除我的肤浅之处,但就我而言,更多的是阅历,不是卖老,仅仅是人生中的1,2处回忆很感悟被电影或者歌词恰好再一次敲醒而已。
我第一次觉得突兀是没有将心比心,没有设身处地,但换位之后,我想起了我曾经麻木的那些日子,那时是不会拒绝任何一个能让我暂时忘记痛苦的机会的, 根本不会有挣扎,
老鲁迪如果在进去之前挣扎的话,证明他想到了深爱的妻子,那么他会毫不犹豫地离开,换句话说可,他如果挣扎之后再进去,也就不会出来。
这部影片感动了很多人, 也许你觉得仅仅是一个肤浅的导演感动了一些肤浅的观众, 但如果按你所说,电影就是第一感觉的艺术, 它又那里失败了?
我可不敢说人家的片子失败,这可不是我说了算的。况且一个充满了俗套的电影是最能打动观众的。我只说如果这得了奖,那德国电影确实有点烂。
到了日本之后情节的确有点突兀,和那个女孩的交往有点虚构化程度重了。
但是电影既然是艺术,就不是完全真实的,带点幻想、理想化又有什么错呢.
看这片子的时候一直被一种浓情所围绕。
当你拥有的时候,一定一定要学会珍惜。很多事和人过去了就再也无法回去。..
电影电视多少都有点介绍当地人文的痕迹。比如日本和德国对待死亡不同的处理。
如果电影就是第一感觉的艺术,不应回味
那么电影就是肤浅
按lz的话,这部感动了一些肤浅观众的德国电影,又哪里滥了?
想出名都得用LZ这法子,骂呗。故作反骨。
瞧LZ这效果就不赖。
要不,就LZ凭着自己知道的那点肤浅的艺术理论整出的这篇肤浅讨论怎么可能赚到这么多回应?
另 这部片子的导演Doris Dörrie是“德国新电影”运动后一直佳绩斐然的女性导演,其作品《Nackt赤裸》是德国新电影代表作之一。83年开始从事导演,至今25年多。恐怕她从影的年数都比LZ你活的年数多吧?
说她的处理幼稚?先看看你来到这世上是否幼稚吧
看了LZ的豆瓣,基本上就是个以为举世皆醉你独醒的自负小孩儿嘛。
并不是处处都要与众不同才显得你另类你牛X的,并不是大家都喜欢的你不喜欢,大家都不喜欢你非喜欢才叫你品味高。
你的自以为是的评价已经引起广大群众的不爽啦~少说话多做事吧。
在豆瓣混的大部分都不是什么没见地的人,别把大家都当弱智。
很同意楼上的说法,人家走过的桥都比你走过的路多啊。
再是轻狂,再是有审美趣味,人生阅历才是硬道理。
现在好电影太少了,直击人们内心柔软,引起人们共鸣就是巨大的成功。一味讲究导演语汇和技术细节,实在没有什么意思。我是专业学这个的,我都觉得把“镜头语言”之类的东西挂在嘴边,太矫情了。
不是说不能发表不同意见,本来就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良性的讨论氛围是很好的嘛,可LZ的说法,什么“展示的是dv级别的镜头语言”,“导演处理得很幼稚”这样的话,太没有说服力啦~~哀叹一记。
LS,握爪握爪
被一部片子感动了,便没法看清真相,也没法和他(她)谈什么。
当然对于我,其实也一样。
女导演,女孩子家家肯定是会要细腻一点,更喜欢表现一些她认为是有必要表现的东西。有些镜头我也觉得闪现得比较突然,譬如桥边一位女子的靓丽背影,忽然穿插几次的海浪,诸如此类。
但是,不妨碍我更爱这部片子
看看lz的id就知道了,too naive
"片子基本上展示的是dv级别的镜头语言"
镜头虽然没有什么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但很符合这种平淡的叙事风格,并不是所有镜头都要像盖里奇和大卫芬奇那样炫目才能叫"高级"。你同样无法较古典乐和摇滚谁比较高级,只是风格不同罢了。
"比如鲁迪一个人跑去和两个裸女洗澡,突兀的要命,这种设计太简单太漫画式了。其实电影通篇都充满了这种故作猎奇的镜头,这种西方人在东方的俗套设计。"
这里面确实有西方猎奇的心态,但这就是文化差异造成的,无法避免,如果可以避免,那么起码你的日语要和日本人说的一样好。因此德国人会按照他们自己的视角来描述东京。相对变形金刚和2012里美国人对中国的意淫,这样的描述已经非常真实了。制服萝莉,扮可爱的OL,高举"Free Huge"的抱抱团,住在公寓里的上班族和睡在公园睡袋里的穷人。他们就是浑然一体的出现,如果导演是日本人,他还会这么乐意展示城市里的阴暗面吗?如果背景换成中国,估计又有很多人要抵制了。
至于鲁迪为什么要一个人跑去和两个裸女洗澡,我觉得没有经历过欧洲乡村那种安逸和缓慢的生活,是很难理解他空降东京后那种强烈的迷失感。这样的人应该永远守在自己家每天乘坐7点28的火车去上班,他会去日本只能说明他已经彻底告别了从前的自己。这只是为了他日后的转变打下伏笔,就像一开始他情愿坐在剧院外也不想看的日本现代舞到后来在扫地时慢慢模仿直到最后在富士山跟前的最后一舞。
"再比如鲁迪最后在富士山前跳舞,他应该是面对富士山才对,而不是把富士山当成摄影的背景作秀,显得特没诚意。"
无论最后他是面对富士山还是背对富士山,富士山都会是摄影的背景。难道要让观众看他对着旅馆跳舞?
LZ你红了,真的
2009-12-06 22:52:20: MIX.KOPS (密客寺.阔朴士) "片子基本上展示的是dv级别的镜头语言"
镜头虽然没有什么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但很符合这种平淡的叙事风格,并不是所有镜头都要像盖里奇和大卫芬奇那样炫目才能叫"高级"。你同样无法较古典乐和摇滚谁比较高级,只是风格不同罢了。
----------------------------------------------------------------------------------
靠,并不是我们要求镜头好就是要求镜头炫目。
请问您文德斯的而镜头炫目么?小津的镜头炫目么? 他们的叙事风格是怎样的? 别一竿子就扯远了。
问题是本片果真的就是DV级别的镜头,不说语言,还谈不上镜头语言,拍的时候似乎根本就没有想过内在情绪,构图,美感之类的问题。
另外剧情方面不想说什么了,不就是个《东京物语》的21世纪版本么,真够多此一举的。
开始我还蛮感动的,后来觉得是刻意让我感动,我就只有反感了,非常同意楼主的观点。
也别说得那么深奥 镜头语言啊、构图啊什么的
摄影也只是一种表达方式 就像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一样
通过拍摄的内容、角度等等表达自己的感情
也就和我们说话用比喻啊拟人等等修辞方法表达一样
是不是导演/作者一定要用你觉得应该运用的方式来表达才算是专业精彩?
我只相信 无论用什么手法只要充分表达了自身的感情 同时能让对象内心有所共鸣 就是好的文艺作品
“再比如鲁迪最后在富士山前跳舞,他应该是面对富士山才对,而不是把富士山当成摄影的背景作秀,显得特没诚意。 ”就拿这段来说吧
LZ认为鲁迪在富士山前跳舞 就须要面对富士山
以表诚意就必须俗套地面对才能表示?
或者说 导演在剧情进展到这里时 是要向富士山表达诚意吗?
失去爱妻的老人去日本东京是为了朝圣吗?他只是通过这种方式在追思并重新认识自己的妻子
然后因为亲临这个陌生隔膜的国度 他的感情和认识在生命尽头得到了全新的触动
老人在富士山前跳那一支舞 是在生命最后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感悟 这样一支生命之舞爱情之舞 LZ却将之认为是对富士山的朝圣吗?
LZ你有认真试图了解导演的意图么?
我觉得LZ没有 只是粗糙无理地以偏概全罢了
以富士山为背景作秀 这个安排我没有觉得有大不妥
恰好表达了此时老人亲身代替爱妻 彼时全副身心都溶入了东京富士山这样一个文化氛围里
若是要如朝圣般面对富士山那样 富士山为主,老人为客
反倒强调突兀地显出了老人与富士山情境之间的异化感和格格不入感
岂不损害了老人当时那样虔诚的身心投入?
楼上你傻啊,你会对着一个破旅馆翩翩起舞么
对于这个镜头的看法 我说完了
LZ骂人 也不能改变异议
真无聊的争论,再这样烦就删了,每天都提醒我。
什么诚意,追思的都别扯了,把自己代入到角色中去想想,你跳舞的时候对着一个破旅馆跳,背后是富士山,多扯淡啊,给谁看呢?假成这样你也有说的,无语了!
突兀即是茫然
被Lz激烈的言论寒到了。
背对富士山跳舞,我看的时候是有点奇怪,不过你想想,你自己那些旅游照片不也是把你看到的东西当背景吗?肯定是要传达看到的那种心情啦,而且这样拍才感觉跟他所看到的融入到一起了呀。
不要以为自己动一点点镜头语言什么东西就自命不凡,你不做作你来拍,行吗你?
我是不懂技术啦,不过我看着很感动,观众都感动了,电影感染人的目的就达到了,整部电影又很有个人风格,我觉得这种小问题根本没有什么好在意的了。
我到是看来楼主的评论,顿感突兀!
“突兀即是茫然”我觉得楼上上总结的太好了。楼主说的那些突兀,正是影片里所表达鲁迪的茫然,,,,,,
他茫然自己的妻子在那里,他在寻找妻子,他想了解日本文化,所以他去歌舞厅,只是他根本就不了解日本的文化,所以才有了那些探索,,
直到遇到同病相怜的小优,他慢慢接近了自己的妻子的灵魂所在,最后,他在富士山前和踏舞终于找到了妻子,,,,
我是一个男人,居然泪流满面,,操!
也许应该更仔细的看一下电影,虽然是东京物语的21世纪版本,导演本身也没有回避自己对小津安二郎的崇敬,此部电影是女导演的日本三部曲的一部。然后是几个细节,例如说洗澡那个情节,异国他乡,不懂语言,鲁迪或许正如前往歌舞厅一样是被人忽悠进去的,可是鲁迪本身在此刻不是主动的,导演反映的是日本的色情文化的遍及,实际上这正和富士山一样是日本的象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线索不是情色,是身处这个情色文化里的鲁迪的情感。然后还有跳舞的镜头,楼主不知道是否记得,女孩曾经说过,跳舞的时候是和影子的 对话,那么好,我觉得是背对富士山是为了更好的和影子也就是妻子的对话,这里不是突兀的,因为之前电视里的舞者很显然也是背对着山,或者说,是背对着湖的。试想,若是此时他单纯的面对着富士山跳舞反倒是突兀的,因为那样无法和影子共舞,也不符合鲁迪心中跳舞的形象(从电视里看来,如果有这个形象的话)。所以导演不是做作,而是用心。
也许楼主今天再看一遍电影,可以对前后的串接和感情会有更好的理解。
楼主这种性格的人是不会看懂这部电影的,大家散吧
LZ你过激了,不过我觉得导演的镜头语言是有问题的,很多处情绪被运镜割裂
楼主关于细节和镜头语言的分析有自己的见解,没有哪部电影能让每个人都满意,给了楼主一个赞。电影能让人感动就行。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