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 短评

热门

1 荒也 看过 2016-04-02 21:13:57

1 火车送别的场景,男主角和贵妇人亲嘴时,给特写的是好莱坞电影,而把镜头往下一移,对准被尴尬拉扯得站起来的狗的手法,一定是鲍里斯·巴尔涅特的。再大的悲剧,都能化解成喜剧。2 机关枪和缝纫机的交叉剪辑,谋杀者到底是德军还是资本家?

0 琧婯 看过 2010-12-20 18:46:53

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罢工与走上战场当炮灰 制鞋匠的皮靴 默片风格快速剪接 苏联诞生前的黑暗

1 看过 2018-02-04 09:34:48

https://my.mail.ru/bk/garuss/video/232115/233125.html

0 Muyan 看过 2016-03-27 22:34:10

Okraïna AKA Le Faubourg 0318

0 疏雨孟尝 看过 2020-12-15 23:54:03

库里肖夫的学生;谐剧的综合。德军几乎全然隐没,而战场把残酷算在内也像是杂耍场地似的。竟没人提他这最天才的声音具象运用!

0 刹那。 看过 2023-03-21 12:21:57 辽宁

战争永远是苦难 苏联的战争是苦难中的苦难

0 持人的摄影机 看过 2022-05-24 12:05:11

8.5/10。①沙俄的一小村庄:和平时期罢工的工人们在一战时走向俄德战争前线,并在那里与同被应征当兵的德国工人们在「跨越国家的达瓦里氏友谊」与「国家主义的对抗」之间纠缠徘徊,以及德国战俘们在战俘营/沙俄的生活(其中有个战俘与俄罗斯女人谈起了恋爱)。②呼吁反战和跨越国家的红色工人友谊。③对于面孔表情/肢体语言的各种蒙太奇的运用是高水准。考虑到这是有声片,可以说本片是对默片苏式蒙太奇的有力继承与发展。④声音的运用也很有水准(那个时代来说),包括各种运用声画对立制造讽刺(比如画外是胜利鸡血演讲,画内是惨烈的老百姓),还有运用一些奇特的音响制造喜剧效果(比如战壕举帽子被枪击那段),等。⑤作为传统故事片叙事太散,扣1分。

0 电车 看过 2021-03-24 00:12:40

没字幕看的太难受,几个蒙太奇的使用很有意思

0 瑞安金卡会员 看过 2021-02-06 14:25:08

开头挺有趣 后面太说教啦

0 绯色的回忆re 看过 2021-04-13 22:56:37

没有硬干货

0 Mannialanck 看过 2011-03-01 22:36:29

7。俄德僵持战,红军宣反战

0 救火的铜草帽 看过 2022-04-03 06:45:57

俄国人看这玩意儿类似我们看啥?好像没有特别类似的。

0 momo 看过 2023-01-13 20:04:16 内蒙古

2023.1.13

0 空地 看过 2023-01-14 21:53:58 山东

+.5

0 殊不方 看过 2014-10-22 21:37:15

俄国鞋匠与德国鞋匠的战斗。

0 香草吧噗 看过 2023-08-31 23:53:34 北京

生肉

0 灰色幽默 看过 2017-04-14 12:42:21

7。苏联电影寡言少语的特质在30年代就形成了

0 January 看过 2022-12-25 18:26:10 湖北

边缘

3 丁一 看过 2011-09-28 09:37:00

构图有致,剪辑豁落。梅尔维尔:“看电影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看苏联电影,是职业中最美的差事

0 蟒棘 看过 2017-10-28 11:49:04

整体而言驾驭得并不好,尤其剪辑方面给观众的观影体验完成很多负面影响,剪辑很突兀又没有所谓跳切的艺术效果。 但是很多小的地方的设计太有意思了。 有几个地方让我觉得“国策电影要是这么拍就太可怕了(指煽动性强)”,可是这个电影根本就不是国策电影。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导演才能拍出那些东西吧…